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常见考题汇编
2023年8月30日发(作者:难忘的中秋节作文500字范文(精选7篇))
五条精美的灯谜-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常见考题汇编
野望 王绩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译文:
傍晚时分站在东皋纵目远望,我徘徊不定不知该归依何方,
层层树林都染上秋天的彩,重重山岭披覆着落日的余光。
牧人驱赶着那牛返还家园,猎人带着猎物驰过我的身旁。
大家相对无言彼此互不相识,我长啸高歌真想隐居在山冈!
1.试分析首联在全诗中的作用。
①第一句的“东皋”点明地点,“薄暮”点明时间,“望”字领起中间两联的写景。第二句呼应起尾联,表现出哀伤的情感,为全诗奠定了感情基调。②表现了在现实中不到知音、得不到赏识的苦闷、怅惘的心情。
2.请从动静和写景顺序的角度赏析中间两联。
颔联写总写秋,是静景、远景,颈联写牧人与猎马,是动景、近景。这四句诗宛如一幅山家秋晚图,光与,远景与近景,静态与动态,搭配得恰到好处。
3.请从“景”与“情”关系的角度,赏析本诗的颔联。
诗歌颔联妙在融情于景。诗中描写了漫山遍野,树叶枯黄,更兼残阳尽染的萧瑟衰败景象,景中寄寓了诗人孤独、落寞的情怀。
4.结合全诗内容,简析诗人“长歌怀采薇”的原因。
诗人在现实生活中辗转漂泊,彷徨苦闷,不到精神归宿,又没有真正的知己,所以只得“长歌怀采薇”,即放声高歌,追怀伯夷、叔齐那样的隐逸高士,引为神交密友。
5.第一、二句描绘了怎样的画面?
描绘了一幅满天秋(江天寥阔、山清水秀,水波清冷)、峰峦叠嶂的富有诗意的山水画。
6.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抒发了作者悠闲(闲适)惊喜(喜悦、喜爱大自然)之情。
7.颔联和颈联运用何种手法,描绘了怎样一幅景象?
四句写薄暮中所见景物。举目四望,到处是一片秋,山川笼罩在夕阳的余晖中,越发显得萧瑟。静谧的背景之上,牧人驱犊归家,猎人满载而回,似乎兴致盎然。牧人与猎马的特写,带着牧歌式的田园气氛,使整个画面活动了起来。这四句诗宛如一幅山家秋晚图,光与,远景与近景,静态与动态,搭配得恰到好处。
8.诗人在诗中流露了怎样的感情?
首尾两联抒情言事,中间两联写景,借景抒情,表现了百无聊赖的彷徨心情和在现实中孤独无依、只好追怀古人的落寞心绪。
黄鹤楼
崔 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凄凄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翻译:
传说仙人已乘黄鹤飞去,这里只留下空空的黄鹤楼。黄鹤飞去不会再回来了,而千百年来白云却依旧悠然自得地飘来飘去。登楼隔江相望,汉阳的树木清晰可见,鹦鹉洲上的春草长得茂盛喜人。可是日近黄昏,极目远眺,我的故乡在哪儿呢?凝视长江上面浩渺的烟波,真使人发愁啊!
1.解释下面的词语。
历历:指(汉阳林木)清晰可数(或“分明的样子”)
乡关:故乡
2.诗中最能概括作者感情的是哪一个字?在对全诗整体感悟的基础上,请简要分析诗人在尾联中是如何表达这种感情的。
答: “愁”字。全诗意境开阔,吊古伤今,虚实相映,情景交融。尾联将“乡愁”之情与“日暮”“烟波’’之景相交融,由景生情,融情于景,表达了诗人萦回无尽、百感茫茫的忧思之情。
3.这首诗的前四句中,“黄鹤”三见,“突”字重出,是否有重复之嫌,为什么?
