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云终日行,游子久不知打一动物
2023年1月25日发(作者:余秀华经典诗歌(精选20首))
1
梦李白·其二|杜甫|注释|翻译|赏析|讲解
【作品简介】
《梦李白;其二》由杜甫创作,被选入《唐诗三百首》。这首诗描
写作者梦中所见李白的形象,抒写对老友悲惨遭遇的同情。“故人来
入梦,明我长相忆”。“水深波浪阔,无使蛟龙得”。“三夜频梦君,情
亲见君意。”这些佳句,体现了两人形离神合,肝胆相照,互劝互勉,
至情交往的友谊。诗的语言,温柔敦厚,句句发自肺腑,字字恻恻动
人,读来叫人心碎!更多唐诗欣赏敬请关注“”的唐诗三百首栏目。
参考阅读:《梦李白;其一》。
2
【原文】
《梦李白;其二》
作者:杜甫
浮云终日行,游子久不至。三夜频梦君,情亲见君意。告归常局
促,苦道来不易。江湖多风波,舟楫恐失坠。出门搔白首,若负平生
志。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孰云网恢恢,将老身反累。千秋万岁
名,寂寞身后事。
【注解】:
3
1、楫:船浆、船。2、斯人:指李白。
【韵译】:
悠悠云朵终日飞来飘去,远方游子为何久久不至。一连几夜我频
频梦见你,情亲意切可见对我厚谊。每次梦里你都匆匆辞去,还总说
相会可真不容易。你说江湖风波多么险恶,担心船只失事葬身水里。
出门时你总是搔着白首,好象是辜负了平生壮志。京都的官僚们冠盖
相续,唯你不能显达形容憔悴。谁说天网恢恢疏而不漏?你已年高反
被牵连受罪。千秋万代定有你的声名,那是寂寞身亡后的安慰。
【讲解】:
浮云终日行,游子久不至。三夜频梦君,情亲见君意。
浮云一天到晚地在空中悠荡,游子李白也与我相别日久。一连三
夜频频梦见你,足以看出你对我的情意是多么亲挚深厚。见浮云而念
游子,是诗家比兴常例,李白也有“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送
友人》)的诗句。天上浮云终日飘去飘来,天涯故人却久望不至;所
幸李白一往情深,魂魄频频前来探访,使诗人得以略释愁怀。后两句
与上篇“故人”句互相照应,我见君意也好,君明我忆也好,都是诗
人推己及人,抒写自己对故人的一片深情。
告归常局促,苦道来不易。江湖多风波,舟楫恐失坠。
你向我辞行时,常常心情不展,苦苦地诉说前来不易。你说江湖
上风波险恶,唯恐船只失事沉没。诗人选取梦中片断,描述李白的幻
4
影。“告归”句写神态,“江湖”句是独白,表现李白魂魄来去的艰险
和他现实处境的恶劣。
出门搔白首,若负平生志。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
你走出门去总是搔着满头白发,好像是为自己壮志不遂而怅恨。
京都的官僚们冠盖相续,满城都是,惟独这样一个了不起的人物李白,
困顿不堪,失意憔悴。“出门”句,抒发了诗人“惺惺惜惺惺”的感
慨,并通过动作、外貌揭示描写对象的心理。后两句是为李白的遭际
鸣不平。“冠盖”,士大夫的服饰和车驾,代指高冠华盖的权贵。“京
华”,京都。
孰云网恢恢?将老身反累。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
谁说天网恢恢,善恶终有报应?你年高身老,却反遭牵累。千秋
万代之后,李白的大名必将传扬天下,可那毕竟已是寂寞身亡后的安
