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夔的暗香是是分为两段吗
2023年1月17日发(作者:英语四级作文万能模板范文关于留学)
1
暗香·旧时月色|姜夔|注释|翻译|赏析|讲解
【作品简介】
《暗香;旧时月色》由姜夔创作,被选入《宋词三百首》。这首词
是姜夔客居范成大宅邸时的咏梅之作。上阕先追忆往昔在杭州西湖月
夜赏梅的情景,和今日赏梅景况相对照,情怀凄清寂寞。下阕先写今
日赏梅的遥远思念,再与离愁别绪,最后回到眼前,写梅的凋残,表
现出无限怅恨。该词将咏梅与忆念“玉人”相交相织,时空跳跃幅度
较大,穿插典故,咏物寄情,形神兼备,情趣高洁。更多宋词赏析文
章敬请关注的《宋词三百首》专栏。
【原文】
《暗香;旧时月色》
作者:姜夔
(辛亥之冬,余载雪诣石湖。止既月,授简索句,且征新声,作
此两曲,石湖把玩不已,使二妓肆习之,音节谐婉,乃名之曰:”暗
香”、”疏影”。)
旧时月色,算几番照我,梅边吹笛?唤起玉人,不管清寒与攀摘。
何逊而今渐老,都忘却春风词笔。但怪得竹外疏花,香冷入瑶席。
江国,正寂寂,叹寄与路遥,夜雪初积。翠尊易泣,红萼无言耿
2
相忆。长记曾携手处,千树压、西湖寒碧。又片片、吹尽也,几时见
得?
【注释】
①辛亥:光宗绍熙二年。(1191)。
②载雪:冒雪乘船。
③诣:到。
④石湖:在苏州西南,与太湖通。南宋诗人范成大晚年居住在
苏州西南的石湖,自号石湖居士。
⑤止即月:指刚住满一个月。
⑥授简索:给纸索取诗调。简:纸。
⑦征新声:征求新的词调。
⑧把玩:指反复欣赏。
⑨二妓:乐工和歌妓。
⑩隶习:学习。
11《暗香》《疏影》:语出北宋诗人林逋《山园小梅》诗:“疏
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12唤起玉人:写过去和美人冒着清寒、攀折梅花的韵事。贺铸
《浣溪纱》词:“美人和月摘梅花。”
13何逊:南朝梁诗人,早年曾任南平王萧伟的记室。任扬州法
曹时,廨舍有梅花。以何逊自比,说自己逐渐衰老,游赏的兴趣减退,
对于向所喜爱的梅花都忘掉为它而歌咏了。
3
14但怪得:惊异。
15翠尊:翠绿酒杯,这里指酒。面对绿酒红梅,不能忘情于玉
人。翠尊:翠绿色的酒杯,这里指酒。红萼:红色的花,这里指红梅。
红萼:指梅花。
16耿:耿然于心,不能忘怀。
17竹外疏花:竹林外面几枝稀疏的梅花。
18“香冷”:寒梅的香气透进诗人的屋子里。瑶席:席座的美
称。
19江国:江乡。
20寄与路遥:表示音讯隔绝。这里暗用陆凯寄给范晔的诗:“折
梅逢驿使,寄与陇头人。”
21千树:写寒冬时千树红梅映在西湖碧水之中的美丽景色。宋
时杭州西湖上的孤山梅树成林,所以有“千树”之说。
【译文】
辛亥年冬天,我冒雪去拜访石湖居士。居士要求我创作新曲,于
是我创作了这两首词曲。石湖居士吟赏不已,教乐工歌妓练习演唱,
音调节律悦耳婉转。于是将其命名为《暗香》、《疏影》。昔日皎洁的
月色,曾经多少次映照着我,对着梅花吹得玉笛声韵谐和。笛声唤起
了美丽的佳人,跟我一道攀折梅花,不顾清冷寒瑟。而今我像何逊已
渐渐衰老,往日春风般绚丽的辞采和文笔,全都已经忘记。但是令我
惊异,竹林外稀疏的梅花,谒将清冷的幽香散入华丽的宴席。江南水
4
乡,正是一片静寂。想折枝梅花寄托相思情意,可叹路途遥遥,夜晚
一声积雪又遮断了大地。手捧起翠玉酒杯,禁不住洒下伤心的泪滴,
面对着红梅默默无语。昔日折梅的美人便浮上我的记忆。总记得曾经
携手游赏之地,千株梅林压满了绽放的红梅,西湖上泛着寒波一片澄
碧。此刻梅林压满了绽放的红梅,西湖上泛着寒波一片澄碧。此刻梅
林压满了飘离,被风吹得凋落无余,何时才能重见梅花的幽丽?