答:不重复。由于气势贯通,自然天成,读来并不感到重复。
诗歌的一、二两联和尾联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什么不同?(4分)
答:一、二两联表达的是寂寞、惆怅,尾联表达的是思乡之情 。
4.五、六句写登楼所见的实景,请用自己的语言将画面描述出来。
答:天气晴好,江北汉阳的树木清晰分明,鹦鹉洲上的青草繁茂浓绿。
5、崔颢的《黄鹤楼》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表达出诗人思念故乡的情感,抒发了作者的忧愁心情与思乡、无奈之苦。
使至塞上
【唐】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翻译:
轻车要前往哪里去呢?出使地在西北边塞。象随风而去的蓬草一样出临边塞,象振翮北飞的归雁一样进入边境。浩瀚沙漠中醒目的烽烟挺拔而起,长长的黄河上西下的太阳圆圆的。到了边塞,只遇到留守部队,原来守将们正在燕然前线。
1、作者王维,唐代诗人。 2、 开元二十五年【737】的春天,王维奉唐玄宗之命,进西北边塞慰问。这首诗所写的就是这次出使的情景。
3、 1—2句诗人以简练的笔墨写了此次出使的经历。
4、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赏析:
答:山高路远,诗人以“征蓬”“归雁”自比,既言事,又写景,更在叙事写景中传达出幽微难言的内心情感。表达了自己被排挤出朝廷的的抑郁、愤慨。
5、为什么说这是一首边塞诗?结合诗句具体说明。
答:可从诗题“使至塞上”,诗句中“边、居延、汉塞、胡天、大漠、萧关、燕然、属国、都户”等词语(地名、官名)看出这是一首边塞诗。
6、“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炼字赏析(从意境和炼字方面):
答:诗人以传神的笔墨刻画了奇特壮美的塞外风光。“直”和“圆”准确地描写了沙漠的景象,而且表现了作者深切感受。“直”字荒凉孤独中透着挺拔雄伟,“圆”字苍茫壮阔中显现柔和温暖。两句充分体现了诗中有画的特,笔力苍劲,意境雄浑、视野开阔。
7、“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赏析(从“诗中有画”方面):
答:这两句话充分体现了诗中有画的特,非常讲究景物的画面感,首先,它有画一样的构图,从天边的落日到空中的烽烟到地下的河流,从近处的烽烟到远处的夕阳,到绵延无边的大漠,画面上景虽不多,但空间阔大,层次很丰富,其次它有画一样讲究的线条,一望无际的大漠上,纵的是烟,横的是河,圆的是落日,寥寥几笔,就用简约的线条勾勒出景物的基本形态,概括性极强,仿佛是抽象派的作品。这两句在彩上也很丰富,广阔无边的大漠,黄沙漫漫,黄昏,橘红的夕阳收敛了光辉,辉映着波澜不惊闪着白光的河水,沙漠上升起一缕白的烽烟,直上高空,雄浑辽阔的边塞风光如在眼前。
8、苏轼评价王维诗云“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颈联“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就是一幅美妙的图画。请说说这幅画的美是如何表现出来的
示例一:
①图画的构图美。
②画面空间阔大,层次非常丰富:从上到下有天边的“落日”、空中的烽烟、地上的“长河”;从近到远有烽烟、夕阳、无边的“大漠”。
示例二:①图画的线条美。
②线条简约,寥寥几笔就勾勒出景物的基本形态:广阔的大漠上,纵的是烽烟,横的是黄河,圆的是落日。
②彩艳丽、丰富:黄的“大漠”、浑黄的“长河”、白的烽烟、红的“落日”,雄浑寥廓的边塞风光如在眼前。
示例四:①图画的意境美。
②诗句形象生动描绘出壮丽、奇特、别致的塞外风光,动静结合,意境雄浑。“大漠”背景下,有缓缓升起的烽烟,有波澜不惊的“长河”,有即将西下的“落日”。
9.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皆情语。”第三联“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中写了哪些景物?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答:写了“大漠”“孤烟”“长河”“落日”等景物;营造了“苍茫”(或“空旷”“旷远”“辽阔”“广袤”等,意思相近即可)的意境;表现了孤寂的情感。
