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命题作文2019
喜帖邀请函电子版-
2023年2月4日发(作者:精华小学生创新作文三篇)
2019年全国Ⅰ卷高考作文题目及范文
【题目】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民生在勤,勤则不匮”,劳动是财富的源泉,也是幸福的源泉。“夙兴夜寐,洒扫庭
内”,热爱劳动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绵延至今。可是现实生活中,也有一些同学不理解
劳动,不愿意劳动。有的说:“我们学习这么忙,劳动太占时间了!”有的说:“科技进步
这么快,劳动的事,以后可以交给人工智能啊!”也有的说:“劳动这么苦,这么累,干吗
非得自己干?花点钱让别人去做好了!”此外,我们身边也还有着一些不尊重劳动的现象。
这引起了人们的深思。
请结合材料内容,面向本校(统称“复兴中学”)同学写一篇演讲稿,倡议大家“热爱
劳动,从我做起”,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并提出希望与建议。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
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范文1】
我们得以挣脱牢笼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今天我们来聊聊劳动。
雨果曾言:“未来将属于两种人:思想的人和劳动的人,实际上,这两种人是一种人,
因为思想也是劳动。”换言之,劳动者始终主宰着时代。他们的身影穿梭在各个时代、地点,
沉默而高贵。
阳光沿着既定的轨道滑动,那是先民们铭记于文字中的劳作日常。天有四时,他们有条
不紊地挥舞着双臂,修犁、耕种、采桑、织布、收割、酿酒……从身边起伏而过,如松涛一
般现出季节痕迹的自然之声,仿佛一种应和:春天的莺啼,夏日的蝉鸣,秋季蟋蟀振翅,入
冬,雪沉沉压住声响,只有灶头的柴火不时发出噼里啪啦的低唱,弥漫出一丝丝甜香,劳动,
让生命的脉络由此相续。
镜头一转,稳定而较为迟缓的农耕时代中跃入了工业革命的火种劳动以一种新的形式在
延续。电光穿透蒸汽的薄雾,世界像堆积木似地层层涂上更加鲜亮的色彩,路更平坦,车如
游蚁,留声机里有婉转清晰的声线。文学家和哲学家们在灯光下抚摸过他们被打印成铅字的
作品,那些小小的黑体字将要插上翅膀飞往世界各地,再无阻碍,在各种国籍和肤色的人心
里点燃起另一种光亮。新的劳动,带来工业时代的喜悦欢欣以及觉醒,像碟片里音乐家的琴
键,不断呼出新的渴盼,工业时代,又促进新的劳动发展。
时光继续向前轮转,如今大多数人都是电子科技的拥趸,“劳动”可以断档隐匿了吗?
并不,科技时代更需要劳动,唯有思考,唯有亲自实践,才能在信息爆炸时代获得属于自己
的真知。我们习惯了简化而便利的一切,只需手指轻轻一划,很多问题似乎就已迎刃而解。
但这不是生活全部的奥义,当然不是——冰冷的器械不能代替经验、情感以及沟通。“为学
虽有聪明之资,必须做迟钝工夫,始得。”求学问如是,其他事业何尝不是如此?科技的进
步只是为大家提供了利器,而人的思考和直接经验怎能被代替?要想真正了解并精通,除非
自己动手,否则终究是纸上谈兵,隔靴搔痒。打开网络,搜索时争先恐后冒出的种种“教程”,
真可谓是“乱花渐欲迷人眼”,但如何去做,此过程中几有分符合自身情形,如何因地制宜,
适时调整,都是极其现实的问题,需要我们自己去不断地思考、尝试。
你仍然甘心做一个“电子奴隶”吗?相信我,只要尝到了“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快
乐,可得的、重复滥用的事物所蛊惑。无论身处何处,你的思想将伸向宇宙般广大、星河般
灿烂的境地,你感到无限的幸福,因为你在思考和劳动中实现了真正的独一无二的自我。
从农耕时代到工业时代,从田间地头到宇宙天空,从注目方寸到思接千里,不同时代的
劳动,让我们得以不断挣脱牢笼,我们也可以成为新时代的新劳动者,打破新时代出现的新
牢笼!
