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kaifamei

巴伦苏埃拉

更新时间:2023-01-04 19:48:27 人在看 0条评论

巴伦苏埃拉


2023年1月4日发(作者:单位事假请假条范文3篇)

坎坷之路上的菲律宾新闻传播业

坎坷之路上的菲律宾新闻传播业

菲律宾位于东南亚,面积万平方公里,有大小岛屿7000多个,

其中吕宋岛、棉兰老岛、萨马岛、宿雾岛等主要11个岛屿总面积的

96%;2014年人口突破1亿,其中马来族占85%,其他民族有华人、

阿拉伯人、印度人、西班牙人和美国人。英语是菲律宾的官方语言,

菲律宾的报纸、广播和电视,都是以英语作为主要语言发展起来的,

根据菲律宾国家统计办公室“2010年人口和家庭普查”结果,菲律宾

10岁以上人口的识字率%,在发展中国家属较高水平。

旧石器时代,菲律宾就有了人类活动。公元3世纪,中国与菲律

宾有了往来。1390年,从苏门答腊岛移民来的米南加保人建立了菲

律宾历史上的第一个国家——苏禄苏丹国。1521年,麦哲伦的船队

曾抵达菲律宾。1565年,西班牙占领了宿雾岛,并以西班牙国王菲

利普二世命名这个地方为“菲律宾”。1898年美西战争中西班牙战败,

美国从西班牙手里接收菲律宾。1942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本在

菲律宾建立傀儡政权——菲律宾第二共和国。二战后菲律宾重同美国

控制。1946年7月菲律宾独立,此后进入“独立时期”。

1965年,费迪南德·马科斯就任二战后第六任总统,他于1971

年宣布取消总统任期两届的限制,1972-1981年间实行军事管制法,

以维持他的独裁统治。在他打压下,菲律宾的新闻传播业苟延残喘。

1986年,在一片反对声中马科斯被迫出走,3年后客死檀香山。此后

菲律宾逐步恢复民主制和新闻自由体制。

公元前200年到公元1500年,菲律宾的主要社会组成单位是“巴

郎圭”。巴郎圭指的是容量较大的船只。马来人登陆菲律宾岛屿时,

同乘一艘巴郎圭的具有血亲关系人就形成了-个移民社会组织。巴郎

圭群体的语言、文化、风俗习惯各异,彼此独立,保持一定的距离。

巴郎圭组织在菲律宾占主导地位,人们普遍认同家庭组织,因而公共

权力建立困难,各自为政,结构松散,这对日后菲律宾新闻传播事业

的“家族式”发展产生一定的影响。

一、西班牙统治时期的报刊业

16世纪末,西班牙人将印刷机带到了菲律宾,但200多年内没

有出版过较正规的新闻性期刊。1811年8月8日,西班牙总督富尔

居拉斯出版《总督报》报道了当时西班牙国会和英国陆军元帅威林顿

伯爵在葡萄牙所取得的胜利。这份报纸连续出版,因而被视为菲律宾

的第一张报纸。而此前的“报纸”,例如1637年托马斯·平平出版的西

班牙文的《幸运事件》、1799年出版的传单纸《公众报》均是不定期

出版的刊物。

《总督报》是一份周刊,连续出版了15期,总督在第一期巾说

明了其宗旨:菲律宾人民长期以来就表现出真减、爱国的精神,最高

政府希望他们能够一起分享这些令人愉快的消息。本人将及时地翻译

这些外国报纸的新闻,把西班牙人在母国进行的无与伦比的、充满豪

情的反法战争和英国盟军的肝胆相照的友情以及他们战胜法国的胜

利消息、还有国会开会的消息尽快地送到菲律宾的各个角落。这份报

纸是一份传统意义上的官报,由总督自己编写而成,很少刊登菲律宾

的地方新闻,除了翻译西班牙和少数其他西方国家的新闻内容,以及

摘取西班牙议会的公报外,新闻来源儿近枯竭。1812年2月7日该

报停刊。

创办《总督报》的时候,正值西班牙、英国联盟军与法国拿破仑

的战争,两班牙政府担心报纸舆论导向不利于殖民统治,遂颁布禁令:

“除非得到当局政府的允许,报刊禁止转载外国报纸上的新闻内容”,

这是菲律宾历史上第一个新闻检查制度的法案。与此同时,殖民者组

成了由政界和教会人员构成的八人检查团,对与政府、宗教、道德等

有关的新闻实行严格检查。

1834年西班牙政府决定开放马尼拉为自由贸易港,从而为新闻

传播业的发展创造了条件,先后数家报纸在马尼拉地区诞生。1846

年12月1日,菲律宾第一份日报《希望日报》由菲利普和埃瓦里斯

托卡尔编辑出版,该报为安全起见,只报道没有争议的事件,即便如

此,也只存在了三年。随后的两家日报分别址l847年出版的《星星

日报》和1848年10月11日出版的《马尼拉日报》。后者由菲利普·潘

主编,出版者为拉米雷斯公司。这张报纸可以算是西班牙统治时期办

得最好、发行量最大的报纸,在西班牙本土派驻有通讯员,该报经营

理念先进,收取广告费用。

19世纪50年代,菲律宾出现一批新报纸例如1852年创刊的政

府公报《菲律宾官方公报》;1858年创刊的菲律宾较早的商业报纸《商

报》.该报是西班牙殖民时期最稳定、存活时间最长的日报,历时56

年;还有一家《观点》,一度被查禁,该报是菲律宾第一家评论性报

纸;1859年菲律宾有了一家杂志《图解菲律宾》,以插图的形式展现

菲律宾各民族的生活习俗。除此之外,还有一些报道科学、文学和艺

术等的出版物。

1862年创刊的《菲律宾天主教报》被认为是第一家菲律宾宗教

报纸,该报由菲律宾语出版商马里亚诺·塞维利亚出版。1890年巴勃

罗·波夫莱特创刊的杂志《摘要》,经常刊登一些奇闻轶事。

二、反西统治时期的报刊业

西班牙统治的后期,菲律宾国内出现一批反抗殖民统治的报刊。

1882年,皮拉尔在马尼拉创办了第一份菲律宾语的报纸《他加禄文

日报》,该报因鼓吹政治改良仅出版三个月即被查封。这场宣传运动

的目的是:在西班牙议会中选派菲律宾代表,法律上实现菲律宾人和

西班牙人的平权,同时实现出版和言论自由。

1889年2月15日,流亡西班牙的菲律宾政治家格拉两阿诺·洛佩

斯·奇那创刊《团结报》。报纸出版后秘密运抵菲律宾,再分发给订户。

其宗旨是:“以和平的方式为社会和经济改革工作,揭露菲律宾的真

实困境,争取自由和民主。”这份报纸的作者全部使用化名。该报1895

年被西班牙当局查封。尔后,这些流亡西班牙的知识分子返同菲律宾,

建立了同盟会。1896年1月1日,皮奥·巴伦苏埃拉等三人创办了菲

律宾语的同盟会报刊《自南报>,但只出版了一期就被西班牙政府勒

令停刊。

1897年菲律宾通过“邦克那泼多协定”,规定出版业享有自由权

利,菲律宾人与两班牙人享受平等待遇等。1898年6月12日菲律宾

宣布脱离西班牙,1899年1月通过的《马洛洛斯宪法》标志着菲律

宾第一共和国成立,菲律宾独立革命领袖埃米利奥·阿奎纳多被推选

为总统。1898年9月29日,阿奎纳多创办机关报《革命先驱报》,

该报宣称“我们有足够的力量去实现诉求”,其宗旨是“捍卫菲律宾赢

得的权利。”