10、这首诗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由于被排挤而孤独、寂寞、悲伤、飘零的孤寂心情。看到大漠景后产生的慷慨悲壮之情。
渡荆门送别
唐代: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译文:
乘船远行,路过荆门一带,来到楚国故地。
青山渐渐消失,平野一望无边。长江滔滔奔涌,流入广袤荒原。
月映江面,犹如明天飞镜;云彩升起,变幻无穷,结成了海市蜃楼。 故乡之水恋恋不舍,不远万里送我行舟。
1、请对“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作简要赏析。
答:长江流过荆门以下,河道迂曲,流速减缓。晚上,江面平静时,俯视月亮在水中的倒影,好像天上飞来一面明镜似的;日间,仰望天空,云彩兴起,变幻无穷,结成了海市蜃楼般的奇景。
2、请写出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句子。
答: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3、“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一联,历来被人们称道。请任选一个角度进行赏析。
答:①绘意境:苍莽起伏的山峦随着平原旷野的延伸。渐渐消失得无影无踪,一泻千里的长江水奔赴茫茫无际的辽阔平原。作者为我们展示了一幅气势磅礴的万里长江图。
②赏字词:“随”表现出山与平野的位置逐渐变换、推移,写出空间感和流动感:“入”渲染出江水奔流的磅礴气势,展示了诗人的广阔胸襟。
④品技巧:运用了借景抒情的方法,抒发了作者初出荆门时的喜悦、激动的心情。更是诗人开阔的胸怀,开朗的心境和蓬勃朝气的形象写照。
4、古人写诗讲究炼字,常有一字传神之妙,试简要分析“山随平野尽”中“随”字的表达效果。
答:“随”字化静为动(或“以静写动”),写出山随着平原的出现而不复见,形象地描绘了渡过荆门后的壮阔景象,表现了诗人喜悦开朗的心情。
5、本诗记下了作者初次离开故乡时的观感和情思,其中最能表现他对故乡依依不舍之情的一个字是。
答案:怜。
6、"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写出了什么样的景象?
答:两岸的山势由山脉过渡到平原,山峦从诗人的视野中一点点地消失,江水冲下山峦向着广阔的原野奔腾而去。
7、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表达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对故乡的依恋之情。
钱塘湖春行
【唐】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翻译:
走在西湖边。从孤山寺的北面到贾公亭的西面,湖水涨潮时刚好与堤齐平,白云重重叠叠,同湖面上的波澜连成一片.。几只早出的黄莺争着飞上向阳的树,不知谁家新来的燕子正衔着春泥在筑巢。一些多彩缤纷的春花(野花)渐渐要迷住人的眼睛,浅浅的春草刚刚能够遮没马蹄。我最爱漫步在西湖东边欣赏美景,欣赏得不够,就再去看那绿杨柳下迷人的断桥白沙堤。
1、《钱塘湖春行》作者白居易,唐代大诗人。
2、 水面初平:湖水才同堤平,即春水初涨。
3、 暖树:向阳的树。
4、 不足:不够。
5、这首诗紧扣环境和季节特征写景,以“行”字为线索,同时以“春”字为着眼点,写出了早春美景给游人带来喜悦之情。
6、 首联“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赏析?
答:漫行于孤山寺的北边,贾公亭的西面,春水初涨,湖面于堤相平,白云重重叠叠,同湖面上的波澜连成一片,看上去浮云很低,所以说“云脚低”。这一联勾出了西湖早春的轮廓。
7 颔联“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赏析?
答:写莺燕,从动物的动态的角度写出了初春给人带来的生机勃勃的感觉。用“早”来形容黄莺,体现了白居易对这些充满生机的小生命的由衷的喜爱;一个“争”字,让人感到春光的难得与宝贵;一个“啄”字,来描写燕子那忙碌而兴奋的神情。这两句着意描绘出莺、燕的动态,从而使得全诗洋溢着春的活力与生机,使人们倍加感到生命的美好。
8 颈联“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赏析?
