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瓣飘香的阅读答案
2022年11月20日发(作者:人与人之间的关爱作文6篇)
1/19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阅读理解练习题及答案
一、阅读课内片段,完成练习。
内洞一团漆黑,什么都看不见。工人提着汽油灯,也只能照见小小的一块
地方,余外全是昏暗,不知道有多么宽广。工人高高举起汽油灯,逐一指点洞
内的景物。先看到的是蜿蜒在洞顶的双龙,一条黄龙,一条青龙。我顺着他的
指点看,有点儿像。其他那些石钟乳和石笋,这是什么,那是什么,大都依据
形状想象成神仙、动物以及宫室、器用,名目有四十多。这些石钟乳和石笋,
形状变化多端,再加上颜色各异,即使不比作什么,也很值得观赏。
1.片段节选自《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___。
2.这段话主要写的是___________,其主要特点是________。
3.洞内的景物很多,作者在写的时候,用了“______”和“______”这两个词
来表明看的先后顺序。
4.双龙洞内的龙是真的吗?你是从文中哪里看出来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请你发挥想象,从形状和颜色两方面,写一处石钟乳或石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他要感谢那只手
感恩节的前夕,美国芝加哥的一家报纸编辑部向一位小学女教师约稿,希
望得到一些家境贫寒的孩子画的图画,图画的内容是:他想感谢的东西。
孩子们高兴地在白纸上描画起来。女教师猜想这些贫民区的孩子们想要感
谢的东西是很少的,可能大多数孩子会画上餐桌上的火鸡或冰淇淋等。
当小道格拉斯交上他的画时,她吃了一惊,他画的是一只手。
是谁的手?这个抽象的表现使她迷惑不解。孩子们也纷纷猜测。一个说:
“这准是上帝的手。”另一个说:“是农夫的手,因为农夫喂了火鸡。”
女教师走到小道格拉斯一个皮肤棕黑色又瘦又小头发卷曲的孩子
桌前弯腰低头问他能告诉我你画的是谁的手吗
2/19
这是你的手老师孩子小声答道
她回想起来了,在放学后,她常常拉着他粘乎乎的小手,送这个孩子走一
段。他家很穷,父亲常喝酒,母亲体弱多病,没有工作,小道格拉斯破旧的衣
服总是脏兮兮的。当然,她也常拉别的孩子的手。可这只老师的手对小道格拉
斯却有非凡的意义,他要感谢这只手。
我们每个人都有要感谢的,其中()有物质上的给予,()还有精
神上的支持,诸如得到了自信和机会。对很多给予者来说,也许,这种给予是
微不足道的,可它的作用却难以估计。因此,我们每个人都应尽自己的所能,
给予别人。
1.给第(5)、(6)自然段加上标点符号。
2.第(7)自然段中说:“可这只老师的手对小道格拉斯却有非凡的意义”,
这里的“非凡的意义”指的是(不超过20个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第(8)自然段中的括号里填上恰当的关联词。
4.从全文看,第(7)自然段的记叙顺序是(_____);第(8)自然段的作用
是(____)。
5.这篇充满人情味的散文表达了一个极为明确的观点,这就是__________。
三、记叙文阅读。
最快活的日子在乡下
