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对转基因的观点
2023年1月26日发(作者:犹豫的反义词是什么)
1
转基因的利与弊
随着世界人口的增长经济的发展,人们对是食品数量与质量的不断追求,使
得先进的生物技术应用于食品开发越来越普遍,特别是转基因技术在增加食品产
量与种类中的应用;不但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世界人口的温饱问题,同时也丰富
了我们的餐桌色彩。然而,转基因技术在食品中的应用并不如人们想象的那么简
单,转基因食品在给人们带来各种益处的同时,它的发展也存在着一些隐患。因
而如何正确看待转基因技术,并将其合理地利用到食品生产中,造福人类,是我
们需要正视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方面,转基因食品的危害转基因作物本身可能演变为农田杂草由于导入新
的外源基因,转基因作物获得或增强了生存竞争和繁殖能力,使其在生长势、越
冬性、耐受性、种子产量等方面,都强于亲本或野生种。若被推广种植,这些转
基因作物释放到自然环境中的机会特别大,因其又具有野生植物没有的各种抗性,
将会迅速地成为新的优势种群,进而可能演变成农田杂草。例如,加拿大商业化
种植具有抗除草剂及自播种特性的转基因油菜,仅几年后,其农田便发现了对多
种除草剂(包括草甘膦、固杀草和保幼酮等)具有耐抗性的杂草化油菜植株。据
专家预言,这种杂草化的转基因油菜,将成为加拿大草原地区危害最为严重的野
草。对生物多样性的威胁转基因作物作为外来品种进入自然生态系统,往往具有
较强的“选择优势”,可能会影响植物基因库的遗传结构,淘汰原来栖息地上的
物种及其它遗传资源,致使物种呈单一化趋势,造成生物数量剧,甚至会使原有
物种灭绝,导致生物多样性的丧失。墨西哥玉米事件的发生,已经严重威胁到世
界玉米起源中心地区的玉米生物多样性资源,玷污了墨西哥“玉米妈妈的圣洁”。
抗虫作物的抗虫基因不仅直接作用于目标害虫,对非目标害虫也可能直接或间接
地产生伤害,进而对生物多样性产生影响。
抗生素标记基因可能使人和动物产生抗药性抗生素抗性基因是目前转基因植
物食品中常用的标记基因,与插入的目的基因一起转入目标作物中,用于帮助在
植物遗传转化筛选和鉴定转化的细胞、组织和再生植株。标记基因本身并无安全
性问题,有争议的一个问题是其在基因水平上有发生转移的可能性,如抗生素标
2
记基因有可能转移到肠道微生物上皮细胞中,从而降低抗生素在临床治疗中的有
效性。虽然目前的研究表明,这种可能性很小,但在评估潜在健康问题时,仍应
考虑人体和动物抗生素的使用以及肠道微生物对抗生素的抗性转因食品可能具
有毒性一些研究学者认为,对于基因的人工提炼和添加,可能在达到某些人们达
到的效果的同时,也增加和积聚了食物中原有的微量毒素,此外,抗虫作物残留
的毒素和蛋白酶活性抑制剂可能对人畜健康有害,因为含有抗虫作物残留的毒素
和蛋白酶活性抑制剂的叶片、果实、种子等,既然能使咬食其叶片的昆虫的消化
系统功能受到损害,就有对人畜产生类似伤害的可能性。
另一方面,转基因食品也有他的好处,转基因食品(GeneticallyModified
Foods,GMF)是利用现代分子生物技术,将某些生物的基因转移到其他物种中去,
改造生物的遗传物质,使其在形状、营养品质、消费品质等方面向人们所需要的
目标转变。以转基因生物为直接食品或为原料加工生产的食品就是“转基因食
品”。全球人口的迅猛增长,耕地面积的不断减少,粮食问题成为世界许多国家
面临的一个十分辣手的问题。要满足人们的食品供应,提高食品供应质量,必须
依靠科学技术。目前转基因技术在食品生产中的应用,已取得明显的成效,转基
因食品也已悄然走上人们的餐桌。现在,对于转基因食品是否安全,人们各持不
同观点。就个人观点而言,我支持转基因食品的发展,主要原因如下:提高农作
物产量,解决粮食短缺问题,减少环境污染。盐碱、干旱、病虫害是造成农作物
绝收、减产的主要原因之一,利用DNA重组技术、细胞融合技术等基因工程技术