谢谢大家。
【范文2】
人生在勤,不索何获
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我演讲的题目是《人生在勤,不索何获》。
《管子》有言:“一农不耕,民有饥者;一女不织,民有寒者。”百姓不勤,遂有饥寒。
管仲又说:“仓廪实,知礼节;衣食足,知荣辱。”耕织不仅是衣食之源,也是礼仪文明的
基础。由此可知,勤以修身,劳可安邦。
回首历史,但凡伟人都有一双勤劳的双手。黄帝建造屋宇,缝制衣冠,制造舟车,创制
乐律;虞舜种田补鱼,烧制陶器,天下大和,百姓无事;苏秦熟读兵法,不舍昼夜,终有所
成,名垂青史。无论是囊萤映雪、悬梁刺股的历史佳话,还是愚公移山、大禹治水的神话传
说,无不展现着勤劳使人杰出的真理。
不仅如此,勤劳也是中华民族绵延至今的原因之一。中华民族何以屹立不倒,绵延至今?
有人说是外儒内法的治国之道,有人说是农耕文明的稳固保守,有人说是大海、大漠、大山
对于外来文明的阻隔,也有人说是中华文化的包容和共生能力。诸如此类的回答,不胜枚举。
我想,中华民族的延续性与长期扎根于农耕的中国人自然形成的勤劳淳朴、任劳任怨的精神
特质也不无关系。因为勤劳,我们在黄河岸边的黄土地上留下了民族的足迹;因为勤劳,我
们走过了坎坷屈辱的抵御列强的近代重生之路;因为勤劳,我们坚定不移、从容自信地追逐
着我们的复兴之梦。
同学们,因为勤劳,我们也才有了闻名于世的国家名片。上面印着苍茫山脊上的万里长
城,恢弘壮丽的兵马俑,庄重神圣的莫高窟,横跨世界屋脊的西藏铁路,深入海底的钻井平
台,静默不言的跨海大桥,呼啸而过的中国高铁。当然,仔细看去,上面还写着一排无形的
大字——勤劳的中国人。
反观当下,作为新时代的我们却存在着回家葛优躺,洗衣靠父母,吃饭等人送,扫地不
积极,学习变懒散等不正之风。英国有句谚语:“懒惰没有牙齿,但却可以吞噬人的智慧。”
我想,长此以往,我们失去的不仅是生活的自理能力,更是求知的动力。有人说劳动的事可
以交给人工智能,诚然,这是一个伟大的时代,科技给予了我们越来越多的便利。但是,科
技也不可能完全解决我们人类的全部需要,相反,人类需要更高级的劳动和更高的智慧来管
控科技。否则,被奴役的只会是我们自己。
在未来人工智能流行的年代里,我希望我们仍然能够时刻想起《平凡的世界》里那些在
黄土地上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老农们,想起那句:“只有劳动才能使人尊严的活着,劳动对每
个人来说不仅是一般意义上的生存需要,而是体现一个人生命的价值,任何劳动都会受人尊
重。”
同学们,人生在勤,不索何获?
我的演讲完毕,谢谢大家!
