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kaifamei

《活着》读书笔记摘抄及感悟

更新时间:2023-02-08 13:44:29 人在看 0条评论

《活着》读书笔记摘抄及感悟

福建邵武最新疫情-


2023年2月8日发(作者:六年级学生学习计划)

《活着》读书笔记满分范文五篇

人,是为活着本身而活着,而不是为了活着以外的任何事物而活着—

—余华

《活着》是余华的代表作之一,这本书主要讲述了主人公福贵的一

生,这是一本让人读起来沉重的小说。主人公名为福贵,实则无福无贵。

看完这本书,感觉一切语言在此刻都是苍白与无力的,这本书的阅读

是让人恐惧甚至窒息的。

福贵对美好生活燃起过一次又一次的希望,却终被一次又一次的打

破。说他幸运,他亲手埋葬了自己所有的亲人,只剩一头比他年纪还大的

病牛陪伴着;说他不幸,他也曾经历过幸福,也曾经历过苦难,并且在经

历过一切后仍乐观而坚强地活着。正如那句话所说,生活是属于每个人自

己的感受,不属于任何别人的看法。没有比活着更美好的事,也没有比活

着更艰难的事。

一部《活着》,让我们体会到时代的更替与社会的变迁。可以想见,

在那个年代,像福贵这样悲惨遭遇的底层人民不计其数,福贵只是具有代

表性的一个实例。

生长于和平年代,生活于城市中的我们很难去设身处地地体会福贵的

感受,但有一点是不变的,就是要坚强地活着。往事随风逝去,只在心中

留下一个清晰的印迹。时间终究还是会让一切变得苍白无力,“活着”在我

们中国的语言里充满了力量,它的力量不是来自于喊叫,也不是来自于进

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赋予我们的责任,去忍受现实给予我们的幸福

和苦难、无聊和平庸。生活不可能总是一帆风顺的,多多少少会遇到困

难,但我觉得,正是因为艰难,活着才有了深刻的含义。为活着本身而活

着,而不是为活着之外的事物。所以,好好活着,好好生活。

寒假期间,花了两个星期读完了余华的《活着》。《活着》其实很简

单,它只是讲述了每个人无时无刻不在做的事——活着,或者说更好的活

着。

《活着》却又很复杂,它将人们放置在了一个充满苦难的时代里,将

“活着”最宝贵的信念,完全地剖析在人们面前:以回忆的姿态,去深刻地体

会“活着”,艰辛,本然,宁静。就如林荫下的福贵,牵着老牛,念叨着亡

故妻儿的名字,依旧充满感情,仿佛他们从不曾远去。

文章的主人公福贵,一生坎坷波折。当所有的亲人都先他而去,亲情

的美好被死亡无情的撕碎,他以一种超乎想象的坚毅与执著活着,没有被

厄运打垮,扼住了生存的咽喉。

读过《活着》,看到福贵的亲人一个个死于病痛和意外,生死别离剜

割着福贵的心,福贵依旧没有放弃,由纨绔子弟变成了有坚定信念的人。

由主人公的信念引发了我对生命的思考,对活着的感悟。

文中的活着,决不是无目的地延续生命,而是为了心中的信念,将活

着演绎为生命的升华,去战胜一切失败,痛苦,永不放弃希望。

为了活着而活着。

当一个人在经历过生死困境,认识到生命的不易,当活着成为一种信

念,而非只是想着自己的功名和后人的褒贬时,人们也许就会像福贵那

样:独自一人却不孤寂,因为他能从自然中所有有生命的东西身上找到生

命的活力,活着的快乐;也许就可以做到,对于自己的过往,那生与死的

别离处之泰然,因为活着已成为心中最坚定的信念,看透活着的真谛,不

会因生死别离而有所动摇;也许就可以做到夕阳西下,与老牛相依的淡

泊、宁静。

回到现实中来吧,文中福贵的时代早已过去,福贵的生活方式早已不

适合现在的社会,我们不可能像他那样活着。我们应该做到保持本心,认

清自己的目标,用尽全力去做真正有益于自己和他人的事,创造自己的价

值。在一切困境面前,像福贵一样,永不放弃,为了活着而活着。

放下书,已是正午,初春的风,混着温暖柔和的阳光落在窗沿,吹起

窗帘,一阵阵起伏跌宕。心中涌起一股对生命从未有过的强烈力量,对活

着的强烈信念——一切如此美好,我们有什么理由抛下这一切轻言放弃

呢?