答:写花草,用“乱花”、“浅草”来写西湖早春的美景。“渐欲”,渐渐就要;“才能”,刚刚能够,都表现出事物在发展变化之中。从植物的角度,着重表现诗人面对初春美景的喜悦的心情。
9. 尾联“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赏析?
答:“行不足”是因为看不足,说明诗人留恋忘返,“最爱”直抒胸臆,说明诗人完全陶醉在这美好的湖光山之中了。
10、 从本诗中哪些词语可以看出是写初春的景象?
答:“水面初平”“争暖树”。
11、“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这两句诗除了描绘出钱塘湖初春的景象之外,还间接地记述了诗人在湖边骑马春行的情景。
12、作者游览的行踪是寺北→贾亭西→湖东→白沙堤,在描写西湖景物时,最能够体现春意的词语是:早莺、新燕、乱花、浅草。
13、诗中能够突出表达诗人情感的一个词语是:最爱
14、展开联想和想象,用简明形象的语言描绘出“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所展现的画面。
答:有几处早来的黄莺,争先恐后地飞来向阳的枝头地唱歌啼鸣;不知是哪家新来的燕子,又在湖边不停地衔泥筑巢。
15、试描绘“水面初平云脚低”所展现的西湖早春的美景。
答:湖面春水刚与堤平,白云低垂,同湖面上的波澜连成一片。
16、.出诗中体现初春特点的词语(任选两个),并加以品析。
答:“初平”,写出了春水新涨,几与岸平的情景。“几处”,“谁家”,表现飞鸟不多,候鸟还未都从南方返回。“早莺”“新燕”说明刚刚从南方飞回。“渐”写出了野花渐开渐多的。“浅草”“才能”表现了草刚萌发的情形。
17、这首诗的第二联和第三联分别从怎样的角度来描写钱塘湖初春景?
答:第二联主要是从动态方面对动物的变化进行描写,第三联主要从静态方面对植物的变化进行描写。
18、“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这两句是如何表现初春的特点的?请作具体分析。
答:这两句诗写莺和燕.是诗人所见。莺是春的歌手,都争着飞到向阳的树上去歌唱;燕是春的信使,已开始衔泥筑巢,“几处”“谁家”“早”“新”突出了初春季节生机勃勃、充满活力的特点。
19、这首诗的颔联和颈联从动植物的变化描写季节特征,用词准确而精妙,从中出一处并进行品析。
答:“争”生动反映出西湖早春黄莺争鸣活跃的热闹景象,生动地展示了初春的蓬勃生气;如“几处”照应“早莺”,说明早莺尚少,新燕不多,准确写出了钱塘湖初春季节的特点和作者的喜悦之情;如“乱”“迷”客观真实地再现湖边五颜六的野花姹紫嫣红,让人眼花缭乱的早春之景等等。
20、诗中直接抒情的是哪两句?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既表现了诗人因郊游而满怀喜悦,也表达了诗人对西湖初春景的热爱之情。
21、诗歌第二联中“几处”“谁家”用得极其精妙,换作“处处”“家家”就没有这种效果联系全诗,说说为什么。
答:“几处”“谁家”照应“早莺”“新燕”,说明早莺尚少,新燕不多,表达了钱塘湖初春季节的特点和作者的欣喜之情如果改为“处处”“家家”,就没有这种表达效果。
22、理解性默写。
(1)苏轼写西湖的名句是:“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中写西湖美景令作者陶醉,以至于流连忘返的句子是: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2)诗中直接描写动物(莺燕报春)的两句诗是: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3)点明诗人游览的地点和季节的诗句是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4)直接抒情的诗句是: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23、“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这两句诗中的“ ”字和“ ”字生动有趣地写出了早春给自然界带来的生机和活力。