①一个人的童年,最好是在乡村度过。童年是生命蓬勃生长的时期,而乡
村为它提供了充满同样蓬勃生长的生命的环境。乡村孩子的生命不孤单,他有
许多同伴,他与树、草、野兔、家畜、昆虫进行着无声的谈话,他本能地感到
自己属于大自然的生命共同体。
②孩子们到了乡村,所注意的往往不是庄稼和风景,而是大人不放在眼里
的各种小生物。春天的水洼里有蝌蚪,每年我都要捕捞一些,养在瓶子里,看
它们摇着细尾巴活泼地游动,心里的喜悦要满溢出来。夏天的田野则是昆虫的
天下。一定是很小的时候,也许还没有上学。有一次在乡下,姐姐神秘地告诉
我,田野有“得蜢”。她其实说的是蚱蜢,因为发音不准,说成了“得蜢”。
3/19
我好奇地跟她到田里,一起小心翼翼地捕捉,那是我第一次看见蚱蜢。我更喜
欢捉一种叫作“金虫”的甲虫。仲夏季节,拨开玉米叶子,便可发现它们挤成
一团,正在啃食刚刚结成的玉米穗。金虫有金色有硬壳,蚕虫大小,用一根细
线拴住它,让它悬空,它就扇开薄翅飞起来,发出好听的嗡嗡声。由于它爱啃
西瓜皮,捉住了能养好些天。年龄稍大,我喜欢捉蟋蟀。它们往往躲在烂草堆
下,翻开后四处乱跳,一眨眼就不见了,不容易捉到。最好是在夜里行动,用
手电筒光镇住。捉住后塞进自制的小纸筒,再选出模样精悍的养在小竹筒里或
瓦罐里,和别的孩子玩斗蟋蟀。
③在我眼里,乡下什么都和城里不一样,夏季是下乡的最佳季节,不但万
木茂盛,而且可以一饱口福。所谓一饱口福,其实年年都是三样东西:露黍、
玉米和南瓜。露黍形似高粱秆,比甘蔗细得多,味同甘蔗。新玉米当然鲜嫩可
口。坐在屋外嚼着啃着,屋里飘来南瓜的香味。南瓜是在灶火上蒸的,大铁锅
里只放少许水,一块块南瓜贴在锅壁上,实际上是连蒸带烤,蒸得瓜瓤红亮润
口,烤得瓜皮焦黄香脆。尝鲜之后,照例要把这三样东西带一些回城,把乡村
的滋味延续若干天。
1.短文第②段主要写了哪四种动物给“我”的童年带来了无限的快乐?
(1)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4)________________
2.从第②③段我们可以感受到文中的“我”一定是个____________和
____________的孩子。
3.在对文中画“____”的句子理解正确的后面打“√”。
(1)城里没有这些东西,所以“我们”要带回去。()
(2)“我们”回到城里也能吃到这些东西,但不如乡下的新鲜,而且没有那种
欢乐香甜的气氛。()
(3)城里能吃到这些东西,但没有滋味。()
4.第③段的关键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作者为什么说“一个人的童年,最好是在乡村度过”?体现了作者什么样的
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19
四、课外阅读。
花瓣飘香
①我家门前有一丛月季,上面开满了红艳艳的花朵。
②一天清晨,我看到有个小女孩俯在花前,从花丛中小心地摘下了一片带
露水的花瓣,双手捧着,然后飞快地穿过田野,跑远了。
③几天后的一个清晨,我又见到了那个小女孩在摘花瓣,就叫住了她。她
拿着花瓣,有些不知所措
....
,惶恐地望着我。
④“为什么只摘花瓣呢?”我轻轻地问。
⑤她低着头不好意思地说:“我舍不得把整朵花都摘了……”
⑥“摘花瓣做什么呀?”
⑦小女孩说:“妈妈生病了,我摘些花瓣送给她。花瓣摸上去像绒布一
样,闻起来有淡淡的清香,妈妈会高兴的。”
⑧“你爸爸呢?”