慰。《老子》谓“天网恢恢,疏而不失”,意谓天理如大网,虽稀疏却
无漏失,善恶总有归结。“孰云”句反其意,言李白虽善而得恶报。
“将老”句,李白获罪时,年已五十九。后两句言外之意是说,现在
活着的时候,有谁去顾怜李白困苦的处境呢?在深沉的嗟叹之中,寄
托着杜甫对李白的崇高评价和深切同情,也包含着诗人同病相怜的无
限心事。所以,清代浦起龙《读杜心解》说:“次章纯是迁谪之慨。
为我耶?为彼耶?同声一哭!”“寂寞”,指死去,与“身后”同义。
【点评】:
“浮云终日行,游子久不至。”见浮云而念游子,是诗家比兴常
5
例,李白也有“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送友人》)的诗句。天
上浮云终日飘去飘来,天涯故人却久望不至;所幸李白一往情深,魂
魄频频前来探访,使诗人得以聊释愁怀。“三夜频梦君,情亲见君意”,
与上篇“故人入我梦,明我长相忆”互相照应,体现着两人形离神合、
肝胆相照的情谊。其实,我见君意也好,君明我忆也好,都是诗人推
己及人,抒写自己对故人的一片衷情。
“告归”以下六句选取梦中魂返前的片刻,描述李白的幻影:每
当分手的时候,李白总是匆促不安地苦苦诉说:“来一趟好不容易啊,
江湖上风波迭起,我真怕会沉船呢!”看他走出门去用手搔着头上白
发的背影,分明是在为自己壮志不遂而怅恨。“告归常局促,苦道来
不易”写神态:“江湖多风波,舟楫恐失坠”是独白:“出门搔白首,
若负平生志”,通过动作、外貌揭示心理。寥寥三十字,从各个侧面
刻画李白形象,其形可见,其声可闻,其情可感,枯槁惨淡之状,如
在目前。“江湖”二句,意同上篇“水深波浪阔,无使蛟龙得”,双关
着李白魂魄来去的艰险和他现实处境的恶劣:“出门”二句则抒发了
诗人“惺惺惜惺惺”的感慨。
梦中李白的幻影,给诗人的触动太强太深了,每次醒来,总是愈
思愈愤懑,愈想愈不平,终于发为如下的浩叹:“冠盖满京华,斯人
独憔悴!孰云网恢恢?将老身反累!”高冠华盖的权贵充斥长安,唯
独这样一个了不起的人物,献身无路,困顿不堪,临近晚年更被囚系
放逐,连自由也失掉了,还有什么“天网恢恢”之可言!生前遭遇如
此,纵使身后名垂万古,人已寂寞无知,夫复何用!“千秋万岁名,
6
寂寞身后事。”在这沉重的嗟叹之中,寄托着对李白的崇高评价和深
厚同情,也包含着诗人自己的无限心事。所以,清人浦起龙说:“次
章纯是迁谪之慨。为我耶?为彼耶?同声一哭!”(《读杜心解》)
【评析】:
;其二》。除了朋友间
的真情厚意,互助扶持,更使我动容的“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
现在有看破的意味,而他也实在不断的挫折后才意识到这一点,或者
是无奈的承认这一点。古人读书,本就是要科举功名,这本无可厚非,
至少他们还有明确的追求,而我现在,浑浑噩噩,全然已迷失方向。
视而不见,违心的沉沦下去。
快收拾心情,青春作伴好还乡啊!
744),李杜初会于洛阳,即成为深交。乾元元
年(758
年春至巫山遇赦。杜甫只知李白流放,不知赦还。这两首记梦诗是杜
甫听到李白流放夜郎后,积思成梦而作。
,梦后的次序叙写。第一
首写初次梦见李白时的心理,表现对老友吉凶生死的关切。第二首写
梦中所见李白的形象,抒写对老友悲惨遭遇的同情。更多唐诗欣赏敬
7
请关注“”的唐诗三百首栏目。
“三夜频梦君,情亲见君意。”这些佳句,体现了两人形离神合,肝
胆相照,互劝互勉,至情交往的友谊。
叫人心碎!
