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kaifamei

川白王爷系列百度云

更新时间:2023-01-18 19:53:45 人在看 0条评论

川白王爷系列百度云


2023年1月18日发(作者:关于母亲节的优美句子(精选100句))

84

影视制作

跨文化视角下《功夫熊猫》系列影片

中的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研究

文/厦门大学人文学院王璇

摘要:

本文以跨文化形象学视角重新解构了《功夫熊猫》,指出《功夫熊猫》虽然借用了中国传统文化为背景,但其精神内核依然是好莱坞所

得心应手的“美国梦”模式,影片中所塑造的中国武侠世界形象是流行于西方主流社会的一整套关于中国武侠世界“表述”和“表现”的系统,

其中既有知识又有想象,既有真实也有虚构。就本质而言,“功夫熊猫”仍是好莱坞声、光、电技术包装下的穿着唐装的“西部牛仔”。

关键词:

功夫熊猫|跨文化|中国元素

1.引言

《功夫熊猫》及其续集《功夫熊猫2》是美国著名

导演约翰・斯蒂芬森导演、好莱坞顶级制作团队梦工

厂打造的以“功夫”和“熊猫”两大中国元素为卖点

的好莱坞动画电影,影片上映以来分别取得了6.6亿

和6.3亿美元的超高全球票房成绩,然而影片在创造

票房神话的同时在阐述中国传统文化、塑造中国武侠

世界形象等方面却备受争议,对于“阿宝”到底是一

只“中国”抑或是“美国”的熊猫,专家们展开了针

数字艺术—

DigitalArts

85

影视制作

锋相对的论战。

《功夫熊猫》中,主人公阿宝是一只怀揣着“武侠梦”的熊猫,

然而在现实世界中的阿宝却不得不在父亲的面馆里打工谋生,后来

因为机缘巧合意外成为“神龙大侠”,在浣熊大师的指导下,通过挖

掘自身的潜力和天赋打败了自己宿命中的对手残豹,拯救了和平谷

的故事。《功夫熊猫2》中阿宝将面对更邪恶凶残的敌人“孔雀王”,

他预谋使用武器火炮摧毁功夫世界,在拯救功夫世界的过程中阿宝

逐步揭开了自己的身世,通过羊仙姑的指导达成内心的平静(inner

peace),最终使用太极拳“四两拨千斤”消灭敌人,拯救了功夫和

中国。

影片一反中国传统功夫电影中主人公风流倜傥、英俊潇洒而又武

功盖世的典型形象,而将阿宝设定为一只肥胖懒惰、憨态可掬的熊

猫。熊猫作为中国的国宝,是中国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不过就其

经历而言,阿宝形象更像是以诙谐、励志为主基调的美式成长故事。

因此,阿宝并没有摆脱西方中国形象叙事中的那种稳定的、普遍性、

延续性的特征以及趋向于套话或原型的文化程式,它仅仅是以美国

