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园田居复习题MicrosoftWord文档
2023年8月30日发(作者:李白唐诗十首)
新公司成立可行性报告-
文档从互联网中收集,已重新修正排版,word格式支持编辑,如有帮助欢迎下载支持。
《登岳阳楼》(其一)
洞庭之东江水西,帘旌不动夕阳迟。登临吴蜀横分地,徙倚湖山欲暮时。
万里来游还望远,三年多难更凭危。白头吊古风霜里,老木沧波无限悲。
五、中心思想(主题):
这首诗写登临岳阳楼的无限感慨之情。表达了作者满腹的家国之恨和身世之愁,以及老大伤悲的落寞情怀。
六、理解性默写
1、这是一首七言律诗,是《登岳阳楼二首》中的第一首,也是诗人写岳阳楼的开篇之作。借景抒情,把自然之景、家国之恨 和 身世之悲 融于一体。
2、诗中引用古典,怀古伤今的一联是:登临吴蜀横分地 徙倚湖山欲暮时。
3、①写诗人漂泊不定的生涯、离乡背井的感慨,也道出一个亡国之臣心中的愤懑:万里来游还望远,三年多难更凭危。
②诗人效法杜甫《登高》诗的笔法,用“万时来游”、“ 三年多难”(填四字短语)的生活经历来表现诗人离乡背井、天涯沦落的感慨,道出了一个亡国之臣心中的愤懑。
③“万里来游还望远,三年多难更凭危”道出作者辗转流离,逃难途中饱尝艰辛的无限愤懑之情。
4、①“白头吊古风霜里,老木沧波无限悲。”写出诗人顾影自怜、老境凄惶的身世之愁。
②陈与义《登岳阳楼》一诗中写诗人白发苍苍,无限悲伤的两句是:白头吊古风霜里,老木沧波无限悲。
③《登岳阳楼》(其一)中语意双关抒发诗人悲痛之情的语句是:白头吊古风霜里,老木沧波无限悲。
④《登岳阳楼》中景中有情,情景相生,包含作者历经风霜后的憔悴悲愁之绪的句子:白头吊古风霜里,老木沧波无限悲。
《渡荆门送别》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1如有帮助欢迎下载支持 文档从互联网中收集,已重新修正排版,word格式支持编辑,如有帮助欢迎下载支持。
一、诗歌层次分析
首联:叙送别缘起。 颔联:绘山势、流水、原野。 颈联:写水中映月画与天边云霞图。
尾联:抒深沉思乡之情。
五、中心思想:
《渡荆门送别》作者通过描绘了过荆门时所见的景,抒发了深沉的乡情之叹,流露出了深深的思乡之情。抒发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之情。
六、理解性默写
1、本诗从体裁看是五言律诗,从内容看是送别诗,诗中运用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对偶。
2、①李白《渡荆门送别》中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两句直扣诗题,交代此行的目的。
②点明出发地、目的地的语句: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3、①《渡荆门送别》的颔联是: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
②李白《渡荆门送别》中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两句用游动的视角来描写景物的变化。
③李白《渡荆门送别》一诗中从远视角度描写渡过荆门进入楚地的壮阔图景的两句是: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
④李白的《渡荆门送别》:描写平原广阔景象的诗句: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⑤化静为动,表现诗人过荆门入楚地的壮阔景象,含喜悦开朗心情、朝气蓬勃活力的语句: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4、①《渡荆门送别》中写景的语句是: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是按什么顺序描绘的? 是按由远到近的顺序写的。
②诗中描绘过荆门入楚地时所见景的诗句是: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5、①(2009年枣庄中考试题)李白在《渡荆门送别》中这样写江上风景: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②反衬江水平静,展现江岸辽阔,天空高远,充满浪漫主义彩的语句: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2如有帮助欢迎下载支持 文档从互联网中收集,已重新修正排版,word格式支持编辑,如有帮助欢迎下载支持。
6、①《渡荆门送别》中点明主旨的语句是: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②抒发思乡之情的诗句是: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③《渡荆门送别》中用拟人手法表达思乡、惜别之情的句子是: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④《渡荆门送别》中由欣赏美景的欣喜之情转入深沉的乡情之叹,含蓄地抒发了思乡之情的句子:应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⑤《渡荆门送别》中表达作者思乡的句子是:应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⑥借故乡之水的深情厚谊,表达对故乡思念之情的语句: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七、诗歌内容理解性问题
1、“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此句写得好,说说理由,好在哪里?(说出自己的感受。)
示例:“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前句形象描述了船出三峡、渡过荆门山后长江两岸的特有景:山逐渐消失了,眼前是一望无际的低平的原野。巧妙地将静止的山岭描绘出充满动感与空间感的活动画面来。后句写出江水奔腾直泻的气势,写荆门一带平原旷野寥廓高远的景。这两句把生活在蜀中的人,初次出峡,见到广阔平原时的新鲜感受极其真切地写了出来。景中蕴藏着诗人喜悦开朗的心情和青春的蓬勃朝气。
