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手烟致畸的宝宝多不多
2023年1月2日发(作者:春节的诗歌大全)
二手烟的危害及预防措施
一、什么是二手烟
二手烟也称为环境烟草烟(ETS),既包括吸烟者吐出的主流烟雾,
也包括从纸烟、雪茄或烟斗中直接冒出的侧流烟。二手烟中包含4000
多种物质,其中包括40多种与癌症有关的有毒物质。在二手烟中,
许多化合物在侧流烟中的释放率往往高于主流烟。如被其他非吸烟人
士吸进体内,亦可能和氡气的衰变产物混合一起,对人体健康造成更
大的伤害。
世界卫生组织的报告表明,吸烟对人类的危害是多方面的,主要
导致哮喘、肺炎、肺癌、高血压、心脏病和生殖发育不良等。其中,
二手烟对被动吸烟者的危害一点也不比主动吸烟者轻,特别是对少年
儿童的危害尤其严重。调查显示,在中国,被动吸烟的主要受害者是
妇女和儿童,尽管她们自己并不吸烟,但经常在家庭、公共场所遭受
他人的二手烟。除此之外,职场、会场等,也经常会成为二手烟泛滥
的场所。虽然没有直接吸食香烟,可是呼入体内,仍能对身体造成危
害,甚至比吸烟者的危害更大。
二、二手烟是怎样危害人体的
据研究,香烟燃烧后的烟雾中含有四千多种有害物质,就医学观
点来看可分为四大类:
一、一氧化碳,在香烟烟雾中的浓度约万分之四,与红血球的结
合力为氧和红血球结合力的约210倍,所以一氧化碳被吸入人体后,
红血球输送氧气的能力会降低,而使体内缺氧。
二、尼古丁,它在进入人体后会产生如下作用:四肢末梢血管收
缩、心跳加快、血压上升、呼吸变快、精神状况改变(变得情绪稳定
或精神兴奋),并促进血小板凝集,这是造成心脏血管阻塞、高血压、
中风等心血管疾病的主要帮凶。
三、刺激性物质,这些物质不但会对眼睛、鼻腔和咽喉产生刺激,
也会刺激支气管黏膜下腺体的分泌,导致急性支气管发炎及慢性支气
管炎。
四、致癌物质,除公认的致癌物质尼古丁以外,烟雾中含有较多
的放射性元素,如钋,它们在吸烟时挥发,并随着烟雾被人体吸收,
在体内积蓄,不断地释放α射线,从而损伤机体组织细胞,对人体
免疫力造成破坏,为癌细胞生长创造环境。
毋庸置疑,以上的四大类有害物质对于烟民和二手烟吸入者同样
有害。更值得注意的是,分流烟中的一些有害物质比主流烟含量更高,
如一氧化碳,分流烟是主流烟的5倍;焦油和烟碱是3倍;氨是46倍;
亚硝胺(强烈致癌物)是50倍。研究结果也显示,吸二手烟对身体影
响与吸烟者相似,因为对吸二手烟者的尿检发现,他们的小便中也含
有尼古丁等物质的代谢物。
三、二手烟患癌几率等同吸烟
专家指出,每日和吸烟者在一起呆上15分钟以上,吸“二手烟”
者的危害便等同于吸烟者。肺癌患者有75%因素最后追究到吸烟上。
每个人身上都有“原癌基因”,这种基因使人在胚胎时期能够生长,
但其应该在适当的时候停止起作用,否则人就容易得癌,而吸烟可以
使得这种基因再次开始起作用导致癌症。让人惊心的是,专家发现吸
“二手烟”的危害几乎等同于吸烟。专家提醒,吸“二手烟”的危害
更不容忽视,不吸烟者和吸烟者一起生活或者工作,每天闻到烟味一
刻钟,时间达到一年以上的危害等同吸烟。
四、常吸二手烟容易患糖尿病
美国一份研究报告显示,那些经常吸二手烟的人可能面临患上隐
性糖尿病,这使得他们罹患糖尿病的几率变高。
2006年,美国阿拉巴马州伯明翰市退伍军人医疗中心对美国4