【范文3】
渺小与不朽
尊敬的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
两千多年前,有一位渺小的诗人,历史的尘埃拭去了他的姓名,却盖不住他不朽的诗句:
七月流火,九月授衣。一之日觱发,二之日栗烈。无衣无褐,何以卒岁!三之日于耜,四之
日举趾。同我妇子,馌彼南亩。田畯至喜。
多少年来,多少中华儿女就如这位诗人所写的一般,耕地,织衣。在漫漫的长夜里,期
待忙碌的黎明,薤上露,露沾衣,衣不惜,愿无违,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渺小而不朽的涟漪。
然而两千多年后的今天,随着时代的进步,我们忘却了劳动;两千多年后的今天,我们
没有时间去劳动;在两千多年后的今天,有了人工智能来替我们劳动;两千多年后的今天,
我们被困在物质充裕的海洋中一个名为懒散的孤岛上;两千多年后的今天,我们居然要依赖
别人的劳动,自己萎缩在生活的角落里,并且嘲笑着光荣的劳动者。今天我在这里的讲演,
就要说说自己的心声。
我也注意到了,今天的社会中,有勤劳者,有懒散者,有热爱劳动者,也有不尊重劳动
者。
勤劳的人,对于劳动存有一种天然,繁忙于晨兴,戴月于归途。要知道,清晨尚在熟睡
的现代都市,是被清洁工唤醒的,戴上口罩,挥动扫帚,累了就坐在路边,从怀中摸出余温
尚存的早餐,望一望街角,听一听风声。
学生与老师,不约而同前往学校,在书声琅琅的窗前,等待清晨的第一缕阳光。工人爬
上了吊车,农民堆好了柴草。
勤劳如此平常。
热爱劳动的人,对于劳动有着一份超然。当陶渊明除去园中杂草,荷着锄,拭去汗,采
菊东篱,种豆南山,悠然如飞鸟,超然若浮云。
劳动对于他们,不是疲于奔命,更不再意味着渺小而平凡,他们在享受劳动,享受这一
古老的传统,在此之中,自有一种难以言表的真性情,难以割舍,难再分辨。
勤劳如此不凡。
尊重劳动的人,对于劳动有着一份敬畏。他们能够敬畏路边的清洁工,能够停下车,静
静等待他们扫过眼前的路,而不是鸣笛示警;能够敬畏餐厅中的服务员,能够耐住性子,等
待他们端菜过来,而不是喝三道四,指指点点;能够对默默无闻的劳动者说一声“谢谢”,
而不是漠然路过。
勤劳值得尊重。
同学们,老师们,今天,此时此刻,我想对你们说:我们虽然处于科技发达的时代,有
着人工智能,但人类仍然渺小,年寿终将有尽,荣乐也不过只享受一世,真正不朽的,在于
一双勤劳的双手,用它去劳动,去创造,将渺小变为不朽。
谢谢大家!
【素材】
“热爱劳动”演讲稿
劳动是打开幸福之门的钥匙,是每个公民的根。
劳动是人的进化。
劳动是防止一切社会病毒的伟大消毒剂。
生活中,劳动必将是一笔难得的人生资源和财富,人生的绚丽和精彩都是在不断的劳动
并勇于创造的过程中写出来的!
纵观历史,正如鲁班,李冰……哪一位能工巧匠不都是从平时的劳动中汲取经验以及总
结成事。“劳动”就是为了激发人们潜在的本能。没有劳动,就没有现在的人类;没有劳动,
社会便得不到发展;没有劳动,人类将变得一无是处。正因为如此,现国家主席胡锦涛同志
才会在此次“两会”中提出新世纪青少年的“八荣八耻”,才会在其中提出“以辛勤劳动为
荣,以好逸恶劳为耻。”这指出了一个问题两个方面的道理。其一,无论从事什么工作,
凡辛勤劳动者都是光荣的,都应当受到大家和社会的尊重;无论是谁,任何轻视劳动、蔑视
劳动、贪图享受、不尊重辛勤劳动的人,都是错误的,都是可耻的,都应当受到大家的批评
和指责。“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同时还向人们指出了这样一个道理:不仅
辛勤劳动者光荣,而且珍惜辛勤劳动者的成果,尊重辛勤劳动者的成就,也是光荣的。任何
不珍惜和不尊重辛勤劳动者的劳动和成果的行为,都是极为可耻的,同样也应当受到大家和
社会的谴责。
劳动之所以伟大,是因为劳动引发了一系列的发明创造,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不断进步
和物质财富的极大丰富,使人类大踏步,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迈进。
劳动之所以崇高,是因为劳动是财富之母,人类所享受的一切物质成果、科技成果、文
化艺术成果无一不是劳动的产物。
好逸恶劳何以为耻?皆因好逸恶劳者不劳而获,将个人的幸福和少数人的幸福建立在大
多数人的痛苦之上。在奴隶制、封建制、资本主义制度下,剥削者不劳动,劳动者被剥削和
奴役,却被视为“卑贱者”。但剥削者最终因好逸恶劳、骄奢淫逸被劳动人民所推翻。
劳动是一个永恒的范畴。
