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病害有哪些主要类型
2023年1月21日发(作者:排比句大全优美较长)
水稻四大病害
水稻稻瘟病、白叶枯病、纹枯病、病毒病
一、水稻稻瘟病
1、苗瘟:发生在苗期三叶前芽,芽鞘水渍状斑、病苗基部变褐、上部变黄
褐、枯死、温度大时长灰褐色霉层。
2、叶瘟:秧田、本田发生最严重
3、节瘟:多发生于穗以下的第1、2节位上,褐点→环节扩展,失水干缩易
折断→白穗。
4、穗颈瘟:发生于穗梗至第1枝梗分枝的穗颈部呈褐或墨绿色→白穗
5、谷粒瘟:发生在谷壳和护颖上,大椭圆形→病斑边缘褐色→中央灰白色
→谷粒不饱满黑色。
发病原因(气候因素):温、湿、雨、光、24-28℃有利发病,此温度范围内
湿度越大,病害越重,强光可抑制病菌孢子的萌发。
防治方法:
①种:a、抗病品种,b、种子处理
②秧:a、培育无病壮秧,b、药防保护
③密:合理密植,通风透光
④肥:配方施肥,增强P、K肥
⑤水:科学管水,适时晒田,介绍沟垄栽培、育秧栽培技术
⑥药(化学药剂防治):a、40%的富士一号,150ML/亩,b、用75%三环
唑,30克/亩,兑水45KG喷雾,连房三次,隔5-7天一次。
二、水稻白叶枯病
1、普通型:即典型的叶枯症状。一般在分蘖后期才较明显,发病从叶尖或
叶缘开始,初现黄绿色或暗绿色斑点,后沿叶脉从叶缘或中脉迅速加长
而扩展成条斑,可达叶片基部或整个叶片,最后变为灰白色或黄白色,
易见黄色珠状菌脓。
2、急性型:叶片病斑暗绿色,扩展迅速,几天内全叶呈青灰色或灰绿色,
最后变为白色,像开水烫过似的,病部有蜜黄色珠状菌脓。
3、雕萎型:多在秧田后期至拔节期发生,病株心叶或心叶下1-2叶,先呈
现失水青卷而后枯萎的症状。
4、叶黄型:病株较老的叶片颜色正常,新叶呈均匀褪绿或黄色或黄绿色宽
条斑,以后病株生长受到抑制(此型目前国内仅在广东省发现)。
发病原因:
①气候条件:温度25-30℃,相对湿度90%,暴风雨有利白叶枯病的发生和
流行。
②栽培管理:与水肥关系十分密切,串灌、漫灌加重发生和流行,偏施氮
肥,追施过早、过迟,有利病害发生。
③水稻品种:粳稻比籼稻抗病,糯稻比粳稻抗病,窄叶比阔叶抗病,在分
蘖末期后抗病率下降,抽穗期最易感病。
④菌源因素:病虫、病草、再生稻是本病的主要初级染源。
农业防治:排灌分开,浅水勤灌,适时晒田,施足基肥,早施追肥,避免氮
肥施用过量。
药剂防治:用叶枯净或农用链霉素2包,兑水45KG,喷雾防治。
三、水稻纹枯病(各稻区,无论什么品种均可发病,因氮肥增加,P、K肥减少)
1、发生危害:俗称“烂脚病”,居“三大病害”之后。
2、症状:水稻纹枯病从秧苗期至穗期均可发生,抽穗前后为盛发期,主要
危害叶鞘、叶片,严重时可侵入茎秆,并蔓延至穗部。
叶鞘:近水面处叶鞘水渍状→病斑愈合,呈水纹状斑块→枯黄→
菌核→倒伏。
叶片:叶片上菌丝垂直扩展症状与叶鞘相似,病斑不规则形,中
部灰白,边缘暗黑,叶枯死。
3、细菌分布:维管末组织使条管堵塞,水分输送受阻,从而使叶片枯死。
防治方法:
①选用抗病品种
②合理施肥
③科学灌水,前浅,中搁,后湿润
④合理密植
药剂防治:“三准确”:时间、次数、种类
药剂:防治最佳时期为孕穗期
①井冈霉素2包,兑水45KG/亩
②75%稻曲纹枯灵可湿性粉剂40克,兑水45KG/亩
注:本病从茎部发病,打药时应压低喷口,使药液尽可能接触下部叶鞘。
栽培原则:
薄水插秧,浅水分蘖,够苗露田,晒田重晒,湿润长穗,不提前断水,防止
早衰,要掌握“前浅,中晒,后湿润”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