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父亲母亲散文阅读训练及答案
2022年11月20日发(作者:好妈妈教案)
《我的父亲母亲》阅读答案
《我的父亲母亲》阅读答案
在学习和工作中,我们很多时候需要适量地做些阅读题,就有可
能接触到阅读答案,通过对照阅读答案可以有效检验我们对知识的掌
握程度。还在为找阅读答案而苦恼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我
的父亲母亲》阅读答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我的父亲母亲》阅读答案1
晚上,借着屋里有些昏暗的灯光和电视里那些欢歌笑语的娱乐节
目的杂音,我想了好几天的话不得不说了。
“妈,明天我顺道带爹再去医院查一下。”
“大夫不是说你爹的病好了吗,怎么还去医院?”妈有些疑惑。
“哦,是……啊,是好了,不过最后再检查一下炎症是不是都消
了。”我故意提高声音显得轻描淡写地回答妈说。
“哦――”妈轻轻地答应一声。
晚上自然是没怎么睡着,心里有些担心明天的检查结果。
北方冬天的夜很长,早晨六七点钟太阳也不会出来。可是,妈妈
却在凌晨四点多就起床了,轻手轻脚地在厨房忙碌着,虽然她明明知
道爹不用吃饭,但是她已经习惯了,只要爹出门,那一定是要包饺子
的,当然,今天也不会例外。
冒着热气的饺子端上了桌,却只有我一个人吃着――爹要做验血不
能吃,妈呢,怎么让吃都不吃,只是用亮晶晶的目光一直看着爹,一
旦和爹的目光相遇就慌乱地躲开。爹和她说话她也不抬头,而是故意
地一次次去厨房拿东拿西。我知道,妈是怕眼里的明亮落下来……
妈很聪明能干,想当年那可是我们那儿七里八村有名的能人。爹
妈不光养育了我们姊妹八人,还一直赡养爷爷奶奶。
虽然,爹是名义上的一家之主,但是,爹是那种很老实的人,多
少有些软弱,他和妈的两性角色似乎颠倒了――妈像个坚强宽厚的男人,
而爹反倒成了在妈妈羽翼下需要保护的了。所以我们都知道,是妈妈
用她女性细腻的心思支撑着这个家,让我们一家人在那个家家都很贫
穷的年月,在物质上很丰富。妈妈在春夏孵出好多的鸡雏鸭雏到附近
的镇上去卖,换回零花钱给我们贴补家用:秋天带领我们到收获后的
庄稼地里捡拾农民们遗漏的粮食,为的就是我们这些孩子们可以在整
个冬天有肉吃――这些捡来的粮食可以拿来喂猪啊鹅啊什么的,所以我
们兄妹们都很健康。在那个经济刚刚起步的时代,我家的餐桌上一直
很丰盛,可以说鸡鸭鱼肉不断,这和妈妈的辛勤操劳是分不开的。
可是,从昨天晚上妈妈明亮的眼睛里,从今天早晨妈妈默默的早
饭里,我分明读出了妈妈的软弱,作为一个女人,一个七十多岁的腿
脚不灵便的女人(妈妈有严重的脚疾,随着年龄的增大,不便行动),
在面对自己一直保护的丈夫遇到危机面前的无力……
妈妈非要坚持送我们出门,不顾天黑和路上的冰雪。在我一声声
的“回去吧,别送了”的要求下,妈妈停下了蹒跚的脚步,可是却并
没有转身,立在那里目送我们。我没再说什么,我知道,我小时候怕
走黑路,妈妈总是这样送我的:“别怕,妈看着你走。”于是,我就
真的不怕了,因为有妈妈的目光在身上和我做伴,还有什么可怕的呢?
可是,今天我知道,妈的目光笼罩着的一定不是我了,是她一万五千
多个日日夜夜相濡以沫的丈夫,是此刻在她心中需要保护的她的孩子
中的一个。
走过前面路口拐角的瞬间,回头,眼泪终于扑簌簌地滚落下来:
妈妈还站在原地,黑暗中只能看到一个模糊的身影――稍有些驼背,不
停地抬手拂拭脸颊,是在拭泪还是在拂拭寒风中的白发?
1.文章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2.文章末尾“是在拭泪还是在拂拭寒风中的白发”一句有怎样的
深意?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3.运用对比突出人物性格特点,是本文极为重要的写作手法。试
从文中找出一例,并分析这样写的好处。
4.结合全文回答:“我”为什么“心里有些担心明天的检查结
果”?
