本文作者:kaifamei

破窗理论说明了什么

更新时间:2023-01-02 14:14:43 人在看 0条评论

破窗理论说明了什么


2023年1月2日发(作者:关于中秋节作文300字(通用50篇))

通过视频学习,了解到破窗效应是犯罪心理学上的一种理论,该理论现如今

被沿用到各个领域。一个窗户有一点点的小漏洞,然后外界的无形破坏行为就会

不断发生,总有人试图将小洞进行肆意戳掉,破烂的程度急剧加速,窗户很快彻

底撕烂。举个浅显常见的事例,比如公众场合汽车站候车大厅,地面是一尘不染,

大家都不好意思往上面乱扔垃圾,将垃圾收集在塑料袋里。反之,当有一个香蕉

皮扔到地上后,马上就有人随之附和,也乱扔起废品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这

种下意识的行为逐渐增多。破窗效应更多的是心理的暗示,传递得是负面效应,

引发是一系列连锁反应。“反正已经脏了,再扔点废品也无所谓,反正又不是我

一个人在扔。”这是心理学上一种耐人寻味的现象。

破窗效应是趋众心理的一种清晰体现,是集体无意识行为的衍变和推波助

澜。教育管理中经常会遇到类似的状况。一大批孩子们在教室里面疯狂捣乱,相

互追逐,干扰其他学生专心学习。教师追问到原因,反而不断有学生委屈地抗议:

“又不是我一个人,还有某某……”“他的行为比我还恶劣。”言外之意,自己

不是祸根的本源,老师似乎冤枉了自己。再如,教室的板凳座椅有了破坏的痕迹,

有孩子在桌面用刀子划出一道伤痕后,如果教师没有及时发现,或发现了也未进

行指责,不及时批评教,越来越多的桌子就会出现残缺。

杜绝破窗效应,是一门技术活,关乎细心和明锐,教师必须具备较强的预

见性和发展的观点,这是思维先导,一定要摒弃小问题无需在意的思维定势。首

先,要有一颗火眼金睛般的眼睛,随时发现学生的异常端倪,与细微处捕捉到问

题的源头。正如莫泊桑在《项链》开头写着:“极细小的一件事情,既可以成就

你,也可以败坏你。”小事情不处理,就会导致大问题。“千里之堤,毁于蚁穴。”

必须时刻防止破窗行为的发生,并做出应对的补全行动。看到学生随地吐痰后,

如果在教室的每个角落放置了痰盂,其余孩子把教室打扫干干净净,学生势必受

到环境的感染,不好意思吐痰。一个人不好意思了,大家势必都会不好意思。

杜绝破窗效应,第二点是需要教师不断地传播正能量,不让一丝负面因素

占据学生的心理,去影响到学生的情绪变化和性格习惯养成。这是最关键的行动

策略。光是口头说教,蜻蜓点水般的唠叨,而无任何实质性的处理方式,或无具

体引导的细则,就不能有效阻止破窗行为的继续恶化。对于第一个破窗的行为者,

教师要做出合理的、坚决的惩罚,促使学生做出深刻的反思,并对其错误行为予

以补救,为自己的破窗行为负责任;对于相继破窗的依附跟随者,教师应该区别

对待,从动机、态度方面动之以情、晓之以理。

破窗效应对集体和个体产生诸多不利影响,归根结底是独立自我意识和自

主判断能力的丧失。在某种程度,有些人的破窗是有意而为之,多数的破窗是一

种集体无意识行为,受到了诱导,行为发生偏差。人是集体化的产物,日常行为

也不免受到大众者的驱使。在某些环境下,人总有种法不责众的潜意识潜藏在内,

或者认为:大家都做了,我做一下也无妨,害怕被孤立、边缘、排斥。作为心智

尚未成熟的学生而言,这种感觉更加强烈。既然有人做了,他就开始下意识地效

仿,随着效仿者数量的扩大,越来越多的效仿者加入,破窗行为最终恶化为一种

强大的风气和浪潮,不断侵袭并干扰着其他学生。

研究破窗效应背后的蕴含意义,对于我们的教育管理大有裨益,能促进管

理从宏观走向微观,从粗放迈入精细。


文章投稿或转载声明

本文链接:https://www.en369.cn/fanwen/xinxi-8-70673-0.html

来源:范文频道-369作文网版权所有,转载请保留出处。本站文章发布于 2023-01-02 14:14:43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用户名: 密码: 匿名发表
评论列表 (有 条评论
2人围观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