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重否定句的四种形式
2023年1月19日发(作者:无题middot李商隐全诗赏析)
常见句式及其特点
句式,通常指的是句子的结构方式。现代汉语的句式十分丰富,
常见的句式有:长句和短句、主动和被动句、肯定句和否定句、陈述
句和反问句、单句和复句、口语句式和书面语句式、常式句和变式句、
整句和散句。
1、长句和短句
句子有长有短。所谓长句,是指词语多、结构复杂的句子。所谓
短句,是指词语少、结构简单的句子(包括复句中的分句)。
长句和短句各有修辞效果。长句的修辞效果是表意严密、精确、
细致;短句的修辞效果是表意简洁、明快、有力。长句主要用于书面
语、议论、描写之中;短句主要用于口语、紧急场合、演讲词等中。
长句化短句可运用下面几种方法:
(1)把长句的附加成分抽出来,变为复句里的分句,或者单独成句。
如:
许德珩同志对记者讲述了他为救国救民,早年参加过孙中山领导
的“辛亥革命”,随后积极参加五四运动、一二·九运动和反蒋抗日的
斗争,曾两次坐牢、被抄家,三次在他任教的大学被解聘,历经波折
的亲身经历。
可化短句为:许德珩同志对记者讲述了他的亲身经历,他为了救
国救民,早年参加过孙中山领导的“辛核革命”,随后积极参加五四
运动、一二·九运动和反蒋抗日的斗争,他曾两次坐牢、被抄家,三次
在他任教的大学被解聘,历经波折。
(2)把联合成分拆开,重复跟联合词组直接相配的成分,形成叠用
句式,变成复句里的几个分句。如:
这种反科学的反马克思主义的主观主义方法,是共产党、工人阶
级、人民和民族的大敌,是党性不纯的一种表现。
可化短句为:这种反科学的反马克思主义的主观主义方法,是共
产党的大敌,是工人阶级的大敌,是人民的大敌,是民族的大敌,是
党性不纯的一种表现。
(3)如果一个句子的宾语中心语和它前面的几个并列式的修饰语之
间存在着解释或总分关系,则可把此句变换成一个解说复句。如:
从严密的综合科学体系讲,最基础的是研究物质运动基本规律的
物理和指导我们推理、演算的数学这两门学问。
可化短句为:从严密的综合科学体系讲,最基础的是两门学问,
一门是研究物质运动基本规律的物理,一门是指导我们推理、演算的
数学。
(4)借助复指,把长句附加成分变成并列分句,然后用一个代词去
取代它。如:
无产阶段必将战胜资产阶级和一切剥削阶级、社会主义必将战胜
资本主义、共产主义一定能够在全世界实现的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是谁
也改变不了的。
可化短句为:无产阶级必将战胜资产阶级和一切剥削阶级,社会
主义必将战胜资本主义,共产主义一定能够在全世界实现,这个历史
发展的总趋势是谁也改不了的。
可化短句为:无产阶级必将战胜资产级和一切剥削阶级、社会主
义必将战胜资本主义、共产主义一定能够在全世界实现的历史发展的
总趋势是谁也改变不了的。
可化短句为:无产阶级必将战胜资产阶级和一切剥削阶级,社会
主义必将战胜资本主义,共产主义一定能够在全世界实现,这个历史
发展的总趋势是谁也改变不了的。
以上几种方法常常结合起来运用。
将短句变长句,主要将几个短句的主语、谓语、宾语紧缩为长句
的主语、谓语、宾语,将其余内容有序地变成附加成分,如定语、状
语等。如将以下几个短句改为长句:
①我们毫不动摇地发展我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
②我们要坚持自力更生为主、争取外援为辅的方针。
③我们要学习和引进外国的先进技术。
可改为:我们要毫不动摇地坚持自力更生为主、争取外援为辅,
学习引进外国的先进技术,发展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方针。