答:争、 啄。
24、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通过描写西湖蓬勃的春意,表达了作者对西湖美好景的赞美和喜爱之情。
八年级专项复习(五) 语文积累与综合运用组合训练
组合训练(一)
1.默写古诗文中的名句名篇。
(1)请在下列横线上填写出古诗文名句。(任选其中6句,不得多选)
①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李白《渡荆门送别》)
②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刘桢《赠从弟》(其二)]
③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崔颢《黄鹤楼》)
④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李清照《渔家傲》)
⑤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崔颢《黄鹤楼》)
⑥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⑦老骥伏枥,志在千里。(曹操《龟虽寿》)
⑧《野望》中表现了诗人百无聊赖的彷徨心情的诗句是“徙倚欲何依”。
(2)默写王维的《使至塞上》后四句。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2.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按要求完成(1)~(4)题。
诗歌是文学殿堂里璀璨的明珠。优秀的诗歌可以飞越时间的长河和不同的国度,拔动人们的心弦。她如绝美的天籁,拂去尘世的喧嚣;她似千年的佳酿,蕴藏醉人的芳香;_________,_________。cháng徉其间,我们的情感将在潜移默化中得到熏陶,我们的思想将在孜孜求索中变得深遂。
(1)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璀璨(càn) 心弦(xián) cháng(徜)徉
(2)文中有两个错别字,请出并改正。
“拔”改为“拨” “遂”改为“邃”
(3)“潜移默化”的意思是指人的思想或性格不知不觉受到感染、影响而发生了变化;“孜孜求索”中,“孜孜”的意思是勤勉,不懈怠。
(4)请仿照画线的句子,在空白横线处续写一句话,构成一组排比句。
【示例一】她像清澈的甘泉,滋润干涸的心田;【示例二】她像闪烁的星辰,照亮暗淡的夜空。
3.运用课外阅读积累的知识,完成(1)~(2)题。
(1)《朝花夕拾》创作于1926年,是鲁迅所写的唯一一部回忆性散文集,原名《旧事重提》,《朝花夕拾》是作者后来修改的名字。“朝”表示早年时期,“夕”表示晚年时期,意思是早上的花晚上来捡,这里指作者在晩年回忆童年时期、少年时期、青年时期的人和事。作者说,这些文章都是“从记忆中抄出来”的“回忆文”。本书共十篇,前五篇写于北京,后五篇写于厦门。
(2)埃德加·斯诺于1936年6月至10月对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进行了实地考察,根据考察所掌握的第一手材料完成了《红星照耀中国(或:西行漫记)》的写作。斯诺作为一个西方新闻记者,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作了客观评价,并向全世界作了公正报道。
4.校文学社开展以“成语英雄我来当”为主题的系列语文活动。下面是这次活动中的一些问题,请你参与解决。
(1)请你帮忙拟写一条符合要求的宣传标语。(要求:①紧扣主题,弘扬汉语成语文化,激发同学们的参与热情;②运用一种修辞手法;③不超过20字)
【示例】汉语博大精深,成语滴水藏海。
(2)活动中,同学们发现了一些商家乱用成语的现象。比如,小李发现一眼镜商店广告语为:“一镜在手,一‘明’惊人!”如果你是小李,该如何劝说商店老板?
