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kaifamei

蜡烛燃烧的探究教案

更新时间:2023-01-17 21:01:37 人在看 0条评论

蜡烛燃烧的探究教案


2023年1月17日发(作者:荷叶圆圆课文原文)

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说课稿

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说课稿1

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下面我从教

材、学情、教法、学法和教学过程五个方面说说自己对这节课的

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1、在教材中的地位及其作用

本节课是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起始部分的内容,是学生接

触到的第一个较为完整的化学活动与探究实验。因此,本课是化

学实验的基础,对全部初中化学乃至今后的化学学习起到至关重

要的作用。

本节课通过“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加深学生对“化学是

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的认识。这个探究活动是从现实生活

中提炼出来的,会给学生以新的感受和启迪。

学生通过对蜡烛在点燃前、点燃时和熄灭后三个阶段的观

察,着重培养他们对现象的观察、记录和描述能力,同时进行设

计简单实验的尝试。

2、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①认识石蜡的性质,初步学会对蜡烛燃烧实验现象进行观察

和准确描述;

②能在教师指导下根据实验方案进行实验,通过对实验现象

的观察和分析得出石蜡性质及变化的有关结论

(2)情感态度价值观

①体验探究活动的乐趣和学习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学习化

学的兴趣

②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团队合作精神

③初步树立透过现象认识事物本质的辨证唯物主义观点。

3、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对实验现象的观察、记录和描述能力,

使学生掌握化学探究的一般方法。

教学难点:训练学生主动发现实验现象,准确表述实验现象

和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推理能力。

二、学情分析:

对于刚进入九年级的学生来说,这是他们的第三堂化学课,

此时的学生化学学习的兴趣和动力很足,他们希望教师给他们展

示才华的机会,针对学生学习化学兴趣浓这点,始终坚持探究式

教学,放手让学生去做,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他们敢于

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

但是此时的学生很多化学知识有限,由于受知识和能力所

限,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不强,注意力不集中,甚至有部分同学

胆子小,怕回答问题犯错误,干脆不去思考、不动手,学习的主

动性差。因此我认为可以抓住观察方法这一中心不放松,让学生

自主盲目的观察,充分的暴露他们在观察中的不足,教师再来引

导学生注重观察内容,真切的感受这个实验的知识。另外在讲解

和提问要考虑到中下层学生的基础,多给他们思考的时间,动手

的机会,让他们尽可能的投入到探究活动中来,让他们在探究中

享受乐趣。同时在教学中还要多发现学生的优点,充分肯定学生

成功的地方,让学生树立起学习化学的信心。

三、教法分析:

1、探究式实验教学法:根据目标设疑,引导学生动手实验,

让学生以怀疑和挑剔的心态去观察实验、体验思考和分析,教给

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得出科学结论的学习方法。

2、互动式教学法:运用学案,以问题的形式让学生猜想、

讨论、抢答,老师进行指导、答疑。师生之间不停的交流。

3、竞赛法:把学生分成若干个实验小组,让学生回答问题

竞赛。

四、学法分析:

动态辩证的观察方法(透过现象看本质)