2、主动句和被动句
在动词谓语句中,主语是动作或行为的施事者,这样的句子叫主
动句,如果主语是动作或行为的受事者,就叫被动句。主动句包括一
般主动和“把”字句两种,“把”字句中“把”所构成的介宾短语在
句中作状语,被动句中“被”所构成的介宾短语也作状语。有时“被”
后对象省略。
构成被动句有四个条件:
(1)动词是表示动作意义的及物动词。如“那棵树叫他砍了”。如
果是非动作动词,如“是”“有”等,就不能构成被动句。
(2)主语表示的受事必须是定指的人或事的。可以说“那本民书被
他撕破了”,不可以说“一本书被他撕破了”。因此,“他丢了一本
书”不能说成“一本书被他丢了”。但是“他丢了那本书”却可以说
成“那本书被他丢了”。如果单说“衣服全被露水浸透了”,这“衣
服”是定指的,而不是指任何衣服。
(3)动词前后总有别的成分,一般不能只用一个动词,尤其不能是
个单音节动词,至少要带上动态助词,或者是重叠动词,或者是动词
带补语,或者是动词加宾语,或者是动词前有状语,或者是有结果意
义的动补型双音节动词。
(4)表示否定,时间等的副词以及助动词要放在“被”字前面。如
“他没有被困难吓倒”,“他大概被朋友留下吃午饭了”。
主动句和被动句互换,主要考点主主语和宾语的变换,主动句变
为被动句,将主动句的宾语变为被动句的主语,主动句的主语放在
“被”之后构成介宾短语作业被动句的状语;被动句变为主动句,将
被动句的主语变为宾语,将“被”所带的对象变为主语,去掉“被”
字。如“我们引进了新技术”一句改为被动句,可改为“新技术被我
们引进了”。
“把”字句,就是用“把(将)”,将动词的支配、关涉对象放
在动词之前的一种句型。构成“把”字句四个条件:
(1)动词要有“处置”的意思。就是动词对受事者要有某种影响,
使它产生某种结果,发生某种变化,或处于某种状态如“狗把兔子咬
死了”一句中“咬”的结果是“(兔子)死了”。“我知道他的名字”
就不能用“把”字句,因为“知道”是感觉动词,没有处置性。
(2)“把”字介引的对象必须是定指的。“把”字后面表示的受
事的词语是定指的、已知的事物,因此,前面常常带“这”“那”一
类的修饰语。“把书合起来”,这“书”是确定的某本书或某些书。
“带上一支铅笔”,不可说“把一支铅笔带上”,但可以说“把那支
铅笔带上”。
(3)动词前后总有别的成分,一般不能只用一个动词,尤其不能
是个单音节动词,至少要带上动态助词,或者是重叠动词,或者是动
词带补事,或者是动词加宾语,或者是动词前有状语,或者是有结果
意义的动补型双音节动词。
(4)如有否定词、助动词,它们只能置于“把”字前。如“我没
有把衣服弄坏”,“他愿意把青春献给教育”。
“把”字句与非“把”字句互换,主要思考点是宾语,如将“把”
字句改为非“把”字句,则将“把”所关涉的内容放在宾语位置,去
掉“把”字;如果非“把”字句改为“把”字句,则在宾语前加上
“把”构成介宾短语作状语。非“把”字句改为“把”字句则强调了
对受动对象的处置、影响及其结果,反之,则失去强调处置、影响及
其结果的效果。如将“把全篇文章先打好腹稿而后把它原封不动地写
出来,那是极罕有的事”一句改为非“把”字句,则可改为“先打好
全篇文章而后原封不动地写出来,那是极罕有的事”。所以用不用
“把”字句有以下四种情况:①谓语动词后有较复杂的补语,不允许
受动对象作宾语时,必须用“把”字句;②补语虽简单,但受动对象
是一个较复杂的短语,宜用“把”字句;③补语简单,但谓语动词或
者是动补式,或者是重叠式,可用“把”字句也可不用;④如果谓语
动词后没有补语,谓语动词又不是动补式或重叠式,一般不用“把”
字句。
那么,在什么情况下用被动句,在什么情况下用主动句?这同陈
述的对象有密切的关系。如果以主动者作为陈述对象,则用主动句;