的叙事方法来表达中国的故事,美国主流叙事方法即好莱坞的“美国

梦”仍然没有改变。这种借助他国背景讲述“美国梦”的模式影片在

美国影史上屡见不鲜,从早期的狮子王“辛巴”、“小马王”到现在

的“小丑鱼奥斯卡”、“阿甘”,都在通过银幕不断向全球观众宣扬着

小人物通过自我奋斗而获得成功的梦想。说到底,熊猫的真正意义并

不是再现中国的真实文化,而仅仅是构建一个西方大众所能接受的、

必要的包含着对地理中国的某种认识的关于中国的形象,同时还是

西方对自身文化即“普世价值观”和“美国梦”的自我认同的隐喻性

表达,他将自身认知、文化、想象或幻想结合在一起,构成西方文化

自身投射的“他者”空间。

2.《功夫熊猫》中国文化传统元素解析

随着世界政治格局的变化和经济的全球化发展,中国在国际中

的地位也不断上升,使美国对东方文化产生了全新的认识和解读,

美国人眼中的东方形象不再是妖魔化的“怪兽”,而是逐渐转变为

积极向上、勇敢坚强的正面角色。《功夫熊猫》及其续集中使用了

大量中国传统文化元素,被誉为好莱坞圣经的权威电影杂志《综

艺》对此片的评价是:“梦工厂拼了老命向这部动画片灌输东方元

素,龙腾于野,爆竹漫天,桃花灿烂,宝塔庄严。但凡西方人知道

的东方风情,电影里都可见一斑,连梦工厂家喻户晓的Logo都

换了一身唐装。”但是,他们并没有抛弃他们眼中经典的“中国”

特色,上海的十里洋场、旗袍、音调古怪的粤语中文、身材矮小

的功夫高手、穿唐装的老百姓,梦工厂仍然用他们自己的叙事方

式流畅地将中国的功夫表现出来,不得不说这又是一次美国文化与

图1舞狮、鞭炮、青城山、牌匾等中国元素

数字艺术—

DigitalArts

86

影视制作

中国文化的“激情交融”。两部影片在场景、道具、

音乐等方面无不显示出浓郁的中国文化情调,江南小

镇、平遥古城、天府深巷、梦幻青城等如水墨山水画

般依次登场,勾勒出一幅风光旖旎、山川秀美的锦绣

中华形象。“面条”、“豆腐”、“担担面”、“鸡公车”、

“舞龙舞狮”(如图1)等事物和元素的出现,会使不

明真相的观众有一种观看中国电影的错觉。同时功夫

熊猫也借鉴和吸收了一系列“东方文化”的元素,如

“道家文化”、“禅宗”、“太极”等等。美术指导雷蒙

季巴赫说:“我们真的很热爱中国文化,我们从中国

文化中得到创作灵感,并用道家的哲学原理,讲述功

夫的真谛。”

从文化层面看,《功夫熊猫》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借

鉴和吸收可以分为“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两

个部分。物质文化方面主要是中国的传统建筑、器、

饮食等观而可见,触而可感的事物。影片中出现了多

处极具代表性的美景,细心的观众不难在“和平谷”

