拨浪鼓创意设计画
2023年1月2日发(作者:观潮教学设计)
第1页共15页
《拨浪鼓》儿歌精选教案
《拨浪鼓》儿歌精选教案1
一、游戏《回音壁》老师原声,幼儿做回声,让幼儿感受
原声和回声的关系。
同时原声逐渐由单个字到短句,使幼儿理解到原声比拟长
的时候,听到的回声后面的几个字比拟明显。
喂~~
你好~~
我很喜欢你们~~
我看到我们班级的小朋友非常认真~~
二、欣赏歌曲《拨郎鼓》前半段,初步感受二声部轮唱的
形式
1、老师和配班合作二声部轮唱《拨郎鼓》
你觉得这首歌曲和你们平常听到的歌有什么不一样?
(引导幼儿发现有两个声音,提出轮唱的概念)
2、老师和配班再次合作二声部轮唱《拨郎鼓》
说说你听到歌曲里唱了些什么?
三、老师逐步出示图谱,幼儿学习二声部轮唱
1、根据幼儿听到的歌曲内容,老师逐步出示图谱
第2页共15页
2、老师范唱原声,帮助幼儿理解、记忆歌词
3、幼儿观察图谱,理解图谱,学习看图谱演唱
四、幼儿尝试演唱《拨郎鼓》,体验合作演唱的乐趣
1、老师与幼儿合作轮唱
2、老师指图谱,幼儿与幼儿合作轮唱
3、老师指挥,幼儿与幼儿合作轮唱
五、小小合唱队汇报演出
幼儿自由选择原声或回声,在老师帮助下排好队型,并请
一位幼儿做主持人,配班老师伴奏,老师指挥,共同演出假设
干遍。体验快乐。
《拨浪鼓》儿歌精选教案2
《拨浪鼓》教案
教学目的:
1.指导学生利用容易找到的材料,设计制作一个拨浪
鼓。2.指导学生采用绘制,剪贴等方法对玩具进展简单的装
饰。3.
引导学生通过创意及制作感受美术活动的乐趣和成功的喜
悦。
教学重点:
掌握拨浪鼓的特征,能独立完成它的设计
第3页共15页
教学难点:
设计的拨浪鼓新奇、有创意
教学施行:
一、课前准备
1.老师准备玩具拨浪鼓、各种绘画制作工具以及示范作
品。
2.学生准备一些竹筒(或纸杯、塑料小瓶),毛笔杆(或方
便筷),彩色纸,夹子等材料,铅笔,蜡笔,彩色水笔,剪
刀,胶水,彩色纸等绘画制作工具。
二、课堂教学1.引导阶段
介绍我国南宋时李嵩的名画《货郎图》,引导观察图中拨
浪鼓的模样。展示一些会响的拨浪鼓,激发学生的浓重兴
趣。启发学生考虑为什么示范的拨浪鼓会发出声响?
2.开展阶段
1>老师展示示范作业,讲述几种示范作业的设计思
路。2>老师以明晰的演示说明拨浪鼓制作的详细方法与
步骤。
3>鼓励学生用找到的材料,通过想象与构思,设计并
制作一个会响的小玩具,采用画,剪,拼贴等造型手段将玩具
装饰美化。
第4页共15页
4>在作业过程中要鼓励学生大胆,自由地创意与设
计,要认真仔细地进展制作。5>
作业完成后让学生在教室里互相评价,欣赏,并分成小
组,比比谁的玩具发出的声音更响,更优美动听。
3.拾掇与整理:催促学生拾掇工具和材料,整理桌面,
地面,保持教室环境的整洁。
三、课后拓展
让学生回家进展其它会响玩具的设计创意。
《拨浪鼓》儿歌精选教案3
活动目的
1.幼儿可以结合自己的经历,利用盒子来制作拨浪鼓。
2.活动中,不仅培养幼儿的环保意识,而且激发幼儿保护
动物情感。
活动过程
一、谈话法导入。
1.师:“小朋友们,熊宝宝出生了,可是它还没有玩具,
这该怎么办呢?谁来说说你打算为熊宝宝做什么玩具?