座城市的4572人进行了长达15年的研究调查。结果显示,22%的吸
烟者有可能出现葡萄糖耐受不良(即隐性糖尿病)的情况,而自己虽不
吸烟但却总是吸二手烟的人在这方面的风险概率也达到了17%;戒烟
成功的人为14%;从不吸烟且不吸二手烟的人为12%。
专家指出:“研究结果显示,主动吸烟或被动吸烟均可以导致年
轻人出现葡萄糖耐受不良的危险。而吸二手烟也是导致一个人出现葡
萄糖耐受不良的新的危险因素。”专家认为,如果人的身体出现了葡
萄糖耐受不良的情况,那么体内的血糖水平会随之提高,罹患糖尿病
的几率将非常高。
五、10%婴儿猝死只因吸二手烟
烟草燃烧时释放出的有害化学物质,多数能透过胎盘去“骚扰”
无辜的宝宝。
一氧化碳等有毒的气体,会使母体血氧浓度降低,进而导致胎儿
缺氧;烟草中成瘾性的毒品尼古丁,能引起血管狭窄,使血流减慢,
这意味着提供给胎儿的营养和氧气将会减少,容易造成婴儿早产。早
产儿易出现呼吸、消化、体温调节等功能障碍,甚至出生不久便死亡。
吸烟孕妇所生的孩子发生出生低体重的几率明显增大,这会引起
婴儿早期的健康问题,同时也是婴儿死亡的重要原因,有10%的婴儿
猝死是由被动吸烟引起的。吸烟女性分娩婴儿的畸形率明显高于不吸
烟者,所生下的子女中,弱智者、患精神病的比率比较高。
女性哺乳期吸烟,能使乳汁分泌减少,尼古丁还可随血液进入乳
汁。每天吸烟10-20支的妇女,在1公斤乳汁中可分离0.4-0.5毫克
的尼古丁,尼古丁会通过乳汁带给婴儿,这对婴孩健康是严重威胁。
婴儿出生后,弥漫在空气中的烟雾会使婴儿呼吸吃力,新生儿呼
吸综合征的发病率要高得多,因此,更容易患感冒、支气管炎、肺炎、
支气管哮喘等呼吸系统疾病和肺的感染性疾病。在烟雾笼罩下的孩子
体格发育迟缓,更易出现烦躁不安、哭闹现象,更难喂养,同时耳、
鼻、喉部感染的机会也增加,听力也会受影响。
六、二手烟对儿童的伤害
以美国为例,据美国一家专业研究机构1998年的评估结果显示,
哮喘病每年给美国经济造成的损失达126亿美元,约1500万美国人
遭受哮喘病折磨,其中500万是儿童。从1980年起,美国5岁以下
的儿童哮喘病发病率有较大增长。据统计,美国每年约有5100人死
于哮喘病,平均每天14人。哮喘每年导致美国儿童1400万个缺课日,
成为影响儿童学习最严重的慢性病。
据美国环保局的一份报告指出,儿童是环境污染的最大受害者。
通常,儿童会经历比成年人更高的环境暴露,按每磅体重算,他们比
成年人要呼吸更多的空气,从而会吸入更多的污染物。再加上儿童好
动、自我保护能力较差、免疫功能不健全等原因,使得他们最易受到
污染物的伤害。
二手烟是最常见的危害儿童健康的污染物。据世界卫生组织评估,
二手烟对儿童健康的危害主要有:引发儿童哮喘、幼儿猝死综合症、
气管炎、肺炎和耳部炎症等。二手烟的暴露导致20万到100万患哮
喘病的美国儿童的发病次数增加,症状加重;约有15万到30万18个
月以下的婴幼儿所患的呼吸道疾病,以及一种中耳积液的儿童病增加
流行等都与二手烟有关,这其中,每年约有7500人到1.5万人需要
住院治疗;另外,美国每年约有1900到2700例的婴儿猝死综合症也
被认为与二手烟的污染有关。
二手烟还是引发儿童哮喘的主要刺激因素。一项研究表明,二手
烟与房间里的螨虫联合作用,可以使学龄前儿童的哮喘病发病率更高,
特别是双亲吸烟的家庭,其子女患相关疾病的几率远大于不吸烟家庭