2、你能说说颈联描绘了怎样的意境呢?(或“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此句写得好,说说理由,好在哪里?)(或“出自己最喜欢的诗句,并说说理由。”)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是先以水中明月如圆镜反衬江水的平静,再以天上云彩构成海市蜃楼衬托江岸的辽阔、天空的高远。诗人以移步换景的手法,从不同角度描绘出长江的近景和远景,奇妙多姿,艺术效果十分强烈。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当时见到景象时的欣喜和新鲜。
3、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此句写得好,好在哪里?(出自己最喜欢的诗句,并说说理由。)
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不直接说出对养育过自己的故乡的思念之意,而是说故乡之水恋恋不舍地一路送我远行,怀着深情厚谊;万里送行舟,从另一面写来,越发显出自己思乡情深。表达自己对故乡的依依不舍之情,这种手法比直抒胸臆更有诗意。
《归田园居》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3如有帮助欢迎下载支持 文档从互联网中收集,已重新修正排版,word格式支持编辑,如有帮助欢迎下载支持。
一、 首联:写园田种植情况。 颔联:写早晚耕耘劳作。 颈联:写夕露沾湿我衣。 尾联:写随己心愿生活。
五、中心思想: 《归园田居》以平淡自然的诗句描绘醇美的诗意,抒发了“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不想在污浊的现实中失去自我”的情怀。
这首诗流露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答:对田园生活的喜爱,享受田园之乐的惬意、闲适的心情。
六、理解性默写
1、表明隐居之地和劳动结果的诗句: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2、《归园田居》中透过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两句我们可以看出作者因久别田园、农艺荒疏,而流露出自惭之情。
3、①诗中体现了农家生活艰辛的一句是: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②表明诗人带着闲适、自豪的心情,写一日的情形,可见诗人勤奋、执著的语句: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③农民早出晚归,辛勤劳作,引用《归园田居》中的诗句表达: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④陶渊明《归园田居》一诗中写诗人早出晚归,不但没有丝毫倦意,反而有些自我欣慰甚至自豪的两句是: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⑤《归园田居》(其三)中表达诗人心情愉快及归隐自豪感的语句是: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⑥《归园田居》中写诗人耕种辛勤辛苦劳作的句子是“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⑦点明了作者耕种的时间的一句是: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⑧写辛勤劳动的心情和感受的诗句: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⑨最能突现诗人摒弃尘俗,躬耕自食,归返自然志愿的诗句是: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4、①《归园田居》(其三)中点明主旨的语句是(本诗的点睛之笔):(体现了全诗主旨的一句是):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②表明诗人热爱田园、怡然自得、不愿在污浊的现实中迷失自我(画龙点睛)的语句: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③表达矢志不移的坚定信念,引用《归园田居》中的诗句最合适的是: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表达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思想没有改变的句子: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4如有帮助欢迎下载支持 文档从互联网中收集,已重新修正排版,word格式支持编辑,如有帮助欢迎下载支持。
④诗中表明作者因不愿在污浊的世界中失去自我而与黑暗的官场生活决裂的诗句是: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⑤景中凹显诗人摒弃尘俗,躬耕自食,归返自然志愿的诗句是: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⑥《归园田居》中抒发作者愿望的句子是“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⑦《归园田居》中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表明作者要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不想污浊的现实中失去自我。
⑧ 表现作者归隐耕作目的诗句是: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七、诗歌内容理解性问题
1、“但使愿无违”。陶诗中的“愿”指的是什么?