⑨“爸爸在南沙当解放军。他常常来信叫我听妈妈的话,不要惹妈妈生
气。”小女孩的眼眶里闪动着泪花。
⑩真是个懂事的好孩子。
⑪第二天早晨,我从集市上买了两盆带着露水的月季花,一盆送给了小女
孩,另一盆放在我母亲的阳台上。
1.结合短文内容,理解词语的意思。
不知所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短文内容判断对错,对的打“√”,错的打“×”。
①小女孩摘带露水的花瓣是因为自己喜欢。(____)
②小女孩摘花瓣想寄给在南沙当解放军的爸爸。(____)
③小女孩摘花瓣想让生病的妈妈早日好起来。(____)
④小女孩摘花瓣是为了不想让生病的妈妈生气。(____)
3.根据短文内容和提示填空。
这篇文章写了__________(时间),一个__________(人物)为了让自己生病
的妈妈_______(起因),在__________(地点)摘下_________________(经
5/19
过),想让_______________(结果)的故事。
4.文中“小女孩的眼眶里闪动着泪花”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章主要通过对小女孩的________描写,表现了她______________。
6.文章的结尾“一盆送给了小女孩,另一盆放在我母亲的阳台上”,其中“一
盆送给了小女孩”是因为_______________,“另一盆放在我母亲的阳台上”是
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阅读训练。
观潮(节选)
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顿时人声鼎沸,
有人告诉我们,潮来了!我们踮着脚往东望去,江面还是风平浪静,看不出有
什么变化。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
白线,人群又沸腾起来
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再近些,只见
白浪翻滚,形成一堵两丈多高的水墙。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
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
起来。
1.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
(1)人声鼎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山崩地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按照时间顺序把第1自然段分为两层(用“/”在文中标出),点明这一顺
序的词语是。
3.一条白线”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出现了一条白线”意味着
____________。
4.第2自然段从__________和__________两方面描写了大潮到来时的景象,使
人如闻其声,如见其景。
5.画线句子运用了的修辞手法,把比作。句中“一
堵两丈多高的水墙”说明了。
6/19
6.唐朝诗人孟浩然在《与颜钱塘登樟亭望潮作》中写道:“百里闻雷震,鸣弦
暂辍弹。”文中哪句话描写的是这句诗的情景?请抄写在下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课外阅读。
大自然的色彩是迷人的。红的花,绿的叶,湛蓝的天空,蔚蓝的海洋,都是一
幅幅美妙的图画。你是否想过,大自然的色彩是怎样形成的?为什么天空是蓝的,
树是绿的?而当夜幕降临后,不管是远山还是近树都成了黑色?
大自然的这些色彩都与太阳光有关。阳光是复色光,它的可见光部分由红、
橙、黄、绿、青、蓝、紫这七种单色光组成。不透明的物体反射某一些光,而吸
收另一些单色光,物体的颜色就是由它所反射的那些光决定的。譬如,红苹果只
反射红光,看上去就是红的;雪对阳光是全反射,哪一种也不吸收,因此是白色。
所谓黑色,其实是将七种光全部吸收。当这七种光既不被物体反射,也不被物体
吸收,而是全部通过物体的时候,这个物体就是透明的。
天空所以呈现蓝色,道理也与此相类似。在七种单色光中,蓝色光的波长很
短,极易被大气中的微粒反射。而蓝色能不断被这些微粒反射和折射,因此我们
看见的天空是蓝的。
日落以后,物体没有阳光可反射,大自然也就沉睡在黑色的夜幕之中了。
1.文中画“”的句子运用了____的修辞手法,其作用是_____。
2.第2段画“”句子运用了____的说明方法。
3.天空呈现蓝色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给本文选一个恰当的题目:()。
A.大自然色彩的奥秘
B.天空为何呈现蓝色
C.太阳光的奥秘
D.大自然
七、阅读课内片段,回答问题。
7/19
我站在天都峰脚下抬头望□啊□峰顶这么高□在云彩上面哩□我爬得上去
吗□再看看笔陡的石级,石级边上的铁链,似(sìshì)乎是从天上挂下来
的,真叫人发颤(zhànchàn)!
忽然听到背后有人叫我:“小朋友,你也来爬天都峰?”
我回头一看,是一位白发苍苍的老爷爷,年纪比我爷爷还大!我点点头,
仰起脸,问:“老爷爷,您也来爬天都峰?”
老爷爷也点点头,说:“对,咱们一起爬吧!
