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慕容诗青春
2022年12月15日发(作者:网络营销策划方案(精选25篇))
1
席慕容:青春
篇一:席慕容.青春
席慕容《青春》赏析
生环院生科系14级生科2班14300244范婷婷
这首诗描写了诗人走过青春之后,回首缅怀那逝去的美好而潸然泪下、感慨
万千的情景。
第一节开头两句就殿定了全诗的基调,当未来的或孤单或抑郁与过往的美好
同时在头脑中清晰可见时,泪水便汪洋恣肆——诗歌用一个动人的拟人句“所有
的泪水都已启程”,看似轻松的语气,细细品读,会意识到其中孕育了多少无可
奈何。模糊的视线中,已经不记得曾经的曾经,美好怎样流淌进自己生命的河流
中,只记得,那么古老,那么晴朗,只是夏日已不再来。
第二节诗人开始了追索往事,想尽力去回忆起过去的点点滴滴,和“年轻的
你”曾经有过的共同记忆,只是,是不是“我们”已经走得太远了,“我”已经
不记得那曾经了,只有“你”的影像那么飞快地穿梭过我的思绪,不容“我”挽
留。抑或,诗人已经泣不成声,模糊的视线中“你微笑的面容”若隐若现,逐渐
地消失,像华美绚丽的晚霞——日落后的群岚,淡淡地,淡淡地,退出我的视野。
同时,如果更深地探索一下,冒着牵强附会的危险,从若“云影掠过”到“日落
后”,我们可以大胆地想象,诗人端坐了整整一下午或者一整天,凝思,沉迷,
痛苦,快乐,欲罢不能,直至最后的迷迷糊糊,一切都变得不再清晰,影影绰绰
如晚霞渐渐褪去天边,情感已达到了高潮,为下节做情感铺垫。
第三节以一个暗喻开头,“发黄的扉页”可能是诗人记载青春的一本日记,
也可能只是记载时光流逝的一本普通日历,但不管怎样,她是诗人回顾从前的一
个载体,勾起了诗人怅惘失落。但是今不如昔,扉页也变黄,时光不给人遐想,
逝去的就是美好,剩下的,只是悲凉。因此诗人埋怨“命运将它装订得极为拙
劣”,只因心中有结,无心欣赏。终于热泪满眶,一遍一遍,不忍卒读,只是读
出了更深的伤感,或者是顿悟——青春,如此仓促。流露出诗人深深的惋惜和感
叹。
篇二:[20xx暑期征文]青春我愿无悔——读席慕容《青春》有感
[20xx暑期征文]青春我愿无悔——读席慕容《青春》有感很偶然地看到这
2
样一段话:人生有四季,青春是最华美的篇章,犹如春天是四季中最美的画卷,
又如夏季,迸发着魅力与热情。
是啊,青春是这人生中最美的季节,又是最活力的岁月。
一直很喜欢席慕容的这首《青春》:
所以的结局都已写好
所有的泪水也都已启程
却突然忘了是怎样一个开始
在那个古老的不再回来的夏日
无论我如何地去追索
年轻的你只如云影掠过
而你微笑的面容极浅极淡
逐渐隐没在日落后的群岚
遂翻开那发黄的扉页
命运将它装订的几位拙劣
含着泪
我一读再读
却不得不承认
青春是一本太仓促的书
再次欣赏这首诗,是多么的与众不同。我们所有人的结局都已写好,所有人
的泪水也都已启程,却又突然在这一瞬间忘却了,我们的青春是在何时降临的。
懵懵懂懂的年纪。
当我们正仰望天空,诉说理想时,青春已如候鸟飞临到我们身边。当我们在
操场上挥洒汗水,奋力前进时,青春又如一阵微风拂过我们的额头。
在那个,古老的不再回来的夏日。
而青春匆匆地到来,又匆匆地逝去,如白马过隙一般。转眼间,初中的生活
在一片欢笑和打闹声中度过了三分之一。然而无论我如何地去追索这段记忆,年
轻的梦又只是云影掠过。记忆逐渐变得模糊,被时间渲染的极浅极淡,随着日落,
随着烂漫的星辰逐渐沉没。
青春是一本陈旧的书,然而书中却又掺杂着太多的欢笑与汗水。许是命运太
3
仓促,把青春这本书装订地太为拙劣,但我们愿花一生的时间去读它。终将有一