以辛勤劳动为荣。只有在社会主义社会实行生产资料公有制,取消了剥削制度,实行了
不劳动者不得食和按劳分配的原则,劳动成了每个社会成员应尽的责任和光荣豪迈的事业,
劳动光荣的思想才能变成现实。
“天道酬勤”。我们中华民族是以辛勤劳动著称的民族,凭借这种精神,创造了光耀世
界的华夏文明。继往开来,毛泽东同志说得好:“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给我们开辟了一条到
达理想境界的道路,而理想境界的实现还要靠我们的辛勤劳动。”在我们党领导下,我国的
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大业取得了世人瞩目的伟大成就。然而,我国人口多、底子薄,地区
发展不平衡,生产力不发达的状况还没有根本改变。相对落后的基本国情要求我们决不能自
满,决不能懈怠,决不能停滞,更不能贪图安逸,追求享受。不敢正视,甚至逃避辛苦劳动
的一生是失败的一生,是没有希望的一生.甘于承受各种辛劳的挑战,时时适度地给自己找点
事做,人生之路便将光彩夺目,一路风光!
也许有一天,四季的风会染白我们的鬓发;也许有一天,岁月的犁会在我们的额头刻上衰
老;也许漫长的里程碑会使你步履蹒跚;也许夕阳会落进我们的双眼……但是当我们回首一
生时,我们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就不枉此生,不是吗?
你开始相信,劳动是一首诗,每一个举动都有美丽的韵脚;你开始相信,劳动是一首歌,每
一次收获都有好听的音符.于是我们沉醉,我们快乐,我们张开嘴巴,吸一口清凉的空气,惬意
如同腋下生出两翼,感觉有一种飞翔的欲望!
那就让我们带着这一对翅膀,努力树立“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的观念和
风尚,并长期坚持下去,去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素材】
劳动最美
劳动,让心灵得到净化;劳动,让思想得到升华;劳动,让生命多一份价值;劳动,让世
界更加美好。劳动最美。
毛泽东主席在抗日战争国民党封锁经济时,与普通战士们一样,下地劳动,并且坚决不
让其他战士们帮忙,自己精心管理,最终取得了很大的成功。劳动,让人得到心灵上的安慰,
让人的心灵升华。
周恩来非常热爱劳动。一次他带领中共中央的同志们去工地视察,并且亲自与工人们一
起推土石,筑水库,自己的手指被石头擦破了,也继续干,汗珠落了又落,也不停下来。他
用一位的形象,让我们明白劳动不分高低贵贱,每个人都必须劳动。劳动让思想得到提升,
让我们的品德更加高尚。
陶渊明在辞官归隐后,过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的生活,在失意的日子里,是劳动
让他得以舒缓内心的抑郁,是劳动让他写出更多更好的作品。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的日
子让人与自然更加和谐的相处,让世界更加美好。劳动,实现自己更多的人生价值,劳动,
让世界变得更加美好。
正如高尔基所说:我们世界上最美好的东西,都是由劳动,由人的聪明的双手创造出来
的。早期的祖先们正是通过劳动,才学会了刀耕火种,才孕育了伟大的文明。辛勤的农民们,
正是通过劳动,才创造出供全中国13亿多人口所需的粮食。勤劳的工人们,正是通过劳动,
才创造出巨大的社会生产力促进经济的发展。
劳动创造了世界上最重要,最美好的东西,劳动最美。
【范文4】
尊重劳动,才有美好未来
尊敬的各位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
我今天演讲的题目是《尊重劳动,才有美好未来》。
现代科技的飞速发展,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未来仿佛一部手机在手,绝大
部分生活中的人工劳动都可以轻松地由智能替代,比如,洗衣做饭、卫生保洁都可以由编程
机器人替代,甚至,连妈妈叫我遛个狗,都可以让我家的机器人代劳。科技的发展,人工智
能机器能几十、上百倍地提高人工生产力,标准化地操作,质量也大为改观,工作效率和本
领效果更是惊人。AlphaGo先后击败韩国围棋国手李世石和中国围棋天才柯洁;无人机、无
人汽车的先后投产等,极大改变了我们生活的质量和生活节奏。但是,大家不要忘了,在科
技改变生活的同时,我们是不是因为过度依赖科技而变懒了?是不是以为科技能替代生活中
的大大小小劳动事项?