林荫下,一个瘦小的老人和一头老牛,朝着太阳,渐得渐远。

好好的,活着。

《活着》这本书是我从初中开始就很喜欢的一本书,那时的我曾经梦

想过做一名作家。

作者说,“一位真正的作家永远只为内心写作,只有内心才会真实地

告诉他,他的自私、他的高尚是多么突出。内心让他真实地了解自己,一

旦了解了自己也就了解了世界。很多年前我就明白了这个原则,可是要捍

卫这个原则必须付出艰辛的劳动和长时期的痛苦,因为内心并非时时刻刻

都是散开的,它更多的时候倒是封闭起来,于是只有写作、不停地写作才

能使内心敞开,才能使自己置身于发现之中,就像日出的光芒照亮了黑

暗,灵感这时候才会突然来到。”我自己创作的时候也会有这种感受,写

作时常有“书到用时方恨少”的感觉。

这本书刚刚开始看的时候非常吸引我,我发现它有一种强大的吸引

力,辞藻不华丽,语言很接地气,比喻也恰到好处,行文舒服,不得不让

人赞叹。再说故事情节,跌宕起伏,最后落得只有富贵活着,缓缓透出人

生道理。

《活着》里的福贵就让我相信,生活是属于每个人自己的感受,不属

于任何别人的看法。“活着”两个字的力量不是来自于喊叫,也不是来自于

进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赋予我们的责任,去忍受现实给予我们的幸

福和苦难、无聊和平庸。成年后步入社会,我们需要逐步锻炼自己的耐受

力,一步一个脚印走下去,一点一滴化解压力,因为所有吃过的苦,终会

化成生活馈赠的惊喜,让你在来日岁月里,成为底气十足的自己。

这本书教给我很多,经典之所以是经典,在于它能用最朴实的语言讲

出人生的真谛。

初读余华的《活着》,感慨颇深。在这本书中,主人公福贵一直在忍

受着,忍受生命赋予他的责任,忍受现实带给他的各种苦难和逆境。最

后,连唯一的亲人苦根也因意外撑死而离他而去时,他在这个世界上再也

没有家人了。福贵的一生很悲惨,家道衰落,失去亲人,这些常人所不能

忍受的苦难发生在了他的身上。但他没有气馁,依然“活着”,他的活着好

像就是在向我们证明的生命到底有多么坚韧。更为可贵的是,尽管经历了

这么多苦难,他活着也并不仅仅是为了消耗难熬的日子,还有希望、热爱

和慰藉。

活着这件事向来不易,家族的衰败和亲人的离去让福贵难以释怀却也

无力回击,但他在面对苦难时的生活态度值得我们学习。对于命运接二连

三的捉弄,他没有怨天尤人,相反是自己慢慢消化、独自适应。这让我想

起那些和福贵一样经受过苦难却热爱生活的人,作家史铁生便是之一,失

去了双腿后又被查出尿毒症,他的人生是艰难的。可他最后却拿起了一支

笔,用羸弱的笔尖勾勒出了生命最真实的样子。这群人只是看似在逆来顺

受卑微地活着,实际上并没有屈服,而是在用另一种方式反抗着,等待生

命的爆发,让“活着”更有意义。

这本小说也将我拉进了对现实的思考,庚子初的疫情让“活着”成为了

每一个人平凡到极致的追求。或许我们在生活中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苦

难,工作的烦闷,爱情的失意,家庭的琐事,无休止的“难题”,但是无论

如何,我们都应该保持乐观豁达的心态,尝试重新接纳生活并努力去改变

现状!

毕竟人只活着一次!

生命是个永恒的话题,人们不断讨论生的意义,而作家余华直接以

《活着》为题,以中国特有的年代,特有的人的方式来展示他心中的话。

与书名《活着》的深沉不同,书一开始描写一个旧社会的地主家的儿

子福贵,他嗜赌成性,游手好闲,“这样的人死了也罢了吧,他的生命有

什么意义呢”,我心中暗想。不出所料,他很快输光了家里所有的财产,

在父亲临终的话下,他开始重新做人,而悲剧从此在他的生活里渐次上

演。

他进城为母亲买药被抓了壮丁,在战场上失去了难得的朋友。几经辗

转回到家,母亲已死,妻子含辛茹苦养大孩子,可女儿却是哑巴。接着妻

子病倒,女儿含泪送人,唯一指望的儿子因给人输血失血而死,女儿在生

孩子时死了,女婿又在工地事故中丧生,最后的亲人苦根竟因吃豆子撑

死。如果说世上真有因果报应的话,那么福贵一定是最好的体现。

面对无数次的“天崩地裂”,福贵的反应却令人惊叹。他并非拥有处变

不惊的能力,而是有着超脱凡人的韧性。倾家荡产,他还有老婆孩子和一

小片田地;被抓壮丁,他心里坚定着回家的念头;妻儿死去他还有哑女儿和

孝顺女婿;他俩死了还有未谙人事的孙子等他抚养;最后连孙子都离开了

他,他就放十块钱在枕头下让人替他收尸,终日以黄牛为伴!从令人憎恨

的纨绔子弟,到让人泪流的悲惨农民再到受读者心生敬畏的老者,作者笔

下的福贵的一生展示了人的生命的韧劲究竟多大。

我认为他是面对苦难时我们的好榜样,可以称其为生命的不倒翁。任

凭残酷生活的拳打脚踢,他总能找到活着的重心,让自己摆回最合适的位

置,就算命运残酷的像一把铁锤,将他最后一点的盼望也砸得粉碎,他也

要捧起一抔土将它小心埋好,让自己死后的骨灰能与之相伴。

余华以《活着》为题,却专注描写一个小人物的故事,演奏的是壮丽

生命诗篇,却以琵琶轻轻弹唱,激起的是深沉的生命鼓点,却像哄孩子一

样温柔拍打。正是这样以平淡的口吻诉说着一个平凡人的平凡故事,给人

以最朴实、最厚重的生命力量。


文章投稿或转载声明

本文链接:https://www.en369.cn/fanwen/xinxi-7-223621-0.html

来源:范文频道-369作文网版权所有,转载请保留出处。本站文章发布于 2023-02-08 13:44:29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用户名: 密码: 匿名发表
评论列表 (有 条评论
2人围观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