天,命运带领我们重新阅读“青春”,我们会发现,这本用悲伤与欢乐交织而成
的书,早已在我们翻开第一页时,泪水就以浸湿了我们的眼眶。含着泪
我一读再读
却不得不承认
青春是一本太仓促的书
在人的一生中,走得最快的也就是最愉快的时光。对于我来说,走得最快
的也就是青春,就算是有哭有笑,却都是我人生中最朴素却又不失华美的乐
章。因为,青春是一本太仓促的书。
所以,我愿以无悔,
来刻写青春这块碑。
初一:姚丹妮
篇三:论席慕容散文中的青春情怀
论席慕容散文中的青春情怀
《透明的哀伤》为例—以散文集
【摘要】:花样的青春里生机勃勃,岁月像河,不舍昼夜的流,席慕容在诗
歌《青春》“遂翻开那发黄的扉页,命运将它装订的极为拙劣,含着泪我一读
再读,却不得不承认。青春,是一本太仓促的书。”对青春进行了慨叹,在其
散文集《透明的哀伤》中也有对青春的赞美与感伤。带着对爱的追求、年华的惆
怅和沉重的乡愁等最可贵的人生情味,她的作品自然地流入读者的心中,曾经深
深影响了一代人的成长历程。①用简短而朴素的话语絮叨,如花的岁月,记忆斑
驳,微笑里深意的内涵。席慕容以诗歌出名,而散文也给了我们许多的道理,散
文集《透明的哀伤》里就为我们展现了她的青春情怀。
【关键词】:席慕容散文青春学生花孩子
席慕容,女,蒙古族,1943年生于重庆。1959年入台湾师范大学艺术系。1964
年入比利时布鲁塞尔皇家艺术学院专攻油画,毕业后任教台湾新竹师专美术科。
并从事绘画与文学创作,举办过数十次个人画展,多次获多种绘画奖,出版诗
集有《七里香》、《无怨的青春》等,散文集有《成长的痕迹》、《透明的哀伤》等。
作家,老师,画家,同时她还是两个孩子的母亲。这样才华横溢的女子面对青春
4
时“年轻的时候,心中的阴影来自那对前路的茫然无知,我会遇见什么?我会变
成什么?一切都没有启示与征兆。”①146这样的困惑也同样是年轻的我们的疑
惑,“生命是可以包含月光,却不得不在同时也包含了一层透明的哀伤。”①146
莎士比亚说:“青春,是一个短暂的美梦。”席慕容她是一位老师,学生的一切
常常牵动着她的记忆神经,她是一位画家,对于生活敏感的人,面对岁月的流逝,
又怎能视而不见呢?她同样是一位母亲,孩子的成长却似乎是她青春的重现。她
以她的多重身份,朴素而富有哲理性的散文话语为我们记叙平凡的生活。对于青
春时所发生过的一切美好的点点滴滴,她总是认真的收藏记录。在她眼中,青春
是神圣的,不可亵渎的。从她的散文中,我们不难发现她总是以自己的经验告诫
我们珍惜自己的青春。“年轻时的你我已是不可再寻的了,人生竟然是一场有规
律的阴错阳差。”尽管青春也会承载忧伤,但是这也是青春的其中一部分啊。即
使承载着忧伤,即使面对困境,即使知道会受伤,却义无反顾地走向未来,这才
是青春。②
学生:曾经的青春年华
席慕容说:“生命是一条奔流不息的河,我们都是那个过河的人。”③作为
一个美术老师,学生便是她生活的一部分,望着他们的笑靥,往事却也历历在目,
太多的想法,过多的思绪,总是可以轻易的把我们带入记忆的深处。这种感觉席
慕容也在体现在《同学》“站在讲台上的她久久没有开口,只是微笑地注视着眼
前的学生,心里重新浮现了那些旧日同窗的面孔,那些啊!那些不知道分散到什
么地方去了的朋友。”①25这一幕的场景让席慕容陷入对远方朋友的思念,似
乎也正说出了我们的心声。
流逝的岁月在我们面前重现,清晰的让人动容,人生不止,岁月就像一条河,
左岸是无法忘记的回忆,右岸是值得把握的青春年华,中间飞流着隐隐的伤痕。
仓央嘉措《问佛》佛曰“佛是过来人,人是未来佛,我也曾如你般天真。”当一
切重现时,“今天,我才知道,原来他也和今天的我一样,微笑着,从你们年
华饱满的脸上,在一次次地重读着那我们曾经经历过的青春年华。”(《窗外的
