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kaifamei

日本南北朝楠木正成

更新时间:2023-01-21 13:08:29 人在看 0条评论

日本南北朝楠木正成


2023年1月21日发(作者:网上超市广告语)

日本天皇造反是怎么回事

相信大家都知道在古代的日本中天皇是最高统治者,但是在日本

的历史上却出现了日本天皇造反的史实,这是怎么回事?小编就和大家

分享日本天皇造反的原因,来欣赏一下吧。

日本天皇造反的原因

在受到大陆文化影响而将称号由“大王”改为“天皇”之初,作

为日本最高统治者的天皇通常也掌握着权柄,譬如著名的“大化改新”

的操盘手中大兄王子日后即位成为天智天皇(公元661-672年在位),

虽然出兵干涉朝鲜半岛事务而在白江口之战(663年)被唐军打得落花流

水,毕竟不失为一代雄主。可是其子孙后代却有每况愈下、一蟹不如

一蟹之势。平安时代(794-1192年)中期开始,大贵族藤原氏将女儿们

一个个送进宫中,却将权力一点点掌握到自己手里,开创了“关白政

治”这一特殊政体——即以外戚身份在天皇年幼时作“摄政”,天皇

成年后作“关白”执政。天皇的大权旁落到了此后的镰仓幕府时期更

加成为定局(1185年—1333年),不但权力尽归幕府,甚至天皇所在的

京都也受到幕府所设六波罗探题的严密监视,形如笼中之鸟。幕府执

权北条时宗(1268-1284年执政)执政时期,发生了“元寇袭来”的大

新闻。眼看即将遭到灭顶之灾,幕府动员全日本人力物力布置抵抗似

乎势不可挡的蒙古攻势,而作为名义上的最高统治者天皇,既无调兵

遣将的权力,在国难到来时能做的便只是能派遣使者到祭祀天皇祖宗

“天照大神”的伊势神宫和京都附近的22个神社、寺庙,祈祷“敌国

降伏”,希望以“神力”来退敌。结果误打误撞蒙古人两次碰上台风

而兵退,日本朝野对突如其来的台风赶走元军十分惊喜,以为是“天

照大神”赐下“神风”拯救日本,竟在全国范围内展开了大规模拜神

活动,着实令今人无语。

颇具有讽刺意义的是,元日战争理论上的“胜利者”,镰仓幕府,

也没有成为笑到最后的赢家。早先日本内战中的惯例是,幕府号令封

建领主出兵打内战,但同时需要将战败者的土地及其他战利品分赐给

忠心的领主、武士,作为酬劳;这就是幕府和“御家人”之间的权利和

义务——“御家人”要对幕府“忠”而幕府要对“御家人”“信”的

所谓的“御家人制”。然而,击退元军后幕府却无法进行封赏——因

为战争是对外来的元军进行的,而元军未留给日军任何土地作为战利

品,拼死血战的武士们,大都只能空手而归,甚至自己参战的费用也

无法报销——立功获得功勋,却使自己陷入贫困。随着强势人物北条

时宗在战后不久去世(1284年),第二年幕府就爆发了名为“霜月骚动”

