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爱不能见诗歌
2022年12月16日发(作者:中秋之夜作文300字(通用34篇))
古典爱情诗词图片
多少红颜悴,多少相思碎,唯留血染墨香哭乱冢。只为爱情,诗人成
痴。
一、《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
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君恨我生迟,我恨君生早。君生我未生,
我生君已老。恨不生同时,日日与君好。我生君未生,君生我已老。我离
君天涯,君隔我海角。我生君未生,君生我已老。化蝶去寻花,夜夜栖芳
草。
(译文)您出生的时候我还未出生,我出生时您已经老了。我们年龄
相差悬殊,不能谈婚论嫁,所以当我们相逢时,您遗憾我出生的太迟,而
我遗憾您出生的太早。您出生的时候我还未出生,我出生时您已经老了。
遗憾不是同一时期出生,年龄相差不大,可以天天与您相携手而行。您出
生的时候我还未出生,我出生时您已经老了。我在天涯遥望着您,您远在
海角。您出生的时候我还未出生,我出生时您已经老了。恨不能一天化为
美丽的蝴蝶,夜夜歇在花草上。
世界上最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的距离,而是我站在你面前,你不知
道我爱你。世界上最远的距离,不是我站在你面前,你不知道我爱你,而
是爱到痴迷,却不能说出我爱你。世界上最远的距离,不是我不能说我爱
你,而是想你痛彻心脾,却只能深埋心底。世界上最远的距离,不是我不
能说我想你,而是彼此相爱,却不能够在一起。世界上最远的距离,不是
彼此相爱却不能在一起,而是明知道真爱无敌,却装做毫不在意。世界上
最远的距离,不是明明无法抵挡这一股气息,却还装做毫不在意,而是用
一颗冷漠的心,在你和爱你的人之间,掘了一条无法跨越的沟渠。世界上
最远的距离,不是树与树的距离,而是同根生长的树枝,却无法在风中相
依。世界上最远的距离,不是树枝无法相依,而是相互了望的星星,却没
有交汇的轨迹。世界上最远的距离,不是星星之间的轨迹,而是纵然轨迹
交汇,却在瞬间无处寻觅。世界上最远的距离,不是瞬间便无处寻觅,而
是尚未相遇,便无法相聚。世界上最远的距离,是鱼与飞鸟的距离,一个
在天,一个却深潜海底。
二、《卜算子》李之仪
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此水几时
休,此恨何时已。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
(译文)我住长江上游,你住长江下游。天天思念你而见不到你,却
共饮着同一条江河水。长江之水,悠悠东流,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休止,
自己的相思离别之恨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停歇。但愿你的心同我的心一
样,就一定不会辜负这一番相思情意。
词以长江起兴。开头两句,“我”、“君”对起,而一住江头,一住
江尾,见双方空间距离之悬隔,也暗寓相思之情的悠长。重叠复沓的句式,
加强了咏叹的情味,仿佛可以感触到主人公深情的思念与叹息,在隔中翘
首思念的女子形象此江山万里的悠广背景下凸现出来。
三、四两句,从前两句直接引出。江头江尾的万里遥隔,引出了“日
日思君不见君”这一全词的主干;而同住长江之滨,则引出了“共饮长江
水”。如果各自孤立起来看,每一句都不见出色,但联起来吟味,便觉笔
墨之外别具一段深情妙理。这就是两句之间含而未宣、任人体味的那层转
折。字面意思浅直:日日思君而不得见,却又共饮一江之水。深味之下,
似可知尽管思而不见,毕竟还能共饮长江之水。这“共饮”又似乎多少能
稍慰相思离隔之恨。词人只淡淡道出“不见”与“共饮”的事实,隐去它
们之间的转折关系的内涵,任人揣度吟味,反使词情分外深婉含蕴。
“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换头仍紧扣长江水,承上“思君不见”
进一步抒写别恨。长江之水,悠悠东流,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休止,自己
的相思离别之恨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停歇。用“几时休”、“何时已”
这样的.口吻,一方面表明主观上祈望恨之能已,另一方面又暗透客观上
恨之无已。江水永无不流之日,自己的相思隔离之恨也永无销歇之时。此
词以祈望恨之能已反透恨之不能已,变民歌、民间词之直率热烈为深挚婉
曲,变重言错举为简约含蓄。
写到这里,词人翻出一层新的意蕴:“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
意。”恨之无已,正缘爱之深挚。“我心”既是江水不竭,相思无已,自
然也就希望“君心似我心”,我定不负我相思之意。江头江尾的阻隔纵然
不能飞越,而两相挚爱的心灵却一脉遥通。
全词以江水为抒情线索。悠悠长江水,这样以来,单方面的相思便变
为双方的期许,无已的别恨便化为永恒的相爱与期待。这样,阻隔的双方
心灵上便得到了永久的滋润与慰藉。从“此恨何时已”翻出“定不负相思
意”,江头江尾的遥隔这里反而成为感情升华的条件了。
李之仪这首《卜算子》深得民歌的神情风味,明白如话,复叠回环,
同时又具有文人词构思新巧。同住长江边,同饮长江水,却因相隔两地而
不能相见,此情如水长流不息,此恨绵绵终无绝期。只能对空遥祝君心永
似我心,彼此不负相思情意。语极平常,感情却深沉真挚。设想很别致,
深得民歌风味,以情语见长。
这首词的结尾写出了隔绝中的永恒的友谊,给人以江水长流情长的感
受。全词以长江水为抒情线索。悠悠长江水,既是双方万里阻隔的天然障
碍,又是一脉相通、遥寄情思的天然载体;既是悠悠相思、无穷别恨的触
发物与象征,又是双方永恒友谊与期待的见证。随着词情的发展,它的作
用也不断变化,可谓妙用无穷。
三、《诗经·邶风·击鼓》
击鼓其镗,踊跃用兵。土国城漕,我独南行。从孙子仲,平陈与宋。
不我以归,忧心有忡。爰居爰处爰丧其马于以求之于林之下。死生契阔,
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于嗟阔兮,不我活兮。于嗟洵兮,不我
信兮。
(译文)战鼓擂得镗镗作响,战士踊跃操练刀枪;国都、漕邑筑城墙,
独我从军奔南方。跟随将军孙子仲,平定他国陈与宋;久久不能把家回,
忧心忡忡心儿碎。哪里停军把营扎慌了神儿丢了马;哪里寻它哪里找荒野
林下卧芳草。生死离别啊聚散悲欢,我们曾经许下山盟海誓的誓言:“今
生拉着您的手永结美好,与您永不分离白头到老!”我声声叹息今离散,
不能相见多悲叹;我声声叹息天涯远,不能信守誓言把家还。
这是一首著名的爱情诗,其中“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
子偕老”至今为世人所传诵,几乎成为了成语或习语。该诗叙述了一位出
征在外的男子对自己心上人的日夜思念:他想起他们花前月下“执子之手,
与子偕老”的誓言,想如今生离死别、天涯孤苦,岂能不泪眼朦胧、肝肠
寸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