也是在这一时期,菲律宾出现最早的华文报纸《岷埠华报》,该

报1888年由杨汇溪创办,一年多后该报改名《岷报》,由于当时菲律

宾识字的华侨不多,销量有限,数月后因经济困难停刊。戊戌变法后,

维新派人物流亡菲律宾,1899年潘庶蕃在马尼拉创办《益友新报》,

该报鼓吹通过君主立宪拯救国家危亡,是马尼拉保皇会之机关报,存

在了一年多。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菲律宾创办的华文报纸除了《岷

报》外,还有《华报》《岷益报》《警铎新闻》等。

三、美治时期的新闻传播业

1898年12月10日,美西战争结束,美国和西班牙签署《巴黎

条约》,该条约规定西班牙殖民地菲律宾转让美国。美国军队进入马

尼拉,与菲律宾共和军发生冲突。1898年9月3日,菲律宾共和国

总司令安东尼奥·卢纳和他的弟弟华创办《独立报》。该报被视为菲律

宾独立的舆论阵地,一些著名作家、法官是其撰稿人,但不久就被美

国当局镇压。

1901年3月美军完全控制菲律宾,为稳定统治而颁布《煽动叛

乱法》,规定任何人不得进行口头或以写作,印刷等方式追求菲律宾

群岛的独立,无论是以和平方式还是以武力形式,呼吁独立的行为都

是非法的。政局稳定后,美国当局转而采取开明政策,指派法官塔夫

脱在菲律宾建立政府,允许人民享有集会的自由,建立起美国式的政

治制度。

美治时期,菲律宾出现较多的由美国政界、商界或者军官创办的

英文报纸。1898年,当时很多美国十兵抱怨在菲律宾没有一份像样

的英文报纸,于是在10月11日,托马斯·戈万创办《马尼拉时报》,

这是菲律宾第一份英文日报。几经转手,被视为“菲律宾报业之父”