中发现广西漓江、桂林山水的影子。续集中,剧组甚

至不远千里来到熊猫的故乡四川进行了考察和调研,

因此影片风格川味十足,凤凰城与成都的锦里、宽窄

巷子如出一辙;“鸡公车”追逐戏中,富有“巴蜀风

情”的“担担面”、“四川火锅”等店铺招牌依次登场,

使广大观众有一种跟随阿宝四川大冒险的切身感受,

这些中国元素为团队提供了想象与创作的灵感,也推

动了整个电影剧情的不断向前发展。

“非物质文化”又称精神文化,是由意识形态所创

造的精神财富,包括宗教信仰、风俗习惯、道德情操

等。《功夫熊猫》不仅借鉴和汲取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

物质文化遗产,还探讨了的富于内涵的精神财富。“水

元素”的运用在影片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神

龙天书”被保存在池清水的上方,乌龟真人在“圣泪

池”边的修行悟出了天人合一,无我之道的武功境界。

在《功夫熊猫2》当中,阿宝通过故乡水池的水看到

了自己童年的样子,回忆起过去发生的事情,并且通

过一滴水珠(如图2)修炼达到顺其自然,存乎一心,

内心平静(innerpeace)的武学修为,从而练成了

“太极拳”。水作为自然当中的重要物质,生命的源泉

和必需之物普遍存在于世界各地,在各个民族的文化

传统和历史传说当中水都占有了重要的一席之地。影

片的水显然是具有文化隐喻涵义的,也符合西方视角

下中国形象中孔子的道德哲学。影片的艺术总监雷蒙

曾说:“在这两部影片中,我们加入了大量水的元素。

在我们看来,太极是与水和大自然联动的功夫。”影

片结尾的打斗更富有深意,阿宝用至弱至肉的水最终

战胜了至刚至猛的沈王爷的火炮,反映了中国传统文

化中,以柔克刚,五行相生相克的哲学寓意。

图2《功夫熊猫》中“水元素”的运用

数字艺术—

DigitalArts

87

影视制作

影片中太极文化深深受到西方“中国热情”、“中

国崇拜”的影响——高深玄妙的哲学太极。太极是中

国独有的文化,由太极衍生出的功夫、学派、宗教、

文化都受到它的影响。太极最早见于《易经》,其中有

云:“易有太极,始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

卦。”太极是阐明宇宙从无极而太极,以至万物化生的

过程。太极图中阴阳两方面的移动和变换,包含了天

地万物的共通规律和宇宙的模式。《功夫熊猫2》开场

“羊仙姑”便预言“沈王爷会被黑白勇士打败”(如图

3),我们可以看见画面中冉冉升起的是一个太极的图

案,联系到熊猫黑白相间的造型,以及阿宝和沈王爷

最终对决当中所使用的“太极拳”,我们便不难发现,

其实阿宝便是太极的化身,阿宝精神就是太极奥义的

具体化,形象化。

《功夫熊猫》当中阿宝的五个同门师兄形象是中国

传统武术五大重要流派“虎拳”、“螳螂拳”、“蛇拳”、

“鹤拳”、“猴拳”的卡通形象化。应该指出的是梦工

厂团队不是简单的、流于形式的模仿上述武功流派的

动作和技法,而是做到卡通形象和功夫流派的有机融

合。比如鹤的轻盈优雅、猴的敏捷灵活、虎的刚猛稳

健、螳螂的刚毅机智,以及蛇的速度与爆发力,这些

都在影片中得到完美的体现。“梦工厂”团队不仅追求

武术效果的逼真性,流畅性,还探讨中国武术背后所

蕴含的“武德”了,这在电影番外篇《盖世五侠的秘

密》中“盖世五侠”成长的故事,告诉观众中国武术

不是单纯的厮杀,而是以武胜人,以技压人的,其中

蕴含着“勇气”、“耐心”、“行侠仗义”、“控制力量”、

“自信”等中华传统美德。

3.《功夫熊猫》中的中国武侠世界

形象的构建

“武侠”是华人社会中所特有的文化符号,武侠

文化是以各种侠客行侠仗义故事为内容的世俗文化。

“侠”由春秋战国时期“士”这一阶层分化而来,是专

门用武力服务他人从而获得利益的阶层。司马迁著《史

记》时在“列传”这一部分中有专门的“游侠列传”,

里面描述了“朱家”、“巨孟”、“郭解”等武术高手行

侠仗义、救危扶困的故事,字里行间充满了溢美之词。

其后班固著《汉书》所以中国经典的“武侠”形象是

重视侠义精神甚于武术技击的。两汉之后关于武侠的

记载开始不见于正史,而多以民间故事和传说的形式

流传于世。究其原因在于,在政治上大一统的国家的

出现不允许侠“以武乱禁”,中央政府加强了对游侠

的取缔和打击的力度。另外,西汉之后中央政府开始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崇尚文教而贬斥习武。因此,