2.老师展示盒子做的拨浪鼓。
第5页共15页
1.师:小朋友们,你们看这是什么?这可是老师为小熊的
拨浪鼓,好不好看,你们想一想,怎样用盒子为小熊制作怎样
的拨浪鼓?
3.老师向幼儿介绍材料,幼儿在老师的引导下知道家中搜
集的废旧盒子,通过回收处理,修剪粘贴,可以变成为好玩的
小熊的拨浪鼓。
二、制作小熊的拨浪鼓。
1.老师引导幼儿讨论如何制作小熊的拨浪鼓。
(1)老师展示各种拨浪鼓的图片,分析^p如何利用废
旧盒子来制作。
师:小朋友们,你们打算为小熊制作怎样拨浪鼓?我们可
以通过怎样的改造,制作出这样的拨浪鼓?你们觉得那里比拟
困难?
(2)请个别幼儿说一说他们的制作过程?需要用到什么材料?
2.盒子变身小熊的拨浪鼓。
老师提供处理好的盒子、剪刀、记号笔、双面胶带、线、
纽扣废旧彩纸子等材料,发放给幼儿制作。在幼儿创作时,老
师来回巡视,对幼儿进展个别指导;鼓励幼儿的创新想法;对有
困难幼儿进展帮助。
三、幼儿展示自己制作的拨浪鼓。
第6页共15页
老师请幼儿到大家面前展示自己制作的小熊的拨浪鼓,说
说自己是怎样制作的,在互动过程中,老师着重引导幼儿意识
到废旧盒子的多种功能,通过我们小小修剪制作,就可以制作
成漂亮的小制作。
活动反思
动物是小朋友们喜欢的生物,我以“熊宝宝出生,没有玩
具”作为切入点,充分地激发幼儿活动的兴趣。在活动中,先
引导幼儿观察相关拨浪鼓的图片,然后再引导幼儿用进过处理
的牛奶盒来做一做、穿一穿,最后通过粘、贴等步骤,制作成
小熊的拨浪鼓,不仅培养了幼儿热爱动物的情感,而且还引导
幼儿养成废物利用的理念。
《拨浪鼓》儿歌精选教案4
设计意图:
民间传统音乐,作为传统文化的一局部,是幼儿理解中国
传统文化的一条生动而有效的途径,在幼儿音乐教育中具有独
特的价值。
歌曲《拨浪鼓》是一首具有京味的民间童谣,不仅儿化音
特点明显,京剧的唱腔浓重,而且歌词生动有趣,以拨浪鼓的
歌声表达了人们对丰收的期望和喜悦。我希望通过对歌曲的合
理处理,既丰富了音乐活动的内容,又帮助幼儿在欣赏感受、
第7页共15页
模拟学习、创造表现中感受中国传统音乐,激发对民族音乐文
化的兴趣。
活动目的:
⒈欣赏感受歌曲京味童谣的韵味,初步尝试表现京歌儿
化音的特
点。
⒉积极参与游戏,感受咚吧咚吧节奏,体验玩拨浪鼓的
乐趣。
活动重难点:
活动重点:欣赏感受歌曲京味童谣的韵味,感受咚吧咚吧
节奏。
活动难点:初步尝试表现京歌儿化音的特点。
活动准备:
⒈玩具拨浪鼓、图谱、纸、笔;幼儿围坐成圆
⒉音乐《拨浪鼓》
活动过程:
一、猜谜游戏学习歌曲主歌局部,初步感受京味童谣的韵
味。
㈠猜谜导入,引出兴趣
⒈师:你们玩过猜谜语吗?怎么玩的?
第8页共15页
——小结:谜语有谜面和谜底,有人说谜面,有人猜谜
底。
⒉今天我带来了一样老师小时候经常玩的玩具,用猜谜
的方法请
你们猜一猜是什么玩具?(出示图谱“?”)
(评析:从幼儿猜谜的游戏经历切入,激起下一环节中倾
听猜谜的兴趣。)
㈡多种形式猜谜,初步感受旋律,熟悉歌词。
⒈预设第一次清唱猜谜。
⑴清唱谜面,将“啥玩具”替代“拨浪鼓”。
师:这次我把谜面唱出来,仔细听!
