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400字读后感十篇
2023年1月4日发(作者:西游记好词好句)
第1页共6页
红楼梦读后感(10篇)
红楼梦读后感400字篇一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题记
观三国烽烟,识梁山好汉。叹取经艰难,惜红楼梦断。
利用周末时间,我终于啃完了这本儿童普及版的《红楼梦》。它是我国古典
四大名著之一。《红楼梦》原名《石头记》。这本书家喻户晓,作者是清代著名
作家曹雪芹。他以贾、王、史、薛四大家族为创作背景。《红楼梦》里既有儿女
长情,风花雪月,也有盛衰变幻,人情冷暖。它主要以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
悲剧为主线,围绕两个主要人物的感情纠结,描写了大观园内外一系列青年男
女的故事。
《红楼梦》不仅内容丰富,而且人物形象刻画得十分精致,每个人物形象
都深入人心,并且十分真实。没有一个人是十全十美的,因为“金无足赤,人
无完人”。每个人的优点和缺点都十分鲜明:纯真率直,待人平等的贾宝玉;
多愁善感,心思细腻的林黛玉;稳重平和,深明大义的薛宝钗;思维敏捷,察
言观色的王熙凤;心直口快,乐观积极的史湘云;风流灵巧,豪爽泼辣的晴雯
书中栩栩如生的精美插图,让我对书中的一些知识和每篇文章蕴含的哲理
有了进一步了解,也让我体验了那个时代绝美的爱情和深刻的社会现实。
红楼梦读后感300字篇二
古代女子进宫到底是好是坏?以贾元春为例,当日宦官前来宣旨,贾政得
知,高兴极了,荣府上下引认为荣,元春进了宫,荣华富贵,金银珠宝,享受
不尽,今天回府便恩赐一番。
脱离爸爸妈妈,脱离家乡,孤身在异地,温暖少了,欢笑少了,想那元春
只身在宫中,旧日的姐妹不在身边,连个说话的知心人也没有,更恨宫殿险
峻,处处防范;规则重重,处处当心,能有高兴吗?
甭说人难做,甭说人好做,回头看人间悲喜,自有人评说。
李嫫嫫呀李嫫嫫,你为什么那么冥顽不灵呢?确实,宝玉自小喝你的奶,
第2页共6页
你对他有养育之恩,没有你的奶或许宝玉就不会这么壮了,可是,与其说你有
巨大的胸襟,不如说你居“功”自傲,厚脸皮。
做人以谦善为本,你认为自己了不得,莫非他人也这么说吗?放实际点,
想想看,宝玉给晴雯的包子你吃了,给袭人的酥酪也装进肚子了,人家没怪你
也算运气了。假如宝玉再大发脾气要你走,那个老太太哪会把你留下?
自豪自傲的苦果可吃不得。
红楼梦读后感400字篇三
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
——题记
“都道是金玉良缘,俺只念木石前盟……”这首曲子听起来异常熟悉,原
来是《红楼梦》中的曲,还记得吗?
《红楼梦》原名《石头记》,又名《情僧录》。以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
三人的爱情悲剧为主线,描绘了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亡盛衰。
在这本书中,作者曹雪芹将人物形象勾画得栩栩如生。体弱多病、孤芳自
赏的林黛玉;品性豁达、随时从分的薛宝钗……每个人物都有自己的个性。
“金陵十二钗”都是红颜薄命的女子,作者用红楼女子的悲惨命运来衬托出四
大家族“树倒猢狲散”的过程。
这众多人物形象中,我最喜欢的是薛宝钗。她美丽大方、品行端正。不像
林黛玉那般目中无人,视世俗叛逆者为知己;薛宝钗随时都保持谦逊,无论别
人待她如何,她都不会介意。她的悲惨命运并不是因为自己,而是封建社会的
黑暗。因为当时权力的压迫,薛宝钗才不得不嫁给贾宝玉,让其他人也受到伤
害。
我们不该把《红楼梦》当作一本言情小说来看待,其中包含的是一种荣耀
了上百年的家族面临衰亡的辛酸。不然作者为什么会发出“谁解其中味”的顾
虑呢?
