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kaifamei

读西游记三打白骨精有感3篇

更新时间:2022-12-15 06:45:52 人在看 0条评论

读西游记三打白骨精有感3篇


2022年12月15日发(作者: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白居易琵琶行全文注释翻译)

-1-

西游记三打白骨精读后感

西游记三打白骨精读后感

导语:《西游记》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书中主要叙述的是

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保护唐僧到西天取经,途中历经了九九八十

一难的过程。故事情节传奇、惊险,每次阅读,我都深深沉醉其中。

西游记三打白骨精读后感

《西游记》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它是明代作家吴承恩的著作,

是吴承恩在民间传说和话本、戏曲的基础上,经过艰苦的创造,完成

的这部令中华民族为之骄傲的伟大文学巨著,在我国文化史上写下了

辉煌的篇章,这本书中的每一个人物都刻画得十分生动,然而我个人

局的《西游记》中最精彩的片段当属——《三打白骨精》。

读后感之前我想先讲一个之前看到的故事:

古时候,有位年轻的猎手,他箭法极准,却总捕不到大雁。于是,

他向一位老猎手请教,于是,老猎手把他领到一片大雁栖息的芦苇地。

在那有只雁奴,只要一发现情况就会向雁群报警。所以接近雁群很难,

年轻的猎手和老猎手潜伏在那,雁奴见了,立刻汇报。于是,大家纷

纷出逃,可并没发现什么,又回去了。就这样一而再,再而三地汇报,

一而再,再而三地出逃、回去。大家都认为雁奴谎报军情,把它啄得

半死。猎人们趁机而入,雁奴虽然看在眼里,但也懒得管。于是,年

轻猎手拉满了弓。

悲剧往往是这样发生的:忠诚的人被误解,被误解的人伤透了心,

不再坚持!忠诚被误解的事例在人类历史上可谓是数不胜数,最典型

-2-

的就是下面我要讲的《三打白骨精》:

首先我想先讲讲“白骨精”,她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在我眼里,

她(白骨精)是一个既聪明又有胆识而且还是一个不达目的不罢休的

“强女人”,不是吗?你瞧她,为了吃到唐僧肉,使自己长生不老,

那真是费劲了心机,使尽了绝招,俗话说“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

她知道自己不是孙悟空的对手,所以就随机应变巧手利用唐僧的菩萨

心肠:她先变了一位给给丈夫送饭的贤惠娘子,接着变成了一位寻找

闺女的老太婆,然后又变成了一位等待妻子和女儿归来的老头。三次

变化都没能逃过孙悟空的火眼金睛,都让孙悟空一一打死了,这样一

连三条性命死于吃斋念佛的唐僧的眼皮之下,实在无法忍受孙悟空这

种残忍做法的唐僧,一气之下将孙悟空逐出家门,这一来,正好中了

白骨精设下的全套,孙悟空一走,唐僧便成了白骨精的阶下囚!