我奋力向峰顶爬去,一会儿攀着铁链上,一会儿手脚并用向上爬,像小猴
子一样……
爬呀爬,我和老爷爷,还有爸爸,终于都爬上了天都峰顶。
1.用“”划去文中括号里的错误读音。
2.在短文中的“□”中填上合适的标点符号。
3.第一自然段写出了天都峰_________和__________的特点。
4.老爷爷看到“我”来爬天都峰会想___________;“我”看到老爷爷来爬天
都峰会想___________。
5.选文画线句子中的“奋力、攀着、手脚并用、终于”这些词既突出了爬山的
_________,又表现出他们_________________的精神。
八、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老牛
可爱的故乡的许多景物,一直留在我的记忆里,特别是我家那头瘦骨嶙峋
的老牛,更使我不能忘怀。
它以牛的耐性与沉静,许多年来任重务劳,没有一点怨言,后来它老了,
衰弱了。我父亲看着它从一只小小的牛犊长到壮大,转到老弱,知道它一生辛
苦,就不再把工作交给它了,让它安逸地度过它的余年。
老牛过了一段安逸的生活以后,突然病倒了。它一天比一天瘦弱。一天,
它好像比往常精神一些,走出门去。老牛走到河边喝了些水,站了一会儿,它
破例地不往回走,却走到近旁的田里。它站在麦田边,静静地看着,像望着熟
人似的。忽然,它站不稳了,全身摇晃,呻吟一声,就倒在地上。
8/19
那曾经出过力的老牛,那不说话的朋友,就这么死了。我们在田边,在它
从前工作过并且休息过的田边,埋葬了它。
而今,我每次回家乡去,总不忘去看看老牛的坟。
1.从第二自然段中,我们知道老牛的“一生”是指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2.“余年”的意思是________。“让它安逸地度过它的余年”表达了作者一家
对________思想感情。
3.文章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词语赞扬老牛的精神,实际上是赞
美________。
4.读句子,选择正确答案。
它破例地不往回走,却走到近旁的田里。这是因为:________
A.老牛不再按原来的路线散步了,它要走新的路线。
B.老牛走到近旁的田里,像是向它出过力的地方告别。
C.老牛神志不清,不认识往回走的路了。
九、阅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
晚上,当你被逼着上床去“休息”的时候,也许你还忘不了月光下的草地
河滩,你偷偷地从帐子里伸出头来,你仰起了脸,这时候,小小的天窗又是你
惟一的慰藉!
你会从那小玻璃上面的一粒星,一朵云,想像到无数闪闪烁烁可爱的星,
无数像山似的、马似的、巨人似的、奇幻的云彩;你会从那小玻璃上面掠过一
条黑影想象到这也许是灰色的蝙蝠,也许是会唱的夜莺,也许是恶霸似的猫头
鹰,——总之,夜的美丽的神奇,立刻会在你的想像中展开。
发明这“天窗”的大人们,是应得感谢的。因为活泼会想的孩子们会知道
怎样从“无”中看出“有”,从“虚”中看出“实”,比任凭他看到的更真
切,更阔达,更复杂,更确实!
1.这是“我”在(___________)的时候,感受到天窗给了“我”唯一的慰
藉。
2.用“____”画出文中的“我”展开丰富想象的句子,这些句子是_________
9/19
句。
3.天窗象征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如何理解“发明这“天窗”的大人们,是应得感谢的”这一句的含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雨中访幽
人们说“青城天下幽”。在盛夏的蒙蒙细雨中,我们步入青城洞天。这里
古木参天,真可谓“横柯上蔽,在昼犹昏”。错落的群峰,云雾缭绕,我不禁
想起两句诗:“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这里虽没有禅房,却多道观。山回路转,
只见天师洞的殿宇掩映在葱郁的古木之中。偶尔两个健步如飞的轿夫抬着一乘
滑竿从身旁掠过,一眨眼便消失在翠色里,山雾便立刻掩了上去,只见一片山
岚萦绕……这真正是道家仙境!