人工智能的迅速发展,为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创造了条件。但是,我感觉我们现代人太过
于依赖科技成果。从我们中学生的视角,原先需要查阅纸质工具书的烦琐,被计算机网络的
迅速便捷替代;阅读上,更是觉得电子书携带和翻阅便捷,以致可能很长一段时间,我们都
没有认真拿起过一本纸质书而导致阅读能力下降。生活中有了除尘机器人,我们都很久没有
收拾过自己的屋子,对居住多年的房子逐渐感到陌生;恍惚中,最体现生活智能化的手机即
是一切……
人工智能固然便捷高效,如果不慎重对待科技,忽略了人的劳动实践,它也会消解我们
人生的意义和价值。要知道,科技本质上是为了实现人的对象性力量,四十多年前,人工智
能发展的初衷不过是作为人的“无机的身体”。试想:如果未来发展方向,是科技一步步取
代一个人的正常生活节奏,那我们人存在的价值和意义又在哪里呢?再仔细思量,人之所以
成为人而区别于其他万物,正在于人具备思考能力——能创造和使用劳动工具——且不断地
用勤劳的双手改变彼时和此时的生存环境。在百万年的漫长时光里,依靠劳动实践探索,现
代人从人猿一步步进化而来,直至逐步人工智能化的今天。所以,即便是人工智能化,那也
是人类为进一步创造美好生活而努力思考,并且用双手勤奋劳动创造出来的科技价值。它本
质上是我们人劳动创造的成果。
百年前,孙中山先生说:“天下大势,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人工智能
是我们生活的需要,是未来社会的发展趋势,是历史的必然。我们需要拥抱科技给我们生活
带来的便利,但也必须树立科技时代的生活思维,清醒地认识到:人工智能不可能完全替代
人,我们更不能主动让人工智能完全取代我们的思维和劳动,而成为“高能白痴”。对于劳
动的价值和意义,我们依然要理性且心存敬畏!除了防范人工智能失控等“异化”风险,作
为现代人,我们更要坚持人作为人存在的价值理性和人生意义——未来的美好的智能生活,
仍然需要我们现在和未来“干一行、爱一行”地发挥人的主体能动性,扎扎实实地为社会劳
动奉献,成就丰富多彩而有价值的人生。
谢谢大家!