【示例】叔叔,您好!成语是民族的语言文化,不能这样随意篡改,否则会给求学阶段的青少年带来不良影响,会对语文教育产生危害。而且篡改过的成语深入人心后,成语就失去了最初的含义,这是对中国语言文化的不尊重。(言之有理即可)
(3)下面是某同学在这一主题活动中的发言稿,请你按要求修改。
[A]掌握一定数量的成语并准确地运用和理解,可以极大地提高我们的语言表达能力。[B]只要掌握运用好成语,就能培养我们的语文素养,提高与人沟通的方法。[C]学习成语,不难,难就难在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千层之塔,起于累土,平时注意点滴积累,能达到事倍功半的效果。
①[A]存在语序不当的问题,可将“理解”和“运用”调换位置。
②[B]句中有词语搭配不当的语病,可将“提高”改为“改善”。
③[C]句有个成语使用不当,可将“事倍功半”改为“事半功倍”。
组合训练(二)
1.默写古诗文中的名句名篇。
(1)请在下列横线上填写出古诗文名句。(任选其中6句,不得多选)
①柴门何萧条,狐兔翔我宇。(曹植《梁甫行》)
②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王绩《野望》)
③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王维《使至塞上》)
④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李清照《渔家傲》)
⑤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崔颢《黄鹤楼》)
⑥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杜牧《赤壁》)
⑦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李清照《如梦令》)
⑧《渡荆门送别》中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表达诗人对故乡的热爱和思念之情的诗句是: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2)默写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后四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2.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按要求完成(1)~(4)题。
我们有很多幢房屋,无论公共的,私人的,简直有数不清的房间,有巨大的厅堂,A还有伫藏酒水和其他和平时代军需品的地窖,我总觉得对住在里面的人说来,它们大而无当。它们太大,又太华丽,住在里面的人仿佛是败坏它们的一些寄生虫。B有时我大吃一惊。当那些大旅馆如托莱蒙、阿斯托尔或米德尔塞克斯的司阍,通报客来,却看到一只可笑的小老鼠,爬过游廊,立刻又在铺道上的一个小窟long里不见了。
(1)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幢(zhuàng) 地窖(jiào) 窟long(窿)
(2)短文中有一个词语“伫藏”有错别字,应改为“贮藏”。
(3)词语“有时”“还有”是从文中抽出来的,请你把它们准确地放到原文的A、B两处。
(4)请把文中画线的句子改成反问句。
难道住在里面的人不是败坏它们的一些寄生虫吗?
3.运用课外阅读积累的知识,完成(1)~(2)题。
(1)鲁迅先生在《朝花夕拾》中提到了几个主要人物,其中藤野先生是一位异国医学教授,他朴素而伟大的人格令人肃然起敬;范爱农是一位觉醒的知识分子,但是无法在黑暗社会中立足。
(2)《红星照耀中国》的作者是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这是一部文笔优美的纪实性很强的报道性作品。这部作品的意义首先在于它通过一个外国人的所见所闻,客观地向全世界报道了共产党和红军的真实情况,使西方人第一次了解到中国共产党人的真实生活。
4.近期,某校八年级开展了以“舌尖上的家乡”为主题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并按要求完成下列任务。
(1)【猜一猜】请你阅读下列三则谜语,任选两则写出谜底(常见食品)。
①前面来了一鹅,扑通扑通跳下河,等到潮水涨三次,一股脑儿赶上坡。 ②本来一大片,变成千条线,是线不缝衣,只在锅里见。
③两个瘦子一般长,扭在一起跳池塘,有人拿棒来救起,瘦子变得胖又黄。
①饺子②面条或米线③油条
(2)【改一改】下面是某同学写的有关传统美食的短文,有一处句子有语病,请出来并改正。
①月饼最初是在家庭制作的,清袁枚在《随园食单》中就记载了月饼的做法。②到了近代,有了专门制作月饼的作坊,月饼的制作越来越精细,馅料考究,外形美观。③在月饼的外面还印有各种精美的图案,如“嫦娥奔月”“银河夜月”“三潭印月”等。④用月饼寄托思念故乡、亲人,已成为天下人们共同的心愿。
第④句有语病,应改为:用月饼寄托思念故乡、亲人之情,已成为天下人们共同的心愿。