的孩子。美国环保局在向国会的报告中曾指出:儿童是美国最珍贵的
资产,儿童的健康关系到美国未来国民的素质和国际竞争力。
为了保护儿童免遭二手烟的危害,美国启动了一系列国家行动:
其中在2000年之前完成的三项主要室内环境污染物的评估中,就包
括二手烟;早在1989年启动的国家哮喘教育和预防程序;1997年启动
的具有高度优先权的儿童环境风险总统特别工作组以及去年启动的
无烟家庭保证行动等。
七、二手烟应对措施
个人如何拒吸二手烟
1.告诉别人和朋友,自己不喜欢吸烟。
2.不要接受别人递上的香烟,要养成拒绝的习惯。
3.不论身在何地,坚持选择“禁止吸烟区”。
4.避免或减少在公共场所接触“二手烟”利用法律来保护自己。
《公共场所禁烟法》已颁布,人们完全有权利用法律来保护自身的利
益。
5.加大法律效力。可给报纸和卫生官员写信,督促公共场所达到
无烟。
6.确保孩子无论上学前,在学校或放学后都应有一个无烟的生活
环境。到无烟或设有无烟区的餐馆就餐。让吸烟者知道自己不喜欢他
们在自己身边吸烟。
7.让吸烟者知道他们身上发霉的烟味儿令人反感。
如何减少已吸入的二手烟对身体所造成的伤害
1.多吃新鲜的蔬菜水果(尤其是富含胡萝卜素及维生素C),因为
维生素具有抗氧化的功能,可以抗癌(如木瓜、蕃茄、胡萝卜、南瓜
等蔬果。)
2.多喝水,多排尿。多运动,多排汗,可以加速排除体内的尼古
丁等有害物质。
3.专家建议,肺癌应该以预防为主,年轻人应戒烟或者尽量少抽
烟。有吸烟史、有早期症状,如咳嗽、胸痛和肩关节疼痛等,有慢性
呼吸道疾病的,或者肿瘤家族病史的人,最好每年到医院做一两次低
剂量螺旋CT检查,以便早期发现、早期治疗。
立法禁止公共场所吸烟
为了最大限度的降低二手烟对人们身心健康的危害,立法是禁止
在公共场所吸烟的关键措施。很多国家禁止吸烟的公共场所已从公共
交通工具、电影院、展览馆、购物中心、银行、学校、医院等,逐步
扩展到办公场所(包括政府办公楼、公司的写字楼等),又进而扩展到
大众餐饮娱乐场所(包括餐厅、酒吧、夜总会、按摩院等)。
2004年3月,爱尔兰成为世界上第一个立法建立无烟工作场所
的国家,无烟化的范围包括所有的办公室、餐厅、酒吧和旅店等公共
场所。不到3个月,挪威的无烟立法也开始生效。此后,在这两个国
家的引领下,新西兰、意大利、西班牙、几内亚、毛里求斯和乌拉圭
等12个国家相继开展了创建无烟工作场所和无烟公共场所的工作。
然而,到2009年初,中国还没有一部专门规定公共场所禁止吸
烟的法律法规,有关规定多半出现在相关法律法规的某些条款或细则
中,而且内容模糊,执法主体不明,可操作性不强。比如1991年第
七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烟草专卖
法》总则中规定:“国家和社会加强吸烟危害健康的宣传教育,禁止
或限制在公共交通工具和公共场所吸烟。”2006年10月,卫生部
成立了履行《公约》领导小组,并设立履行《公约》领导小组办公室。
受国务院委托,卫生部正着手修订《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修定
后的《条例》强化了有关公共场所禁止吸烟的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