5.认真阅读文中画线的语句,结合全文探究“我故意提高声音显
得轻描淡写地回答”的原因,试着将“我”说这句话之前的心理活动
写出来。
参考答案:
1.妈妈送“我”带爹去医院看病。
2.句子一方面以“拭泪”写出了妈妈丰富复杂的内心感受,另一
方面以“风中的白发”写出了“我”对妈妈进入暮年的伤感。这个句
子含蓄地深化了文章的,给读者丰富的想象空间,十分耐人寻味。
3.例(1):将当年的“爹”和妈妈作对比,突出“爹”的老实、软
弱和妈妈的坚强聪明、宽厚能干与辛苦操劳;例(2):将如今的妈妈和过
去的妈妈作对比,突出妈妈年老后对丈夫遇到危机时的无力感,表达
“我”对年迈父母的怜惜与感伤。(言之成理即可)
4.一旦检查结果不好,如今越来越“软弱”的妈妈就会失去与自
己一万五千多个日日夜夜相濡以沫的老伴,失去精神上的依靠,会承
受沉重的打击。
5.(略)
《我的父亲母亲》阅读答案2
⑴有人说没有见过一辈子不吵架的夫妻。我见过。父亲母亲,一
辈子没有吵架。
⑵父亲长母亲六岁,巧的是父母的生日竟是同一天。
⑶打记事起,常见爱好京剧的父亲把一些票友带回家。母亲每每
笑脸相迎,端茶倒水伺候。
⑷那班男男女女有拉弦的、敲鼓的、打锣的,有唱花脸小生的、
花旦青衣的、老生老旦的……有时一乐和就是一个下午,父亲还会热情
留人吃晚饭。
⑸这边母亲似乎早就知道要吃饭,已擀好面条。但母亲通常一边
擀面条一边小声唠叨:好歹有个星期天,让你爸弄的乱七八糟,连个
清静也没有。
⑹曲终人散,父亲是陪人喝过酒的,脸红扑扑的,酒后的父亲愈
和蔼可亲。母亲开始数落,大致是父亲不体谅她的辛苦,油瓶倒了也
不扶,家里家外都是她操持云云。她经常这样威胁父亲:你再领着些
狐朋狗友回来闹腾,我就掀桌子,回娘家,倒地方给你!
⑺父亲只是嘿嘿笑着,还会夸母亲今天的菜炒得好,面条擀得匀
细。母亲的埋怨渐渐平息下来。
⑻母亲那时候每天要到生产队出工,父亲已是当地受人尊敬的中
学校长。父亲体恤母亲体力不济,星期天和假期常替母亲出工。母亲
在家也不会闲着,父亲总说:让你歇息你比出工还劳累,生就的劳碌
命。母亲会一边嘴里抱怨着我嫁到你们家没有过一天好日子,一边手
中忙着家务。
⑼父亲退休的时候身体不好,有胃病、气管炎、胸膜炎、颈椎病
等等。母亲一心一意照料回家的父亲,那些疾病居然一点点离开了父
亲。而母亲,老来患上了冠心病、高血压,曾经高挑的身材一年年下
来,渐渐虚胖起来。
⑽我在城里买房后,父母每年都会来城里到我的家中住几个月。
父亲每天早晨六点钟准时起床,给自己和母亲每人冲一碗蜂蜜水或豆
奶喝下,然后带着母亲到公园晨练。有个下雪天,母亲看天气不好没
有起来,父亲依然要出去。我怕路滑,阻拦。父亲说:你妈那么胖,
得的那些病都是缠人的。她哪天中风、偏瘫什么的,我得有个好身体
伺候她啊。顿时,我怔住了。
⑾父亲七十三岁那年春天,患胆管癌,发现时已经是晚期。一向
病恹恹的母亲在父亲病后,每日拖着虚胖的身子,忙忙碌碌围着父亲
转。父亲有时被病痛折磨得烦躁,冲母亲发脾气,母亲笑笑:看你爸,
老了长能耐了。好像父亲发脾气也是宠爱她的另一种方式似的。
⑿父亲坚忍地活着,病后撑了两年又二个月,平静地走了。母亲
没有大哭,她有条不紊地教给我们如何按着风俗送父亲。只是,母亲
的双眼空洞着,让人不忍对视。
⒀我常和母亲通电话,母亲说着说着就会说起父亲,于是哭泣。
母亲每每都是怨父亲,祥林嫂般地重复这几句:你爸说话不算数,他
说一辈子有他我就不会受半点委屈,他说要等着我不能动弹的时候照
顾我,他说他要和我一起过一百岁的生日……
⒁忽然间我泪眼模糊,心头跳出几个挥之不去的字——爱可以怨。
想起父亲母亲。
15.从全文看,父亲母亲一辈子不吵架的真正原因是什么?(2
分)
16.请用两个成语概括文中父亲母亲的感情。(2分)
17.第③段中的常见、每每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2分)
18.本文围绕我的父亲母亲写了五件事,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
其中的两件。(2分)
19.文中⑸⑺⑻⒀段分别写了母亲对父亲的怨,请将段落序号填
入相应词语后的括号里。(2分)
埋怨()
责怨()
悲怨()
抱怨()
文章最后说爱可以怨,从全文看,应怎样理解?(2分)
20.父亲母亲每年都来城里我的家中住几个月,这说明了什么?