我们继续向天师洞攀登。雨淅淅沥沥,把树叶洗得更青翠了。岩石上雨
水、泉水交汇在一起,静静地流淌着,溅起晶莹的水花。潺(chán)潺的流水
声,偶尔的鸟鸣声,更增添了山中的寂静。这不正是“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
幽”的意境吗?虽是雨天,一路上游客却也不少。但游客隐匿在深山幽谷中,
听不见他们的欢声笑语,似乎游客们都融进了森林、山岩和源泉。
踏着纷纷雨滴,我们走上了龙桥栈道。侧面凌空,下面是郁郁苍苍的林
木,从十几丈的山谷中生长起来,真是幽得深邃,幽得隽(juàn)永。走在栈
道上,俯瞰(kàn)幽谷,心里爽快极了,冷不防脖子里掉进几滴凉丝丝的雨
水、泉水,那真是爽到心底里去了。
我们夜宿峰巅的上清宫,那里又是一番情趣。深沉的黑夜,静静的道观,
给人一种远离尘世的感觉。夜半磬(qìng)声,清晰可闻,更让人感觉到峰顶
上的寂静。
虽然次日下起了雨,我们未能欣赏到壮丽的日出和云海。然而我却领略到
了雨中青城山的幽趣和雨趣。的确,“青城天下幽”,雨中的青城山更幽,简
10/19
直是“幽趣横生”!
1.短文按照________的顺序分别描写了青城山的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等景点,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下面分析最恰当的一项是()
A.“曲径通幽处”与“鸟鸣山更幽”两句中的“幽”意思不同。
B.全文是围绕题目中的“访”字来写的。
C.文章首尾呼应,写出了青城山的幽静,让人印象深刻。
3.下面对青城山特点的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A.云雾缭绕B.幽趣横生
C.山回路转D.壮丽雄伟
4.作者没能欣赏到壮丽的日出,心里感到遗憾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请你为青城山设计一句宣传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一、课外阅读。
程门立雪
杨时是宋朝学者。他年轻时很爱学习,非常尊敬老师。有一次,他和一位
同学在读书时为一个问题争论起来。为了尽快找到答案,他们冒着鹅毛大雪,
去请教大学问家程颐。
他们走到程颐家门口,童子说先生正在睡午觉。他俩一声不响地站在门
口,静静地等着。雪花在天空中飘舞,不一会儿地上便积满了雪。()
的寒风吹得他们直打哆嗦,可是他们没有拂一拂身上的积雪,也没有跺一跺冻
僵了的脚。
过了很久,程颐醒来了。当他知道门外雪地里有两个学生在等着,就急忙
出去把他们拉进屋里。程颐见他们全身是雪,心疼地说:“外边雪这么大,为什
么不早进屋呢?”杨时望着程颐()的面容,说:“老师,您在休息,我
们怎能惊动您呢?”
程颐被他们尊师好学的精神感动了,()地解答了他们的问题。
11/19
1.在文中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2.用“”画出文中的一个反问句并把它改写成陈述句。
3.读完这个故事,我们要向杨时学习什么?
