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kaifamei

居安思危戒奢以俭的意思

更新时间:2022-12-15 16:09:41 人在看 0条评论

居安思危戒奢以俭的意思


2022年12月15日发(作者:信件结束语写信的结尾)

.

;.

<谏太宗十思疏>原文及其详细解释

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1〕;欲流之远者〔2〕,必浚其泉源〔3〕;思国之安者,必

积其德义。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思国之安,臣虽下愚,知其不

可,而况于明哲乎?人君当神器之重〔4〕,居域中之大〔5〕,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

〔6〕,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sè)源而欲流长也。

凡百元首〔7〕,承天景命〔8〕,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9〕。岂取之易,守之难乎?

盖在殷忧〔10〕,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11〕。竭诚,则吴越〔12〕为一

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13〕。虽董之以严刑〔14〕,振之以威怒〔15〕,终苟免而不怀

仁,貌恭而不心服。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

奔车朽索,其可忽呼?君人者,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将有作〔16〕,则思知止以

安人;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17〕;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18〕;乐盘游〔19〕,则

思三驱以为度〔20〕;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21〕;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惧谗邪,

则思正身以黜恶〔22〕;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罚所及,则思无因怒而滥刑。总此十

思,宏此九德〔23〕。简能而任之〔24〕,择善而从之,则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

其惠,信者效其忠〔25〕。文武并用,垂拱而治。何必劳神苦思,代百司之职役哉!〔26〕

——选自中华书局标点本《旧唐书·魏征传》

【注释】

〔1〕固:使……稳固。

〔2〕远:使……流得远。

〔3〕浚:疏通,深挖。

〔4〕当:主持,掌握。

〔5〕居域中之大:占据天地间的一大。《老子》上篇:“道大,天大,地大,王亦大。域中有

四大,而王居其一焉。”域中,天地间。

〔6〕以:用,行。

〔7〕凡百:所有的。

〔8〕景:大。

〔9〕克:能够。盖:表示不十分肯定的判断。

〔10〕盖:承接上文,表示推断原因。殷:深。

〔11〕傲物:看不起别人。物:这里指自己以外的人。

〔12〕吴越:吴国和越国。

.

;.

〔13〕行路:路人。

〔14〕董:督责,监督。

〔15〕振:同“震”,威吓。

〔16〕作:兴作,建筑。指兴建宫室之类。

〔17〕谦冲:谦虚。自牧:自我修养。

〔18〕下:居于……之下。

〔19〕盘游:打猎游乐。

〔20〕三驱:一年打猎三次。《礼·王制》:“天子诸侯无事,则岁三田(猎)。”

〔21〕敬:慎。

〔22〕黜:排斥。

〔23〕宏:使……光大。兹:此。九德:指忠、信、敬、刚、柔、和、固、贞、顺。

〔21〕简:选拔。

〔25〕信者:诚信的人。

〔26〕百司:百官。

唐太宗即位初期,因隋鉴不远,故能励精图治。随着功业日隆,生活渐加奢靡,“喜闻顺旨之

说”,“不悦逆耳之言”。魏征以此为忧,多次上疏切谏,本文是其中的一篇。全文围绕“思国之

安者,必积其德义”的主旨,规劝唐太宗在政治上要慎始敬终,虚心纳下,赏罚公正;用人时

要知人善任,简能择善;生活上要崇尚节俭,不轻用民力。这些主张虽以巩固李唐王朝为出发

点,但客观上使人民得以休养生息,有利于初唐的强盛。本文以“思”为线索,将所要论述的问

题联缀成文,文理清晰,结构缜密。并运用比喻、排比和对仗的修辞手法,说理透彻,音韵铿

锵,气势充沛,是一篇很好的论说文。

译文:

臣听说要求树木长得高大,一定要稳固它的根底;想要河水流得远长,一定要疏通它的源泉;

要使国家安定,一定要积聚它的德义。源泉不深却希望河水流得远长,根底不稳固却要求树木

长得高大,道德不深厚却想国家的安定,臣虽然愚笨,(也)知道这是不可能的,何况(象陛

下这样)明智的人呢?国君掌握帝位的重权,处在天地间最高的地位,不考虑在安乐时想到危

难、用节俭来消除奢侈,这也象砍伐树木的根却要求树木茂盛,阻塞水的源头却希望水流得长

远一样啊。

所有帝王,承受上天的大命,开头作得好的实在很多,能够贯彻到底的大概很少。难道夺

取天下容易守住天下就难了吗?大凡在深重忧患当中必须竭尽诚意对待臣下,得志以后就放纵

.

;.