的亚历汉卓·罗塞斯1927年购得该报。

罗塞斯创立的TVT公司是菲律宾第一个报业集团。他于1916年

买下西班牙语的《先锋报》和他加禄语的《哨兵报》,1925年创办《马

尼拉论坛》,由岁慕洛主编。加上1927年收购的《马尼拉时报》,构

成了他的TVT传媒帝国。

1920年8月8日,《菲律宾先驱报》创刊,这是菲律宾的第一家

全国性的报纸,为菲律宾内海运输业主唐维森特·马德里加尔拥有。

该报与西班牙语日报《辩论报》、《星期一邮报》、他加禄语的《生活》

等构成了DMHM集团,与TVT集团形成竞争局面。

这个时期菲律宾的华文报刊有所发展。由冯自由、宋震、胡汉民、

李箕等组成的中国同盟会菲律宾支会于1912年在马尼拉出版《公理

报》。这是菲律宾第一张影响大、历史长的华文报纸。1914年,中国

共和党在菲律宾创办《中华日报》,1915年2月更名为《新福建报》,

由于经营无起色,几个月后停刊。受1919年“五四运动”的影响,非

律宾又出现一批华文报纸。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菲律宾的华文报

纸一致发出声势浩大的抗日救国呼唤。

1922年,美国人亨利·赫尔曼在马尼拉市和附近的巴赛市,分别

创办了广播电台,主要播出音乐,功率仅50瓦。菲律宾是亚洲第一

个开办广播电台的国家。1924年,菲律宾的广播电台发射功率提升

至100瓦,第一座面向社会的广播电台KZKZ在尼科斯机场创立。

同年律宾广播公司成立,几个月后,该公司买下KZKZ,又在宿雾创

建KZRC广播电台。当时的广播电台大多为美国人所有,播音员也

是美国人,全部为英文播放。

1931年,美国当局颁布电台管控法,成立由商业和工业部长监

督的董事会,实施牌照申请和频率分配制度。1939年马尼拉广播公

司创办,该公司后来发展为一家广播电视公司,其DZRH台是菲律

宾最古老的电台。四、日军占领菲律宾时的新闻传播

1942年1月3日,日本占领了马尼托,解散所有政党。除了日

本宣传品,原菲律宾的报刊基本被关闭,所有华文报刊均被停刊。1942

年10月12日《黎明》被允许定期出版,但要接受日本当局的检查,

由大阪每日出版公司负责印刷。同年12月日军轰炸马尼拉,DMHM

报系大楼被摧毁后来被允许出版的有《马尼拉新闻》,《新时期》,《比

科尔先驱》等,完全得服从于日本的利益抗日菲律宾游击队则散发×ll

英寸的油印报纸来鼓舞人民的士气,进行反日宣传。

菲律宾政府和美国军队撤退时,自行摧毁除了KZRH之外的所

有广播电台。日军占领马尼拉后使用的三家广播电台分别是KZRH、

KZRM、KZRF,后者是日本军事管理当局的主要喉舌。

五、二战后菲律宾新闻传播业的恢复与电视台的创办

1945年2月3日,马尼拉光复。《马尼托自由菲律宾》成为光复

后的第一份报纸,该报纸由国围战时新闻署出版,最初的报纸免费赠

送。美国战时新闻署还开办了广播电台,在经济困难的边远省份组织

流动小组传递新闻。与此同时,日本关闭的一些报刊复刊,如《马尼

拉时报》《马尼拉公报》《菲律宾先驱报》《马尼拉纪事》等。拉蒙·罗

塞斯1945年推出马尼拉第一份晚报《晚间新闻报》。

二战结束后到50年代,被迫停刊的华文报纸纷纷复刊,并有一

些新报纸创办,这一时期的主要报纸有《大华日报》《中正日报》《华

侨商报》《华商公报》《前锋日报》《新闽日报》等。

日军占领时期被关闭的广播电台战后逐步恢复,KZFM广播电台

于1945年5月开播,这是二战后菲律宾开播的第一个电台,由美国

战时信息署负责。1946年9月11日,美国将KZFM退还给菲律宾,

I947年更名为DZFM,成为菲律宾广电系统的核心。远东公司创建于

1945年的美国基督教电台,1948年在马尼拉恢复播音,呼号KZAS。

1950年6月,唐姆斯·林登贝格在菲律宾第一个获得建立电视台

的授权:由于原材料和严格的进口管制,他无法建立电视台,只建立

了无线电广播台,但他被称为“菲律宾电视之父”。1952年,基里诺买

下博利瑙电子信息公司,获得电视台创办的许可权。他派4位无线电

工程师到美国学习电视技术,于1953年10月23日开播菲律宾第一

家电视台——阿托电视台。当时的电视节目粗糙,每天只在晚上六点

至十点播映四小时,电视节目的覆盖范围很小,全国只有2000台电

视接收机。菲律宾是亚洲第二个引进电视的国家。

1956年,另一家名为纪事广播网的电视网创立,创办者是欧亨

尼奥和费尔南多·洛佩兹。1956年CBN购买ABS。1967年2月1日

更名为ABS-CBN广播公司。

六、菲律宾新闻传播政策的倒退与恢复

二战后,菲律宾人民满怀喜悦期盼自由和民主的到来。1952年,

全国新闻俱乐部成立,其目的是“推动新闻工作者之间的合作,维护

新闻自由和记者的尊严。”1964年,菲律宾报业协会组织成立。虽

然很多学者称菲律宾为美式民主在亚洲的窗口,但菲律宾是由原始公

社直接过渡到西班牙殖民、美国统治和日本占领的,独立后的菲律宾

新制度没有扎实的现代民主制传统,与“巴郎圭”血亲家族传统交织在

一起后,菲律宾100-200家地主或财阀家族控制着报纸和广播电台,

他们以家族利益来决定报道和言论的方向,不同的媒体集团以利益为

背景展开激烈的竞争.