《红楼梦》读后感范文字篇四
《红楼梦》这本书讲的是,贾家从一个荣华富贵的家庭变成了一个命运可
怜的家庭。作者就是在官场斗争的情形下写出一本世界名著的。
第3页共6页
在《红楼梦》这本书中,宝玉、黛玉、宝钗、王熙凤、迎春、探春、惜春
等等,都是我最喜欢的人物。从这本书中,我仿佛看到了英俊潇洒的宝玉、秀
美聪慧的黛玉、举止娴静的宝钗、恍若神仙妃子的王熙凤等等。这本书中的人
物被作者描绘的栩栩如生。
本书作者曹雪芹(1715——1763),乾隆二十七年,曹雪芹离开人世,为人
们留下了一部未完成的奇书。这部未完成奇书后四十回是高鹗完成的。因高鄂
酷爱《红楼梦》我在这本书欣赏黛玉,也可怜她。欣赏她的才华,可怜她年纪
轻轻就离开了人世。我也欣赏宝钗的才华。
我觉得精彩片段有:宝黛初逢,晴雯撕扇等等。
这是一个封建社会的书,它讽刺了富贵家族的仗势欺人。作者在恶劣的环
境下,实在是看不下去,于是写了这本书。
红楼梦读后感400字篇五
我一直认为《红楼梦》的伟大之处在于它反映了一种没落的趋势,无论是
亲情、爱情还是仕途,这在一起很幸福但不幸福的中国古典小说中是很少见
的。
我必须感谢继任者高鹗。虽然他在很多方面跟不上曹雪芹的思想,但他至
少让黛玉死了,不管她是去成仙还是死了。至少她离开了宝玉,这很好。
不是说我天生残忍,喜欢看别人的悲剧,但不是有句话吗?塞翁失马焉知
非福?对于黛玉这样一个脆弱的封建女孩来说,死亡是她的解放,是她所有悲
剧的结束,是她的幸福。当她安安静静地睡在地下,看着宝玉还在人间寻找出
路的时候,我不得不说,她还是幸福的。
但也许你会说黛玉的死是悲剧,一点也不浪漫。在这一点上,我不同意高
鹗继续写这本书。可能曹雪芹不是这个意思。也许黛玉真的应该落泪。这样不
是更好吗?她为宝玉担忧,满腔热忱为知己痛哭。带着深深的思念,这样的死
亡并不高尚,也不神圣。但是高鹗没有这样写,最后把黛玉写得很俗,很愤
懑。不像我们认识的高傲的黛玉,更像一个在爱情上失意的一般女人。
其实爱情很短暂。至少这种跨领域的爱给了我们很多美好的幻想和期待。
就像杰克对罗斯一样,他是她生命中最美好的回忆,但不是唯一。
第4页共6页
红楼梦读后感400字篇六
今天,我读完了《红楼梦》。刚开始看时,我还有点发愁:这书什么时候可
以看完啊?可等我静下心来看时,却又被书中人物所吸引,随他们一起悲,一
起喜。
翻开这本书,一个熙熙攘攘的人物大观园出现在了我的眼前:多愁善感的
林黛玉,聪明伶俐的贾宝玉,端庄大方的薛宝钗,精明能干的王熙凤,心直口
快的史湘云……特别是林黛玉和贾宝玉,是那么深入人心,令人回味无穷。
书中主人公贾宝玉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是通灵宝玉的化身,纯洁,
清洁。他不喜欢读书,因为他不愿考取功名,混迹于污浊的官场;他口无遮
拦,不愿被封建思想所束缚。宝玉与姐妹们关系都很好,因为他懂得这些女生
们清澈的心灵。
“天上掉下个林妹妹”每当我看到关于黛玉的情节,心里总会伤感。这个
“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的女孩,令我产生了无限的爱怜。无论
是什么都会令她黯然泪下。这个敏感细腻的女孩也许真的是那株美丽的绛珠仙
草,来到世间只为“还泪”吧。
《红楼梦》真不愧是我国四大名著,那情节荡气回肠,人物栩栩如生,相
信每个人读过他后,都会沉湎其中,不忍释手!(李欣格)
红楼梦读后感400字篇七
《红楼梦》讲的是一个家族的兴衰,一个家族的大小故事。主人公为贾宝
玉,他们的家族是因为家中一女子进宫当了皇帝的宠妃而盛起,于是他们天天
吟诗作乐,而其中又有两女子,是薛宝钗和林黛玉。林黛玉生性猜忌,多愁善
感,可贾宝玉偏偏就是喜欢她,她身子弱,老祖宗看不上她,便骗贾宝玉与薛
宝钗成亲,林黛玉闻讯气死,而当贾宝玉揭开喜帕发现并非林黛玉,而林黛玉
又身亡,悲痛欲绝,出家当了和尚。