______________
4.用一句话概括故事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
十二、课外阅读。
登黄山记(节选)
一线天真正是名副其实。在两个峭壁中,只存一条缝隙,仅容人体,抬眼
一看,只见高处露出一线光明,上面是蓝蓝的天。这一团光明就召唤着我们,
奋勇前进,我们也就真地一个个精神抖擞,鼓足了余勇,爬了上去。低头从我
们两条腿中间向后看去,还可以看到悬挂在天都峰上的那一条白练似的蹬道。
过了一线天,再向右一拐就走上了玉屏楼,这里是从温泉到北海去的必由
之路。一般人都是在这里过夜的。徐霞客时代,这里叫玉屏风,他在《游记》
里写道:“四顾奇峰错列,众壑纵横,真黄山绝胜处。”可见徐霞客对此处评
价之高。
这里有什么特点呢?这里是万山丛中一块比较平坦的地方,好像天造地
设,就是一个理想的中途休息的地方。一转过山角、就能看到峭壁上长着一棵
松树。提起此松,真是大大地有名。挂在人民大会堂里的那一幅叫做“迎客
松”的照片,就是它。这棵松树的大名就叫做“迎客松”。你看它伸出双臂,
其实是不知道多少臂,仿佛想同来游的人握手、拥抱。它那青翠的枝头仿佛能
说出欢迎的语言。它仿佛就是黄山好客的象征,不,它实际上成了中国人民好
客的象征。你若问它的高寿,那就很难说。它干并不粗,也不特别高,看样子
它至多也不过几十年至百年,然而据人说,它挺立在这里已经有一千多年的历
史了。这里山高风劲,夏有酷暑,冬有寒冰,然而它却至今巍然屹立,俊秀挺
拔,苍翠欲滴,枝头笼烟,仿佛正当妙龄青春。
1.“名副其实”的意思是__________,说“一线天”名副其实的原因是
12/19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画线句子在文中的作用是__________。
3.给句子用上合适的关联词语,不改变句子意思。
它仿佛就是黄山好客的象征,不,它实际上成了中国人民好客的象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理解“四顾奇峰错列,众壑纵横,真黄山绝胜处。”这句话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三、阅读材料,完成练习。
秘密
①有一天,一个当小学老师的朋友讲了一个小男孩的故事。
②他7岁,上小学二年级。他有一双非常水灵的大眼睛,乌黑的、不谙(ā
n)世事的、清澈的眼睛。凝视他的眼睛的时候,老师常常会有一种错觉,以为
那里面正含着眼泪,像一潭水似的,晃动着,但不涌出来。
③他是一个可怜的孩子,跟着年迈的奶奶一起生活。奶奶只有菲薄
..
的退休
费,祖孙两人有了吃的就没有穿的,总有一样要凑合。“这个孩子特别懂事。
一个小男孩呀,你们不能想象他有多么细腻的内心世界。”
④朋友感慨着举了一个例子:小学生的作业本通常都是用得很快的,用不
了多久就要买新的。没有一个同学对这件事有疑义。有一次,是在课间休息的
时候吧,所有的同学都在操场上玩,只有他,嗫(niè)嚅(rú)着走到讲台
旁,仰着小小的脸,伸出小小的手,递给老师一支铅笔。他说:“老师,我想
让您以后用铅笔给我判作业。这样,作业本用完了,我用橡皮一擦,就像新的
一样了。”
⑤当老师的朋友对我说:当时我注视着这个孩子的眼睛,他的脸特别圣
洁。你知道吗?那种天使一样的小孩子,充满了对世界的悲悯(mǐn)和谅解。
我看着他,看着看着就要掉眼泪。我拿过了那支铅笔,我说,这是我们两个人
之间的秘密,我一定用只有我们俩能看清楚的符号来批改你的作业。孩子特别
开心,跑出教室,冲进同学当中。此后,有好几个星期的时间,老师真的用铅
笔给他改作业,而且悄悄地告诉他:“如果你都做对了,老师只写上“优秀”
13/19
两个字,擦的时候也好擦了。”这样,孩子一直保持了优秀的成绩,老师和他
一直共有着这个秘密。
⑥过了几个月,孩子的生日到了,老师买了整整100个小学生常用的作业
本给他。老师说,这是对他作业一直优秀的奖励。
1.联系上下文给加点词语选择恰当的解释。(在序号前面画“√”)
菲薄
..
