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步惊心2011
2023年1月26日发(作者:表示人间真情的诗句)
从《步步惊心》看穿越小说之共性及其现实意义
杨娟
【摘要】桐华的穿越小说《步步惊心》自2005年在晋江原创网上连载以来就受
到无数穿越迷们的热捧,引起学术界关注.这部女主灵魂穿越的清穿小说,通过女主人
公若曦把现代观念和意识带到古代,传统与现代的交锋和极其恰到好处的融合,使这
篇小说独具魅力,也使读者能在小说中找到自己的影子,更好地面对未来.
【期刊名称】《岳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年(卷),期】2013(028)005
【总页数】3页(P107-109)
【关键词】穿越小说;步步惊心;女主穿越;现代观念;现实意义
【作者】杨娟
【作者单位】安徽大学文学院,安徽合肥230039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207.42
一、穿越小说与《步步惊心》
穿越小说是目前网络小说中最为流行的一种。它没有特别标准的定义,一般认为是
某人跨过时空的界限到另一时空经历故事的一类小说。百度百科对它的定义是
“穿越小说是穿越时空小说的简称,其基本要点是,主人公由于某种原因从其原本
生活的年代离开、穿越时空,到了另一个时代,在这个时空展开了一系列的活动,
情爱多为主线。穿越小说集成了玄幻、历史和言情三大小说类别的要素,自成一
派”。《步步惊心》就是主人公从现代穿越到清朝康熙年间,经历了一系列纷繁复
杂事情的网络穿越小说。
《步步惊心》是80后女作家桐华于2005年在晋江原创网上连载的一部清穿小说
(主人公穿越到清朝的小说)。此小说于2006年出版,2009、2011年又两度进
行修订,2011年由李国立指导的电视剧版更是把这部小说推向顶峰,受到无数穿
越迷、尤其是清穿迷的热捧。《步步惊心》拥有“清穿三座大山之一”(其它两部
为《梦回大清》《瑶华》)的美誉,被称为“清穿的扛鼎之作”,小说现已被改
变为电视剧、电影、话剧、游戏等,也是最近两年最受欢迎的网络穿越小说之一。
身为80后的现代女性作家桐华在作品中展现了现代人的独特意识,使这部小说打
上了时代的烙印,这也是几乎所有现代穿越到古代的穿越小说的特色,《步步惊心》
作为研究这一类小说的例子极为典型。
以女主人公穿越为主线的穿越小说,大多受到清宫戏的影响,主题多为朝廷权力斗
争特别是后宫争斗,反映的多是都市女性对真爱的向往,对美好恋情与幸福婚姻的
企盼和渴望,对女性成长、奋斗与成熟的理性思考。女主穿越后,一般都年纪轻轻,
倾国倾城,她们往往以如花之美貌、现代之学识风范打动古代的贵族公子。她们通
常在琴棋书画、侦查、医学或其他领域有一技之长。在性格上,大多拥有现代女性
独立自强的特点。美貌与智慧并存的女主人公不同于穿越去的那个时代的女子,于
是引起众多美男的倾心。对于有钱有权有势的美男,女主人公也是十分爱慕,于是
几乎所有穿越的女主人公都能在穿越时空后得到真爱,开展一段甚至几段轰轰烈烈
的恋情。
《步步惊心》是一部女主灵魂穿越的小说,它主要讲述这样一个故事:主人公现代
白领张晓因车祸撞出了脑电波,灵魂穿越时空,到了清朝康熙年间,附身于14岁
的贵族女子马尔泰·若曦。她貌若天仙,与多位阿哥有着复杂的感情纠葛,亲身经
历了九子夺嫡的时期,目睹了从康熙到雍正变幻莫测的政治时代,最终与四阿哥胤
禛相爱,但在四阿哥成为皇帝后无奈离开。小说的结尾,在十四阿哥府的花园中,
若曦苦苦等待四阿哥来见她最后一面,却至死也没等到,只剩下桃花林间飘渺的藏
歌:“第一最好不相见,如此便可不相恋,第二最好不相知,如此便可不相
思……”。
二、《步步惊心》的现代观念
穿越小说作为大众文化的一种,由于本身的特点和受众的期待,目前已成为较流行
的一种文化表达形式。它跨越时空的界限,让现代人感到不一样的世界,时间的倒
流、空间的转换给了人们回顾历史、感悟现在、面对未来的机会。由于作者作为现
代人,具有现代人不同于古代人的思维和意识,这些思维意识必然会折射到作品中,
所以作品总会带有一些现代的思维、视角和价值观。时空交错给人们带来的是暂时
逃避现实的快感和在古代的胜利感。在《步步惊心》中,“万能”的女主若曦作为
现代人的灵魂穿越体,在小说中展现了现代人的思维和观念,使她在小说众女子中
成为特立独行的人物。作品通过小说主人公来传达和展现现代观念,这也是穿越小
说之共同特性。
(一)自己做主的命运观
若曦对无法掌握自己命运表示极端痛苦,第一次明显的事件是十阿哥的婚姻。十阿
哥是在一次宴会上突如其来地由皇上决定了他的福晋,尽管不愿意,但是皇命难违,
于是不得不接受如此的命运。而对于这一次的赐婚,若曦比十阿哥还要痛苦,姐姐
说她变了一个人,众位和他关系好的阿哥也纷纷跑来劝她想开,以为她是因为喜欢
十阿哥而感到难过。殊不知若曦有着现代人的思想,她向往自由、不愿被约束,她
认为自己的命运要由自己来掌握。十阿哥没有自由的婚姻让她看到了自己前路的迷
