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城之春独白作用
2023年1月21日发(作者:父亲节祝福爸爸的话语(精选60条))
龙源期刊网
费穆版《小城之春》的“春”之意象简析
作者:高红朴
来源:《青年文学家》2014年第11期
摘要:费穆版《小城之春》作为早期中国电影的传世之作,是中国人文电影的先驱,费
穆先生从社会时代,造型背景,及人物情感三个方面,运用丰富的视听语言诠释了“春”之意
象,充分体现了中国人文电影对人性的关怀。
关键词:“春”之意象;时代;造型;心理
作者简介:高红朴,河北大学艺术学院戏剧与影视学专业研究生。
[中图分类号]:I235.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4)-11--01
1948年版的《小城之春》是由李天济先生编剧,费穆先生导演的一部传世之作,给我们
留下深刻的印象,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和评论,费穆先生通过《小城之春》对“春”这一意象的
诠释向观众展示了对人性的关注。影片对“春”的诠释通过三个角度来表达,分别从社会时代、
造型背景和人物情感向我们展示了“春”之意象。
一、社会时代之“春”
《小城之春》是一种特殊的艺术作品,而“艺术创造就是构建渗透着社会文化内容的意
象。”⑴因此,作品必受当时社会背景的影响。影片是文华公司拍摄于1948年,处在全国解放
的前夕,文华公司正处于国统区,却拍出如此渗透着人文精神的影片。导演费穆一直用春天来
了暗喻着人类的解放这一讯息。《小城之春》呈现给我们的小城只是江南某个小城,具体位置
没有表明,其导演的用意是把小城放在中国的大背景之下,是中国的城市代表之一,以此向我
们展示战后人民的生活状况。正是“灾难深重的中国近代社会历史促成了人文电影萌生而后发
展的温床。”⑵在影片中也不断通过电影语言中听觉语言即人物的对白来介绍时代的背景,通
过对白,我们可以体会到八年抗战对人民的影响,以及知识分子受到冲击,也同时暗示着,春
天来了,时代之“春”就要来了。
二、造型背景之“春”
电影作为艺术产品“在艺术传达阶段,艺术家要运用艺术材料和媒介,为意象的选择、构
建恰当的形式,成为物态化实际存在的艺术品,要付出艰辛的劳动。”⑶电影中每一个造型就
是一个视觉符号,在《小城之春》之中导演运用了视觉元素中的景来向我们传达“春”之意象,
让我们从视觉上观照到“春”。
龙源期刊网
一个造型场景是城墙,影片开始就向我们首先展示了春天的田野,绿树青草,春天的气
息,然后用一个长焦镜头,采用仰摄了城墙的远景,然后拉摄到近镜头,破败的城墙在受众眼
前出现,并用女主人公的旁白再次强调破败的城墙,荒凉少人,是战争摧毁史之破败不堪,但
城墙上却是郁郁葱葱的绿草,春天的气息依然在受众眼前展开。
另一造型场景就是戴家被烧毁的庭院,用前景通过院墙的破洞镜头的推摄给我们展示礼言
坐在破败的花园里,而后景是被烧毁的房屋,残砖断瓦,冷清凄凉,但在这残砖断瓦,颓垣断
壁之中,又随处点缀着郁郁葱葱的树木,而且在断壁中还长出了葱绿的杂草,门前花亭的花也
茂盛,尤其是用特写展现门前的树上开满的鲜花,告诉观众春天来了,春天的脚步是挡不住
的。
此外,除了以上两大造型背景,一些细节和小的道具也向我们传达着“春”之意象,玉纹送
给志忱的兰花盆景,还有戴秀自己制作的小盆景。
三、人物情感之“春”
“纵观中国人文电影的发展历程,可以看出创作者对生活的感觉是用心灵的探询来开掘和
表现的,对于‘心’的永恒关注是人文电影的突出特点。”⑷费穆导演向我们展现了知识分子的心
理之“春”,费穆吸取中国古典诗词的美学传统,借物喻人,以景抒情,将镜头深入人物复杂的
心灵,使影片的心理描写与抒情风格融为一体。《小城之春》通过特有的视听语言表现了人物
的复杂感情。
首先,用人物的语言来表现人物的感情,玉纹的旁白和独白向受众展示了玉纹和礼言、志
忱之间复杂的感情纠葛。通过玉纹的独白我们了解到玉纹与礼言夫妻间的感情冷漠,两人处于
一种冷暴力的状态之中,是一种互虐和自虐,玉纹的心里是多么的无奈又凄凉。而志忱的到来
让女主人公玉纹的死寂的心灵重新燃起爱的火花,心里的矛盾既有对志忱“发乎情,止于礼仪”
的旧爱,也有对戴礼言的爱情和亲情的复燃,在玉纹与志忱的对话中,玉纹对礼言的爱被唤起
了,“爱”的春天不远了。
其次,用镜头表现人物心理,三次玉纹脚步的跟摄,第一次当志忱刚刚到来时,玉纹的脚
步是迟疑的,第二次去给志忱拿毯子回来时,玉纹的脚步是欢快的,第三次当玉纹喝醉后去找
志忱,脚步是先有些犹豫然后又坚定起来,无不反映了玉纹复杂的心情。还有志忱与玉纹第一
次去城墙回来在小径上散步的长镜头,两人走路分分合合的情景同样表现了二人复杂而又犹豫
的感情。这些视觉符号的寓意表明玉纹心在不断的化解冰封,心灵之“春”要来了。
再次,用情节来激化心理之“春”的到来,就是当礼言得知玉纹和志忱的恋情后自杀行为,
观众可以看出礼言对玉纹的爱,宁愿毁灭自己也要成全玉纹,从而激发了玉纹对礼言的感情的
复苏。
龙源期刊网
最后用一个远景显示当玉纹和礼言在城头上送别志忱时,两人紧握的手,礼言和玉纹的爱
之“春”已经来到了。
四、结语
费穆导演以典型造型背景和独特的中国电影语言向受众传达了《小城之春》“春”的意象,
用人文的关怀向观受众阐释了战后情绪,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充分体现了中国人文电影的
鲜明特点,不愧被誉为人文电影的经典之作。
参考文献:
[1]杨恩寰,梅宝树.艺术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
[2]崔军.立尽长风梧桐影,不渡尘心未了心——回顾中国人文电影[J]贵州大学学报(艺术
版)2003(1)
[3]杨恩寰,梅宝树.艺术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
⑷丁亚平.影像中国——中国电影艺术:1945-1949[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