后来的“武侠文化”更多是流传于各种武侠小说和作

品的“乌托邦”。

《功夫熊猫》畅销的一个重要的因素在于导演约

翰・斯蒂芬森描绘出了大众想象的内容,这是一种东

西方文化有机契合的产物,是面向东西方不同电影受

众的巧妙妥协和“绥靖”。影片通过视觉与听觉符号功

能,展现和表达了美国化的文化判断与价值体系。“梦工

厂”使观众了解了真正的中国武侠世界和中国传统文

化,契合了西方人想象空间中形成的“东方武侠乌托

邦”世界。好莱坞所推崇的中国武侠文化始终是中国

近代小说家梁羽生、金庸、古龙文本中所塑造出来的

虚构的具有中国式想象的武侠世界。这种武侠世界最

早起源于以李小龙功夫电影中所塑造出来的那种令人

眼花缭乱的近似于舞蹈和自由体操的武术动作。在此

后的演变过程中不断增加成龙式的诙谐幽默,插科打

诨的杂耍技法,以及周星驰无厘头电影当中经典的搞

图3影片中阴阳太极元素的使用

数字艺术—

DigitalArts

88

影视制作

笑桥段。

《功夫熊猫》中也或多或少的可

以看到早期香港功夫电影的影子。

《功夫熊猫I》当中出现的浣熊大师

通过抢夺包子激发阿宝武学潜能的

情节,其实是模仿由袁和平导演,成

龙主演的经典功夫影片《蛇形刁手》

中抢碗的经典情节。影片中浣熊大师

用掌风灭烛镜头更是出现在中国武

侠电视剧和电影当中,灭烛的工具和

方式各有不同,从“南帝”以“一阳

指”灭烛,到周星驰在《九品芝麻官》

(如图4)中以舌功灭烛,“灭烛”这

一拿手绝技成为各类武林高手一决高下的经典桥段,

其实浣熊大师的这一绝技可追溯到1949年的《黄飞

鸿之鞭风灭烛》。当时还是先用竹筒冒充蜡烛,由关德

兴一鞭扫去,工作人员就把系在24根竹筒的棉线一

起扯下,烛火熄灭,白烟升起。方法虽土,但效果逼

真,曾经轰动一时。此外“竹林大战”、“夜暮奔袭”、

“索桥大战”桥段更是香港功夫片得心应手、驾轻路熟

的拍摄手段。

导演约翰・斯蒂芬森是一个中国武术和功夫电影

的痴迷者,他带着自身的激情和情感诉求来塑造理

想和想象中的武侠世界,他所着力塑造和想象的中

国武侠世界表现的也多是好莱坞电影和西方观众期

待与想象的东西。与其说《功夫熊猫》是对中国功夫

和中国文化的致敬,毋宁说《功夫熊猫》是对好莱坞

及香港功夫电影逝去的黄金时代的一种缅怀和致敬。

说到底,《功夫熊猫》仍然是美国观众心目中“武侠

梦”的卡通版。

4.小结

《功夫熊猫》借鉴了东方文化元素讲述西方励志故

事的模式,使东西方观众都能从影片当中获得文化认

同感,化解了影片跨文化传播和交际当中的文化冲突,

得到了东西方观众的普遍认同,取得了叫好又叫座的

票房佳绩,影片还刻意淡化了意识形态,使东西方文

化相互尊重,相互碰撞,有机结合的跨文化传播策略

是值得以简单说教为手段的中国动画电影认真思考和

借鉴的。

《功夫熊猫》中所塑造的中国武侠世界形象不是中

国武侠文化的再现和复刻,而是基于西方世界期待视

野下,以想象为基础,以香港功夫电影为蓝本而形成

的想象和虚构的武侠世界。中国动画电影要真正走向

世界,除了要加强动画技术,也要学会讲故事,在坚

持文化传统的基础上吸收西方文化的优秀果实,推行

普世性质的世界观、价值观。

图4《功夫熊猫1》与早期香港功夫电影的类似桥段

【基金项目】:

本文受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数码艺术潜学科群(13BA008)资助。

【参考文献】:

[1]佟婷.动画艺术论[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7

[2]徐昭,胡承伟译.世界电影史[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82

[3]熊芳芳,赵平喜,[J]陈旻好莱坞电影文化的跨文化传播,2011

[4]张忠利,宗文举.中西文化概论[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2

[5]周宁天朝遥远——西方的中国形象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6]周宁跨文化研究:以中国形象为方法,[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1

数字艺术—

DigitalArts


文章投稿或转载声明

本文链接:https://www.en369.cn/fanwen/xinxi-7-119803-0.html

来源:范文频道-369作文网版权所有,转载请保留出处。本站文章发布于 2023-01-18 19:53:45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用户名: 密码: 匿名发表
评论列表 (有 条评论
2人围观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