⑵幼儿猜谜底。
师:猜猜是什么玩具?
a预设猜错:你为什么猜……?(师用清唱方式回应并反
问:
那是“……”这样吗?)
b预设猜对:为什么猜拨浪鼓?谜面哪里提示了你?(根据
回
答师及时演唱回应)
⑶过渡语:谜面的每一句话都和谜底有关,要把每一句
话结合起
第9页共15页
来想。
⒉预设第二次结合动作演唱猜谜。
⑴随伴奏音乐动作提示并演唱谜面。
师:我边唱谜面边给你们一点动作提示,请你们再来猜一
猜。
⑵梳理谜面蕴含的三大特点。
师:我唱的谜面里说这样玩具大概是什么样的?有哪些特
点?
(根据答复演唱梳理三个特点:a脸蛋儿圆,b戴耳环儿,
c摇起头儿唱的欢)
⑶幼儿猜谜底
⒊随乐边唱边画,揭晓谜底
⑴老师随音乐边唱边画(简笔画替代问号)
师:谜底揭晓的时刻到了,认真听、仔细看到底什么?
⑵(出示实物拨浪鼓)师:原来我带来的玩具就是拨浪
鼓。拨浪
鼓是我国传统的民间玩具,老师小时候,甚至你们爸爸妈
妈、爷爷奶奶小时候都玩过。你们玩过吗?试一试?
(评析:老师巧妙地将范唱融入到层层递进、形式丰富的
猜谜游戏中,既激起了幼儿倾听的兴趣,帮助幼儿熟悉旋律、
理解歌词,又开展了幼儿的概括才能和思维才能,体验到了猜
第10页共15页
出谜底“原来如此”的惊喜和快乐。另外老师范唱中注重了京
腔京韵的风格表达,既丰富了幼儿对民间传统音乐的感受才
能,也为“儿化音”这一难点的打破做好充分的铺垫。)
㈢学唱歌曲前半局部
⒈老师动作表现拨浪鼓特征,提示跟唱:我们把谜底唱
一唱吧!
⒉根据幼儿需求,提示演唱:需要我来提示你们演唱吗?
用什么
提示?动作?画画?
⒊同伴互助演唱:猜谜语一定要把谜面唱清楚了才能让
对方猜,
如今哪里还有点不明白,不敢唱的,赶快问哦!
(评析:学唱歌曲环节充分尊重幼儿的个体差异和需求,
给予
了幼儿学习的方法习得,如动作提示、同伴互助等,为幼
儿学会学习打下根底)
㈣感受并尝试表现京歌儿化音的特点。
⒈师:这是一首京味的民间童谣,有京剧的唱腔,字正
腔圆,像
这种有京剧韵味的都称为京歌,这首拨浪鼓就是一首京
歌,京歌的发音吐字有北京人方言里儿化音的特点,就是在有
第11页共15页
些字的后面紧紧地跟着一个“儿”字,就像歌曲中的脸蛋儿,
舌头卷起来就能唱出来,有趣吗?
⒉再次倾听歌曲,学学唱唱儿化音
⑴师:歌曲里还有哪些有趣的儿化音的发音呢?我们仔细
来听
一听。
⑵听到哪几个舌头卷起来唱的儿化音呢?来学一学。(幼
儿尝试
唱出“儿化音”,如“耳环儿”“左一个儿”“右一个
儿”)
⑶师:那我们再来唱一唱这首京歌《拨浪鼓》,要把歌
曲里具有
京味的儿化音唱出来,还要字正腔圆,把每个字唱清楚!
(评析:本环节中及时介绍歌曲特点,在听一听找一找中
帮助幼儿有目的地去感受民间传统京歌的特点,丰富传统音乐
文化方面的粗浅知识。通过学舌游戏来激起幼儿表现歌曲京味
的兴趣。)
二、在游戏中感受副歌局部咚吧咚吧节奏,体验玩拨浪鼓
的乐趣。
⒈初步感受拨浪鼓咚吧咚吧的声音和节奏
⑴拨浪鼓摇起头儿唱的欢,它会怎么唱呢?我们听一听!