:(1)微薄(指数量少、质量次)(2)瞧不起
2.对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全体同学对这件事都有疑义。
B.全体同学对这件事都没有疑义。
C.只有一个同学对这件事有疑义。
3.短文第(_____)和第(_____)自然段围绕“秘密”具体写了一件事。
4.短文写谁与谁之间的秘密?“秘密”的内容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短文主要描写了小男孩的语言、______和______,表现了他是一个
_______________的孩子。
6.想象小男孩长大以后又见到这位老师,他会说什么?(写几句连贯的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四、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一条小面包
从前,有个地方闹饥荒。一位富有的面包师把城里最穷的二十个小孩召唤
来,对他们说:“这个篮子里的面包你们一人一条。在上帝带来好光景以前,
你们每天都可以来拿一条面包。”
这些饥饿的孩子蜂拥而上,围住篮子你推我嚷,因为他们每人都想拿到最
大的面包。最后,当他们拿到了面包,也没有向这位好心的面包师说声谢谢,
就走了。
但是格琳琴,这位衣着贫寒的小姑娘,既没有同大家一起吵闹,也没有与
他人争抢。她只是谦让地站在一步以外,等那些坏行为的孩子离去以后,才拿
起剩在篮子里的最小一条面包。她还亲吻了面包师的手表示感谢,然后才回家
14/19
去了。
第二天,那些孩子同先前一样没有教养,抢在前面。而羞怯、可怜的小格
琳琴只得到一条比头一天还小一半的面包。当她回家以后,妈妈切开面包,许
多崭新、发亮的银币掉了出来。
妈妈惊奇地叫道:“立即把钱送回去,一定是揉面的时候不小心揉进去
的。赶快去,格琳琴,赶快去!”
当小姑娘把妈妈的话告诉面包师的时候,他说:“不,不我的孩子,这没
有错。是我把银币放进小面包里的,我要奖励你。愿你永远保持现在这样一颗
平安、感恩的心。回家去吧,告诉你妈妈这些钱是你的了。”
1.联系上下文,写出下列词语的意思。
闹饥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蜂拥而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哪些语句中可以感受到小格林琴对面包师傅充满了感激?请在文中用
“”画出来。
3.文中“饥饿的孩子蜂拥而上”“也没有向这位好心的面包师说声谢谢”与格
林琴“谦让地站在一步以外”“亲吻了面包师的手表示感谢”是运用了
________的写法,突出了格林琴_______________的品质。
4.为什么格林琴得到了奖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你想对文中其他的小孩说些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五、阅读理解
《秦兵马俑》(节选)
兵马俑规模宏大。已发掘的三个俑坑,总面积近20000平方米,差不多有
五十个篮球场那么大,坑内有兵马俑近八千个。在三个俑坑中,一号坑最大,
东西长230米,南北宽62米,总面积14260平方米;坑里的兵马俑马最多,有
六千多个。一号坑上面,现在已经盖起了一座巨大的拱形大厅。走进大厅,站
在高处鸟瞰,坑里的兵马俑一行行、一列列,十分整齐,排成了一个巨大的长
15/19
方形军阵,真像是秦始皇当年统率的一支南征北战、所向披靡的大军。
兵马俑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
将军俑身材魁梧,头戴鹖冠,身披铠甲,昂首挺胸。那神态自若的样子,
一看就知道是久经沙场,重任在肩。
1.短文的第一自然段是围绕“________________”这句话来写的。
2.文中划横线的句子,运用了_____、_____的说明方法。
3.第二自然段是________句,在文中起________的作用。
4.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鸟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魁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1.记金华的双龙洞叶圣陶
2.双龙洞的内洞黑、奇、大
3.先其他
4.不是真的,我是从文中“这是什么,那是什么,大都依据形状想象成神仙、
动物以及宫室、器用”一句看出来的。
5.那石钟乳,像一头张牙舞爪的狮子,橙黄色的头,毛发竖起,十分霸气。
2、
1.——,,,:“?”