的内讧,大批御家人受到株连,纷纷自杀或者“被自杀”。这更加使

得武士们对接连失“信”的幕府的怨恨日甚一日,镰仓幕府这一“武

家政权”的基础动摇了。

1318年继位的后醍醐天皇(名尊治)从中窥到了时机。他秘密召集

反对幕府的贵族、僧侣和武士,在彻夜酒宴狂欢作乐的掩饰下策划倒

幕活动,这种活动被称为“无礼讲”。结果1324年事情败露,后醍醐

天皇被迫向幕府誓书保证并无倒幕之意。“正中之变”以失败告终,

时人干脆称其为“天皇御谋反”,君臣关系已经完全颠倒。

建武中兴

“正中之变”之后,镰仓幕府和后醍醐天皇的对立已经表面化。

1331年,后醍醐天皇男扮女装,带着象征皇位的“三神器”离开京都

皇宫,逃到奈良笠置山,号召各地勤王倒幕。结果却是应者寥寥,幕

府军围笠置城,不久陷落,天皇仓惶逃亡河内国(今大阪府)的赤坂城。

途中,被幕府军俘虏。翌年三月,后醍醐天皇被幕府流放到隐岐岛,

连皇位也丢了。

这样的咸鱼居然也有翻身之时。1333年3月,后醍醐天皇逃离了

荒岛隐岐,再次发诏各国,讨伐幕府。此时的镰仓幕府对政局的控制

力日趋下降,也几乎全部丧失了对家臣的控制,而陷于“天地变革之

机于今为显”的困境。因此,当后醍醐天皇讨幕诏书一发表,各地的

豪族和武士群起响应,以楠木正成为首的倒幕勤王之士从四面八方兴

起,给幕府以沉重打击。幕府御家人足利高氏(后改名尊氏)和新田义贞

相继倒戈,更是给了幕府以致命的打击。5月7日,足利尊氏破京都。

5月22日,新田义贞陷镰仓。北条氏一族自刃,存续了一百四十九年

之久的镰仓幕府灭亡了。

1333年6月初,后醍醐天皇以胜利者的姿态回到京都复位,确定

新年号为“建武”。其寓意十分明显,即效法采用同样年号的汉光武

帝刘秀,实现天皇亲政的“中兴”。后醍醐天皇的目的,就是要重振

早已失落的皇威,集大权于一身,号令天下。简而言之,所谓“建武

中兴”的实质只有三个字,开倒车。在中央不设关白、摄政,由天皇

裁决一切大事,下设“记录所”,作为中央最高行政机构;设置“杂诉

决断所”,处理领主、武士、豪族的有关土地所有权的诉讼。为推翻

幕府出了大力的武士们突然发现,自己非但不能从新朝廷分得一杯羹,

其地位反而还不如镰仓幕府这个武家政权时期:后醍醐天皇笃信朱子

学,按照“大义名分”,天皇是日本的统治者,公卿百官是其辅弼,

武士地位则在其下。

更重要的是对没收的幕府领地进行重新分配。后醍醐天皇回京都

才三天,就恢复了伏见和花园两太上皇等皇族的领地。至7月,相继

确定了大寺社所领庄园的所有权,竭力保护、维护贵族和大寺社旧势

力的利益。《旧领恢复令》恢复旧领主贵族的庄园,实质上剥夺了新

兴武士的领地。在推翻幕府政权中有战功的战士,却是“今六十六国

内,已无赏给武士立锥之地”。

1335年7月,原镰仓幕府执权北条高时之子北条时行率残部攻陷

镰仓(史称“中先代之乱”)。8月初,被称为倒幕“战功第一”的足利

尊氏率兵五百骑,离开京都,与其弟直义之军会合,光复镰仓。按理,

平定叛乱后,足利尊氏应速返京都。结果,早已蓄意“再荣我家”、

重振源氏武家政治的尊氏不但不返京都,且据镰仓,自称征夷大将军。

对此,后醍醐天皇极为气愤,于11月19日宣旨任命尊良亲王、新田

义贞为正副征讨将军,讨伐足利尊氏。足利尊氏则率领关东武士相抗。

12月中旬,尊氏、直义大败官军,并于次年正月11日突入京都,建

立室町幕府。历时还不到三年的“建武中兴”宣告结束。

一天两帝南北京

后醍醐天皇在足利军进入京都前一天逃亡比叡山,于是内战再次

爆发。1336年5月25日,在著名的凑川合战中,后醍醐天皇最优秀

的将领楠木正成寡不敌众而败死。临终前,楠木正成问其胞弟:“你

还有什么愿望?”楠木正季的回答是:“愿与兄长七生报国,消灭朝

敌!”“七生报国”遂成绝世名言,楠木正成亦成世代武士楷模。江户

时代著名诗人赖山阳为之赋诗曰:“雄志难继空逝水,大鬼小鬼相望

哭。”

这时的后醍醐天皇已经欲哭无泪。凑川合战后,足利尊氏攻入京

都,迫使天皇再度逃入比叡山。之后,双方在展开了包括长达4个月

的京都攻防战在内的多次激战后,最终达成和解。11月,后醍醐天皇

交出神器并让位于足利尊氏扶植的光明天皇,同时接受了太上天皇的

尊号,建武新政寿终正寝。但后醍醐天皇治国无能,逃跑却有术,时

隔1月的12月21日夜,竟打扮成女性贵族,乘车逃离京都,并宣称

交出的神器是“赝品”,携带神器“真品”,离开京都进入吉野(今奈

良县境内),以“天子尊治”的名义呼吁各方诸侯起兵勤王。

吉野朝廷的“诞生”,使日本出现了“一天两帝南北京”的分裂

格局。吉野方面自称南朝,视足利尊氏把持的京都为必须讨伐的“伪

朝”,反过来,京都方面则自称“京方”,吉野政权才是“伪朝”。

历时约半个世纪的南北朝内乱,自此正式拉开帷幕。在武士眼里,天

皇早已威信扫地。足利尊氏的得力干将高师直甚至说,“如果没有天

皇不行的话,或以木雕之,或以金铸之,而将活的上皇或天皇流放到

什么地方去,免生麻烦。”