父亲去世后,我除了常和母亲通电话外,你认为我还应该做些什么?
(4分)
参考答案:
15.父亲母亲互相关心,互相体谅,互相宽容。(2分,意思相近即
可)
16.相敬如宾,相濡以沫,休戚与共等。(2分)
17.常见说明爱好京剧的父亲把一些票友带回家中,不是一次,
而是经常性的;每每说明母亲对父亲带回家来的`朋友们每一次都是笑
脸相迎,热情款待。这两个词更加突出了父母关系的融洽。(2分)
18.①母亲热情招待父亲的朋友;②父亲常替母亲出工;③母亲
细心照料多病的父亲;④父亲照顾多病的母亲;⑤母亲细心照料病逝
前的父亲。(2分,写对一件事给1分)
19.埋怨(⑺)
责怨(⑸)
悲怨(⒀)
抱怨(⑻)
爱可以通过怨这种独特的方式表达出来。(填空2分,一个0.5分。
第二问2分,意近即可)
20.儿女孝顺父母,父母关心儿女。儿女与父母关系融洽。(2
分)还可以常回家看看,经常接母亲来城玩,或将母亲接到城里来住
等等。(2分)
《我的父亲母亲》阅读答案3
阅读下面一篇记叙文,按要求回答问题。
我的父亲母亲
夏芳
①有人说没有见过一辈子不吵架的夫妻。我见过。父亲母亲,一
辈子没有吵架。
②父亲长母亲六岁,巧的是父母的生日竟是同一天。
③打记事起,常见爱好京剧的父亲把一些票友带回家。母亲每每
笑脸相迎,端茶倒水伺候。
④那班男男女女有拉弦的、敲鼓的、打锣的,有唱花脸小生的、
花旦青衣的、老生老旦的……有时一乐和就是一个下午,父亲还会热情
留人吃晚饭。
⑤这边母亲似乎早就知道要吃饭,已擀好面条。但母亲通常一边
擀面条一边小声唠叨:“好歹有个星期天,让你爸弄的乱七八糟,连
个清静也没有。”
⑥曲终人散,父亲是陪人喝过酒的,脸红扑扑的,酒后的父亲愈
和蔼可亲。母亲开始数落,大致是父亲不体谅她的辛苦,油瓶倒了也
不扶,家里家外都是她操持云云。她经常这样威胁父亲:“你再领着
些狐朋狗友回来闹腾,我就掀桌子,回娘家,倒地方给你!”
