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商隐登乐游原
2022年12月15日发(作者:关于夏至的诗句)
有关李商隐的文章,感谢您的阅读!
文学分享
李商隐《乐游原》赏析
本文是关于李商隐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
评和分享。
【原作】乐游原——[唐]李商隐
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注释】
乐游原:西汉宣帝立乐游庙,又名乐游阙、乐游苑,亦名乐游原、
鸿固原,是一个游览胜地,在今陕西省长安市南八里,居城中最高处。
在原上望长安城内了若指掌。据《长安志》记载:“在陕西长安南八
里,其地居京城最高处,汉唐时每当三月三日九月九日,京城士女咸
就此袚禊(音fúxì,求神拜佛)。”
向晚:傍晚。
不适:不悦,不快。
古原:指乐游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是爱惜光景的意思,和首句的“不适”
相应。诗人还有同题七言绝句一首,后二句写道:“義和自珍虞泉宿,
不放斜阳更向东”也是对时不再来的感叹。只是,做“正是”、“只
有”解。
【古诗今译】
傍晚十分,觉得心情不大痛快,于是驾车登上乐游原去看看夕阳,
散散心。多么美好的夕阳啊!只有接近黄昏的时候才能看到。
有关李商隐的文章,感谢您的阅读!
文学分享
【赏析】
李商隐(813—858年),字义山,号玉溪生(不同版本又有做“谿”
的),晚唐诗人。原籍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市)人。李商隐早年受知于
令狐楚,聘为幕僚。开成二年(837),由令狐楚之子令狐绹推荐,举
进士。令狐楚死后,李商隐入经原节度使王茂元幕,王茂元爱其才,
以女妻之。其时因令狐楚与王茂元是政敌,令狐楚的党羽认为李商隐
亲近王氏是背恩负德的行为。后来令狐楚的儿子令狐绹长期执政,排
抑李商隐。因此,李商隐虽对政治很热心,却始终不能得志。李商隐
从不攀附于某一党派,先后曾依托在几个大官的幕下,曾随桂管观察
使郑亚到过广西,又随剑南、东川节度使柳仲郢到过四川。最后客死
于荥阳(今属河南)。
李商隐的诗善于用典,文学价值很高,他和杜牧合称“小李杜”,
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近,且
都在家族里排行十六,故并称为三十六体。
很多人认为这首绝句是诗人自伤年老之作,而笔者认为这首诗应
该是一首感世昔时之作,表现的应该是诗人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和人生观。
“向晚意不适,”诗人开门见山交代了登临乐游原的原因,那是
因为天将傍晚的时候,心情有些不痛快。“意”,心里,心情;“不
适”,不悦,不痛快的意思,心情有些抑郁。
“驱车登古原。”心里不痛快,于是产生了到郊外走走,散散心,
解解心中的不快的想法,诗人驾着车,来到了城南的乐游原。诗人到
有关李商隐的文章,感谢您的阅读!
文学分享
乐游原究竟想干什么呢?无非是想要看看夕阳下的风景,排解排解心
中的不快。从这个角度,我们不难看出,诗人不是窝在家里喝闷酒,
写那些伤感的诗,而是走出家门,走出喧嚣的长安城,驾车登上郊外
高高的乐游原,积极地去寻找快乐,排解心中的郁闷。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这两句写的是诗人登上乐游原的
所见所感,即景生情,与首句的“意不适”相照应。意思是说:晚景
之所以如此美好,就是因为他正是在黄昏这个时候。只有黄昏这个时
候,才会有这般无限美好的夕阳。
以往人们把这两句诗理解为“晚景虽好,可惜不能久留,比喻人
到晚年,亦难长久”,当是不确切的。李商隐一生只活了四十六岁,
并没有老态龙钟、风烛残年的经历和苦楚,再者说,诗人原本是“意
不适”才“登古原”,不可能是专门为了寻找那种感伤、无奈、和叹
息吧。另外,把诗词中的“只是”理解为今天的“但是”、“可是”
等转折之类的词语也有失对古典诗词的正确理解。从诗人的政治经历
和追求,到他的另一首同题诗:“万树鸣蝉隔断虹,乐游原上有西风。
羲和自趁虞泉宿,不放斜阳更向东。”纵观一生,诗人李商隐一直是
个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人。“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恰恰应该
是诗人积极生活态度的真实写照。若果说无奈,那也是对当时腐败的
朝廷的无奈。
感谢阅读,希望能帮助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