犬牙交错的南北朝形势

至于后醍醐天皇本人则只看到这场乱局的开始。他突患重病,于

1339年8月16日病亡,终年五十二岁。相传他死时,一手握着《法

华经》,一手抚剑,在遗诏中说:“应生生世世勿忘者,乃尽灭朝敌,

四海泰平也。朕早逝之后……,纵令玉骨已埋南山,魂魄亦当常望北

网。”并说君臣违背此旨,则“君无继体之君,臣也无忠烈之臣”。

后醍醐天皇的陵墓因此也是与一般天皇朝南座北的传统葬式不一样,

而是朝北座南埋葬,这是为了满足他的遗愿。可以说,他为最终未能

实现复辟的目的而死不瞑目。而在其之后,再也没有天皇尝试重现奈

良时期没有幕府、院政、摄政关白的天皇亲政。15世纪初期第三代幕

府将军足利义满统一南北朝之后在致明朝皇帝的国书中自称“日本国

王臣源”。无论在日本国内或国际上,幕府将军已成为最高国家权力

的代表。而具有日本特色的“万世一系”的天皇却无法置喙政权的局

面便一直延续了下去。

日本天皇制度的历史

古代

日本天皇裕仁(昭和天皇)日本最早的神话书籍古事记称,日本天皇

乃是日本神话中的创世之神天照大神之后裔,成为日本君权神授的依

据。旧时的日本史书一直宣称天皇是万世一系的,即所有天皇都来自

同一家族,日本历史上从来没有出现过王朝更迭。

事实上,中古时期的日本小国林立,最后由位于本州岛中部(奈良)

的大和国家实现统一,大和也就成了日本的别称。大和朝廷成立前出

现过多次王位的争夺,或许也改易过多个朝代。然而当时的历史纪录

靠口头背诵神话的史官,而没有可以证明的文字史料留下,是以无由

查证。仅有中国陈寿《三国志》的东夷传倭人条可做参考。然而该纪

录却是转录而来,并非一二级史料,且文中可以看出中日语言误译的

问题。虽在《日本国史略》中有“自天照皇太神创业垂统,而神武天

皇初都中国、一统天下,历正天皇正统一系,亘万世而不革。天下即

一人之天下。”一辞,不过“万世一系”四字则是到19世纪末明治维

新左右才形成,写入大日本帝国宪法之中。

天皇作为日本实际最高统治者的时间并不长。自公元6世纪大和

国征服本州岛和九州岛的大部分地区后,天皇的权力达到顶峰。但从

10世纪开始,日本经历了摄关政治、源平相争、镰仓幕府、室町幕府、

安土桃山时代、江户幕府,天皇权力被架空了近一千年的时间。直至

明治天皇睦仁才重新掌权。裕仁(昭和)在位时期发动了侵略中国和亚太

其他国家的大战。

近代

日本战败后,在美国的主持下建立议会民主制。但为了顺应日本

民意,允许天皇作为象征性的国家元首保留下来。1946年,美国迫使

昭和天皇裕仁发表了“人间宣言”,承认天皇也与平民无异,只是受

国民拥戴的国家象征。现代日本天皇的主要职责是任命首相(内阁总理

大臣),批准法律、政令及条约,召集国会,批准国务大臣的任免,出

席礼仪性的外事活动和国家典礼等。

2017年5月,《有关天皇退位等皇室典范特例法》获批。

2017年11月2日,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决定,12月份举行天皇退

位日决定之前的皇室会议。

日本天皇的简介

天皇是日本君主的称号,也是神道教的最高领袖,乃现今世界中

唯一使用皇帝称号的君主。日本皇室则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皇室。

根据日本史书的记载,天皇的族系一脉相传,绵延至今,称为“万世

一系”,没有如中国、韩国、越南等汉字文化圈的其他国家一样经历

改朝换代,这是由于天皇在历史上能掌握实权的时间很短,所以反而

能避过战争戡乱,使皇室更加长寿。

现在,天皇作为日本的国家象征而存在,也是实际上的国家元首。

2019年4月30日,明仁天皇退位。


文章投稿或转载声明

本文链接:https://www.en369.cn/fanwen/xinxi-7-128675-0.html

来源:范文频道-369作文网版权所有,转载请保留出处。本站文章发布于 2023-01-21 13:08:29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用户名: 密码: 匿名发表
评论列表 (有 条评论
2人围观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