将多种抗病毒、抗虫害、抗干旱、耐盐碱的基因导入农作物体内,获得具有优良
性状的转基因新品系,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产量。许多科学家认为,转
基因技术可以把发展中国家的农业生产率提高25%,困扰人类的缺粮问题有望得
到解决。同时,转基因技术的应用,可以减少或避免使用农药、化肥,极大地减
少了农药、化肥所造成的环境污染、人畜伤亡等事故。延长果蔬产品的保鲜期
,改善食品的口味和品质。利用转基因技术生产有利于健康和抗疾病的食品。
不要以为我对此感到很委屈,如果让我来选,我还是会选择吃转基因食品中
国要求对某些转基因食品做出标记,比如用转基因大豆榨的油,就要求标注“含
转基因成分”。虽然在中国超市里也能见到标注“不含转基因成分”的大豆油在
推销,我还是会毫不犹豫地买转基因大豆油。为什么呢?第一个理由是转基因食
3
品通常比同类非转基因食品便宜,因为其生产成本比较低、产量比较高。有人说
种植转基因作物其实既不能降低成本也不能增产,如果那样的话,农民种转基因
作物干什么?难道是因为热爱转基因所以赔本也要种?事实当然并非如此。由于
种植抗除草剂转基因作物能消灭杂草并减小劳动强度,种植抗虫害转基因作物能
节省80%的农药,生产成本随之下降,产量也相应地提高了。例如抗虫害转基
因玉米能增产5~15%,抗虫害转基因水稻能增产6%。第二个理由是转基因食
品比较安全。和同类作物相比,抗虫害转基因作物能大量地减少农药的使用,也
就比较不用担心农药残留的问题。而且,转基因食品受到了更严格的监管,风险
其实要比传统作物更低。转基因食品在上市前都按要求做过实验检测其安全性。
一般是先做生化实验检测,看看转基因作物与同类作物相比,在成分方面出现了
什么变化,这些变化是否有可能对人体产生危害;然后做动物试验,看看转基因
食品是否会对动物的健康产生不利的影响。而用传统育种方法培育出的新品种很
少被要求做这类安全检测,就稀里糊涂地上市了——它们并非就不存在安全问
题,例如有的用杂交方法培育的土豆新品种,就含有高含量的毒素,会对人体造
成伤害。第三个理由是转基因食品更为环保。虽然“可能会破坏生态”常常被做
为反对种植转基因作物的一大理由,但是这种可能性并没有变为现实。相反地,
种植转基因作物已经实实在在地发挥了保护环境的作用,原因很简单:少洒了大
量的农药。这既减轻了农药对环境的污染。又减少了用于生产、运输、喷洒农药
所耗费的原料、能源和排出的废料,还保护了益虫和其他生物,减少了人畜接触
杀虫剂而中毒的危险。便宜、安全又环保,为什么不选择它呢?现在种植的转基
因作物以抗虫害和抗除草剂为主,主要是让农民获益,对消费者的好处还不是那
么直接。新一代的转基因作物能改变食物的营养成分,将会让消费者更切身地体
会到其好处。例如,通过转基因技术,减少土豆的水分,这样炸出来的土豆片更
脆;消除虾、花生、大豆中能导致过敏的蛋白质,这样原来对虾、花生、大豆过
敏的人也可以放心地享受这些美味。用转基因技术让水稻制造胡萝卜素(在人体
内变成维生素A),有助于消灭在亚洲地区广泛存在的维生素A缺乏症。转基因
技术可提高稻米中铁元素的含量,以减少以大米为主食的人群当中常见的贫血症
„„
这一切离我们并不遥远,有的已经在实验室里研发出来,有的本来已可以大
4
规模种植,只不过受妖魔化转基因食品的舆论影响,一时无法推广。但是不管怎
样,未来的农业必定是转基因作物的天下。不管是故意的阻挠,还是无知的恐慌,
都改变不了这一趋势,只不过是妨碍了它早日造福人类而已。我国《消费者权益
保护法》也明确规定,消费者应该对商品有知情权。目前,国外已经普遍采用了
在转基因食品上粘贴标签的作法,而我国尚没有要求在转基因食品上打标识的规
定,这不符合消费者知情的原则。让消费者充分了解和认识转基因食品,不仅仅
是保护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同时也有利于转基因食品的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