“,。”。
2.老师对小道格拉斯的帮助和关爱。
3.不但……而且
4.插叙点明中心
5.尽自己所能给予别人
3、
16/19
1.蝌蚪蚱蜢金虫蟋蟀
2.顽皮贪吃
3.(2)√
4.夏季是下乡的最佳季节,不但万木茂盛,而且可以一饱口福。
5.因为乡村的花草树木、家畜昆虫等给孩子带来无穷的快乐,让他们感受到生
命的丰富多彩,体现了作者对童年的乡村生活的喜爱与怀念之情。
4、
1.不知道怎么办才好。文中指小女孩因为摘花瓣被“我”看见,不知道怎么办
才好。
2.××√×
3.一天清晨小女孩闻到花的清香而高兴起来“我”家门前
带露水的月季花瓣妈妈的病早日好起来
4.小女孩心疼妈妈,想念爸爸。(或“妈妈生病了,小女孩很难过”“孩子感
到孤独、委屈”。)
5.语言是一个懂事的好孩子
6.“我”赞赏小女孩体谅父母的孝心“我”被小女孩的行为感动了,
也要学习小女孩去关心和体谅父母
5、
1.形容人群的声音吵吵嚷嚷,就像煮开了锅一样。山岳倒塌,大地裂
开,形容响声巨大或变化剧烈。
2.第1~3句为一层,第4句为一层。过了一会儿
3.浪潮江潮开始从远处过来了
4.形状声音
5.比喻白浪水墙江潮浪头之高,范围之宽
6.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
6、
1.设问引出主题
2.举例子
3.在七种单色光中,蓝色光的波长很短,极易被大气中的微粒反射。而蓝色能不
断被这些微粒反射和折射,因此我们看见的天空是蓝的。
4.A
17/19
7、
1.shìzhàn
2.:,,!?
3.高陡
4.这么小的孩子都来爬天都峰,真了不起这么大年纪的老爷爷还来爬
天都峰,我要向他学习
5.艰难不畏艰难、坚持不懈
8、
1.牛犊壮牛老弱
2.指老牛临死前不多的晚年老年的喜爱
3.任重务劳;没有怨言;辛苦;像老牛一样任劳任怨、踏踏实实工作,默默奉
献的人
4.B
9、
1.被逼着上床休息
2.你会从那小玻璃上面的一粒星,一朵云,想像到无数闪闪烁烁可爱的星,无
数像山似的、马似的、巨人似的、奇幻的云彩;你会从那小玻璃上面掠过一条
黑影想象到这也许是灰色的蝙蝠,也许是会唱的夜莺,也许是恶霸似的猫头鹰
排比句
3.象征儿童通往想像世界的窗口
4.幽默地表现了作者对大人们拘束儿童生活通达的情怀,也表达了作者对“天
窗”这一神奇事物的向往。
10、
1.游览天师洞龙桥栈道上清宫
2.C
3.B
4.不遗憾,因为作者领略到了雨中青城山的幽趣和雨趣,这给他带来了另一番
体验。
5.示例:山清水秀,青城天下幽。
11、
1.凛冽慈祥详细
18/19
2.老师,您在休息,我们怎能惊动您呢?老师,您在休息,我们不能惊动
您。
3.学习杨时谦虚求学、尊敬师长的品德。
4.杨时和同学冒雪在大学问家程颐门口等待请教问题。
12、
1.名实相符在两个峭壁中,只存一条缝隙,仅容人体,抬眼一看,只
见高处露出一线光明
2.承上启下
3.示例:它不但黄山好客的象征,而且成了中国人民好客的象征。或“它不仅
黄山好客的象征,还成了中国人民好客的象征。”
4.四望奇峰杂错排列,道道壑谷,纵横交错,真是黄山景致最美的地方。
13、
1.(1)√
2.B
3.④⑤
4.老师和这个小男孩的秘密。秘密是老师用铅笔给小男孩批改作业。
5.动作神态善良、懂事
6.老师,您还记得我吗?我是和您拥有同一个秘密的××,是您的关心和爱
护,让我走过了那段最泥泞的路。现在我也做了一名老师,我要像您一样,把
我的爱无私的献给孩子们。
14、
1.指遭遇荒年。形容许多人一起涌上来。
2.她还亲吻了面包师的手表示感谢,然后才回家去了。
3.对比谦让、拥有一颗感恩的心
4.因为格林琴十分诚实、谦让,有一颗感恩的心,面包师被她的行为感动了,
所以他真诚地帮助小姑娘。
5.面对别人的帮助要怀一颗真诚、感恩的心。
15、
1.兵马俑规模宏大
2.列数字作比较
3.过渡句承上启下
19/19
4.略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