作者的“愿”的内涵──要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不想在那污浊的现实世界中失去自我。
2、这首诗写了什么内容?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答:这首诗描写诗人归隐后的日常劳动生活;表达了诗人对归隐耕种生活的热爱,对官场黑暗生活的厌弃。
《使至塞上》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一、首联:写使者进入边塞。颔联:以“蓬”“雁”自比暗写内心郁愤。颈联:描绘沙漠中典型景物“孤烟”、“落日”。尾联:写诗人到达边塞所见情景。
五、中心思想: 《使至塞上》这首诗叙述了作者出使塞上的艰苦行程,描绘了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同时也表现了作者抑郁、孤寂的思想感情。
六、理解性默写
1、本诗从体裁看是一首五言律诗,从内容看,文学史上称之为“边塞”诗;
2、①《使至塞上》中中既言事,又写景,更在叙事写景中表明内心情感的句子是: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②最能体现作者内心感情的诗句是: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③暗示诗人因为受到排挤而激愤和抑郁的内心的句子: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④诗中形容漫漫征程,孤寂艰苦的诗句是: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⑤、《使至塞上》中作者用比喻来暗写自己的遭遇并抒发情感的句子是: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5如有帮助欢迎下载支持 文档从互联网中收集,已重新修正排版,word格式支持编辑,如有帮助欢迎下载支持。
⑥以比喻表达诗人惆怅、抑郁心情的语句: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⑦王维《使至塞上》一诗中表现作者对熔叙事、写景、抒情于一炉,暗写诗人内心的激愤和抑郁的两句是: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⑧不仅显示了大漠景象奇特,而且巧妙的把自己孤寂情绪融化在自然之中的句子: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⑨《使至塞上》中运用景物自喻的语句是: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4、①王维的《使至塞上》:诗中写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的千古名句景象的诗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②以传神之笔勾画出一幅塞外雄浑景象的名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③《使至塞上》中描写边塞绮丽优美风光的语句是: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④《使至塞上》描绘西北高原黄昏日落景象的千古名句是“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⑤诗中描写大漠独特的风光之美的诗句是::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⑥诗中流传后世经久不衰的诗句是: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⑦《使至塞上》中作者描绘奇特壮美的塞外风光图的诗句是: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⑧以传神之笔刻画奇特壮美的塞外风光,被王国维赞为“千古壮观”的名句是: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⑨写出《红楼梦》中香菱所评论的《使至塞上》的两句描写塞上风光的是诗: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5、诗中最传神的句子是“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刻画了奇特壮美的塞外风光,笔力苍劲,意境雄浑,视野开阔。来源:(.cn/s/blog_) -
复习《诗四首》(一)_範尛苩_新浪博客
七、诗歌内容理解性问题
1、说说“征蓬出汉塞,归燕人胡天”一句的含义,蕴含作者怎样的感情?
答:过了居延,就像“蓬草”一样随风飘转,飞出了汉家的边塞,又像北归的大雁一样飞人胡天的上空。蕴含了作者被排挤出朝廷的惆怅,暗写自己内心的激愤和抑郁。
2、这里最能体现诗中有画的是哪一联诗句,你能画画它的图景吗?
颈联“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6如有帮助欢迎下载支持 文档从互联网中收集,已重新修正排版,word格式支持编辑,如有帮助欢迎下载支持。
诗句描绘的图景是:辽阔的沙漠上一道烽烟直升云天,遥远的黄河尽头是一轮圆圆的落日。(广阔无垠的大漠黄沙漫漫,黄昏橘红的夕阳收敛了光辉,静静地居于天际,辉映着波澜不惊的闪着白光的河水,沙漠上升起一缕白的烽烟,直上高空,雄浑寥廓的边塞风光如在目前。)
3、“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你能说说它的意境吗?(赏析“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一句。)
答:大漠茫茫无边,在这纯然一、荒凉无边的背景之上,那烽火台上燃起的一缕白烟直上云霄,显得异常醒目。 “孤烟”两字能状其神韵,“孤烟”之后随一“直”字,使景物显得单纯简净。“长河落日圆”写出了苍茫的沙漠,没有山,没有树,只有黄河横贯其中。视野所及,大漠无边无际,黄河杳无尽头。诗人以传神的笔墨刻画了奇特壮美的塞外风光。笔力苍劲,意境雄浑,视野开阔。将自己的孤寂情绪巧妙地融化在对广阔的自然景的描绘中。这两句诗充分体现了诗中有画的特,雄浑寥廓的边塞风光如在目前。
4、(2009年淄博市中考题)诗中“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一句历来为人称道,句中的五个形容词富有表现力,请任选一个加以赏析。
答:“大”字写出了边疆沙漠的茫茫无边;“孤”字写出了景物的单纯简净;“直”字写出了景物劲健挺拔之美;“长”字表现了大漠的无边无际,黄河的杳无尽头;“圆”给人以亲切温暖而又苍茫的感觉。
7如有帮助欢迎下载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