【作者介绍】
杜甫(公元712年-770年),字子美,祖籍襄阳(今湖北襄阳
市),后迁居巩县(今河南巩县),世称杜工部、杜拾遗,自号少陵野
老,世人称之为:诗圣,是中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世界文化
名人,与同年代“诗仙”李白并称“李杜”。杜甫的远祖为晋代功名
显赫的杜预,乃祖为初唐诗人杜审言,杜甫本人出生于河南巩县(今
郑州巩义)。杜甫曾任左拾遗、检校工部员外郎,因此后世称其杜拾
遗、杜工部。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其诗多涉笔社会
动荡、政治黑暗、人民疾苦,被誉为“诗史”。杜甫忧国忧民,人格
高尚,诗艺精湛,被后世尊为“诗圣”。杜甫一生写诗一千五百多首,
其中很多是传颂千古的名篇,比如“三吏”和“三别”,并有《杜工
部集》传世;其中“三吏”为《石壕吏》《新安吏》和《潼关吏》,“三
别”为《新婚别》《无家别》和《垂老别》。名句有:“朱门酒肉臭,
路有冻死骨”“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还有三首是
给辛渐的。杜甫的诗对后世影响深远。
8
杜甫善于运用古典诗歌的许多体制,并加以创造性地发展。他是
新乐府诗体的开路人。他的乐府诗,促成了中唐时期新乐府运动的发
展。他的五七古长篇,亦诗亦史,展开铺叙,而又着力于全篇的回旋
往复,标志着中国诗歌艺术的高度成就。杜甫在五七律上也表现出显
著的创造性,积累了关于声律、对仗、炼字炼句等完整的艺术经验,
使这一体裁达到完全成熟的阶段。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
俗淳”的宏伟抱负。他热爱生活,热爱人民,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
他嫉恶如仇,对朝廷的腐败、社会生活中的黑暗现象都给予批评和揭
露。他同情人民,甚至幻想着为解救人民的苦难甘愿做自我牺牲。所
以他的诗歌创作始终贯穿着忧国忧民这条主线,以最普通的老百姓为
主角,由此可见杜甫的伟大。他的诗具有丰富的社会内容、强烈的时
代色彩和鲜明的政治倾向,真实深刻地反映了安史之乱前后一个历史
时代政治时事和广阔的社会生活画面,因而被称为一代“诗史”。杜
诗风格,基本上是“沉郁顿挫”,语言和篇章结构又富于变化,讲求
炼字炼句。同时,其诗兼备众体,除五古、七古、五律、七律]外,
还写了不少排律,拗体。艺术手法也多种多样,是唐诗思想艺术的集
大成者。杜甫还继承了汉魏乐府“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精神,摆
脱乐府古题的束缚,创作了不少“即事名篇,无复依傍”的新题乐府,
如著名的“三吏”、“三别”等。死后受到樊晃、韩愈、元稹、白居易
等人的大力揄扬。杜诗对元白的“新乐府运动”的文艺思想及李商隐
的近体讽喻时事诗影响甚深。但杜诗受到广泛重视,是在宋以后王禹、
9
王安石、苏轼、黄庭坚、陆游等人对杜甫推崇备至,文天祥则更以杜
诗为坚守民族气节的精神力量。杜诗的影响,从古到今,早已超出文
艺的范围。生平详见《旧唐书》卷一九〇。更多唐诗欣赏敬请关注
“”的唐诗三百首栏目。()
“三吏”、“三别”是杜甫现实主义诗歌的杰作。它真实地描写了
特定环境下的县吏、关吏、老妇、老翁、新娘、征夫等人的思想、感
情、行动、语言,生动地反映了那个时期的社会现实和广大劳动人民
深重的灾难和痛苦,展示给人们一幕幕凄惨的人生悲剧。在这些人生
苦难的描述中,一方面,诗人对饱受苦难的人民寄予深深的同情,对
官吏给于人民的奴役和迫害深恶痛绝;另一方面,他又拥护王朝的平
乱战争,希望人民忍受苦难,与王朝合作平定叛乱。这种复杂、矛盾
的思想是符合诗人忧国忧民的思想面貌的。
成都西郊浣花溪畔的杜甫草堂,是杜甫到成都后的住所。
杜甫一生创作了许多不朽的诗篇,流传至今一千五百余首。
唐大历四年(769年),杜甫由湖北入湘,登岳阳楼,游洞庭湖,
溯湘江而上,至耒阳,次年四月病故。据《旧唐书.杜甫传》记载,杜
甫在耒阳游岳庙,“大水遽至,涉旬不得食,县令馈送牛肉白酒,甫
饮过多,一夕而卒”,葬于杜甫墓。
【英汉对照】
梦李白(之二)
杜甫
10
浮云终日行,游子久不至。
三夜频梦君,情亲见君意。
告归常局促,苦道来不易。
江湖多风波,舟楫恐失坠。
出门搔白首,若负平生志。
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
孰云网恢恢,将老身反累。
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
SEEINGLiBaiINADREAM(II)
DuFu
Thiscloud,thathasdriftedalldaythroughthesky,
May,likeawanderer,nevercomeback….
ThreenightsnowIhavedreamedofyou--
Astender,intimateandrealasthoughIwereawake.
Andthen,abruptlyrisingtogo,
Youtoldmetheperilsofadventure
Byriverandlake-thestorms,thewrecks,
Thefearsthatareborneonalittleboat;
And,hereinmydoorway,yourubbedyourwhitehead
Asifthereweresomethingpuzzlingyou.
…Ourcapitalteemswithofficiouspeople,
11
Whileyouarealoneandhelplessandpoor.
Whosaysthattheheavenlynetneverfails?
Ithasbroughtyouillfortune,oldasyouare.
…Athousandyears'fame,tenthousandyears'
fame-
Whatgood,whenyouaredeadandgo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