青春》)①5在席幕容的散文中,还有许多对易逝青春的留恋,那种留恋和感慨
所流露出的无奈情感,代表了许多人的心声,因此往往能拨动许多人内心深处那
根弦。
5
“青春的美丽与珍贵,就在于它的无邪与无瑕,在于它的可遇而不可求,在
于它的永不重回。”
席慕蓉对于青春感悟深刻,岁月游走,无论是喜乐伤悲,所历经的一切在暮
色苍茫中都令人黯然神伤,席慕蓉偏爱忆旧。可生活是一条永不停息的河流,幸
福快乐不可能永远定格,人生时时有缺憾,谁都留不住岁月,希望所有的机缘同
时出现,这样的理想主义是不可能实现的。人生短促,青春易逝,只有时间是永
远立于不败之地的君王,席慕蓉的散文经常会有一种内心独白式的跳跃性的思
维,常常对身边的某事某物突然有所感触而进行情感的宣泄。④
花:易逝的青春岁月
“生命虽然短促,春花虽然易凋,然而,因为有了爱,我们共度的一世就变
得非常甜美而又绵远,没有丝毫的遗憾了。”⑤青春最美好的是它的绽放期,席
幕容对大自然有着深厚的感情,她把这种感情全部倾注在她最爱的花中,见证了
花样的青春。从她散文中的各式各样的花,我们能够体会席慕容对生命的珍重,
对青春的赞美。就像《白色山茶花》那篇文章中写的那样,山茶花的开放常被人
忽视,但因为每一朵只能开一次,所以每一朵花都极为小心的开,害怕开错,“它
们是那样的认真地迎接唯一的一次春天”①6这样的顽强的生命力,无一不让我
们惊讶和屏息生命的美丽。面对大自然,尤其是席幕容最爱的花时,她不仅欣赏
它们的美,而且还在欣赏的过程中享受着大自然带给她的那种宁静和深远。我们
来看看《台湾百合》里写到的百合:“土地里深藏着的是一种什么样的力量呢?
是一种什么样的力量在我们周遭不顾一切地向上茁长?按时开花,按时结果,一
次又一次地重复着生命里最美丽又最神奇的现象。”①40而这种对青春对生命
的敬畏之情,席慕容在另一篇《意象的暗记》里解释了那份疼痛与不安“如果我
们曾经怀着同样的理想并肩前行过一段岁月,到最后,是不是会在彼此的记忆中
种满百合。”①85百合的成长是一种磨练而细致的绽放,在欣赏中静静看待那
种幸福,这是一种多么感伤的境界呀!席慕蓉对于‘花’的钟爱,显然成为她作
品中一个鲜明的特点。对她而言,花是她记忆中最重要的行囊,在每株花的背后
有着不舍的情感。而花也代表某件让席慕蓉动心的事情,或者一个深深记忆的人
物。这样的作品很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自然是受人欢迎的。
在席幕容的文章中,花是一种象征,象征着短暂的情感、易逝的时光,那是
6
一种深沉的,要有了一定年龄的沉淀时才能领悟的真谛,如《桐花》用五天的时
间记叙着一种花的变化“四月二十四林间洁净清新,山峦守口如瓶,没有人告
诉我那即将要来临的盛放与凋零。”①49这是一种对青春到来的期待渴望的心
理。花的绽放在席慕容眼里就是生命讯息的传递,未能完全预知的骚动。当其真
正来临时那是怎样的一种兴奋“五月八日五月的山峦终于动容,将我无限温柔
地涌入怀中,我渴望的时刻终于来临,却发现,在他怀里,在幽深的林间,桐花
一面盛开如锦,一面不停纷纷飘落。”花落之时的失落的如同时光的逝去,汇入
记忆里,随时间淡化,却植入心底。“繁花落尽,我心中仍留有花落的声音,一
朵一朵,在无人的山间轻轻飘落。”爱花,惜花,便会认真地去观察花,自然而
然席慕容散文中会描述一些对青春的诠释,还有那种透过花所领悟出的人生的真
谛。这种真实情感的表露也正牵动着读者的心。对人生的理解:“忽然觉得,
人生也许就是这样了,只要是自然的,只要是顺着天意的,就算是花落了也不一
定要觉得悲伤,甚至也可以有一种淡淡的喜悦,就像这风里的若有若无的清