古时女子争着要进宫,因为那样可以使家族富贵,可皇帝有上千嫔妃,得
宠一时,没多久又要被淡忘了,她们又何苦进宫呢?皇帝姥儿们饮酒作乐,衣
食无忧,而老百姓则是吃了上顿没有下顿,生活之苦让人难以想象,也怪不得
有了一次又一次的起义“造反”了,祸害之缘还是在于皇帝身上啊。让人不由
第5页共6页
得痛恨起古时的苛捐杂税,它们把老百姓一步一步往火坑边上推,真让人深恶
痛疾。
《红楼梦》一书让我时而高兴时而忧伤,时而愤怒时而感慨万千,也让我
想了很多。
红楼梦读后感篇八
曹雪芹的《红楼梦》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他将四大家族的兴衰与人物的
命运紧密的串联在一起,通过前后的对比将故事推向了高潮。
读《红楼梦》,不得不说的是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故事。这是一点凄美的
爱情故事,结局让人叹息,因为种种缘由,明明两情相悦的一段爱情故事就这
样被拆散。究其原因,还是封建观念在作祟,林黛玉从小孤苦伶仃,没有后台
靠山,试问贾家这样的封建家族怎么能容忍贾宝玉找这样的妻子呢?答案很明
显。这是时代的局限性造就的悲哀,如果在现在自由开放的社会,贾宝玉和林
黛玉肯定能成就一段爱情佳话,这也是身在封建王朝,封建家庭的无可奈何。
我在为身在这个自由民主的社会而庆幸的同时,也要学会珍惜,珍惜眼前
的一切,亲情、爱情……活在当下,享受这自由的空气!
红楼梦读后感篇九
今天,我向大家推荐一本书,它的名字叫《红楼梦》。《红楼梦》原名《石
头记》,是曹雪芹花费十年时间,删改5次还未能完成的一部文学巨著。曹雪芹
曹雪芹留下的《红楼梦》只有80回,我们通常看到的有120回,一般认为是高
鹗续写的。
《红楼梦》的艺术世界如此迷人,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在中国的小说史上
还没有哪一部小说能像《红楼梦》这样细致入微而又气势宏大地表现人们现实
生活。《红楼梦》是一个丰富、完整的人间世界,是一个绝妙的艺术天地,然
而,《红楼梦》是很难读懂的一部小说,曹雪芹说他的《红楼梦》是:“满纸荒
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告诉我们这部作品具有十分
深奥的意味。让我们细心品尝,才能尝出味道。
《红楼梦》把中国古典小说推上了巅峰,自从它问世之初,就得到广大读
者们的喜爱,然而,它的作者曹雪芹在其生前和身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都
第6页共6页
一直不为人所知。曹雪芹就是因为历经沧桑,才写出来了远近闻名的《红楼
梦》。
红楼梦读后感400字篇十
这是一本来自几百年前人写的书,从实质意义上来讲,经历过岁月的洗
礼,时间的考验,好书是不言而喻。对我个人阅读史来讲,这也极具有非凡的
意义,这是我主动阅读完古人写的书籍,这是我读过距离我这个时代最久远的
作者所写,仿佛通过书籍文字,在时间的长河与之对话,倾听其故事。
纵观我自己的阅读史,从数据量来看,主要读当代、现代作家所写的书,
最近更是倾向于读处于自己这个时代人写的书,对胃口、紧贴当下社会,文字
风格也是很习惯的,阅读障碍难度上小很多很多。然而,当尝试阅读完《红楼
梦》,一路读来是不顺畅是磕磕碰碰,有时惊讶有时茫然有时不解,更多羞愧于
自己的文学功底。现在想来,阅读需要这样去挑战自己的非舒适区,那样收获
会更多元化,会更丰富。
《红楼梦》前八十回,甚是喜欢,后四十回,结局的处理,以及很多人物
的结局,总感觉没处理好,有表面却没灵气般,索然无味。
《红楼梦》这本书,我注定会尝试多读几遍,这本书的阅读,还仅仅只是
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