再来谈孙悟空,在打白骨精这一回里,他三次打死变为人形的白

骨精,而被师傅气的念紧箍咒,唐僧是凡人他并不知道那是妖怪,并认

为孙悟空打死了好人,悟空的解释他完全不听,而是念他的紧箍咒,

疼的孙悟空满地打滚,最后唐僧还要和孙悟空断绝师徒之情,孙悟空

被迫无奈,只好又回到花果山.但孙悟空对唐僧忠心耿耿,后来唐僧被

白骨精抓去了,猪八戒寡不敌众只好去花果山请大师兄回来搭救师傅,

孙悟空一听到唐僧白骨精抓去了,就不计前嫌和猪八戒去搭救师傅。

可见孙悟空心理并没有怨恨师傅,更没有去报复师傅的想法,他把委

屈全都藏在心理,而且心里总是想着师傅的安危,可见他对是师傅的

真心.这一路上他们经历艰难险阻,不管多累,多饿,不管妖怪是多么

-3-

的阴险狡猾他们都一一打败他们,把师傅从危难中救出来.即使悟空

其实一心除妖,而且就算一直都遭到师傅的误解,他还是不抛弃,不

放弃,最后还是选择了回来。

猪八戒也看不清事情真相,在白骨精这件事上,师徒四人都以自

己为中心,想让别人都听自己的,觉得自己的认定就是正确的,可是

这怎么可能呢?如果真是这样,别说要经历九九八十一难才能取得真

经,就是七七四十九难,也成问题。在师徒四人想法不一致时,不应

该固执己见而是应该静下心来,心平气和地互相商量,全面地看问题,

静心地思考问题,更重要的是要相互新任并且忠诚,才能看情事情的

真相,并且解决问题。否则,每个人都坚持自己的想法,就这样一直

拖下去,不知道要到何年何月才能解决,只有愿意听取别人的意见,

团结一致互相新任并且对团队忠诚,才能解决问题。其实依着孙悟空

当年大闹天宫的暴脾气来说,没有道理都不会饶人更何况其实这件事

错还不在他,但最后悟空还是回到了师傅和师弟们身边并且消灭了白

骨精,这其实悟空已经不把护送西天取经当做是之前许下的承诺了,

而是把师傅把师弟们当做是自己的家人了,他的选择和这件事最终的

结果向大家展示了一个道理,无论是在校园生活还是以后的社会生活

中,我们面对同学、朋友、同事伙伴、生活中的每一个人,我们都要

做到互相信任并且忠诚。

因为,误解忠诚是心灵和社会的悲哀,能够改变这种悲剧的是需

要我们每个人都拥有一颗辨别真诚的心。事情有开始就有结束。结

束悲剧的方法,是即便我们的忠诚被误解,也仍要不折不扣地坚持。

-4-

“西游”就像是一坛美酒,久而弥香。即使是第二次品茗,也是

像当初一样喜爱。也领略到更多的道理。看完这部小说,有很大的感

悟,唐僧的全心全意,孙悟空的不怕艰难险阻,勇往直前的精神.里面

的每一个故事都如同是神来之笔,在故事中渗透出做人的道理,让人

受益匪浅。《西游记》不仅仅是一个个简单的神话故事,更是一位育

人处世之道的无声老师。

西游记三打白骨精读后感

因为看完后很受启发,所以忍不住动笔将感受比较深的部分与大

家分享。因为只是看了一遍,里面部分对话未必与影片中完全一致,

但我会尽我的能力,将记忆中的对话还原。

对话一:唐僧向悟空解释为什么历经苦难还要取经;“西天取经

九九八十一难,每一难都是造化,每一个造化都是修行。生命就是这

样莫名的奇妙。”

人,生命开始,人生之旅就慢慢展开。

当人在历经一次次苦难而看不到转机时,在内心充满了恐惧。恐

惧的不仅仅是未来走向何方,更是对生活在苦难中的惧怕。但是,这

些难不会是无缘故的发生在自己的身上,他一定是来帮助你明白某个

道理,如果我们可以从经历到的事情当中学到东西,那么每一难都是

我们的造化,人生处处是修行。生命历程本身就不是一场苦旅,而是

一趟奇妙的历程。

对话二:当师徒走在妖气阵阵的地界,悟空回过头来问唐僧:“怕

了吗?”唐僧说:“怕。”悟空说:“怕还去取经?”唐僧回答:“就是

-5-

因为怕才取经啊。”孙悟空问:“经书上说什么?”唐僧答:“真相”。

是的,我们就是因为怕,才要知道真相。

整部影片,最核心的就是这两个字“真相”。他多次出现:当唐

僧责怪悟空打死了人时,悟空说:“我是火眼金睛,我可以看到真相,

你看不到”;当悟空被师父赶走,路遇观音时,菩萨对他说:“你看到

的是真相,但你师父看到的是心相。”

何为真相,何为心相?真相就是物质本来的样子。而心相是由我

们内心的判断而来的,你的内心是什么,你就看到了什么,你是一个

善良的人,你看到的都是善良;你的`内心充满了怨恨,你看到世界

就充满了不公平。这就是心相。

那么,我们为什么要修行?修行就是让我们能够透过事物的表面

看到他背后的真相。正如萨提亚女士的冰山理论,当你看到一个人愤

怒了,你只看到了冰山上面的表相,而这个愤怒的下面,这个人的感

觉、想法、期待、渴望在这一刻到底是什么?我们往往只看到愤怒,

而没有看到他愤怒的真相;当儿童还不能完全表达清楚自己的想法时,

成人能否看到他哭闹的冰山下涌动着的渴望?

对话三:当白骨夫人给唐僧讲自己的经历后,唐僧的几段对白:

“光阴如梭,未必是世间良药,念念相续,苦痛里都是执着。但是只

要你相信勇敢地迈出一步,烦恼就会烟消云散。”“恨只能生出恨,你

何必这样折磨自己呢?”“希望小僧的死,能带走白骨夫人心中的痴

念。”

影片附予白骨精的前世一段悲惨的经历。而她一直因为这个经历,

-6-

生活在怨愤当中,她执着于她的苦痛,无法释然。

人,为什么会有苦痛?因为执着,因为你执着在你的苦痛中不能、

不愿出来。过去的永远无法改变,未来的还没有发生,想让自己走出

苦痛就要放下过去,活在当下,否则就会像白骨精不停地咀嚼自己的

过往,折磨自己,永无快乐。

这样的不快乐,在事情发生的当下,是他人带给你的,但当这件

事情已经过去的现在,这个不快乐是自己痴念造成的,与他人无关。

所谓:“一念天堂,一念地狱。”你身在天堂还是地狱,完全是自己的

选择。

对话四:唐僧念了紧箍咒后,与悟空的对话。悟空:“你为什么

不相信他们是妖怪?”唐僧:“我们两个人真的是很像,我们只相信

我们眼睛所看见的,就是因为这个,佛祖才把我们连在一起结伴同行

的。”

观音对悟空说:“五百年前,你相信自己大闹天宫,五百年后,

你还是没有变。为何不放弃自己去相信别人?你总是用自己的对与错,

去看别人的错与对。”

我们每个人都只相信我们眼睛所看见的,但是不同的人眼睛所看

见的都是不一样的。这便产生了人与人之间的矛盾。但是,我们又被

连在一根线上向前走,我们能做什么?

信任并接纳。相信人各有不同;相信他是按照他看到的在行事;

也接纳他无法看到我看到的一切,因此,无法按照我的想法去做事。


文章投稿或转载声明

本文链接:https://www.en369.cn/fanwen/xinxi-7-22010-0.html

来源:范文频道-369作文网版权所有,转载请保留出处。本站文章发布于 2022-12-15 06:45:52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用户名: 密码: 匿名发表
评论列表 (有 条评论
2人围观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