1965年当选菲律宾总统并连任4届的马科斯,以新闻传播界的

无序竞争为借口,宣布对媒体进行管制。他在1971年出版的《今日

革命:民主》一书中说:“菲律宾的大众传媒只会空穴来风,是不公

平的、不负责的,没有一点道德底线,被一些财团及政治寡头所操纵,

自私地用于达到其政治和经济的目的”。11972年9月,马科斯实行军

事统治,颁布的戒严令宣布:“在当前国家紧急戒备状态时,由政府

暂时接管和控制所有的传播媒介。”只有马科斯及其家族的报纸免受

影响,如由总统副官、已故将军汉斯·梅兹拥有的《马尼拉公报》;由

第一夫人伊梅尔达·马科斯的兄弟本杰明管理的《时代》杂志;由总

统的朋友罗伯托·S贝内迪克托负责的《每日快报》。当时的新闻从业

者也不断遭遇迫害,1976年-1986年间至少有25名记者被杀害,其

中1985年就有15名记者不正常死亡。

1972年的戒严令还将华侨学校收归国有,限制华文教学时间,

查封华文报社与电台。随后,将前《公理报》和《大中华日报》合并

为《联合日报》于1973年2月出版,为当时菲律宾唯一的华文报纸。

菲律宾政府为此组建了管理大众传播媒介的机构——大众媒介

委员会,主要任务是签发各种媒介的经营许可证;1973年5月11日

由国家新闻出版协会直接领导的媒介咨询委员会替代了大众媒介委

员会的职能。而协会成员全部由总统任命,除了负责签发各种媒介的

经营许可证外,还审查刊载的文章,不允许任何有关政府的负面报道

出现。

与此同时,政府新闻部审查所有电台播出的节目,MBC被关闭。

1973年4月27日,菲律宾广播协会成立。发生重大事件,由政府通

知广播协会如何报道,再由广播协会通知各个电台和电视台。1974

年,总统法令宣布建立广播媒体理事会,进一步加强控制。马科斯采

用政治迫害和经济挤压手段,使主要广播电视公司的所有权大多被他

的家族和支持者掌控,著名的洛佩斯家族拥有的ABS-CBN电视网络

和报纸被关闭,家族继承人坚尼·欧亨尼奥二世被投入监狱。马

科斯政权的暴力、腐败、选举舞弊引起了菲律宾民众的抗争。1983

年8月阿基诺被暗杀成为公开反抗的起点。1986年2月,反对党领

袖暨总统候选人科拉松·阿基诺夫人与国防部长胡安·恩里莱、副参谋

总长菲德尔·拉莫斯等军政高层合力推翻马科斯政权。此次事件被称

为“人民力量革命”,导致马科斯离去和国家民主制的恢复。

阿基诺大人当选总统后,颁布“自由权利法”:今后不能通过任何

剥夺言论自由、表达意见自由和新闻出版自由的法律,或者剥夺人民

对政府表示不满的和平集会,请愿和申诉的权利。虽然言论自由和新

闻自由在1987年被写入菲律宾宪法,但在无国界记者组织006年第

五次伞球新闻自由指数评鉴里,菲律宾的新闻自由排在最劣的等级,

居第142位。低排名的最主要原因,包括对记者的谋杀及法律上的滋

扰。根据RSF的数字,从1986-2005年10年期间,有52位记者在菲

律宾被谋杀。

2007年总统阿罗约女士当政时,推出国家安全立法以限制记者

的权利;并发出行政命令创建国家安全审查制度,其目的是“保护和

确保领土完整和尊严”的机密信息以应对“国家的敌人”。2012年在没

有任何记者或记者组织参加的情况下,推出网络犯罪防治法,将诽谤

罪无条件地延展到网络。反对者们在推特上制造热点词汇进行扩散,

并向最高法院提出15次请愿,指出网络犯罪防治法违宪。“媒体自由

与责任中心”认为,该法律为“自马科斯宣布戒严40年后,对自由的

最严重的攻击。”在2012年年底,该法暂停。

七、菲律宾新闻传播业的格局

如今在菲律宾,诸种传媒中,影响力最大的仍然是报纸,两家古

老的英文报纸《马尼拉时报》和《马尼拉公报》仍然是具有威望的报

纸,但敌不过发行量最大的两份报纸《菲律宾每日问讯者报》和《菲

律宾星报》。《每日问讯者报》创刊于1985年12月9日,发行量平日