⑦父亲只是“嘿嘿”笑着,还会夸母亲今天的菜炒得好,面条擀
得匀细。母亲的埋怨渐渐平息下来。
⑧母亲那时候每天要到生产队出工,父亲已是当地受人尊敬的中
学校长。父亲体恤母亲体力不济,星期天和假期常替母亲出工。母亲
在家也不会闲着,父亲若说:“让你歇息你比出工还劳累,生就的劳
碌命。”母亲会一边嘴里抱怨着“我嫁到你们家没有过一天好日子”,
一边手中忙着家务。
⑨父亲退休的时候身体不好,有胃病、气管炎、胸膜炎、颈椎病
等等。母亲一心一意照料回家的父亲,那些疾病居然一点点离开了父
亲。而母亲,老来患上了冠心病、高血压,曾经高挑的身材一年年下
来,渐渐虚胖起来。
⑩我在城里买房后,父母每年都会来城里到我的家中住几个月。
父亲每天早晨六点钟准时起床,给自己和母亲每人冲一碗蜂蜜水或豆
奶喝下,然后带着母亲到公园晨练。有个下雪天,母亲看天气不好没
有起来,父亲依然要出去。我怕路滑,阻拦。父亲说:“你妈那么胖,
得的那些病都是缠人的。她哪天中风、偏瘫什么的,我得有个好身体
伺候她啊。”顿时,我怔住了。
父亲七十三岁那年春天,患胆管癌,发现时已经是晚期。一向病
恹恹的母亲在父亲病后,每日拖着虚胖的身子,忙忙碌碌围着父亲转。
父亲有时被病痛折磨得烦躁,冲母亲发脾气,母亲笑笑:“看你爸,
老了长能耐了。”好像父亲发脾气也是宠爱她的另一种方式似的。
父亲坚忍地活着,病后撑了两年又二个月,平静地走了。母亲没
有大哭,她有条不紊地教给我们如何按着风俗送父亲。只是,母亲的
双眼空洞着,让人不忍对视。
我常和母亲通电话,母亲说着说着就会说起父亲,于是哭泣。母
亲每每都是怨父亲,祥林嫂般地重复这几句:“你爸说话不算数,他
说一辈子有他我就不会受半点委屈,他说要等着我不能动弹的时候照
顾我,他说他要和我一起过一百岁的生日……”
忽然间我泪眼模糊,心头跳出几个挥之不去的字——爱可以怨。
想起父亲母亲。(原载20xx年3月16日《参考消息》)
1.从全文看,父亲母亲一辈子不吵架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用两个成语概括文中父亲母亲的感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③段中的“常见”、“每每”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本文围绕“我”的父亲母亲写了五件事,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出其中的三件。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中⑤⑦⑧段分别写了母亲对父亲的“怨”,请将段落序号填
入相应词语后的括号里。
文章最后说“爱可以怨”,从全文看,应怎样理解?
埋怨()责怨()悲怨()抱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父亲母亲每年都来城里“我”的家中住几个月,这说明了什么?
父亲去世后,“我”除了常和母亲通电话外,你认为“我”还应该做
些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父亲母亲互相关心,互相体谅,互相宽容。
2.参考:相敬如宾相濡以沫休戚与共等。
3.“常见”说明爱好京剧的父亲把一些票友带回家中,不是一次,
而是经常性的;“每每”说明母亲对父亲带回家来的朋友们每一次都
是笑脸相迎,热情款待。这两个词更加突出了父母关系的融洽。
4.①母亲热情招待父亲的朋友;②父亲常替母亲出工;③母亲细
心照料多病的父亲;④父亲照顾多病的母亲;⑤母亲细心照料病逝前
的父亲。
5.⑦⑤○13⑧。爱可以通过怨这种独特的方式表达出来。
6.儿女孝顺父母,父母关心儿女。儿女与父母关系融洽。还可以
常回家看看,经常接母亲来城玩,或将母亲接到城里来住等等。(意
对即可)
《我的父亲母亲》阅读答案4
我的父亲母亲
夏芳
1.有人说没有见过一辈子不吵架的夫妻。我见过。父亲母亲,一
辈子没有吵架。
2.父亲长母亲六岁,巧的是父母的生日竟是同一天。
3.打记事起,常见爱好京剧的父亲把一些票友带回家。母亲每每
笑脸相迎,端茶倒水伺候。
4.那班男男女女有拉弦的、敲鼓的、打锣的,有唱花脸小生的、
花旦青衣的、老生老旦的……有时一乐和就是一个下午,父亲还会热情
留人吃晚饭。
5.这边母亲似乎早就知道要吃饭,已擀好面条。但母亲通常一边
擀面条一边小声唠叨:“好歹有个星期天,让你爸弄的乱七八糟,连
个清静也没有。”
6.曲终人散,父亲是陪人喝过酒的,脸红扑扑的,酒后的父亲愈
和蔼可亲。母亲开始数落,大致是父亲不体谅她的辛苦,油瓶倒了也
不扶,家里家外都是她操持云云。她经常这样威胁父亲:“你再领着
些狐朋狗友回来闹腾,我就掀桌子,回娘家,倒地方给你!”