(3)【说一说】围绕此次活动,八年级某班开展了一次“说说家乡美食”的活动,作为主持人,请你设计一段开场白。
【示例】同学们,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物产丰富,各地都有美食,我们的家乡也不例外。你喜爱的家乡美食是什么?你了解它的制作方法和历史渊源吗?今天,就让我们说说家乡的美食吧。
(4)【写一写】校文学社决定周五(10月15日)下午2点在报告厅组织八年级学生开展一次以“家乡的味道”为主题的演讲比赛,请你拟一则活动通知,要求各班选手准时参赛。
通 知
校文学社定于周五(10月15日)下午2点整在报告厅开展
我心永恒 2018-11-22 21:06:23
4)【写一写】校文学社决定周五(10月15日)下午2点在报告厅组织八年级学生开展一次以“家乡的味道”为主题的演讲比赛,请你拟一则活动通知,要求各班选手准时参赛。
通 知
校文学社定于周五(10月15日)下午2点整在报告厅开展以“家乡的味道”为主题的演讲比赛,请八年级各班演讲选手准时参加。 校文学社
2018年10月5日
组合训练(三)
1.默写古诗文中的名句名篇。
(1)请在下列横线上填写出古诗文名句。(任选其中6句,不得多选)
①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郦道元《三峡》)
②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刘桢《赠从弟》(其二)]
③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古诗十九首·庭中有奇树》)
④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
⑤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曹操《龟虽寿》)
⑥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王绩《野望》)
⑦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李白《渡荆门送别》)
⑧苏轼在《记承天寺夜游》中写月光清澈透明的句子是“庭下如积水空明”。
(2)默写李白的《渡荆门送别》后四句。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2.根据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温馨是初春河上的草垒,是暮晚天际掠过的飞鸿,是如水月光漫浸的庭院,是满坡黄花间衣袖盈风的少女笑靥,是令你怦然心动的温暖与温柔。一生的时光,该有多少个温馨串织?那些虽然一纵即逝却潮润眼móu的感念,那些纵然久远亦不能淡忘的故事,都会在心中渐渐累积,渐渐沉绽成一份最凝重、最美丽、最隽永的温馨,无论(不管)岁月怎么侵蚀、心境如何变迁,我们都会永远地珍惜它。
(1)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笑靥(yè) 眼móu(眸) 隽永(juàn) (2)文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是“沉绽”,这个词的正确写法是“沉淀”。
(3)“一纵即逝”中“逝”的意思是消失,“侵蚀”的意思是一点一点地侵占。
(4)请在短文画线处填上合适的关联词。
3.运用课外阅读积累的知识,完成下列填空。
《昆虫记》一书描述了小小的昆虫恪守自然规则,为了生存和繁衍进行着不懈努力的故事。其中共详细介绍了三十二种昆虫的特点。在书中,作者法布尔依据其毕生从事昆虫研究的经历和成果,以人性观照虫性,用通俗易懂、生动有趣的散文笔调,深入浅出地介绍了他所观察和研究的昆虫的外部形态、生物习性,真实地记录了几种常见昆虫的本能、习性、劳动、死亡等,既表达了作者对生命和自然的热爱与尊重,又传播了科学知识,体现了作者细致入微、孜孜不倦的科学探索精神。
4.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种理想和信仰,也是一种凝聚力和向心力,它是中华民族几千年优秀文化传统的结晶。为此,某班开展了“弘扬好传统,传递正能量”的主题活动,请你参与活动,完成下面的任务。
(1)活动中某同学写了一份倡导孝行的短文,其中存在一些问题,请你按要求帮他修改。
“百善孝为先”,孝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A]能不能弘扬传统文化,是关系到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的大事。为了弘扬传统文化,传承文明礼仪,创造美好明天,我们要孝敬父母,文明有礼,学会感恩,使孝德之树深深扎根,文明之叶枝枝繁茂,[B]处处绽放感恩之花!
①[A]处画线句是病句,请将修改后的句子写出来:能不能弘扬传统文化,是关系到青少年学生能否健康成长的大事(或:弘扬传统文化,是关系到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的大事)。
②[B]处画线句与上句句式不一致,应调整为:感恩之花处处绽放!