动态的对比观察方法。

在本节教材中设计的实验要求让学生对比观察蜡烛点燃前、

点燃时、熄灭后,并写出对现象的描述,学会动态辩证的观察方

法,学会观察实验的具体内容如颜色、状态、气味、硬度、密度、

硬度、熔点等。

本节实验课的重点是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描述,CO2、H2O

这些产物的生成,是一个肉眼看不到的现象,怎样呈现出来,这

个实验放给学生可能有一定的难度,我采取的是示范讲解结合阅

读教材的方式使学生顺利的进行分组实验;但也有个别的学生实

验没有成功,小烧杯内没有出现水雾。这是什么原因呢?大胆放

手让学生讨论、讲解,最后得出结论,小烧杯要用干而冷的;烧

杯离火焰的距离要适中。至于点燃蜡烛熄灭后的白烟,这是学生

经常看到的一个现象,不过对于这一现象学生通常不会有过于深

入的思考,我认为这可以让学生观察蜡烛三态的循环变化来深入

探究蜡烛的燃烧。让学生思考是蜡蒸汽还是液态蜡在燃烧?为什

么白烟中有蜡固体。从而让学生得出结论:说明该白烟是由石蜡

蒸汽冷凝形成的。学生通过一系列的观察和实验证明,有利于学

生掌握动态的对比观察方法。

五、教学过程

(1)采用多媒体资料演示激发学生兴趣

上课时先用一些多媒体资料展示古代和近代的一些化学实

验以及由化学实验得出的重要成果(如古代的巫师,炼丹师这些

人都是早期的化学研究人士),让学生了解化学实验的重要性(化

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许多的化学成果与创造都是在实

验室中通过反复地实验而得出的),激发他们做化学实验探究的

兴趣。

(2)学生对生活现象的回忆与描述

让学生回忆生活中蜡烛燃烧的现象,学生回答得不完整、不

系统,认真倾听,选取比较有代表性的,将内容罗列在黑板上。

(这个问题提出的目的在于和后面对于蜡烛研究后的收获做对

比,使学生更深刻的意识到化学实验对于研究物质的重要性)。

给学生讲明白科学观察法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3)学生分组实验,主动探究蜡烛的物理性质、燃烧过程

把学生分成若干个实验小组对照学案中的表格自己想办法

探究蜡烛的物理性质,颜色气味状态触摸感觉密度。

观察记录比水

在学生的课桌上已经提前准备好了小刀、盛有水的烧杯等物

品,对于这些物品,学生早就很想摆弄摆弄了,再加上学案中表

格的引导,学生能够很顺利地完成这个探究实验。在学生探究阶

段,我注意观察各小组的表现情况,对出现的问题,及时给予必

要的帮助和辅导。在学生顺利完成后高调的表扬使学生体会到设

计实验、动手实验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

然后放手让学生观察蜡烛燃烧时、熄灭后的现象,在学生探

究蜡烛燃烧时,用一根火柴在其火焰上方燃烧让学生自主的分析

蜡烛火焰的的分层以及各层的温度情况;在学生探究蜡烛燃烧时

是否有CO2、H2O生成时,先让学生了解这两种物质的一些性质

(如CO2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在日常生活中CO2的用途等),

让学生去分析反应后这两种物质的存在,白烟的点燃强调要求与

方法,对于结果,多鼓励学生猜想,最后老师来总结,并强调烟

在化学中的意思。

(4)学生之间、小组之间、师生之间互动、讨论、交流、

评价

通过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同学们认识了蜡烛的性质、变

化及其变化过程中伴随的现象。为了使所学到的知识形成完整的

知识体系,再进一步追问:通过这个探究活动,你认为化学是一

门什么样的科学?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是什么?化学学习中应

关注哪些内容?

学生讨论后小结并投影:

1、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2、通过实验探究活动学习化学知识;

3、关注物质的性质,关注物质的变化,关注物质的变化过

程及其现象。通过小结帮助学生构建完整认知体系。

(5)归纳总结、知识升华、课外延展

同时还要让学生养成在试验后自我评价的习惯,如这次试验

设计合理吗?还有哪些可以改进的余地,我的操作中有哪些不

足。

六、教学后的反思:

(1)CO2、H2O、蜡蒸汽等知识点的探究,对于刚做实验的

学生是否有点太难,另外在探究产物生成的过程当中,这个实验

还是有改进余地的。

(2)这是一堂实验课,在探究过程当中,学生的热情和组

织纪律的矛盾始终是存在的,如何更好的组织学生探究也是在今

后的课中值得改进的。

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说课稿2

【说课内容】

人教版新课标教材《化学》九年级上册《对蜡烛及其燃烧的

探究》。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人教版九年级上第一单元课题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