第12页共15页
⑵倾听歌曲后半段副歌局部
⑶师:拨浪鼓是怎么唱歌的?
——小结:拨浪鼓是咚巴咚巴的唱歌的。
⑷师:它的歌声有节奏吗?我们再来听一听,用身体动作
跟着节
奏拍一拍?
⒉玩切西瓜游戏,体验玩拨浪鼓的乐趣。
⑴征询玩拨浪鼓的方法
师:你们想玩拨浪鼓吗?可只有一只拨浪鼓,这么多小朋
友怎
么玩呢?
⑵师示范通过切西瓜游戏决定玩拨浪鼓的人:幼儿站在
椅子后面,
演唱前段,后段随节奏拍手,师在后面边摇拨浪鼓边走,
最后一个音将拨浪鼓切向两个孩子中间。
⑶提问明确游戏规那么
a明白什么游戏了吗?我在什么时候切西瓜?
——最后一个“咚”切西瓜
b切开西瓜的两个孩子要做什么?哪个孩子可以玩拨浪鼓?
——追逐成功的孩子做打鼓点摇拨浪鼓的孩子,游戏继续
第13页共15页
⑷游戏二至三次:a摇拨浪鼓的孩子点评一下大家的演
唱?b你
们对拨浪鼓的人有什么建议吗?
(评析:“切西瓜”的游戏吸引孩子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
习中,
在不知不觉中感受了歌曲中咚吧咚吧的节奏,乐在其中地
一次次的复习演唱,表达了寓教于乐的理念。)
三、延伸,感受歌曲完好性。
师:刚刚我们又唱又玩了拨浪鼓,但那只是《拨浪鼓》这
首歌曲的前半局部,休息一下,我们来欣赏完好的歌曲《拨浪
鼓》吧!
(评析:最后环节给幼儿完好欣赏的时机,是对音乐作
品、中国传统文化的尊重,也能激发幼儿对《拨浪鼓》完好歌
曲的欣赏和表现兴趣和欲望。)
《拨浪鼓》儿歌精选教案5
一、活动目的
1、感受乐曲活泼欢快的情绪,学习《拨浪鼓》中前半段
的二声部轮唱。
2、在老师指挥动作和图谱的提示下,迁移原有歌曲中回
声经历学习演唱第二声部。
第14页共15页
3、愿意控制自己的音量,感受与同伴合作演唱的乐趣。
二、活动准备
1、会唱歌曲《山谷回音真好听》
2、已学会歌曲《拨浪鼓》后半段。
3、原声和回声图1-8。
三、活动过程
(一)复习歌曲《山谷回音真好听》
1、老师和幼儿合作演唱歌曲。
2、引导幼儿回忆《山谷回音真好听》中原声和回声的关
系。
(二)欣赏歌曲《拨浪鼓》前半段,初步感受二声部轮唱的
形式。
1、老师和配班老师合作二声部轮唱《拨浪鼓》,幼儿初
步感受二声部轮唱。
2、老师再次合作演唱,引导幼儿说出二声部轮唱的方式
并尝试演唱。
3、老师范唱第一声部,帮助幼儿理解歌曲内容。
(三)老师逐步出示图谱,引导幼儿学习二声部轮唱。
1、根据幼儿所听到的歌曲内容,老师逐步出示图谱并练
习。
第15页共15页
2、引导幼儿观察图谱,理解每个乐句的音值并正确演
唱。
(三)幼儿尝试演唱《拨浪鼓》,体验合作演唱的乐趣。
1、老师与幼儿合作轮唱歌曲前半段。
2、老师指挥,幼儿与幼儿合作轮唱歌曲前半段。
3、老师指图,幼儿与幼儿合作轮唱歌曲前半段。
4、幼儿看图谱轮唱歌曲前半段。
(四)完好演唱表演歌曲
幼儿自由选择原声或回声,参加歌曲后半段,完好演唱歌
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