【范文5】
“人猿相揖别”之后,劳动依然不可忽缺
同学们:
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人猿相揖别”之后,劳动依然不可忽缺》。
恩格斯曾经说过,劳动创造了人本身。在人猿相揖别的过程中,劳动起了至关重要的作
用。人类在劳动中生产、延续,进而创造了现代社会。
法国有句谚语:劳动是最可靠的财富。热爱劳动也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著名的《朱
子家训》中这样说:“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
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劳动却遭遇了新问题,有些同学开始不理解劳动,不愿意劳动。
有的觉得学习太忙没时间劳动;有的认为劳动又苦又累,可以花钱请人代劳;还有人寄希望
于科技进步后交给人工智能。
不少家长的心里,同样把学习放在第一位,认为有好成绩才会有好前途。很多父母的口
头禅是“你只要好好学习就行,家里什么事情都不用你做”,或者认为“孩子学习负担那么
重,哪有时间做家务”。正是基于这种认识,某地发生了家长请钟点工打扫教室的事情,一
度引发舆论热议。
学习固然很重要,可劳动同样不可或缺。
“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古圣先贤讲究从细节培养良好的劳动习惯,并在此基础上
养成脚踏实地、积极进取的精神品格。日本从幼儿园和小学开始,就让孩子学习清扫劳动,
认为儿童在动手过程中还可以发展智力及其他能力。日本人还赋予清扫环境以涤荡心灵的神
圣使命,必须以虔诚的态度来对待,不能敷衍了事。
一张一弛,文武之道。劳动也是一种有益的休息调整,减少劳动时间,并不意味着在学
业上就会有更多的提升。相反,还会在人格和非智力因素上出现不足,难以形成良好的意志
品质和责任意识,可能成为片面的、不太完整的人。
适当的劳动不仅不会影响学业,还有助于培养优秀品质。通过一个人的劳动状况,很多
时候可以看出某些深层次的东西。有一位老师就发现同样是清洁楼梯,一个学生先用湿拖把
清除污垢,再用干拖把打扫一遍,而另一个学生则在拖地时有气无力,只把明显脏的地方拖
一下。前者被问起时,满不在乎地说差不多就可以了。拖地如此,做其它事情的态度也基本
如此。最终,认真拖地的学生不仅学习成绩好,而且人际关系好,后来考上了心仪的大学。
另一个学生尽管学习成绩也不错,但处事马虎,参加高考时因疏忽漏填答题卡,与向往的大
学失之交臂。
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但无论怎么变化,或许我们必须谨记这样一句话:劳动是锻
造身心、培养人格,关乎我们“学以成人”的基础性活动。劳动所带来的好处,是花钱都买
不来的,又岂能花钱请人代劳或者交给人工智能?
劳动教育不仅仅是学校的事情,很多时候更是家庭的责任。我们应该让爸爸妈妈们明白,
不能以“爱的名义”“学习的名义”剥夺了我们参与劳动锻炼的各种机会。不让我们做家务
或其他劳动,这不是爱而是害。
最后,我想借用一句满族谚语与同学们共勉:浩瀚海洋,源于细小溪流;伟大成就,来
自艰苦劳动。
热爱劳动,请从我做起!
【范文6】
热爱劳动,让亲情升温
复兴中学的各位老师,各位同学,大家好!
我今天的演讲题目是《热爱劳动,让亲情升温》,我想和大家谈一谈劳动的话题。
其实,劳动对我来说很陌生,我对劳动的理解,主要来自父母的经验。他们经常跟我说
几十年前的经历,在那个经济尚不发达的年代,大家起早摸黑,胼手胝足,为了生计疲于奔
命。这种生活离我很遥远,父母所说的艰辛我体会不到。
今天我要说的劳动,不像过去那样沉重。劳动不是一种谋生手段,而是一种生活方式,
回到家和父母一起做饭,周末在家打扫卫生。这意味着自律,懂生活。但要爱上这样的劳动,
也绝非易事。在推崇劳动之前,可以换一个角度,谈一谈很多我们这个年龄的人为什么不那
么热爱劳动了。
不热爱劳动,是因为有很多比劳动更有趣的事。手机成了很多人最知心的伙伴,靠着手