香。”①50绽放后的怵然凋谢,如青春般流逝得毫无征兆,失落得想挽回,张
开手的同时一切已消失。我们在席慕容的花的情感中也体会到青春流逝的失落。
孩子:轮回的所来径
席慕容作为母亲,如同其他母亲一样把一切精力倾注于孩子身上,想如呵护
花一样记录他们的成长,孩子似乎是大人们的来世一个轮回的起点,所以希望可
以用一个过来人的身份去干涉孩子的成长,天性使然,孩子总喜欢自己去经历所
该遭受的一切(即使是前方是荆棘),因此在孩子身上往往反衬出那个曾经的自
我。
生活催促着每个人改变,而当我们适应了社会的生活的时候,却也失去了曾
经的自己,而孩子的有些话语又猛然把我们拉回那个自我的年龄。“虽说岁月
一去不复回,可是,在那一刹那,在恋恋回首的那一刹那,昨日、今天与明天不
就都能聚在一起,重新再活那么一次了吗?”(《回顾所来径》)①29这样朴素
的话语,没有可以推砌的词语,没有令人惊奇不已的哲理,只是娓娓道出、顺理
成章。可却能在人心里荡起层层涟漪。20xx年福建省高考满分作文中有一篇《八,
十八,二十八》中说“我想起了那黄的草,黄的太阳,妈妈是书童,爸爸是车夫,
想起那个未经世俗打磨的不规则的多边形。我的泪水悄然滑落,为不再拥有的那
7
个不规则的多边形??”一路的成长,快乐与辛酸都随着时间而淡化了,但是孩子
的成长却又再次重现着当时的场景。相对于那些悲凄哀艳的儿女情长、壮烈雄迈
的诤诤劲言和愤世嫉俗的谈古说今,我更加喜欢席慕容作品中的纯真、温馨。
孩子的成长,席慕容喜欢让孩子在自己曾经到过的地方体会美,徜徉于记忆
之中,《马樱丹》“我常带小小的慈儿爬上坡去。在柔和的阳光里,我们母女俩
采摘着花朵,听着远远坡下传来的学校里的钟声,总会有一些模糊的光影从我心
里掠过。”①36席慕容是个喜欢回忆的女人,所以当她把孩子的事情记录下来
的时候,记忆的匣子也同时呈现在我们面前了。
结语
青春美丽的绽放,没有年轮的记载,而我们都必须经历,它短暂而难忘。细
腻的笔为读者讲诉她眼中已经流逝的青春,怒放的青春,及在自己呵护下花苞的
青春。给人的是一种隽永的语言,启发人以理性思考人生问题。席慕容的文章总
的给人的印象一种莫名的爽快;主观感受得到了满足,触发心灵深处不自觉的认
同感以及对生命的深深思考。语言的极美、易懂,结构思路清晰,确实是发人深
省的。字里行间透露出一份真的印象;真实的感受总能打动人的!“在年轻的时
候,因为生命才刚刚开始成长,看不出有什么分别,几乎没有什么标准来分辨人
与人的异同。于是那些外表光滑美丽的,或者位置刚好放在耀眼地方的旧货得到
注意与羡慕”(《躯壳》)①83没有太多的抱怨,她的三重的身份,正好让她有
更好的诠释她对青春的感情,细腻而真实。青春纵然不再,可是席慕容却仍然以
一种年轻的心态对待生活,这种感情能引起读者共鸣。生活里青春这道透明的哀
伤,我们应细细体味,如席慕容般善待青春的‘伤痕’。
参考文献:
①杨雅莲.席慕容:我不是故意愤怒[N].中国新闻出版报,20xx-06-10
②席慕容.透明的哀伤[M].海口:南海出版公司,20xx:
146,25,5,6,40,49,50,36,83③江海瑶.论席慕容散文的情感—“真”[J].
语文学刊,20xx.7
④席慕容.《无怨的青春》[M].台北:台北大地出版社,1983.02
⑤辛艳.把岁月沉淀的美镌刻成永恒—席慕蓉作品解读[D].青岛:青岛大
学,硕士学位论文,20xx.
8
⑥席慕蓉.《成长的痕迹》[M]北京:新世界出版社,20xx.7
⑦诗艺之外—诗人席慕蓉与“席慕蓉现象”.日光温暖文学报,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