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犯电影手机观看
奶粉店加盟十大排行榜-
2023年2月4日发(作者:2A大学排名及分数线2017)
224
影视动漫
在国产青春题材电影迅速发展的背景下,以“成
长”为内核的校园题材青春电影占据了影视剧的主
要市场。校园青春电影多描绘积极健康的成长环境、
感人励志的成长故事,向观众展现浪漫的青春气息。
同时,一些影视剧也将镜头对准校园里的边缘、底层
个体,呈现出一些青少年在成长中对主流话语的疏
离和反叛。描绘“残酷青春物语”的影视剧(如《少
年的你》)以少年犯罪、校园暴力等为创作题材,对
少年犯罪故事进行影视呈现,引发了大众对少年犯
罪事件的讨论。作为少年犯罪题材的影视作品,《少
年的你》不仅通过各种符号元素展现了一个完整
的故事,而且使校园暴力、少年暴力问题进入公众视
野,极具现实意义,值得思考和讨论。本文以格雷马
斯的符号矩阵理论为支撑,对该片进行分析和论述。
一、校园暴力及少年犯罪情况
2018年,最高法旗下中国司法大数据研究院发
布的《校园暴力司法大数据专题报告》显示,2015年
至2017年,57.5%的校园暴力案件为故意伤害案件。
在校园暴力案件中,88.74%的受害人存在不同程度
伤亡情况,其中11.59%的案件受害人死亡,31.87%
的案件中受害人重伤。67.44%涉及故意杀人罪的
校园暴力案是因琐事而起。13.46%的校园暴力案
件中有事先谋划情形[1]。而最高检发布的《未成年
人检察工作白皮书(2020)》显示,2020年受理审
查起诉未成年人犯罪居前七位的分别是盗窃、聚众
斗殴、寻衅滋事、强奸、抢劫、故意伤害、诈骗,七类犯
罪嫌疑人数量占全部犯罪人数的84.03%。2016年
至2020年,尽管未成年人涉嫌严重暴力犯罪占比继
续下降,但低龄未成年人犯罪占比有所回升[2]。
在关于少年犯罪的研究中,对少年犯罪与少年
社会认知关系的探析较多。首先,少年罪犯的攻击
行为与其错误的认知偏向有关系。少年在对外界社
会信息进行编码的阶段,会选择性地注意那些具有
威胁性的线索,在解决问题阶段和决策阶段产生攻
击反应。其次,少年与成年人有不同的思维方式,冲
动性和凝固性思维是少年罪犯的主要特征,其会在
事件的刺激下失去自我控制、冲动控制、执行性控制
的能力,无法为自己的行为负责。最后,少年罪犯道
德认知水平较低,个体没有发展出相应的内部机制
来控制自己的行为和抵御诱惑,最终出现越轨和犯
罪行为[2]。
二、符号矩阵分析——少年的冲突与对抗
在以“意义”问题为研究出发点的格雷马斯符
号矩阵理论中,一段冲突故事的发生由“X”与相对
冲突的“反X”、推动情节发展的新元素“非X”与
“非反X”构成。这四个元素的行为,构成了一部电
影的主要叙事结构[3]。在“X”和“反X”的直接
对抗中,两种角色直接发生矛盾冲突,同时“X”与
“非X”并不存在直接对抗关系,二者为补充关系。
本文以格雷马斯的矩阵理论为基础,通过少年的直
接对抗和少年与成年之间的关系分析角色。
(一)少年层面的对抗——被欺凌者的自我
保护
在《少年的你》中,在少年层面上,可将陈念作
为主角定义为“X”,与之相对抗的是对陈念施以暴
力的角色魏莱,将其定义为“反X”(见图1)。陈念
与魏莱分别在校园暴力事件中扮演欺凌者和被欺凌
者的角色,陈念由于给自杀的胡小蝶盖上衣服被警
察问话,遭到了魏莱等同学的欺凌。魏莱对陈念的
霸凌采取的是身体暴力的形式,最初在陈念的凳子
上洒墨水,放学后围堵陈念,楼梯间推倒陈念,排球
课用排球击打陈念,最终在殴打中拍下陈念的裸照。