自己傲慢地对待一切人;竭尽诚意就能使胡和越这样隔绝、疏远的地方也能结成一体。傲慢地

对待人,就是骨肉亲属也能成为各不相关的人。虽然用严刑来监督他们,用声威吓唬他们,结

果大家只图苟且免除罪罚,却不怀念仁德,表面上恭顺而不是内心里悦服。怨恨不在于大小,

可怕的是众人;(百姓和皇帝的关系,就象水和船一样),水能载船也能够颠覆船,这是应该

深切警惕的。

如果真的能够作到:看见引起自己爱好的东西,就想到应该知足来警惕自己;将要兴建宫室土

木,就要想到适可而止,使百姓安宁;想到君位高而且危,就要不忘谦虚加强道德修养;恐怕

自己骄傲自满,就要想到江海所以巨大,是因为能居于百川之下;游乐忘返地打猎时,就要想

到古人说的“一年三次”田猎为限度;忧虑自己松懈懒惰时,就要想到自始至终都要谨慎;怕自

己耳目被堵塞、遮蔽,就要想到虚心接受下面意见;担心有谗邪的人在自己身边,就想到要自

身正直,斥退邪恶的人;恩惠所施加,就要想到没有因为偏爱而给予不恰当的奖赏;惩罚所涉

及,就要想到没有因为生气而滥用刑罚:总括这十思,扩大这九德的修养,选拔有才能的人而

任用他们,选择好的意见采纳它,那些有智慧的就会施展他们的全部才谋,勇敢的就会竭尽他

们的威力,仁爱的就会广施他们的恩惠,诚信的就会报效他们的忠心,代臣武将都能重用,

(皇上)垂衣拱手就能治理好天下,何必劳神苦思,事事过问代替百官的职务呢?

分析:

《谏太宗十思疏》是唐朝著名宰相魏征写给唐太宗的一篇奏疏。在这篇文章中,魏征紧扣“思

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这个在当时历史条件下安邦治国的重要思想作了非常精辟的论述,

其主题是在于提醒唐太宗要想使国家长治久安,君王必须努力积聚德义,具体提出了居安思

危,戒奢以俭等十个建议。魏征敢于直谏,在贞观年间先后上疏二百余道,强调“兼听则明,

偏听则暗”,对唐太宗开创的千古称颂的“贞观之治”起了重大作用。

唐太宗即位初期,因隋鉴不远,故能励精图治。随着功业日隆,生活渐加奢靡,“喜闻顺旨之

说”,“不悦逆耳之言”。魏征以此为忧,多次上疏切谏,本文是其中的一篇。文章先以比喻开

篇,通过成败得失的比较推论,归结到“可畏惟人”,指出了争取人心的重要性。全文围绕“思

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的主旨,规劝唐太宗在政治上要慎始敬终,虚心纳下,赏罚公正;用

人时要知人善任,简能择善;生活上要崇尚节俭,不轻用民力。这些主张虽以巩固李唐王朝为

出发点,但客观上使人民得以休养生息,有利于初唐的强盛。写得语重心长,剀切深厚。本文

以“思”为线索,将所要论述的问题联缀成文,文理清晰,结构缜密。并运用比喻、排比和对仗

的修辞手法,说理透彻,音韵铿锵,气势充沛,是一篇很好的论说文。

第一段

以"固本思源"为喻,说明"居安思危,戒奢以俭"的重要性。

开篇并没有直接提出"十思"的内容,而是以生动形象的比喻打开话题。"臣闻"的口气不卑

不亢,令人警醒。先从正面说,用比喻推理("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

.

;.

其泉源")引出正题:"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三个排比句,两个作比喻,一个明事理,浅

显易懂,不容置疑。再从反面申述:"源不深而望流之远,根不固而求木之长,德不厚而望国

之治,虽在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这样就加重了强调意味。反问的一句,差不多带

有"挑衅"口吻,正是"忠言逆耳"之处。接着,进一步明确指出,"人君"地位高,责任重大,如

果"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要想国家长治久安是不可能的,如同"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

欲流长"一样荒诞。这一段的结尾,照应前面,又充分利用了"木"与"水"的比喻。

第二段

总结历史经验,并从创业守成、人心向背等方面论述"居安思危"的道理。"凡百元首,承

天景命,善始者始繁,克终者盖寡。"开头几句,寥寥数语,就概括了历代君主能创业不能守

成的普遍规律,这虽说是人之常情,但要"思国之安",就必须以理性去克服它。接下来,作者

以"岂取之易守之难乎"设问,引出更为具体的分析论证,指出"殷忧"与"得志"的不同心态:殷

忧,则竭诚待人;得志,则纵情傲物。而"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对人的态

度不同,其结果反差强烈,这说明能否恭俭下人是事业成败的关键。如果失去了民心,即使动

用严刑也无济于事。"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这里借鉴古人的论述,将

君和民的关系比作水与舟的关系,切中要害,振聋发聩,令人警觉。

第三段

提出"居安思危"的具体做法,即"十思"。

"十思"的核心内容是正己安人,但具体又有所侧重。"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将

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这两条是戒奢侈,如喜好器物美色,大兴土木,劳民伤财等;"念高

危,则思谦冲而自牧;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这两条是戒骄躁,劝皇帝要恪守职分,不

骄不躁,虚怀若谷,从谏如流;"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是劝皇帝不要放任纵欲;"忧懈

怠,则思慎始而敬终",是劝皇帝勤勉政事,不要怠惰;"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是说"兼

听则明";"惧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是说"偏听则暗";"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罚所

及,则思无以怒而滥刑",是说赏罚要有尺度,不因喜怒而有所偏颇。"十思"就是十条劝戒,

语语坦诚,字字惊心。文章最后从正面论述做到"十思"的好处,描绘出"垂拱而治"的政治理

想。其中提到的"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即"用人""纳谏"策略,实际上成为初唐的治国方

略,创造了历史上有名的"贞观之治"。

通假字

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振”通“震”,威吓。

简能而任之:“简”同“拣”,选拔

古今异义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根本:古义,树木的根;今义,指事物的本质。

.