【赏析】本篇为作者咏梅名作之一。本篇在咏梅同时抒发了怀念
故人的情怀。此词作是作者载雪访范成大于石湖时写的,同时还写了
《疏影》。张炎在《词源》中所说:"诗之赋梅,唯和靖(林逋)
一联(指"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而已,
世非无诗,无能与之齐驱耳。词之赋梅,唯白石《暗香》、《疏影》二
曲,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自立新意,真为绝唱。"张炎对林
逋的《山园小梅》和姜夔《暗香》、《疏影》的评价是很高的。但是他
的作品没过多的历史价值,实际上只是借物咏怀、即景言情的抒情诗,
写作者所见所感,寄寓个人身世飘零和昔盛今衰的慨叹。
《暗香》一词,以梅花为线索,通过回忆对比,抒写作者今昔之
变和盛衰之感。词上片写月中赏梅。词人从回忆往日赏梅开头,凭空
升出一番意绪,时间、意象重叠。古诗中“月色”几乎都有一种冷的
意味,在月光的冷色调里就能造成一种幽冷的范围,着重色调与氛围
的感受,多了一层朦胧。“旧时”把读者带入一种对往事的回忆中,
同时也含有一种今昔的对比,同时也见出“月色依旧,人事已非”的
5
感慨,毕竟“岁岁年年花相似,年年岁岁人不同”。
“算几番照我,梅花吹笛”。写月下赏梅,通过“月、梅、笛、
人”和谐统一的立体意境,体现词人的审美情趣和人格追求。“算
几番”,说明月下赏梅吹笛的次数以及词人的兴趣之高。“算”不仅是
对往事的回忆,而且带有对“往事如烟”的感慨。更多宋词赏析文章
敬请关注的《宋词三百首》专栏。
“唤起玉人,不管清寒与攀摘”。续写赏梅清兴。玉人与月色相
联,意境和谐,但“清寒”中显得意境幽冷。笛声引起玉人与词人共
赏冬天的清寒,“与”,“共”之义,清兴之外,尚有一丝韵味和情
味。以上五句是回忆当年赏梅雅兴。
“何逊而今渐老,都忘却春风词笔”。由回忆转入现时,“而今”
照应“旧时”,物是而人非。
“但怪得、竹外疏花,香冷入瑶席”。是词人对眼前梅花的感受。
从对梅的感受强烈到对梅的花期淡漠,只有梅香袭来方知觉。“但怪
得”是惆怅,自己老了,梅花依旧送香来,平静的心因梅花的冷香而
骚动起来。“疏花”,梅花疏淡,词人将梅与竹相连,以竹的雅洁衬托
梅花。“瑶席”指雅洁的卧室,“香冷”,移觉手法,恰好地道出了梅
香的特点。“香冷入瑶席”与“唤起玉人,不管清寒与攀摘”相比,
暗含了对玉人的思念。
词下片写雪中赏梅,忽然宕开,将已逼到近前的梅花推远,梅花
变相,忽变作另一梅花,代表所苦恋已远离的女子。
“江国正寂寂”。“正寂寂”指环境幽清,不仅强调环境的幽静,
6
还写出了词人心境的空寞。“叹寄与路遥,夜雪初积”。折一枝梅花寄
给情人,表达思念,但雪深无法办到。“叹”字见出词人的惋惜,无
法表达则借酒消愁。
“翠樽易泣,红萼无言耿相忆”。写词人与梅花都在怀念玉人。虽
然“翠樽、红萼”色彩明丽,但凄冷的环境中却体现了一种冷艳的凄
美。
“长记曾携手处,千枝压,西湖寒碧”。回忆当年雪中赏梅的情