而被欺凌者陈念对欺凌者的反抗是借助“非X”
小北来完成的。最初面对欺凌,陈念选择了沉默,结
识小北之后,小北的保护让陈念免受霸凌,这是“非
X”帮助“X”作出的对抗。最终陈念在与魏莱争
执的过程中,失手推倒魏莱,致使魏莱死亡,小北帮
助陈念埋尸顶罪,完成了对欺凌者的最终反抗。
少年犯罪题材影视剧叙事中的人物对抗分析
——以电影《少年的你》为例
魏鸿昌
(
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
广东广州510000)
摘要:2019年上映的电影《少年的你》以校园青春故事为题材,通过讲述高中生陈念和小北
两人面对校园暴力、少年犯罪的一系列故事,折射被大众忽视的一些尖锐问题,在校园背景和社会
背景下,展现了主角在与校园霸凌的对抗中成长并完成自我救赎的故事。本文以少年犯罪题材电
影为主要研究对象,借助格雷马斯的符号矩阵理论,对少年犯罪题材电影中的人物建构、对抗模型
等进行解析,讨论此类电影中人物的成长路线和电影的成功之处,以及此类电影得到广泛关注后,
对校园暴力等社会问题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犯罪电影;符号矩阵;叙事理论;少年犯罪;《少年的你》
中图分类号:J90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8883(2021)17-0224-03
Copyright©博看网htsReserved.
第12卷第17期
2021年9月
Vol.12No.17
September2021
225
故事中的“非反X”元素值得讨论,“非反X”
不是欺凌陈念的同学,也不是帮助陈念的“非X”
元素,而是暴力事件发生时学校里围观的其他同学。
在影片开头,看到胡小蝶跳楼自杀后,全敞式教学楼
里的学生们以看客的视角拿起手机对自杀场景进行
拍摄。围观行为在事件的发展中逐渐转变为另一种
恶意的作用方式,形成了欺凌者作用在被欺凌者身
上的伤害。
图1 《少年的你》中少年层面的对抗
影片《少年的你》在故事环境中对少年层面的
反抗展开叙述,也将对校园暴力主题的讨论聚焦在
校园环境中的各个主体之上,暴力事件的发生不仅
仅集中在欺凌者和被欺凌者二者之间。其对校园暴
力发生机制的描绘、对此类事件的研究和讨论具有
深层次的现实意义。当被欺凌者无法依靠周围同学
进行反抗,得到实质性的拯救和帮助时,她只能借助
校园之外的社会力量进行回击,这直接导致校园暴
力事件逐步演化为社会力量介入的少年犯罪行为,
致使悲剧发生。
(二)少年与成年之间的对抗——保护和教育
的缺席
在少年与成年的对抗中,“X”元素为主角陈念
和小北,陈念失手推倒魏莱致其死亡,小北帮助陈念
处理尸体,并掩盖了陈念的罪行,扛下杀人罪名。与
之相对的是“反X”元素,即对小北、陈念进行审讯
的警察老杨和王立(见图2)。在对陈念的审讯中,
王立说:“你多相信大人一点,来报警我们肯定会帮
你。”“你了解这个世界有多少,了解强奸犯在监狱
里的生活吗?”。这些话语在无形中使成年世界与
少年世界形成了两种对立的视角。
图2 《少年的你》中少年与成年的对抗
同为“反X”元素的警察老杨在与郑易的交谈
中说:“校园欺凌的案子比较复杂,如果找不到直接
证据就交由教育部门处理。”老杨在对小北的审讯
中也直接提到,魏莱的母亲试图激怒他获得犯罪的
口供。作为“反X”元素,老杨和王立都站在成年
人的视角,以威胁、利诱等方式获取两个少年罪犯的
口供,他们认为少年世界的谎言容易被戳破,案件也
可以顺利解决。因此,“X”元素主角陈念和小北对
抗成年世界的方式就是谎言、欺骗,通过扛下罪责相