的科学”分两课时教学。第一课时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是

介绍在实验中如何观察、描述和记录,第二课时对“人体吸入的

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是说明实验探究的方法。这是两节典

型的入门实验课。本节课的教材中设计了一个对比观察蜡烛点燃

前、燃着时、熄灭后的步骤,让学生关注物质的变化过程及其现

象,学会动态、辩证的看问题。并学会观察具体内容(颜色、状

态、气味、硬度、密度、熔点、沸点、发光、发热、新物质的产

生等)。这是一节如何实验的方法课,在整个教材中占有极其重

要的地位。

本节课的重点是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描述。co2、h2o这些

产物生成,就是一个用肉眼看不到的现象!怎样呈现出来?让我

想到了“路遥知马力”、“疾风知劲草”这些哲理性诗句,何不

让它们和冷却的烧杯、澄清石灰水较量一下,让同学们认识,记

住。教材的设计真是妙不可言!只有深入探究的人,才能体会到

“我探究、我成功、我快乐!我一定能行!”

第二个问题是:教材为什么安排点燃蜡烛熄灭后的白烟?这

是学生经常看到的一个现象,对于为什么会有白烟我们不一定有

过深入思考,我认为这可以让学生观察蜡烛三态的循环变化来深

入探究蜡烛的燃烧。让学生思考蜡烛的液体为什么会上升?是蜡

蒸气还是液态蜡在燃烧?为什么白烟中有蜡固体?其实蜡烛燃

烧到吹灭产生白烟,经历了固体→液体→气体→固体四个过程。

学生通过一系列的观察和实验证明,有利于学生掌握动态的对比

观察方法。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学习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②初步培养学生观察实验、表述实验现象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教师提出课题,而后进行师生讨论、确定方案,学生分

组实验探究,最后总结交流,填写实验报告,掌握系统观察的内

容与方法。

(3)情感与价值观:

①通过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②通过探究,使学生体会发现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

③通过学生分组实验使学生认识到实验是学习化学的重要

途径,并培养同学之间的合作能力。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对实验现象的观察、记录和描述能力,

激发学生对探究实验的兴趣;

教学难点:训练学生主动发现实验现象;准确表述实验现象。

【教学方法】

在上一届学生学习这一课时,由于男学生操作差,仪器损坏

多,女生的注意力不集中,甚至不敢动手。前车之鉴,后事之师。

今年,我是先上课题3“走进化学实验室”,让学生学会基本仪

器的使用和药品的取用规则,再学习两种基本的实验方法。顺其

自然,水到渠成。

根据教学目标的要求、教材和学生的特点,本节课我采用了

很多的教学方法:

1.咬住观察的方法这一中心不放松。先让学生盲目观察,品

尝失败,再引导学生用对比观察法,注重观察内容,进行系统的

探究实验。真切的感受到点石成金的学习方法比死记硬背的书本

知识更重要。

2.始终坚持探究式教学法。无论是蜡烛的密度、溶解性(让

学生把蜡烛放到水中观察得出结论),还是蜡蒸气或是液态蜡在

燃烧?(让学生用玻璃管吹蜡烛火焰,点燃火柴等物体来证明)

3.本课题教学主要采用主动探究、合作学习、讨论交流的方

式展开,开放式教学,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充分尊

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积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要分层次对