景,“携手赏梅”更显出两人情意深浓,情趣高雅。“压”为花多、雪
大,千枝花被雪压住,也暗含词人心情的沉重。红妆素裹,雪压梅花
的清影倒映在碧水中而清影满湖,“寒碧”与上片呼应,使词始终在
一种幽冷的环境之中。
“又片片吹尽也,几时见得”。从回忆转入现实,“片片”连用,
突出一种凋零感以及词人对梅落过程的关注、关情。“也”带有词人
轻轻地叹息。“又”与“算几番”共同体现时间过得久,以及词人
思念之深。
此词将咏梅与思人交融,句句不离梅花,用梅花寄托怀人情思。
上片的月中赏梅与下片的雪中赏梅融汇在幽冷的环境和词人感情的
范围之中。今昔对比,精神骤现,“清空中”有意趣,使物性、人情
与境共生,使得整篇词幽韵冷香,挹之无尽。
【讲解】
“自作新词韵最娇,小红低唱我吹箫。曲终过尽松陵路,回首烟
7
波十四桥。”淡远蕴藉的笔墨描画出烟霭深沉的旅行,而这“韵最娇”
的“新词”便是《暗香》《疏影》二首。沈祖棻云,“《暗香》《疏影》
虽同时所作,然前者多写身世之感,后者则属兴亡之悲,用意小别,
而其托物言志则同。”小诗流露出的才子词人姜夔于音乐中的那丝陶
醉与忧郁,使人不禁想去赏析这首“读之使人神观飞跃”的《暗香》,
走进笛里梅花,走进姜夔的清刚幽冷之境。
“旧时月色,算几番照我,梅边吹笛。”月光清美,梅花溢香,
这位词人吹的想必是笛曲《梅花落》了。笛韵悠然,当时的词人之心
可是恬淡安闲,怡然自适,或是心有幽怀,黯然神伤,还是柔情蜜意,
“相看好处却无言”?资人遐想,含有韵味。“算几番照我”,回忆并
勾勒往事。“几番”约言其多,不止一次。唯“当时只道是寻常”,才
有今日的追忆与幽思。“算”字送出一种回忆往事的凝神静思的状态,
而这种回忆从根本上是缘于内心生发的感情,这是一种怀旧的情绪,
于是引起下句对往事的追述。
“唤起玉人”句,在月下、梅边、笛里复加一“玉人”,则美人
梅花互衬,俨然有春日里“人面桃花相映红”之美。著一“唤”字则
静中有动,静止的美丽图景变得立体而鲜活,出现了情趣。“不管清
寒与攀摘”,冒着清寒,攀折梅花,则内心感情之热烈可知。这里清
而不凄,清而非冷,清寒而不刺骨。“清”本是极普通的字,作者信
笔写来,则天气之清寒,月色之清美,梅花之清香,都可融而为一,
这里似乎凝含着往日的幸福之感与甜蜜之情。回视起句清空,它既可
能是在“玉人”身旁的“吹笛”,也可能是孤身一人,因思念而吹笛,
8
更可能是兼而有之,以“几番”二字囊括。和次句意脉似断非断,似
连非连。这三个分句以寻常的字眼包蕴了广阔的时空,构造了悠远的
意境,暗含了凄婉的感情,可谓很有笔力的开篇。
下句笔锋陡转,以何逊自比,而着意在于“渐老”的衰飒。“而
今”和开篇“旧时”相对,扩大了时间的厚重感。这里不仅有对往日
恋人的怀念,还含有对逝去的美好岁月、青春风华的怀念和惋惜,正
与“临晚镜,伤流景,往事后期空记省”的嗟悼悲慨暗合。说“忘却
春风词笔”,却隐约含有往事不胜悲的意味,正如那位独上高楼望尽
天涯路的伤心人,欲寄彩笺却又说“无尺素”一样。而今识尽愁滋味
“却道天凉好个秋”,低徊如斯,哀婉如斯,“春风词笔”如何忘却?