互守护,抵抗成年人的不理解。
同样值得关注的是与元素“X”同等属性的“非
X”——少年的家长和老师。在人物设定上,陈念是
单亲家庭,母亲为了躲债长期在外打工。陈念与母
亲电话沟通时,用大人的语气掩盖自己在学校受到
欺凌的事实,反过来安慰母亲;母亲只关注自己卖面
膜的事情,并没有真正关心女儿。小北的父母在电
影中完全没有出现,他的母亲因为小北拖累没能再
婚成功,这导致小北出走进入社会。父母的缺席让
这些少年过早独立,想要以成年人的方式处理事务,
走进成年社会[4]。
因此,在少年和成年的对抗中,直接表现是少年
犯杀人之后的隐瞒、欺骗、作伪证,出现这种对抗的
直接原因是家庭关怀的缺失、学校教育和保护的缺
位。促使他们成长、完成自我救赎的则是理解他们
又心怀法理正义的角色——郑易,他坚守职业道德,
成了两个少年成长过程中的引路人[5]。
三、角色对抗身份的转换
(一)从围观者到被欺凌者的转换
在第一个校园事件中,胡小蝶因为被欺凌跳楼
自杀,用以欺凌者和被欺凌者为主体对抗的格雷马
斯矩阵框架进行分析可以发现,陈念的角色位置发
生了变换。被欺凌者胡小蝶处于“X”元素的位
置上,与之对抗的是“反X”魏莱等人(见图3)。
胡小蝶向好友陈念求助时,陈念选择了沉默,没有
帮助胡小蝶解决霸凌问题;在警察到学校了解情况
的时候,陈念也没有将自己了解的情况告知警察。
图3 角色对抗身份的转换
在陈念遭到校园欺凌的时候,镜头回到胡小蝶
被欺凌时的场景,胡小蝶看向陈念,陈念却选择沉
默。这一刻二者的身份发生了互换,陈念从旁观者
变成了校园暴力事件中的下一个被欺凌者。
作为“非X”元素的陈念与“非反X”的拍照
围观的同学、无能为力的老师不同,她是被欺凌者胡
Copyright©博看网htsReserved.
226
影视动漫
小蝶的亲密朋友,在胡小蝶自杀后为她盖上衣服,此
处说明她对胡小蝶的痛苦能够感同身受。在之后的情
节中,陈念受到欺凌时,说懦弱的不只是胡小蝶,还有
自己和同学。她的沉默让自己成了下一个受害对象。
(二)从被欺凌者到守护者的转换
主角陈念经历了从围观者到被欺凌者,最后成
为“非X”元素,成为与小北具有相同职能的守护
者。经历了被欺凌的反抗,得到小北的保护后,陈念
成为新的守护者。在小渺被欺凌时,陈念选择放学
陪她一起回家;在故事的结尾,陈念发现班上也有可
能受到欺凌的女孩子,于是选择送女孩放学,变成曾
经保护过自己的小北的角色。
在经历了几次身份的转变后,陈念这个角色完
成了最终成长,她没有选择成为曾经围观暴力事件
的老师和同学(图1的“非反X”和图2的“非X”)。
作为老师,她体会了围观者和被欺凌者的痛苦,因
此选择从实质上给予被欺凌的孩子帮助。在身份
的转变上,影片对主角的青春成长过程进行了升华。
四、少年犯罪题材影视剧的现实意义
(一)呈现并讨论校园暴力事件的生发机制
《少年的你》作为青春电影,将话题聚焦于校园
暴力,通过多方人物的构造完整呈现了校园暴力事
件的生发机制。在人物塑造、情节设计、矛盾冲突上,
《少年的你》都为青春片提供了较好的范本。
首先,事件主体人物存在家庭教育缺失的问题。
主角陈念生长于单亲家庭,母亲为了躲债离开女儿,
高压力的学习环境带给陈念的只有恐惧。她不能和
母亲交流学习、生活中的压力,这造就了她隐忍、独
自忍受欺凌、独自解决问题的性格。小北则彻底失
去了父母的关怀和庇护,因他拖累母亲没能再婚,被
母亲嫌弃的他选择离家到社会闯荡,逐渐成为在社
会上打架斗殴的边缘人。欺凌者魏莱的家庭教育也
存在严重的问题,她的母亲面对暴力事件仍放任孩
子,而她的父亲因为她复读很久没有和她说话。父
亲的冷暴力和母亲的放任,导致魏莱极度压抑,产生
