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书之大学读后感
2022年12月15日发(作者:医院营销方案范文汇总5篇)
Word文档
1/3
四书五经读后感600字
随着中国近代社会的到来,各种西方学说陆续传入中国,形成了对中国传统
文化的剧烈冲击,甚至连长期在中国思想界占统治地位的儒家思想也不能幸免。
为了大家学习方便,我特地预备了四书五经读后感600字,欢迎借鉴学习!
四书五经读后感600字1
我读论语的时间不长,也没有通篇具体的读,但是却在字里行间已经被孔子
深深的感动,为他的胸襟和智慧折服!大家尽管有这样那样的看法,但是请想一
想:纵观世界历史,有哪一位思想家象孔子这样两千多年还被后人这样仰慕和传
诵?孔子一生甚至都没有一部自己的著作,仅靠着学生们记录他言行的这部论语
就能让我们如此受用终生。
汉初,大儒叔孙通向刘邦说“夫儒者,难于变革,可与守成”。斯言一出,遂
使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文化,成为两千多年来各朝代长治久安的“守成”之学。建
国已五十多年,“五十而知天命”,和平岁月,弘扬以儒家文化为主体的优秀传统
文化,应当是“守成期”,顺理成章的天命。其实,儒学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
精神,不仅可与守成,亦可催人进取,儒家文化中蕴含的对现代生活有巨大作用
的力量,不仅是为某个阶级服务的政治哲学,也是直指人心的人生哲学,儒学在
历史进展中多少次沉浮坎坷,命运悬于一线之际却总是“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
生”,就是因为这其中蕴藏着巨大的潜能,那是超乎政治伦理之上,鲜活在平常
日用之间,本于生命,主动进取,追求胜利的永久精神。
人生,就要有主动的心态,明确的目标,靠坚持不懈地努力行动来获取胜利,
这是天地自然社会给予人类亘古不变的使命,也是儒家文化的根本精神,终极目
标,整体主题。
而这些,却是孔子给我们的启示。
我们有责任将这种精神弘扬光大,昭示世人!
四书五经读后感600字2
我读了“四书五经”中的《大学》这样一部古典佳作,对于我这样的未入道的
初学者真是有些举步维艰,第一次实在不知所曰,只读到一半,就把它扔到一边,
不再去理睬它。直到这两天再次拿起,坚决读完了才让我惊叹连连。短短两千多
字,就概述了许多做人、做事的道理。我深深地被触动。
这《大学》原是《礼记》中的第42篇,是我国儒家经典的重要组成,它相
传是由孔子门上生,曾参作于春秋末年至战国时期。全面总结了先秦儒家关于道
德,修养,及其治国天下的关系。南宋学者朱熹把它与《论语》《孟子》《中庸》
合称为四书。
《大学》并不是指小学、初中、高中、大学中的“大学”,而是指大学问,有
关政治,哲理的高深而广博的学问。“为初学入德之门也”一章提出“明明德,亲
民,止于至善”三条纲领。又提出“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
平天下八个条目。“三纲八目”告诫世人要严于律己,修养品德。自天子以至于庶
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就是说从天子到百姓,都要把修养品性作为根本。无论
从哪个层面解释《大学》都告知我们要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
“八目”中我认为修身是最根本的一条!人与人有不同的品德是因为成长的环
境所致,我们崇尚的是做一个有道德,品德,修养的君子。首先要正心,诚意,
修身才能到达做君子的基础。但当今社会风气日益败坏,又有多少人能做到到达
君子这个基础呢?许多人都被利益诱惑,失去诚信,失去品德,生活中就有许多
被利益所迷惑从而拋掉道德,品德,诚信的实例!
Word文档
2/3
我国奶粉知名品牌《三鹿》就为了到达国家标准违规给奶粉加入了三聚氰胺,
严重的损害了婴幼儿的健康!还有许多卖菜卖肉的商贩为了让菜肉不变质,能卖
得更好。通常加入了大量的防腐剂,添加剂。而这些化学品往往会危害人体健康!
这些人都是道德败坏,品性沒有得到修养的结果!
人人都要以修养品德为根本。物有本末,本末倒置终不会有好结果。确定要
修好自身素养,假如根无修好,那一切就扰乱了。所以如今的我要努力学习,完
善自已,做到内外兼修,心正不邪!这是我对读《大学》里面浅显的认识,对修
身感悟。很多道理还是不太明白,仅写出初读感受!
