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塞林格
郑强名言-
2023年2月4日发(作者:七夕发朋友圈的说说)
对塞林格的《麦田里的守望者》的两种不同解读
杰洛姆•大卫•塞林格的小说《麦田里的守望者》自问世以来引发了评论家的许多
争议,褒贬不一,但其销售量却长久不衰。这一现象足以证实进一步研究该小说的必
要性。
由于许多评论家的争论焦点都集中在该小说的主人公霍尔顿•考菲尔德是否安全
渡过精神危机这一问题上,笔者拟通过详细解读作品为此问题提供一个全新的答案。
本论文通过对小说细节的深入分析,证明该小说有两条结构平行却导致对立结论的
线索主线。
顺着第一条主线进行分析所得出的结论是,该小说反映的是少年主人公霍尔顿•
考菲尔德的成长困惑,以及他由迷惘到醒悟的“入世”(initiation)过程。然而,按
照第二条主线所提供的线索进行逻辑推理,该小说反映的却是一个现代人在充满荒
诞现象的社会中如何陷入无助和迷惘的困境,精神一步步走向崩溃,最终彻底迷失自
我的过程。
从第一条主线的角度来看,主人公的入世过程集中体现在三个方面,即他对爱
情、对死亡以及对自我等问题的认识过程。对作品结构的深入分析显示,这三个过程
的发展模式极其相似。
霍尔顿的自闭造成了爱情危机,生活中的变故和死亡无时不在困扰着他的情感
世界,而他寻找麦田守望者的愿望又屡屡受挫。然而,这一切都没有造成他的沉沦。
在他妹妹菲比的帮助下,一系列的顿悟使他最终悬崖勒马,摆脱危机,走向成熟,
回归社会。从第二条主线的角度来看,霍尔顿对爱情、对死亡以及对自我等问题的
态度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产生了一系列的变化,而变化的趋势并不是向融入社会的
方向发展,恰恰相反,荒诞冷漠的社会使他越来越痛苦地被幻灭感包围,以至不可
自拔,直至精神彻底崩溃。
不难看出,针对这部作品所做出的两种截然不同的诠释有力地印证了法国文
艺理论家罗朗•巴特的后结构主义观点,即文本是多元的,对其结构的分析可以从任
一点延伸、发展、深化,并由此归纳出多种互相矛盾、互相对立的主题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