待,讲解和提问要考虑到中下层学生的基础,多给他们思考的时

间、动手的机会、回答问题的次数。在分组实验中让好生给于差

生合作式的帮助。让他们尽可能的参与到探究活动中来。使学生

体会发现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把“自

我参照性评价”运用到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中,随时随地的进行反

思。大量运用激励性评价语言,开好“高帽子”公司,创设一种

学生努力思考、积极动手,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的和谐教学氛围。

充分肯定学生成功的地方,即使学生错了,也表扬学生大胆,具

有代表性,错的也很有价值。并在教学的最后小结中引导学生对

学习的全过程进行自我参照性评价,从三维教学目标的三方面进

行反思,谈体会、谈收获。从而进行对学生身心无毒无害的绿色

评价。

【学习方法】

上课时首先让学生回忆蜡烛燃烧时的现象,学生回答的不完

整、不系统,给学生讲明科学观察法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求知

欲。然后再讲解对比观察法以及观察的内容,和学生一起观察蜡

烛点燃前的颜色、状态、气味、硬度、密度等项目,现时通过教

师的示范作用,规范学生的观察方法。再放手让学生观察蜡烛燃

烧时、熄灭后的现象。在实验过程中要指导学生注意仪器的使用

和药品的取用。确保操作正确,实验成功。学生在探究蜡烛燃烧

时是否有co2、h2o生成时,不教给学生完整的探究方法,但要

引导学生回忆co2、h2o的有关性质,设计一个有明显现象的实

验证明co2、h2o的存在。让学生重视探究步骤中的设计与实验

证明。即使是蜡烛的密度,也不要求学生精确测量,只要求与水

进行比较,把蜡烛放到水中证明即可。白烟的点燃,强调要求与

方法,注意多鼓励学生。学生自我评价时不会太勇跃,应从方法

上加以指导,引导学生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

价值观的三方面谈体会、谈收获,反思自己提出问题是否积极?

设计的实验方案合理吗?基本实验操作规范吗?分析问题思路

是否清晰?掌握了观察实验现象的基本方法吗?对学好化学有

信心吗?等问题。为以后开展“自我参照性评价”奠定良好的基

础。

【教学程序】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新课引入

化学实验是研究物质的重要手段。同学们,你做过蜡烛燃烧

这个实验吗?你仔细观察过蜡烛吗?学生粗略回答。

思考:为什么回答的不理想?从学生熟悉的事物入手,激发

学生对探究实验的兴趣.

讲授新课

1、教师讲解观察的方法与内容

引导学生观察蜡烛点燃前的现象:(颜色、状态、气味、硬

度、密度、熔点、沸点)

倾听、理解

验证密度时,学生把蜡烛放到水中验证

进行观察方法的学法指导

2、学生实验观察燃着时现象

再交流讨论

3、难点探究:如何间接观察

火焰分层,生成水、二氧化碳,是液体还是气体在燃烧。学

生分组实验(三人一组):

共同合作:设计后再实验,一边实验,一边记录。

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对实验现象的表达能力。

通过学生分组实验,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4、熄灭后的观察观察现象:

而后点燃蜡烛刚熄灭的白烟

(如果实验不成功,学生可以多实验几次)通过实验,培养

学生对科学不断追求的精神。

教师提示:还有什么有关蜡烛的实验吗?学生可以进行设计

实验。扩展学生探究的空间

学生自我评价

学生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方

面谈体会、谈收获

填写实验报告。

学会“自我参照性评价”的基本方法。

板书设计:

课题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一、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观察内容:颜色、状态、气味、硬度、密度、熔点、沸点……

观察方法:对比

【教学反思】

1.探究“是蜡蒸气还是液态蜡在燃烧”时,教师一般是用

玻璃管导出气体点燃,然而导出气体点燃的效果并不明显,我想

到小时候玩过用玻璃管吹蜡烛,于是我将实验改为“用玻璃管吹

蜡烛火焰”,吹火焰时学生观察到火焰横向伸长,很好点燃,学

生也容易理解是气体在燃烧。让学生体验到不少化学问题是从实

际中来的,知道化学与生活紧密联系,它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

这种课堂体验正是我们所要追求的。

2.黑烟是否需要探究?在教这一知识时应渗透环保意识。

3.学生反应的问题是观察水的生成现象不明显,很多同学

没有看到水珠。上完课后,我也反复做了该实验,发现有少量水

珠生成,由于同时有大量的热量产生,水珠转眼又蒸发了。我们

教研组几位老师也开动脑筋,反复用粗玻璃管、大试管、带支管

的大试管做对比实验,找到了最佳仪器,就是带支管的大试管。

由于它较长,又有支管散热,让水蒸气充分冷却,出现了大量的

水珠。解决了夏天观察这一现象的难题。让我深深的感受到了校

本教研的魅力。

总之,本节课给了我许多新的启迪,它使我深切地感到:新

课程给课堂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

方式正在悄然变化。


文章投稿或转载声明

本文链接:https://www.en369.cn/fanwen/xinxi-7-118057-0.html

来源:范文频道-369作文网版权所有,转载请保留出处。本站文章发布于 2023-01-17 21:01:37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用户名: 密码: 匿名发表
评论列表 (有 条评论
2人围观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