否则,“竹外疏花,香冷入瑶席”何以入眼,又何以“怪”之?此句
又转入现时,竹外疏花萧瑟,冷香吹入瑶席,引人幽思,勾起回忆。
正是“相思一夜梅花发,忽到窗前疑是君”,梅花与人两相思。这里
见花思人,生出“怪得”之心,必是至深之情。“疏”“冷”烘托凄凉,
“瑶席”反衬哀苦,用字可见匠心。
下阕起笔即眼界扩大,从时、空两方面凝炼地点明感伤。“江国,
正寂寂”和扬州城里“尽芰麦青青”一样,萧条而荒寒。这寂寂江国
中的心灵必是孤苦、寂寥、悲伤的了,因此想到“折梅逢驿使,寄与
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怎奈欲寄幽情,而路遥不至,
况又有“夜雪初积”,层层间隔。于是且殢樽酒,举杯消愁,可是又
有什么用呢,“酒醒帘幕低垂”,明月梅花依旧,视之酒杯都似在垂泪。
心中情泪至深至纯,自己已不堪愁,托付酒樽而已,融情于物,所以
9
“易”泣。“红萼无言”,似乎以花代人,亦花亦人。于花它静默无言,
偏偏惹人相思,勾起词人的幽情;于人则是“脉脉人千里”,推己情
于对方,分明是“一种相思,两处闲愁”,这里有着一种因相思而生
的想象。嗅着冷香,披着夜雪,耿耿“相忆”于旧事,而痴情自现。
至于“翠”、“红”二艳字,在素雅中增添了凄丽。
下句即“耿相忆”的内容,时空跳转到了从前。“千树压、西湖
寒碧”,一片壮阔,壮阔中暗含着色彩和一望无际的生机,令人想到
“东风夜放花千树”般的绚烂纷繁。而淡妆浓抹总相宜的西湖一片澄
澈,正可作浓情醇挚之鉴。那时的“寒”与今日不同,“寒”而且“碧”,
“碧”得充满美丽,一如从前的“清寒”里凝固着幸福。“长记”的
背后是长思,长久地沉浸于对往事的追忆之中,这正源于“为伊消得
人憔悴”也“终不悔”之情。“曾携手”和“唤起玉人”遥相呼应,
“千树压”又和“竹外疏花”形成今昔对照,结构可谓精巧。更多宋
词赏析文章敬请关注的《宋词三百首》专栏。
结句又陡转,回入现实,语句沉而且重。“片片吹尽”,花开几时,
重见何期,正所谓“想其盛时,感其衰时”。惜花怀人,涵括着对柔
情、青春、生命及一切美好的事物和情感转瞬即逝的隐痛,梅花负载
的沉重深足体味。正是“寒梅最堪恨,常作去年花”。“人生别意会常
难”,推知又怎奈“当时轻别意中人”;而于似水流年,如烟往事,“大
都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脆”,因而如今这层感情,就比“欢娱
渐随流水”而发的“怎奈向”的感慨和惊叹愈深愈烈。于是生出内心
语“几时见得”,含蕴丰富,沉痛已极。它可能是悲,是愤,是哀,
10
是伤,是悔,是恨,又同时是这种种感情,真是千回百转,柔肠寸断
之后的奔涌。
全篇层次曲折跌宕,今昔之境几番变换,构思灵巧,回环往复。
结构精致,摇曳生姿。音节谐婉,错落有致。炼字灵动,言辞优美。
情韵委婉,幽思悱恻。意象淡雅,词境清空。全篇有“野云孤飞,去
留无迹”的清雅之美,正可视为“幽韵冷香”的姜夔词的代表作之
一。
【作者介绍】
姜夔(jiāngkuí1154;1208),字尧章,别号白石道人,
与姜石帚并非一人。汉族,饶州鄱阳(今江西鄱阳县)人。南宋词人。
他少年孤贫,屡试不第,终生未仕,一生转徙江湖。早有文名,颇受
杨万里、范成大、辛弃疾等人推赏,以清客身份与张镃等名公臣卿往
来。人品秀拔,体态清莹,气貌若不胜衣,望之若神仙中人。工诗词、
精音乐、善书法、对词的造诣尤深。有诗词、诗论、乐书、字书、杂
录等多种著作。更多唐诗宋词赏析敬请关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