(2)王丽同学设计了一幅题为“倾斜的天平”的漫画,请你简要说明这幅漫画的内容,并揭示漫画的寓意。
【示例】漫画中有一架倾斜的天平,右边是“心”形的诚信,左边是利益。天平逐渐向利益一端倾斜。讽刺了社会上为追求利益而不讲诚信的人。
(3)小军同学经常和其他同学闹矛盾,为一点小事就斤斤计较,耿耿于怀,请你引用下面的典故(任选一个)写几句话,劝说他改正缺点。
孔融让梨 六尺巷的故事 将相和
【示例】小军,六尺巷的故事,让出了和谐,获得了赞美。同学之间,要互相礼让,团结友爱,不要斤斤计较。如果懂得谦让,就能化解矛盾,赢得友谊,你说是吗?(能引用给出的典故,语言通顺、言之成理即可)
组合训练(四)
1.默写古诗文中的名句名篇。
(1)请在下列横线上填写出古诗文名句。(任选其中6句,不得多选)
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崔颢《黄鹤楼》)
②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王维《使至塞上》)
③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李白《渡荆门送别》)
④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⑤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刘桢《赠从弟》(其二)]
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饮酒》(其五)]
⑦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晏殊《浣溪沙》)
⑧李贺《雁门太守行》中描写大敌压境,危城欲摧之状的诗句是“黑云压城城欲摧”。
(2)默写杜甫《春望》前四句。
国破山河中,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清晨我漫步在山坡谷地,
晨光宣泄着永恒的秘密,
山涧里流倘出一条小溪, 她在歌、在唤、在吐露心曲:
生活并非安逸,
它是思念和希冀。
死亡并非哀歌,
它是失望与憔悴。
智者不在言词,
其秘密在言词背后藏nì。
伟人不在高位,
不屑权位者才配享荣誉。
(纪伯伦《小溪,你说什么》节选)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给加点的字注音。
安逸(yì) 藏nì(匿) 不屑(xiè)
(2)文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是“流倘”,这个词的正确写法是“流淌”。
(3)“宣泄”在《现代汉语词典》中有下面三个义项。请根据诗歌语境,选择恰当的义项(C)
A.使积水流出去 B.舒散 C.泄露
(4)诗中画线句子运用了拟人和排比的修辞手法。
3.运用课外阅读积累的知识,完成(1)~(2)题。
(1)《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是我国文学家鲁迅先生1926年所作的回忆性散文集,共10篇。《藤野先生》就选自其中。
(2)《昆虫记》是一部概括昆虫的种类、特征、习性和婚习的昆虫学巨著,同时也是一部富含知识、趣味、美感和哲理的文学宝藏。这部著作的法文书名直译为《昆虫学的回忆》,副标题为“对昆虫的本能及其习俗的研究”。
4.某中学为纪念抗战胜利73周年,准备开展一次综合实践活动,请你完成下列题目。
(1)请你为本次活动拟写一条宣传语。
【示例】铭记历史,勿忘国耻。
(2)围绕这次活动,某同学拟写了下面一则材料,请你按要求帮他修改。
[A]日军攻占南京后,在长达六周的时间内,大肆屠杀放下武器的中国士兵和手无寸铁的平民百姓,遇难者大约30万人左右。这场震惊中外的大屠杀,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永远的伤痛,也把日本侵略者钉在了历史的耻辱柱上。[B]面对大量无可辩驳的物证和史料,日本右翼分子却一再歪曲和否认历史,甚至称南京大屠杀是《伪造的谎言》。[C]我们要吸取历史的经验,绝不能让类似的悲剧重演。
①[A]句有语病,应将“大约”或“左右”删去。
②[B]句存在标点误用的问题,应将书名号改为双引号。
③[C]句存在搭配不当的语病,可将“经验”改为“教训”。
(3)近年来,日本首相安倍晋三一再插手南海问题,请你写几句话劝告他。
【示例】安倍先生,日本不是南海问题的当事国,在南海问题上本应谨言慎行,你却不断炒作南海问题。你这种做法,既不符合当前中日关系改善势头,也不利于维护地区的稳定和发展。希望你能以实际行动维护中日关系,改善大局。(表明立场,语言委婉,言之有理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