机我们与同学与陌生人建立友谊。我们也有自己的朋友圈,有属于自己的虚拟世界。在手机
面前,我们毫无还手之力,甘心被捆绑被奴役。
不热爱劳动,是因为有很多比劳动更重要的事。上课老师在等着我,下课补习班在等着
我,回家作业在等着我。好不容易等到暑假,父母就要带我们“远走高飞”,去看看外面的
世界。学习更多的知识,了解更大的世界。人生苦短,重要的事情太多。
不热爱劳动,是因为父母让我们热爱其他的事。从小开始,我们就被教育不能输在起跑
线上。从幼儿园到小学,再到中学,我们的目标不仅是要考高分,还要多才多艺,你要咬紧
牙关,奋起直追,因为只有这样才有出路,只有这样才有前途。
我们有成千上万个不热爱劳动的理由。这是很多人生活的模样,但是,这种生活是自我
的、封闭的。看似与无数人有交集,却只是在虚拟世界里顾影自怜。怕只怕,当我回到家,
和家人已经没有共同语言;怕只怕,当父母心力交瘁之时,已无法感同身受。
我憧憬那样一种生活:和父母一起在周末打扫房间,一边分享各自的开心或者烦恼,成
为彼此的朋友,做各自的粉丝。我所理解的劳动,是一种和父母沟通的方式,它能让亲情升
温,使生活充实。热爱劳动,不是重新建立一种爱好,树立一种信仰,而应该是转变一种生
活方式。告别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热爱劳动,从我做起,从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开始。
【素材】
劳动创造了世界,创造了人类,创造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是劳动,建成了今天的万
丈高楼;是劳动,筑就了现代化的高速公路;是劳动,让偌大的地球变成了一个小小的村落;
是劳动,使浩翰的荒原变成了亩亩良田。劳动是神奇的,劳动是伟大的。劳动者用勤劳的双
手和智慧,编织了这个五彩班斓的世界,创造了人类的文明。
华夏民族能够延续五千年文明史,长盛不衰,成为人类历史上唯一的没中断过历史的民
族,劳动功不可没。
华夏民族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勤劳智慧,善于吃苦的民族。吃苦耐劳是华夏民族根深蒂固
的传统美德。
“民生在勤,勤则不匮”,劳动是财富的源泉,也是幸福的源泉。
热爱劳动,从我做起。这不是一句口号。纵观人类上下七千年文明史,我们会发现劳动
对一个国家,一个民族长远发展的极端重要性。
人类可考的文明史至少有7000年,而在这长达数千年的时间中间,又有无数新兴的文
明先后在世界范围内迅速诞生并崛起。迄今为止,地球上除了永久冰封的南极大陆之外,几
乎所有陆地都早已为文明所占据。
出人意料的是,尽管文明的火种传遍世界,无数强大的帝国在漫长的时间中振兴又衰落,
但强大的文明却都仅仅只出现在中、高纬度地区,并且大多集中在北温带,史前文明如此,
现代文明亦如此,“热带无强国”这个现象是人类古代文明发展必然的规律,亘古不变。
那么,是什么导致了热带地区无法出现强国、大国,甚至连文明也难以催生呢?
原因很简单。
热带地区因为气候温暖湿润,盛产植物性食粮,物产丰富,人们往往只需要摘几个香蕉
或者其他果实,挖一些野生植物的根茎便可以充饥,亦或者到河里便可以捞到大量的水产品,
获得食物的方式非常简单,而且一年四季取之不尽,人便会逐渐变得懒散。
热带地区的物产资源可不是温带、寒带地区可以比拟的。比如说,在非洲常见的猴面包
树,一棵大树甚至就可以养活一家人,东南亚居民甚至可以拿香蕉作为主食,因为气候温暖,
在热带地区甚至根本不需要为穿衣保暖的问题而犯愁。
因此,不需要劳动,不需要通过自己努力就能轻易解决温饱的热带地区的人们自然而然
就养成了懒惰散漫,靠天吃饭,不思进取的传统习惯。
常食素食,又不经常劳作,身体机能没有得到锻炼,这在热带地区是非常致命的,炎热
的气候以及大量的蚊虫会严重威胁热带人的健康,传染病盛行。这样一来,热带人的平均寿
命就很短,而且病亡率高,早起建立社会形态的难度变大,当文明处于萌芽状态时,特别容
易夭折。
