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实用的格斗术
2023年1月25日发(作者:关于教师节广播稿范文400字(通用6篇))
龙源期刊网
武术套路与散打搏斗运动的技击形式之比较
作者:张斌
来源:《中国校外教育·高教(下旬)》2013年第02期
武术在其发展历史进程中,逐渐形成了以技击为舞练形式的套路运动和散打搏斗运动,两
者在形式上是分离的,在技术体系上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两者关系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
的。
武术套路散打搏斗运动技击形式武术是以技击为内容,通过套路、搏斗等运动形式来增强
体质,培养意志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就中国武术目前情况与未来发展前景来看,武术套路运
动与散手运动不断发展,正处于阔步向前进入世界体坛的大好形势下,然后这一背景下却出现
了“练的不会找打,打的不会练”的状况,这就可能会使具有套路练习和散打对抗练习相统一的
武术运动成为两个不相联系的运动项目,甚至会使武术运动朝着“畸形”方向发展。鉴于此,为
了更好地促进武术运动的科学化和国际化的发展,我们很有必要探讨下武术套路与散打技击的
关系。
一、从武术的起源看套路与技击的关系
武术和人类社会的一切事物一样起源于生产劳动这一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中,在我国远
古时,人们生产能力很低只能靠在自然界中得到现成食物,当时的劳动主要是采集和狩猎,在
当时条件下,采集和狩猎既是生产劳动过程,又是搏击实践活动,人们为了生存要同大自然作
斗争,他们在森林或草原采集野果,挖取植物的根茎,需要学会攀登、爬越;在围猎捕捉野兽
时,需要学会跑、跳、投掷、拼斗技能,而且必须充分发挥人的思维能力,运用人的智慧、技
术、技巧来弥补人在体力方面的不足,从而战胜比人凶猛的野兽,进而初步形成了动作简单的
徒手或器械攻防格斗技能,例如:拳打、脚踢、摔、跌、劈、砍、扎、刺等动作。在这些原始
的动作里可以看出套路习练和技击是相互渗透的,相互关联的。
二、技击方法是套路动作的起源
武术在其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始终按照自身固有的规律和体系发展着,从套路出现伊始,
其动作内容就是以技击为核心的,尽管套路的原始雏形还只是一拳一脚,一击一刺的简单组
合,但其核心正是攻防实战技击术。
作为一种文化现象,武术为了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文化需要,有的注重其健身娱乐的价值
功能,促使了武术向着表演化方向发展了。为了突出演练效果,丰富套路内容,一些花哨动作
便随之而参和而来,戚继光曾在《纪效新书》中强调“花套武艺,徒虚支架,无寓于大战之
技”。但同时也肯定是“初学入艺之门也”的赞誉,从侧面反映出套路表演中伸手有招,招势连
环的气势。尽管如此,这些“花哨”动作同样取于攻防技击的内容,只不过增加了动作承上启下
的过渡和审美的体验及必要的造型、定势罢了。甚至于现在引入舞台戏曲上的武功表演,虽不
龙源期刊网
同于实用技击,但也并非为纯粹的花拳锈腿。“两两押拳、双双舞剑,虽非技击本法,然风云
呼吸之顷,此来彼往,无隙可乘,至急追时,但见剑光,人身若失,为技至此,但不能不使人
顾而付之”。
武术发展至明清以来的诸多拳种,也无一不是从简单的实用招势组合逐渐生发衍变成套路
体系的。例如,太极拳由捋、挤、按、采、肘、靠、等十三势发展成一百零八式;形竟意拳由
劈、崩、钻、炮横五拳发展到五行连环,十二形、杂式捶;通背拳则是从摔、拍、穿、劈、钻
为基本拳掌法、推演出二十四手,大小边环等套路。
在这种程式化表演的套路中,仍充满攻防交错的契合,对于诸多拳种,无一不是从简单实
用的招式组合成的套路体系,其变化发展是绝对的,但不论怎样变化,其基本技法是不可能改
变的,技击方法始终是套路动作的核心,由此可见,技击是套路得以发展的内在动力。
三、套路动作是培养攻防实战技能的有效手段
套路中的动作随着社会发展与需求的变化而产生相应的变化,然则万变不离其宗,都是以
踢、打、摔、拿、击刺等动作素材,按照各自不同流派的特点不断变革和再创造。因此,学习
套路本身就是一个逐步掌握攻、防格斗技能的手段。例如,“格挡右冲拳”动作,在套路中是在
臂做格档,左弓步冲右拳,左拳收至腰间,而在实战中是左臂格档后左拳收置下颌前,两膝微
屈,右拳冲出后迅速收加屈肘;两者虽有区别,但从右拳运动轨迹来看基本上是一致的,拳肘
直线,发力顺序与要求一致的,均要求转腰、顺肩、急旋臂,力达拳面。所以掌握了该套路的
动作使学会了冲拳的方法和要领,这是掌握实践冲拳技法的有效手段,套路中的弹腿,一般要
求高不过档腰,低不过膝,其目的是显而易见的;通背拳中的摔、拍掌要求高不过头,低不过
眉,击打的部位是非常清楚明了的;刀术中的缠头裹脑,贴臂绕肩臂意在防守;又如棍术中的
“立舞花,提撩棍”等动作都意在防守,这些方法都是从技击的需要出发的,所以套路动作要规
范化,动作规范化了,攻防技法也就清楚了。
四、套路运动与散打技击运动是同源异式,相得益彰
在《运动训练学》对竞技体育项目的分类中,将套路——散打同列为技能类,但套路属于
“表现性亚类中的难度性项目”,散打运动从属于“对抗性亚类中的格斗对抗性项目”。按运动项
目的动作结构进行分类,套路属于多元动作结构的固定组合类,而散打则属于多无动作结构的
变异结合类。也是说有无固定动作的运动形式和目的是两者异流的主要标志,武术套路动作是
以技击方法为素材,但这种动作也发生变异。不再是“以技击动作的原形照搬与机械模仿,而
是逐渐以健身为主要目的及美的效应出发,其动作协调、舒展大方、难度大的稳、准、快的技
术风格,而散打技击则随机而行,是在对抗条件下产生应答性的反应活动,是以清楚、准确、
有效为出发点,以击中目标为目的的运动”。可以说,套路运动与散打技击运动是同源异式,
相得益彰。
五、结论与建议
龙源期刊网
武术在其发展历史进程中,逐渐形成了以技击为舞练形式的套路运动和散打搏斗运动,两
者在形式上是分离的,在技术体系上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两者关系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
的。
在实践中,散打训练应将套路作为一种补偿性训练手段和方法。其促进本身的灵活多变
性。套路运动员也应在一定时间里习练散打搏击,借以充实套路演练中的精神,气势和攻防意
识。套路练习中,应在尽可能理解与掌握动作的攻防技法的同时去追求型与法的和谐。吸取各
拳种这技击精华,充实散打技法,走练,打结合的道路,这样才能使武术运动更具有生命力,
才能促进武术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向着科学化,国际化的方向发展,将中华民族这一宝贵遗
产向全世界人民推广。
参考文献:
[1]关铁云,张云龙等.试论武术套路训练对散打技击的辅助作用[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
1995,(4).
[2]乔玉芳.武术套路与散打技击[J].搏击,1996,(4).
[3]李宁,江百龙.中国武术史略[M].1996.
[4]邱丕相等.中国武术教程[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