如果以被动者作为陈述的对象,就用被动句。主动句的谓语动词是没
有限制的,被动顺的谓语动词是有限制的,而且表示遭受的意思。所
以被动句比较少用。但有些时候,选用被动句倒比选用主动句更为合
适。通常有以下两种情况:
(1)强调被动者,而主动者不需要说出、不愿说出或无从说出时,
就要用被动词,如:
①将介石被打败了。
②忽而一个红衫的小丑被绑在台柱子上,给一个花白胡子的用马
鞭打起来了,大家才振作精神地笑着看。
(2)在特定的上下文里,为了使前后分句的主语保持一致,为了
使伤叙述的重点突出,语义连贯,语气流畅,也宜用被动句。试比较
下在两句:
①在工厂里,她是有名的劳动带头人。去年工人们都选她为劳动
模范。今年,她又做出了新的成绩。
②在工厂里,她是有名的劳动带头人。去年她被工人们选为劳动
模范。今年,她又做出了新成绩。
3、肯定句和否定句
同一事物的意思可以用肯定判断表示,也可以用否定判断表示。
对事物做出肯定判断的句子叫肯定句,对事物做出否定判断的句子叫
否定句。这两种句式表达的意思基本相同,但语境的轻重强弱有差别,
一般地说,否定句的语意比肯定句轻些弱些。如:
①今天天气好。
②今天天气不坏。
否定句有两种类型:单重否定句和双重否定句。单重否定句中只
有一个否定词,双重否定句最常见的是先后连用两个否定词,如“没
有……不”,“不……不”,也可以用一个否定词加上否定意义的动词
或反问语气。双重否定表示肯定的意思。双重否定句比一般的肯定句
语气更强,更加肯定。如:
①古往今来,每一场真正的革命,都是大大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
的。
②古往今来,没有一场真正的革命不是大大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
有的双重否定句可用来表示一种委婉的语气,如:“同来的人都
知道,他不会不知道吧!”这句如改成肯定句,便没有委巡的语气了。
肯定句、否定句转换的原则是不能改变语意。转换思考点是否定词的
运用:肯定句变为单重否定句,则将关键词语变动带定词的否定性短
语;变为双重否定句,则用双重否定词对其谓语进行限制。将否定句
变为肯定句则去掉相关否定词对其谓语进行限制。将否定句变为肯定
句,则去掉相关否定词。如将“他的学习成绩好”改为单重否定句,
则可改为“他的学习成绩不差”;改为双重否定句,则可改为“他的
学习成绩不是不好”。又如将“不经过批准是不是动用流动资金的”
一句改为肯定句,则可改为“只有经过批准才能动用流动资金”。
4.单句和复句
单句与复句的转换主要是根据意义关系改变语法结构。单句变复
句的主要方法是:如果是几个简单的单句,便可加上适当的关联词语
组成复句,即通过关联词语来勾连分句的意义,使之成为一个有整体
意义的表意单位。如果是结构复杂的单句,便把复杂的成分分解出来,
构成具有几个主谓结构的表意单位。单句变为复句后,表意更有整体
性,更有逻辑联系,更为严密。复句变单句的主要方法是:将分句抽
出来变为只有一套主谓结构的一个一个细小的表意单位,但要根据意
义加上恰当的主语等,也要注意分句间的逻辑关系。复句变单句后,
取消表意的整体性。
5.口语句式和书面语句式
现代汉语的口语和书面语基本是一致的,它们所使用的句式,大
体上是相同的。但是从句式使用的经常性来看,口语和书面语仍然存
在着差别。因此,我们可以把口语里经常出现而在书面语里较少出现
的句式,叫口语句式;把书面语里经常出现而在口语里较少出现的句
式,叫书面语句式。两种句式的主要区别是:口语句式的特点是比较
短小,结构也简单,少用关联词语,它的修辞作用主要是活泼、自然;
书面语句式的特点是多用长句,结构较复杂,关联词语用得较多,有
时沿用一些文言句式,它的修辞作用主要是严谨,周密。此外,口语