中、高纬度地区就不一样了。温带、寒带地区的果实相比于热带,要少很多,难以靠野
生植物养活自身,再加上高纬度还有漫长的冬季,这让他们的生存遭到很大的挑战。他们不
得不设法种植大量的粮食,以度过漫长的冬季,并且大量的捕猎动物,补充自己的体能。种
植农作物以及捕猎是群体活动,这样又促进了社会和语言的进步。
如此一来,生活在高纬度地区的人们劳动强度变大,动手能力变强,他们的体魄也更加
强健。久而久之也就产生了相对发达的文明。
温带、寒带地区,彻底解决温饱的问题也不过是近百年才得以实现。
这些地区由于气候与自然条件的限制,生活在这里的人们为解决温饱问题,为了生存,
世世代代辛勤劳动,积极进取,养成了通过自己艰辛的努力去创造更好的生活的传统习惯,
这里就包括了我们中国的先民。
结果,艰苦卓绝的北方反而抢先于物质条件更优越于的南方催生了先进文明,并且建立
了数不清的强大帝国,并在整个古代历史上以压倒性的优势压制、侵略南方。
这不免让人想到了中国古代亚圣孟子所说的至理名言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如此一来,高纬度的劳动强度变大,动手能力变强,这就使得他们的体魄更为强大,社
会系统的统治阶层则是更加健壮的人群,意外的死亡率降低,久而久之,文明便诞生了。
一群饥肠辘辘的北方人,他们拥有发展更早,更完善的社会形态,当他们面对着比自己
更温暖,食物更充沛的相对瘦弱的热带时,在实力方面,怎么说都是碾压。这也是为什么自
古北方人具备侵略性的主要原因之一,历史上,向来都是高纬度打击低纬度的次数要多得多。
两次世界大战给北半球带来了毁灭性的灾难,热带诸国也因此了殖民统治,成为独立的
国家。但意外的是,北半球的国家虽然被战争搞得千疮百孔,但总是可以再战后迅速发展,
并且牢牢掌控着世界经济以及军事的主导地位。反观热带地区国家,至今仍然发展迟滞。
比如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大部分地区位于热带,经济水平至今仍处于全球垫底的地位。
以前我们经常可以从电视画面上看到一个个瘦骨嶙峋,饿得皮包骨的非洲小孩和大人。
其实非洲的各方面条件一点都不比北方的那些发达国家差。非洲各类资源相当丰富,气
候宜人,种什么长什么,但是惯性使得非洲人从来不劳动,只是向大自然无节制的索取。随
着人口的逐渐增多,有限的自然资源被一天天消耗,日渐枯竭。非洲人于是越来越穷,坐拥
宝地,非洲人的生存条件却是越来越险恶,为了争夺有限的资源,非洲的社会矛盾,种族矛
盾也越来越尖锐。
所以很多人说非洲人穷,非洲人没饭吃被饿死一点也不可怜,一点也不值得同情,因为
他们太懒,完全不劳动,只知道永无节制的向大自然索取,与寄生虫无异。
东南亚诸国,以及南美洲等热带诸国也同非洲情况类似。
那里一年四季太过于炎热,文明史大多较短,没有出现过强国,缺乏文化底蕴,他们大
多数人懒惰成习惯,不愿吃苦,习惯于不劳而获。因此怎么也发展不起来。
以上只是用事实说明了劳动对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性。
从国家和个人角度来说,劳动也是一个国家和一个家庭兴旺或是衰落的很重要的决定性
因素。
劳动是光荣的,劳动人民是伟大的。是劳动创造了人类的文明,创造了这个美丽可爱的
世界,创造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一代又一代的劳动人民用勤劳的双手和智慧,编织了这
个五彩班斓的世界。
劳动虽然辛苦,但劳动者却是幸福的,有付出才会有收获。劳动可以造就一个人,造就
一个能吃苦、不畏艰难的、有自信、有志气的人。
同样,劳动也能造就一个民族,就是劳动造就了我们吃苦耐劳,坚韧不拔,自强不息的
华夏民族。
让我们继承华夏民族吃苦耐劳,热爱劳动的优良传统,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身边
小事做起,勤奋劳动,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