了深深的自卑感。所以魏莱采取通过贬低、欺凌他
人发泄情绪,获得扭曲的优越感与快感,以此消弭家
庭带给她的痛苦[5]。
其次,在校园暴力事件发生的过程中,多方主体
均有不可推卸的责任。通过对暴力事件的对抗分析,
我们发现冲突事件中不仅仅涉及欺凌者和被欺凌者
二者的关系。在暴力中围观者的冷漠,很有可能使
其成为下一次暴力的受害者。班级里同学的围观、
嘲笑、漠视形成了一种默许的氛围,实际上助长了施
暴者的气焰。
最后,校园暴力事件中的处理失当引发了暴力
的再次发生。电影中,第一次校园暴力事件发生之
后,学校为了不影响高三学生学习结束问话。正是
因为第一次暴力事件处理不及时,没能及时遏制暴
力行为,才为新的暴力事件的出现提供了土壤。
(二)以人文关怀拯救犯罪少年
在《少年的你》中,主角选择用撒谎、掩盖罪
证、扛下罪责的方式对成年世界进行抵抗,尽管影片
最终的结局是美好的,主角二人完成了自我救赎,但
是他们的行为依然难逃法律的制裁。不仅仅是《少
年的你》,在涉及少年犯罪题材的影视剧中,少年罪
犯对成年世界的抵抗大多采取撒谎和隐瞒罪证的方
法。在此类影视剧的创作中,少年因为无法承担犯
罪的后果,采取隐瞒、欺骗的方式试图掩盖罪行,最
终也无法逃脱法律的制裁。在影片《少年的你》中,
警察郑易用理解、引导、劝服的方式让少年罪犯自
首,也帮助主角完成了救赎。电影用少年罪犯的故
事给社会带来了启示,当成年人无法理解少年世界
中的罪恶和苦难时,直接的对抗和不实质的帮助都
是无效的,唯有进入少年的世界,对其进行引导和帮
助才能挽救他们。
五、结语
以《少年的你》为代表的少年犯罪题材的影视
剧聚焦少年成长过程中的伤痛和对抗,让大众对少
年世界的暴力和冲突、少年自身的成长路径有了更
加深入的了解和认识,也让社会大众开始关注校园
暴力、少年犯罪等话题,重视针对少年犯罪的法律与
应对策略。电影中的主角陈念和小北在错误中认清
自我,学会保护自我,主动认罪,完成了对自我的救
赎。在叙事之外,电影也极具现实意义,呼吁家庭、
学校、社会等多方教育主体关注少年成长,学生能通
过电影学到如何应对暴力事件,在学习和生活的过
程中自我保护,茁壮成长。
参考文献:
[1]中国司法大数据研究院.司法大数据专题报告之
校园暴力(2015.1-2017.12)[EB/OL].中国司法
大数据网,/pages/reportshow.
html?filename=司法大数据专题报告之校园暴力
(2015.1-2017.12).pdf,2018-09-05.
[2]未成年人检察工作白皮书(2020)[EB/OL].中华
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检察院,.
cn/xwfbh/wsfbt/202106/t20210601_#2,
2020-06-01.
[3][法]A.J.格雷马斯.论意义[M].天津:百花
文艺出版社,2005:139-140.
[4]苏芮.校园暴力的根源与消解——电影《少年的
你》成长主题解读[J].湖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20(2):91-96.
[5]欧阳一菲.国产先锋校园电影的青少年形象与人
物关系建构——以影片《少年的你》为例[J].
电影新作,2020(2):116-119.
作者简介:魏鸿昌(1996—),男,山东新泰人,硕士在
读,研究方向:传播理论。
Copyright©博看网hts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