7.父亲只是“嘿嘿”笑着,还会夸母亲今天的菜炒得好,面条擀
得匀细。母亲的埋怨渐渐平息下来。
8.母亲那时候每天要到生产队出工,父亲已是当地受人尊敬的中
学校长。父亲体恤母亲体力不济,星期天和假期常替母亲出工。母亲
在家也不会闲着,父亲若说:“让你歇息你比出工还劳累,生就的劳
碌命。”母亲会一边嘴里抱怨着“我嫁到你们家没有过一天好日子”,
一边手中忙着家务。
9.父亲退休的时候身体不好,有胃病、气管炎、胸膜炎、颈椎病
等等。母亲一心一意照料回家的父亲,那些疾病居然一点点离开了父
亲。而母亲,老来患上了冠心病、高血压,曾经高挑的身材一年年下
来,渐渐虚胖起来。
10.我在城里买房后,父母每年都会来城里到我的家中住几个月。
父亲每天早晨六点钟准时起床,给自己和母亲每人冲一碗蜂蜜水或豆
奶喝下,然后带着母亲到公园晨练。有个下雪天,母亲看天气不好没
有起来,父亲依然要出去。我怕路滑,阻拦。父亲说:“你妈那么胖,
得的那些病都是缠人的。她哪天中风、偏瘫什么的,我得有个好身体
伺候她啊。”顿时,我怔住了。
11.父亲七十三岁那年春天,患胆管癌,发现时已经是晚期。一向
病恹恹的母亲在父亲病后,每日拖着虚胖的身子,忙忙碌碌围着父亲
转。父亲有时被病痛折磨得烦躁,冲母亲发脾气,母亲笑笑:“看你
爸,老了长能耐了。”好像父亲发脾气也是宠爱她的另一种方式似的。
12.父亲坚忍地活着,病后撑了两年又二个月,平静地走了。母亲
没有大哭,她有条不紊地教给我们如何按着风俗送父亲。只是,母亲
的双眼空洞着,让人不忍对视。
13.我常和母亲通电话,母亲说着说着就会说起父亲,于是哭泣。
母亲每每都是怨父亲,祥林嫂般地重复这几句:“你爸说话不算数,
他说一辈子有他我就不会受半点委屈,他说要等着我不能动弹的时候
照顾我,他说他要和我一起过一百岁的生日……”
14.忽然间我泪眼模糊,心头跳出几个挥之不去的字——爱可以
怨。想起父亲母亲。
(原载20xx年3月16日《参考消息》)
1.从全文看,父亲母亲一辈子不吵架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答:
2.请用两个成语概括文中父亲母亲的感情。
答:
3.第③段中的“常见”、“每每”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答:
4.本文围绕“我”的父亲母亲写了五件事,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出其中的三件。
答:
5.文中⑤⑦⑧段分别写了母亲对父亲的“怨”,请将段落序号填
入相应词语后的括号里。
文章最后说“爱可以怨”,从全文看,应怎样理解?
埋怨()责怨()悲怨()抱怨()
答:
6.父亲母亲每年都来城里“我”的家中住几个月,这说明了什么?
父亲去世后,“我”除了常和母亲通电话外,你认为“我”还应该做
些什么?
答:
答案
1、(3分)父亲母亲互相关心,互相体谅,互相宽容。说明:意思相近
即可得3分。
2、(3分)参考:相敬如宾相濡以沫休戚与共等。说明:意思相关
的成语均可得分。写对一个得2分,写对二个得3分。
3、(3分)“常见”说明爱好京剧的父亲把一些票友带回家中,不
是一次,而是经常性的;“每每”说明母亲对父亲带回家来的朋友们每
一次都是笑脸相迎,热情款待。这两个词更加突出了父母关系的融洽。
说明:大意正确即可给3分。
4、(3分)①母亲热情招待父亲的朋友;②父亲常替母亲出工;③母亲
细心照料多病的父亲;④父亲照顾多病的母亲;⑤母亲细心照料病逝前的
父亲。说明:写对一件事给1分。
5、(3分)7.5.8.13。爱可以通过怨这种独特的方式表达出来。说明:
填空2分,一个0.5分。第二问1分。意近即可。
6、(3分)儿女孝顺父母,父母关心儿女。儿女与父母关系融洽。
还可以常回家看看,经常接母亲来城玩,或将母亲接到城里来住等等。
说明:第一问给2分,第二问答对一种就给1分。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给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