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kaifamei

不速之客的速是什么意思

更新时间:2022-12-15 18:22:14 人在看 0条评论

不速之客的速是什么意思


2022年12月15日发(作者:表达奉献精神的诗句)

不速之客

梁晓声

几天前,我家来了一位不速之客,是我1985年在新疆认识的一位青年石油工人。吃过

饭,他吞吞吐吐地请求:梁老师,我想住在你家,只住一宿,明天一早就走。

当时已是晚上九点半了。我爽快地说:当然可以,好不容易见上一面,你住下,在北京

玩几天吧!

他笑了摇头:那可不行。只有半个月假。在沧州住三五天,还想回家见我母亲呢。

我奇怪地问:那么你到沧州去,并不是……

他又摇了摇头:您忘了我家在大庆?到沧州农村去,是探望我奶奶。我父亲在天津站上

车找我。我们一起去沧州。

我不但奇怪,而且糊涂了。在我记忆中,他奶奶早已去世了。

他见我困惑,于是娓娓道来:梁老师,您是知道的,我们石油人中,有不少父子兵。别

人以为,父子可以天天在一起似的。其实不尽然。有时调令一下,一走就是几千里,一别就

是七八年!

他问我:您还记得我们队上的小侯么?我说:记得,那个下了班就抱着吉它弹起来没完,

外号叫观赏猴的小伙子,对不对?他说:对。就是他。人们都说我俩长得像双胞胎。但去年

他死了。我不禁一怔,不知道小侯为什么死,更不知和到沧州去探望奶奶之间有什么联系。

他吸了两口烟,说:小侯是在大风暴中,为了保护十几万美金进口的器材而死的,他用

外衣保护好器材,自己却被沙暴埋住了。人们从一米多深的沙丘下把他扒出来,在他的遗物

中发现了一封信,是他父亲写给他的。他父亲是胜利油田的一位老工人,父子俩九年没见面

了。父亲在信上说,因公要路过兰州,希望可以在兰州站见上一面。火车在兰州停车二十分

钟,可以叙叙父子情。队友们传看了那封信,都哭了。大家都觉得,还是暂不告诉他父亲真

相好。自然而然的,大家将目光集中到了我身上。

我也明白了大家的意思,于是我就去找队里的领导,请求批准我冒充小侯一次。领导当

即就批准了,还方方面面地嘱咐了我一通,怕我和小侯的父亲见面之后露出破绽,把小侯遗

物中的他父亲的一张照片交给我。

在车站,他望着我,我望着他。过了好一阵儿,他问我:儿子,是你么?我说:爸,

是我啊!

我和那人就拥抱在一起。我忍不住哭了,仿佛我们真的九年没见过面了。他也落泪了。

我们找了个僻静的地方,蹲下,互相望着,都不停地吸着烟。聊了一会儿之后,父亲似

乎起了疑心,从兜里摸出我的照片,也就是小侯的照片,低头看看照片又看看我,犹豫好一

阵儿,终于单刀直入的问:小伙子,别演戏了。说吧,你为什么冒充我儿子?

我无奈,只有老实交待。听完我的话,他将一只手拍在我肩上,说:儿子,不,对不起,

我现在已经不该叫你儿子了。既然你老实交待了,那么我也老实交待吧。我也不是小侯的父

亲。小侯的父亲死在工作岗位上了。和你一样,我也是被大家推选出来,经领导批准,专为

完成这一项任务的。

我们彼此再也不知道说什么好,互相望着,都默默流泪。

列车即将启动,我们不得不都站起。两双手紧紧握在一起,彼此约定要常往家里写信。

小侯有一个双目失明的奶奶,和他的伯父婶子们住在沧州乡下。一周前,我收到了老孟,

也就是当年冒充小侯父亲那个人写给我的信。信上说,小侯八十三岁双目失明的老奶奶,

既想儿子,又想孙子,想得整天磨磨叨叨的。老孟在信中跟我商量,无论怎样,也应该了却

老人家的心愿,使她在归天之前,和儿子、孙子,团圆上几天。我想,这一路上,能节省几

元钱,就节省几元钱吧!

唉。这些石油人哪!怎么是这么奇特的人啊!

我流下了泪,默默从冰箱里取出了朋友送给我的几盒蜂王浆,递给他,诚挚地说:把我

这点儿心意,也给老人家带去吧!

(选自《梁晓声文集》,有删改)

4.下列对小说的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不速之客”本略带贬义,小说以此为题,题目与内容形成了强烈的反差,给读者留

下深刻的印象。

B.“唉,这些石油人哪!”是作者对石油工人家国情怀的慨叹,表现了作者深沉的赞颂

之情。

C.小说采用第一人称叙述,是因为“我”作为关键性人物,能直接抒情,增强小说的

真实感和亲切感。

D.小说语言质朴平实,生活气息浓郁,体现了鲜明的纪实风格。

5.小说在形象上比较特别,它不是塑造鲜明的个体形象,而是刻画了石油工人的群体

形象,请根据小说内容,概括这个群体的形象特点。(6分)

6.“我也不是小侯的父亲,小侯的父亲死在工作岗位上了。”有人说这一情节完全可以

删去,因为没有这一情节不影响小说的表现力;也有人说要保留这一情节,因为正是这一情

节使小说更具震撼力。你认为有必要保留这一情节吗?请结合内容谈谈你的看法。(6分)

【答案】

4.(3分)C.

5.(6分)【(1)无私奉献、责任感强。石油工人经常是一走几千里,一别七八年;小

侯为了保护器材牺牲了自己;小侯父亲也是死在了工作岗位上。(2)团结友爱。为了父子能

相聚,为了家人能团聚,从油田领导到普通工人,上下一心,出钱出力。(3)善良有担当。

为了小侯的家人的心愿,“他”“老孟”约定要常往家里写信,继续冒充父子回老家团聚。

(答对1点2分,2点4分,三点6分,大意准确即可)】

6.(6分)【示例一:没有必要保留。从情节上看,上文对小侯父亲的死没有任何暗示

和铺垫,老孟的话显得很唐突,而下文“彼此再也不知道说什么好”、“他”被认出是冒充的

也更合情理;从人物上看,删掉这一情节,更能突出“他”善良友爱的形象特征,照应题目;

从主题上看,通过“他”已能表达作者对石油工人高尚可贵精神品质的赞颂之情,没有这一

情节不影响主题的表达。

示例二:有必要保留。从情节上看,小侯父亲死在工作岗位上之前一直不知道,直到这

时才说出,使情节跌宕起伏,出乎读者意料。从人物上看,这一情节有利于突出石油工人善

良友爱的群体特征,而不仅仅是个体。从主题上看,这一情节深化了主旨,更深刻表现了石

油工人们的家国情怀和作者深沉的赞颂之情,更具震撼力。

(能从情节、人物、主题三个角度分析,言之成理即可,每个角度2分,共6分。)】


文章投稿或转载声明

本文链接:https://www.en369.cn/fanwen/xinxi-8-24061-0.html

来源:范文频道-369作文网版权所有,转载请保留出处。本站文章发布于 2022-12-15 18:22:14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用户名: 密码: 匿名发表
评论列表 (有 条评论
2人围观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