茫,面对八阿哥的苛责,她留下了那不甘愿认命的泪,这种“认命,我决不能接受”
的倔强,也使她不畏违抗皇命,决绝地拒绝康熙的赐婚。与众人甚至众阿哥们相比,
现代思维的若曦不惜一切去捍卫了自己命运的掌控权。
(二)追求幸福的权力观
对于爱情,她认为“每个人都有追求自己幸福的权利”。当康熙要为她赐婚于十四
阿哥时,她想要说我愿意,但八阿哥和四阿哥的面容在她脑中闪现,说到“意”字
以后,终究抵挡不住内心的想法,她是不愿意的,她宁愿抗旨也要守护自己爱情的
坚贞。这种叛逆换来了她在浣衣局的辛苦劳作,可即便是这样她依然要坚守自己追
逐爱情的信念,即便是在古代,她也依然执着地相信人人都可以拥有追求幸福爱情
的权利,正像今天的80后、90后一样。或许这多少与80年出生的作者桐华也有
着密切的关系吧。
(三)男女平等的婚恋观
1.若曦与八阿哥。若曦在八贝勒府生活了大概半年的时间,八阿哥只在若兰那里过
了一夜。若兰因思念以前的恋人,对八阿哥冷若冰霜,终日吃斋念佛,尽管如此,
完全占上风的八福晋明慧还是没有放过若兰,砸琉璃屏风,唆使弘旺,妹妹明月也
对若兰恶语相向。那若曦呢,如果若曦也嫁给八阿哥,她斗得过明慧吗?一个比王
熙凤更会管家,一个饱读诗书,在外祖父膝头听着变幻莫测的风云历史长大、视丈
夫比自己生命更重要的女人,她愿意吗?答案是否定的。她即便不怕麻烦,她也不
愿意与这样的人分享自己的丈夫。
2.若曦与四阿哥。若曦是爱着四阿哥的,作为一个现代人,拥有现代婚恋观的女子,
为了守护爱情和婚姻,若曦不惜一切拒绝康熙的赐婚,到浣衣局给太监洗衣服。就
是最后万般无奈地离开紫禁城,做了十四阿哥的侧福晋,还是日日夜夜思念着四阿
哥。但是在四阿哥当上皇帝,她可以伴随在四阿哥左右,成为他的女人的时候,她
喜欢但却又抵触,迟迟不接受雍正给她的封号,最终却无奈地离开,遗憾地死去。
她既然不能接受八阿哥有明慧,也自然不能接受雍正有众多妃嫔。
(四)男女无邪的友谊观
在中国古代社会,由于“男女大防”的封建思想,男女之间很难有纯洁的友谊,女
子往往对男子设防,否则就会被误认为作风有问题,为人所不耻。而若曦作为一个
拥有现代人思维的女子,不受封建思想的束缚,交朋友对异性不设防,把阿哥们当
成自己的朋友。她为十阿哥不自由的婚姻郁郁寡欢,不顾外面众口悠悠;她和十三
阿哥把酒言欢,酩酊大醉,彻夜不归,和他谈理想谈人生。她为救十四阿哥,冒充
是他的情人,在敏敏公主面前秀恩爱。对于异性之间的关系,她认为有如同虬髯客
和红拂女一般“只为真心,无关风月”的友谊。
(五)人人平等的社会观
若曦对奴才们很好,大家虽然出身不同,各司其职,但是都是人,人人都平等,所
以她把玉檀,一个出身卑微的奴才当成好姐妹;对于绿芜,一个身在风尘的女子,
他们因都喜欢嵇康,还有绿芜对十三阿哥的情分,她把绿芜视为知己;同时,她也
可以视阿哥们为朋友、知己,喜欢十阿哥的单纯善良而对他格外关心,与十三阿哥
可以把酒言欢彻夜不归,替十四阿哥马场解围等;还有她将康熙当成普通的父亲看
待,可怜他有众多儿子,却由太监跟着赏月。若曦不会因为人的身份不同而区别对
待,她有着人人平等的现代社会意识。
若曦带着现代人的思想,在古代社会中不断挣扎,不断地摸索前行,也不断成长,
时间或许磨平了那些尖锐的棱角,却磨灭不了她骨子里属于现代人向往自由平等的
心。
三、《步步惊心》的现实意义
《步步惊心》作者桐华是生活在现代的80后年轻女作家,带着现代人的思维在古
代社会里徜徉。她把现代的思维和观念天衣无缝地融合在封建社会中,借若曦这一
女主角展现了传统与现代的交锋、融合,使《步步惊心》不同于其他类型的网络小
说,具有独特的魅力。它使现代人在小说中多少可以找到自己的影子,引起读者的
共鸣。喜欢穿越小说的读者,大都渴望成功,希望能够参与重大历史事件和享有真
爱。在小说里主人公的先知能力使其在古代拥有巨大的优势,可以做出一番惊天动
地的事业或者拥有一段甚至几段可歌可泣的爱情。而在现代许多人过着平凡的生活,
常常会有各有压力和挫败感,这与穿越小说中的生活形成了巨大的反差,于是人们
可以在小说里找到前所未有的优越感和成就感。
穿越小说因为情节的特殊引来大批穿越迷,优秀的作品可以看看,但是如果沉迷其
中就会有点逃避现实的味道,人终归是要面对现实的。平凡的生活,年轻时候的压
力其实是每个人走向成功必需的经历,如果一味地要在穿越小说中寻找成就感,只
会阻止个人走向成功。就像《步步惊心》或其他穿越小说的结尾一样主人公又会回
到现代,也使读者明白人要面对现实,在历史与现实的碰撞中更好地面对未来。
【相关文献】
[1]桐华.步步惊心[M].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2011.
[2]金子.梦回大清[M].北京:朝华出版社,2007.
[3]李婧.网络穿越小说的审美特色[J].小说评论,2009(S2).
[4]贾明.现代性语境中的大众文化[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
[5]欧阳友权.网络文学概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