25万份,周末版27万份。该报不仅是菲律宾各阶层和年龄段阅渎最

多的报纸,也是菲律宾获奖最多的报纸该报在国内有4个地区分社,

向各省派遣有130多名记者。2007年第一季度,该报占据了英文大

报54%的市场份额。《菲律宾星报》创刊于l986年7月28日,发行

量平日25万份。内容主要涉足菲国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的焦点

信息以及国际热点以及时事评论。该报内容比较严肃,着重理性分析,

立场保守。

菲律宾华文媒体,目前形成“五朵金花”的格局,即《世界日报》

《联合日报》《商报》《菲华日报》《华报》。

菲律宾通讯社成立于197年3月l日。与中国、马来西亚、印尼、

泰国、巴基斯坦、日本等15个国家和地区的通讯社建有新闻交换关

系,与美联社、路透社亦有工作联系。

菲律宾新闻传播界的组织有257家,代表性的如菲律宾全国新闻

记者俱乐部、新闻摄影家协会、出版者协会、马尼拉海外记者俱乐部、

外国记者协会等。其中NPC是代表菲国新闻界的全国性组织。

菲律宾1987年宪法规定,外国人不能在菲拥有新闻机构,外侨

也不能在新闻机构工作,因而广播电台、电视台和有线电视网100%

为菲律宾人所拥有。

截止到2013年,菲律宾有629家广播电台,其中商业电台488

家,10家宗教台,7家教育台;电视台共137家,136家民营。菲律

宾的广播电台、电视台使用的语言主要是英语,其次是他加禄语和华

语。

马科斯下台后,坚尼·欧亨尼奥二世通过法律程序重新取得了

ABS-CBN公司的所有权。当时它是全菲排名最末的电视公司,但几

年后该公司成为菲律宾第一家上市媒体集团,也是菲国内最大的传媒

机构。阿罗约当政时曾以经济手段企图将ABS-CBN公司所归国有。

不示弱的洛佩斯家族在ABS-CBN新闻频道“ANC”专辟“直言不讳”和

“在线”两个栏目,对政府部门的纰漏不遗余力地口诛笔伐,观众叫好

之声不绝。阿罗约被迫向其让步。

目前ABS-CBN是菲律宾第一大广播电视网络公司,还是第一家

跨媒体实体,提供广播电视节目以及电视节目制作业务。菲律宾本地

的多数电影和电视剧由该公司制作。不过近年该公司的总营业收入和

广告收入均呈两位数下滑,主要原因是企业客户缩减广告支出。

菲律宾国家,一播公司,是拥有电台最多的公营广播公司,在全

国有22座电台。人民电视台为唯一公营电视台。洲际广播公司拥有

的电视台最多,共8家。坎拉翁广播系统拥有两家广播电台和一家电

视网公司,并在技术业务上管理政府的第四电视台。教育广播主要由

菲律宾广播电台和大学等教育机构所属的电台来进行。

国际电讯联盟的一项研究显示,2012年,菲律宾个人使用互联

网的比例为36%。与东盟其他国家相比,菲律宾的互联网普及率在新

加坡和越南之后居第4位。菲律宾每100个人中移动电话用户数量在

2000年只有8台,到2012年已达106台。

相比于其他东南亚国家,菲律宾的新闻传播业发展迅速还是比较

快的。菲律宾的新闻传播业被视为美国新闻传播业在东南亚的翻版,

但实际上美国经验与菲律宾本国文化传统如何结合,菲律宾并没有获

得成功的经验,菲律宾的新闻自由饱受诟病。菲律宾的新闻传播事业

仍需为追求自由而奔走。


文章投稿或转载声明

本文链接:https://www.en369.cn/fanwen/xinxi-8-77914-0.html

来源:范文频道-369作文网版权所有,转载请保留出处。本站文章发布于 2023-01-04 19:48:27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用户名: 密码: 匿名发表
评论列表 (有 条评论
2人围观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