四书五经读后感600字3
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人之行也。乃孔子与曾子的问答之词,百善孝
为先,《孝经》的通篇理论便是孝道,但是这个“孝”并不只是对父母的奉养,而
有更深刻的含义。
在《孝经》中,孔子认为,对国家,对社会做出奉献的,能光宗耀祖的,才
是大孝。在书中,孔子描述了不同等级的人应当向父母履行的各种不同的孝道,
表现出了明显的等级观念。然而,孔子说的孝并不是对父母的一味服从,而是当
父母行为不正时勇于提出,这与后来封建社会的愚孝是不同的。
《孝经》是儒家的经典著作,对中国的政治、历史、文化都产生了重要影响。
我在《孝经》中最宠爱的一句话就是“故虽天子,必有尊也,言有父也;比有先也,
言有兄也。”这句话的大意就是天子不但不以自己为尊,还要尊其父,不但不以
自己为先还要先其兄。对待兄弟们都以理对待。这也就是孔子的理论不同于其他
的地方吧。
《孝经》提出要借用国家法律的权威,维护其宗法等级关系和道德秩序,它
还主见把“孝”贯串于人的一切行为之中,“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是
孝之始;“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是孝之终。它把维护宗法等级关系
与为君主服务联系起来,主见“孝”要“始于事亲,中于事君,最终立身”,并依据
父亲的生老病死等生命过程,提出“孝”的具体要求:“居则致其敬,养则致其乐,
病则致其忧,丧则致其哀,祭则致其严”。
学校为我们推举《孝经》这本书,就是想让我们对自己的父母多一些理解,
不要等到子欲养而亲不在的时候才后悔。其实,父母比想象中要更加爱你,只是
方式会有些特殊,我们都要理解父母,记住一个字—孝!
四书五经读后感600字4
中华文明的结果,华夏先哲的智慧,国学之经典,文化之珍宝。你的语言千
锤百练,字字流金,你就是秀丽的国学文化。
我还是一个小学生,你走进了我的视野。当我翻开第一页时,我就深深地被
你吸引,你让我废寝忘食,让我不知饥渴寒暑;读完你时,你又让我意犹未尽,让
我冒昧地闯进了中华文化的意境,体会到国学的韵魅。你还使我修身养性,增智
广识,立德立志。那句“自天子以至于遮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让我在为人修
养上受益匪浅,那“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告知我要举一反三的道理,还有那“关关
睢鸠,在河之洲”“氓之蚩蚩,抱布贸丝”等语言让我感受到中华古诗词的精妙绝伦,
源远流长。
“春王正月,元年者何?君之始年也,春者何?”你是上至帝王将相,下至黎民
百姓治国、修身,立德的根本,更是千百年来生生不息,千古长流的中国美学的
渊源。你提到的“欲治其家,先修其身”,“富不能淫,贫不能移”,让我感受到你
的大气磅礴,又产生一种温润飞扬的感觉,更让我更透彻地了解了中华文化珍宝
Word文档
3/3
的秀丽。
我最爱的《四书我经》,你不仅让我感觉到秀丽的中国美学,还让我在课堂
上风风光光了一把。记得有一次,一道难题难住了班级全班同学,那是让我们说
出一句《诗经》中的名字,看着大家束手无策,老师随便点了一个名字,竟点到
了我,我若有所思,突然灵光乍现,你“提示”了我,我脱口而出:“桃之夭夭,灼
灼其华”。没想到同学们向我以剧烈的掌声……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你让我拥抱了中华文化的广博与秀丽,
把每一天的生活过成诗!我要真心感谢你!
四书五经读后感600字5
这次假期,妈妈给我买了一本《论语》要我读。刚开始我只是读着玩。可是
越往里读我就越觉得受益匪浅。
《论语》的第一篇是讲怎样学习做一位好人的,开头一句话是我们从小就背
的“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读这一句话时我很不明白,这一句话是讲学习并时
常温习,是件快乐的事。可他跟做好人有什么关系呢?再看看前言。咦!前言上的
一句话“学习好的不愿定是好人,而好人确定学习好。”是啊,学习好是做好人的
基本准则。
《论语》上还有一句话是曾子说的“吾日三省吾身”意思是自己每天要多次检
查反省自己。当我读到这句话时我不禁特殊惭愧,已经放假快一个月了,可我成
天玩想着放假了就可以放松了,从来没有想着学习,每次妈妈让我学习时我也并
没有学进去,只是给妈妈学的,做做样子。其实如今想想我还不是自欺欺人,骗
住自己了。从今日开始,我确定照这句话去做不在骗自己了。学习是给自己学的。
自古就有“一部《论语》治天下”之说,都说《论语》催生而出的是一种纯粹
的主动的看法,是道德品性、情感智慧的升华。读了《论语》之后我更能体会这
句话了。并且《论语》也使我明白了一个道理:不管做什么事都不能自欺欺人。
都要想想这样做对不对。这《论语》真是一颗灵丹妙药啊!
四书五经读后感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