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数字化副本
2023年1月18日发(作者:简短的情人节祝福语(精选210句))
档案数字化的意义之宇文皓月创作
档案信息资源是全球、国家、区域信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
分。在当今信息公开程度越来越高的形势下,档案的文化性质
和社会性质逐步强化,利用的范围和对象将逐步扩大。在这个
信息时代,只有当档案信息资源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发挥
重要作用时,档案和档案工作的意义和价值才干充分地全面地
展现出来。因此,我们要依照有关规定千方百计将呆滞在库房
中的档案历史信息酿成现实有用信息。作为管理和拥有档案信
息资源的档案局,要更好地适应形势发展的要求,要着眼未
来,运用数字化、信息化技术,对档案进行数字化建设,更好
地为四个现代化服务。
一、档案数字化的意义
1、档案数字化的含义
档案数字化是指利用计算机技术、扫描技术、OCR技术、
数字摄影(录音、录像)技术、数据库技术、多媒体技术、存
储技术等高新技术把各种载体的档案资源转化为数字化的档案
信息。其以数字化的形式存储、网络化的形式互相联结,利用
计算机系统进行管理,形成一个有序结构的档案信息库,及时
提供利用,实现资源共享,是档案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内
容。目前,大多数档案馆保管的档案信息形态主要以纸质、缩
微胶片和底片等载体形式存在,只适应于传统的管理与传播方
式,即实施手工管理和点到点的传播,即即是经过编研等初步
加工,编辑印发档案资料,实现点到面的传播,其覆盖面也还
是太小,很难跟上社会化的进程。同时,该档案信息资源的经
济价值和社会价值也难以充分实现,更难适应当代“数字化生
存”的形势。档案原件数字化,对档案信息的现代化管理、使
用和传播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2、档案数字化的主要内容
①档案目录信息的数字化,建立档案目录数据库;
②载体档案的数字化,如纸质档案、档案缩微品、照片档案及
录音录像档案等的数字化,建立档案影像数据库或多媒体数据
库;
③档案专题信息的收集与建库。
3、档案数字化的主要作用
①档案数字化是档案信息化建设重要内容,而档案信息化建设
的核心是资源建设。资源建设包含两大任务:一是现有馆藏档
案的目录数据库建设和馆藏重要档案和照片、录音、录像档案
的数字化;二是电子文件归档与电子档案管理。
②档案数字化能有效地呵护档案原件。⑴代替原件使用,呵护
档案原件;⑵数字化副本异地保管,输出缩微胶片供永久保
管。这样可使这些档案资料在出现天灾人祸的情况下不致于遭
到毁灭性的破坏;⑶恢复档案资料模糊褪变的字迹及对污损残
破照片档案的修复。
③档案数字化能改善档案的利用方式。⑴不再受“孤本”的限
制,一份文件可以同时提供给所有需要它的人共享;⑵数字影
像文件可以通过计算机局域网或者广域网进行异地传输,使异
地调阅利用成为可能。扩大了档案的利用空间,让更多的人们
来了解档案,利用档案;⑶“时间”不再是限制,利用者可以
随时使用自己需要的文件。档案数字化以后,将已开放的档案
上网,这样所有利用者就可以在任何时间上网利用档案信息资
源。
④档案数字化能充实各档案馆网站的内容。对我国大多数已上
网的档案馆网站来说,普遍存在网上信息资源贫乏、简薄的通
病,信息加工深度不敷,指引性信息多,实质性信息少。要改
变这种尴尬的局面,只有尽快将丰富的馆藏信息化和数字化。
⑤档案数字化是传统档案馆走向数字档案馆的必经之路。数字
档案馆无疑是21世纪各级各类档案馆的发展方向。尽管当前它
的具体组成结构、组织管理模式还处于探索之中,可其“馆
藏”的数字化特征是肯定的,传统档案的数字化将是其“馆
藏”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对档案数字化的思考
将大量的档案数字化,这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首先要
做好馆藏情况的调查,包含档案的类型、载体形态与状态、馆
藏数量、档案信息利用等基本情况。根据馆藏情况制订档案数
字化的科学规划,其包含扫描仪等硬件的购置计划和数字化处
理规划。档案数字化要经过一个较长的过程,硬件的购置不成
能一步到位,也不需要一步到位,应从实际和长远打算,包管
扫描仪等硬件设施的成龙配套,使其具有较强的支撑能力和扩
展能力。档案数字化实施处理规划应贯彻“突出重点,分步进
行”的原则,对馆藏重点和利用率高的档案先行数字化,早日
满足大多数利用者的需求。
档案数字化必须有所选择。针对馆藏“浩瀚”的档案资源,不
加选择地全部数字化是不成能的、也是没需要的。我们应该根
据精炼、存史和利用优先原则对馆藏档案进行分类,确定哪些
馆藏档案原件应该数字化、哪些不需要数字化以及哪些优先数
字化。在实际工作当中,我们采取“珍贵档案、重点档案、特
色档案、利用率高的档案”优先数字化,力争使数字化的档案
信息成为高价值、高利用率、有序、尺度、有特色的信息资
源。
做好数字化时扫描参数的优化设置。扫描系统扫描参数的
选择和确定对扫描数字影像质量有着较大影响,其中扫描分辨
率直接关系到扫描文件的清晰度和还原效果。扫描分辨率越高
得到的扫描文件就越清晰,其相应的扫描时间和存储空间就要
增加;而分辨率参数越低,扫描文件的质量就要降低。我们在
选择分辨率时应根据实际需要综合考虑,包含扫描文件的可阅
读性、存储空间、输出打印质量等。
做好档案数字化的全程控制。在档案数字化过程中,要注重全
面的质量检查,加强数据的质量控制。质量检查应包含以下几
方面:A、数字化前的档案整理检查。要进行数字化的档案原件
必须完整、排序正确,对折损严重影响扫描质量的原件应预先
修整。B、数字化后的数据质量、图像质量检查。扫描后的文件
图像应坚持档案的原貌,字迹清楚不失真,幅面摆放正确,亮
度适当,既没丢失信息,又无增加信息,无错扫、漏扫,对文
件图像质量有问题的应重新扫描;收集录入数据要丰富、准
确。C、数据联接检查。通过机读目录数据库与已扫描的档案扫
描图像文件进行联接,形成一一对应。
三、开展档案数字化问题的研究,及时解决数字化进程中的疑
难问题。
档案数字化是档案工作中的一项新内容,不成防止地会遇
到一些新情况、新问题。比方,数字化档案信息压缩及存储的
关键技术问题;数字化档案信息平安、保密技术问题;数字化
档案信息的访问形式与平安控制问题;数字化档案信息知识产
权问题;数字化档案信息的法律地位问题。针对这些新情况、
新问题,应在抓档案原件数字化工作的同时,组织力量开展档
案数字化问题的研究,及时解决工作中的一些技术性问题,同
时澄清和统一思想认识,确保档案数字化工作的顺利开展。
另外,必须加强档案数字化和数字化档案信息管理人才的培
养。档案数字化及数字化档案信息管理,涉及到计算机软硬件
与扫描技术、数字影像处理技术、存储技术和档案管理的基础
知识,绝不是只懂得计算机技术或只懂得纸质等载体档案管理
知识的人所能胜任的,所以应加强这方面技术人员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