句式和书面语句式的运用的词语方面,也具有明显的风格色彩上的区
别:口语句式大都由通俗的口语而组成,书面词句式大都由文雅的书
面语词组成。
6.意思相同而语气不同的句式的变换
这里主要指四种不同语气的句子:陈述句、疑问句、折使句、感
叹句。
陈述句是用来陈述一件事情的句子,分为肯定陈述和否定陈述两
种。肯定陈述又有两种表达形式,一是“是”字句(即判断句),一
是一般肯定句。陈述句用陈述语调,语气较为平缓,表陈述语气。
疑问句是用来向别人提出问题的句子,包括有疑而问和无疑而问
两个方面。无疑而问主要指设问和反问。疑问句中有疑而问,语气带
有商量,询问的特点;设问具有引发人思考的特点;反问语气较强,
加强了语气。疑问句又可分为特指问(如“谁是我们最可爱的人”)、
是非问(如“这条狗是你们家的吗”)、选择问(如“你吃米饭还是
吃馒头”)、正反问(如“你想不想祖国啊”)。肯定的反问句表达
否定的意思,否定的反问句表达肯定的意思。
祈使句是用来要求别人做什么或不做什么句子。祈使句是祈使语
调,语气多数较为强硬,少数较为缓和(句末可用句号)。祈使句分
为要求和禁止两类。
感叹句是用来表示某种强烈感情的句子,感叹句是感叹语调,具
有较强的抒情气氛,多用“多么”之类的感情色彩较浓的副词和语气
词表达句子中蕴含的感情。
(1)陈述句和反问句的变换。陈述句变疑问必须变成反问句才能
与原意相等。
陈述句:这种主观主义的作用,还在许多同志中间存在着。
反问句:这种主观主义的作风,不是还在许多同志中间存在着吗?
陈述句和反问句的互换主要注意两点:一是两种句子语意表面上
要相反,陈述句说“主观主义作风还在许多同志中间存在着”,反问
句就要说“主观主义作风不是还在许多同志中间存在着吗”;地理句
末标点要改变,陈述句改成反问句要将句末的句号变为反问句,目的
是加强语气。如果想使语气平缓,则可将反问句改为陈述句。
(2)陈述句和感叹句的变换。陈述句改成感叹句,要将句末的句
号改成叹号,并在谓语中心词的前面加上“何等”“多么”之类的词
语,在句末加上“啊”之类的词语;把感叹句改成陈述句时,要将这
类词语去掉。如陈述句:“我们的祖国辽阔广大”。改成感叹句:
“我们的祖国多么辽阔广大啊!”陈述句多限于事情报的叙述、交代,
感叹句多用于表达强烈的感情。
(3)祈使句和疑问句的变换。祈使句是对人直接提出请求,摆出
的是一种情况;疑问句是对人直接提出问题,摆出的是两种情况,希
望对方回答。所以将祈使句改成疑问句时,首先要去掉表示祈求命令
的动词,使原先的被祈使者成为发问对象,作主语;然后,要在谓语
中心词前面加上“能不能”“可不可以”之类的词误向对方发问;最
后将祈使句末尾的句号、感叹号改成问号。把疑问句改为祈使句,就
是把谓语中心词前的“能不能”“可不可以”之类的词语去掉,然后
加上表示祈求命令的动词,最后将句末的问号改叹号或句号。如祈使
句:“请你不要再批评他了。”可变为疑问句:“你能不能不再批评
他了?”
7.常式句和变式句
句子的结构有一定的形式,词语在句子里的位置也有一定的次序。
如主语在前,谓语在后;定语、状语在前,中心语在后;偏句在前,
正句在后。我们把句子成分或分句居经常的,一般的位置的句子叫常
式句。有时为了突出强调某一方面的意思,可以改变句子的结构形式,
可以改变词语在句子里的排列位置,这就形成了变式句。变式句常见
的有两类:一类是单句成分的一般次序变成特殊次序,一类是偏正复
句中的分句一般次序变成特殊次序。前者包括主谓倒置句、定语后置
句、状语后置句等;后者主要包括因果倒置句、转折倒置句、条件倒
置句、假设倒置句等。
(1)单句成分一般次序与特殊次序的变换。
①主谓倒置。主语在前,谓语在后,这是一般语序。如果次序相
反,就是主谓变式句。这种现象常见于疑问句、祈使句和感叹句中。
如:
常式句:你怎么了?
