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手抄报图片大全简单
2022年12月15日发(作者:关于圣诞节的英语小报)
端午精美手抄报图片大全
端午节有吃粽子,赛龙舟,挂菖蒲、蒿草、艾叶,薰苍术、白芷,喝雄黄
酒的习俗。“端午节”为国家法定节假日之一,并被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
名录。
端午精美篇一:端午赛龙舟的由来
赛龙舟的由来
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端午节,它是中华民族古老的
传统节日之一。端午也称端五,端阳。此外,端午节还有许多别称,如:午日
节、重五节,五月节、浴兰节、女儿节,天中节、地腊、诗人节、龙日等等。
虽然名称不同,但总体上说,各地人民过节的习俗还是同多于异的。
过端午节,是中国人二千多年来的.传统习惯,由于地域广大,民族众多,
加上许多传说,于是不仅产生了众多相异的节名,而且各地也有着不尽相同的
习俗。其内容主要有:女儿回娘家,挂钟馗像,迎鬼船、躲午,帖午叶符,悬
挂菖蒲、艾草,游百病,佩香囊,备牲醴,赛龙舟,比武,击球,荡秋千,给小
孩涂雄黄,饮用雄黄酒、菖蒲酒,吃五毒饼、咸蛋、粽子和时令鲜果等,除了
有迷信色彩的活动渐已消失外,其余至今流传中国各地及邻近诸国。有些活
动,如赛龙舟等,已得到新的发展,突破了时间、地域界线,成为了国际性的
体育赛事。
赛龙舟:
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主要习俗。相传起源于古时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
投江死去,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之
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
身体。竞渡之习,盛行于吴、越、楚。
其实,“赛龙舟”早在战国时代就有了。在急鼓声中划刻成龙形的独木
舟,做竞渡游戏,以娱神与乐人,是祭仪中半宗教性、半娱乐性的节目。
后来,赛龙舟除纪念屈原之外,在各地人们还付予了不同的寓意。
江浙地区赛龙舟,兼有纪念当地出生的近代女民主革命家秋瑾的意义。夜
龙船上,张灯结彩,来往穿梭,水上水下,情景动人,别具情趣。贵州苗族人
民在农历五月二十五至二十八举行“龙船节”,以庆祝插秧胜利和预祝五谷丰
登。云南傣族同胞则在泼水节赛龙舟,纪念古代英雄岩红窝。不同民族、不同
地区,划龙舟的传说有所不同。直到今天在南方的不少临江河湖海的地区,每
年端节都要举行富有自己特色的龙舟竞赛活动。
清乾隆二十九年(1736年),台湾开始举行龙舟竞渡。当时台湾知府蒋元君
曾在台南市法华寺半月池主持友谊赛。现在台湾每年五月五日都举行龙舟竞
赛。在香港,也举行竞渡。
此外,划龙舟也先后传入邻国日本、越南等及英国。1980年,赛龙舟被列
入中国国家体育比赛项目,并每年举行“屈原杯”龙舟赛。1991年6月16日
(农历五月初五),在屈原的第二故乡中国湖南岳阳市,举行首届国际龙舟节。
在竞渡前,举行了既保存传统仪式又注入新的现代因素的“龙头祭”。“龙
头”被抬入屈子祠内,由运动员给龙头“上红”(披红带)后,主祭人宣读祭
文,并为龙头“开光”(即点晴)。然后,参加祭龙的全体人员三鞠躬,龙头即
被抬去汩罗江,奔向龙舟赛场。此次参加比赛、交易会和联欢活动的多达60余
万人,可谓盛况空前。尔后,湖南便定期举办国际龙舟节。赛龙舟将盛传于
世。
端午精美手抄报篇二:端午节作品欣赏
五月五日(宋·梅尧臣)
屈氏已沉死,楚人哀不容。
何尝奈谗谤,徒欲却蛟龙。
未泯生前恨,而追没后踪。
沅湘碧潭水,应自照千峰。
端午(唐·文秀)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和端午(张耒)
竞渡深悲千载冤,忠魂一去讵能还。
国亡身殒今何有,只留在世间。
已酉端午(贝琼)
风雨端阳生晦冥,汨罗无处吊英灵。
海榴花发应相笑,无酒渊明亦独醒。
端午(唐·李隆基)
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
盐梅已佐鼎,曲糵且传觞。
事古人留迹,年深缕积长。
当轩知槿茂,向水觉芦香。
亿兆同归寿,群公共保昌。
忠贞如不替,贻厥后昆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