;.

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纵情:古义,放纵情感,即“骄傲”;今义,尽情。

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虚心:古义,使……谦虚;今义,一种谦虚的美德。

承天景命景:古义:大。今义:景色

傲物则骨肉为行路骨肉:古义:之父母兄弟子女。今义:亲生骨肉

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古义:以(之)为;把......当作。今义:认为。

词类活用

①名词用作状语

貌恭而不心服貌:表面上。心:在内心。

②名词作动词

江海下百川下:居于……之下。

君人者,诚能见可欲君:做君主,统治。

③形容词用作名词

人君当神器之重重:重任、重权。

居域中之大大:重位。

惧谗邪邪:邪恶的小人。

择善而从之善:好的、可行的意见。

则思正身以黜恶恶:奸恶的小人、不好的行为等。

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能:有才能的人。善:好的意见。

居安思危安:安全的环境。危:危险的可能。

④形容词用作动词

智者尽其谋尽:用尽。

源不深而望流之远远:远长。

塞源而欲流长者长:远长。

能克终者盖寡终:坚持到底。

⑤形容词使动用法

.

;.

必固其根本固:使……牢固。

知止以安人安:使……安宁。

正身以黜恶正:使……端正。

思虚心以纳下虚:使……谦虚。

宏兹九德宏:使……光大

何必劳神苦思劳:使……劳累

⑥动词用作名词

君人者,诚能见可欲可欲:指看见想要的东西

⑦形容词意动用法

乐盘游,则三思以为度乐:以……为乐,喜欢。

忧懈怠,则慎思而敬终忧:以……为忧,担心。

重要虚词

之:①臣闻求木之长者结构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②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结构助词,的。

③岂取之易而守之难乎?代词,指代天下。

以:①盖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来,表目的的连词

②虽董之以严刑。介词,用

③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来,表目的的连词

④则思无以怒而滥刑。介词,因为

而:①源不深而望流之远:连词,表转折。

②则思谦冲而自牧:连词,表递进。

③垂拱而治:连词,表修饰。

④子产而死,谁气嗣之:连词,表假设。

重点实词

盖:①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表示不十分肯定的判断,大概。

.

;.

②盖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连词,承接上文,表示推断原因,因为。

虽:①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虽然。

②虽董之以严刑:即使。

诚:①必竭诚以待下:诚心。

②诚能见可欲:如果。

下:①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臣下的意见。

②臣虽下愚,知其不可:智力低下。

③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居于……之下。

④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地位低下的人。

当:①盛夏之时,当风而立:对着,面对。

②人君当神器之重:掌握,主持。

③安步当dàng车:当作。

安:①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安定。

②燕雀安知鸿之志哉:怎么。

③项王曰:“沛公安在?”:哪里。

④衣食所安,弗敢专也:享受。

⑤不念居安思危:安全的环境。

⑥则思知止以安人:使……安宁。

信:①信者效其忠:诚实。

②愿陛下亲之信之:信任。

③小信未孚,神弗福也:信用。

④忌不自信:相信。

求:①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追求。

②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探求。

③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请求。

.

;.

④不求闻达与诸侯:追求。

⑤府史闻此变,因求假暂归:请求。

治:①文武并用,垂拱而治:治理。

②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医治。

③不效则治臣之罪:惩治。

哉:①何必劳神苦思,代百司之职哉。表反问语气,呢

②岂人主之子孙则必不善哉。表反问语气,吗

③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表反问语气,呢

所:①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所”加动词的固定结构

②山峦为晴雪所洗。表被动

克:①能克终者盖寡:能够。

②然操虽能克绍:战胜。

③公乃与克日会战:约定。

④克己复礼为仁:约束。

终:①终苟免而不怀仁:最终。

②能克终者盖寡:坚持到底。

句法

1、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介宾短语后置

2、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省略句

3、岂取之易而守之难乎“岂……乎”是固定句式,一般译为“难道……吗?

4、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判断句

5、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介词宾语前置句

6、奔车朽索,其可忽乎?省略句

成语

居安思危、载舟覆舟、择善而从、善始善终、垂拱而治、戒奢以俭

.

;.

疏是古代臣子向皇上提出建议的文书。其特点是分条陈述。如晁错的《论贵粟疏》、

贾谊的《论积贮疏》等。


文章投稿或转载声明

本文链接:https://www.en369.cn/fanwen/xinxi-7-23414-0.html

来源:范文频道-369作文网版权所有,转载请保留出处。本站文章发布于 2022-12-15 16:09:41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用户名: 密码: 匿名发表
评论列表 (有 条评论
2人围观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