变式句:怎么了,你?
主谓倒置往往是为了强调谓语,或由于说话急促而先说谓语然后
说出主语。
变换方法是将谓语提到主语之前,后面有逗号,主语放在谓语之
后,句末仍用原句的句末标点。
②定语、状语后置。定语、状语在中心语前面,这是一般的语序。
如果次序相反,就是后置。如:
常式句:房后河边上有许多好看的红的、黄的、粉的石子儿。
变式句:房后河边上有许多好看的石子儿,红的、黄的、粉的。
常式句:我匆匆地逃回四叔家中。
常式句:我逃回四叔的家中,匆匆地。
定语、状语后置往往是为了使它突出些,让人们对倒置成分有深
刻的印象,或者是为了调整语句结构,使语言简洁有力。
变换方法是将定语或状语移到句子的后面,在定语或状语之前用
逗号,句末仍用原句的句末标点。
(2)偏正复句的分句一般次序与特殊次序的变换。复句包括联合
复句和偏正复句两类。复句中的分句一般次序与特殊次序的变换只限
于偏正复句,不涉及联合复句。偏正复句中的分句的一般次序是偏句
在前,正句在后。有时为了强调正句所表达的内容,次序变换后,常
将原来正句中表关联的词语去掉,原来偏句中表关联的词语予以保留。
如果原来偏句没有关联词语,有时还要补出来,请看因果倒置的例子:
常式句:因为虫害严重,所以今年棉花减产了。
变式句:今年棉花减产了,因为虫害严重。
转折倒置的例子:
常式句:他虽然有病,但还是坚持学习。
变式句:他还坚持学习,虽然有病。
条件倒置的例子:
常式句:无论天气多么恶劣,他都能按时到达岗位。
变式句:他总能按时到达岗位,无论天气多么恶劣。
至于其他偏正复句中的一般次序与特殊次序的变换,都可依照上
面的例子进行。
8.整句和散句
结构相同或相似的一组句子叫整句;相反,结构不整齐、各式各
样的句子交错运用的一组句子散句。整句主要是排比句、对偶句等,
散句主要是长句短句交错、非排比句、非对偶句等。整句和散句各有
用处,各有修辞效果。整句形式整齐,声音和谐,气势贯通,意义鲜
明。这种句式在散文、诗歌、唱词中应用较广,适合于表达丰富的感
情,能给人以深刻、鲜明的印象。散句比较灵活,富于变化,生动感
人。整句和散句交错运用则兼二者之长,既整齐和谐,又富于变化,
更能使表意深刻,语意连贯。如:
在斗争中、劳动中、生活中,时常会东西触动你的心,使你激昂,
使你欢乐,使你忧愁,使你沉思,这不是诗又不是什么呢?
用整句或散句,或整句,散句并用,都要根据表达的需要来决定。
整句和散句互换的思考点主要是重复性用词。整句改为散句则将
整句中重复使用的提示词去掉,使相关内容变为细小成分;散句改为
整句则要加上重复使用的词语,使其相关内容构成整齐的句式;或将
句中不太整齐的并列部分修整,分别组合,变为排比句或对偶句。如
将上例中的“时常会有东西触动你的心,使你激昂,使你欢乐,使你
忧愁,使你沉思”改为散句则为:“时常会有些东西触动你的心,使
你激昂,欢乐、忧愁、沉思”。再如:
花园里开满了红、黄、白三色鲜花,风儿一吹,犹如跳动的火焰,
闪闪发光的金子和即将飘落到地上的雪花。
可将这一散句变整句为:
花园里开满了鲜花,风一吹,红的像火焰在跳动,黄的像金子在
冰光,白的像雪花在飘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