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征组歌过雪山草地的高潮部分
2023年1月17日发(作者:中国工会章程(全文))
军旅歌曲《过雪山草地》的音乐与演唱分析
作者:金子涵
来源:《黄河之声》2020年第06期
摘要:《过雪山草地》是一首经久不衰的军旅歌曲作品,此曲以真挚的情感和民族化的
音乐语言表达了对红军战士的歌颂和赞美之情。本文通过对此曲音乐方面的分析,进一步从歌
唱实践的角度进行了探索,以便能够更好的认识此曲的演唱。
关键词:军旅歌曲;《过雪山草地》;音乐分析;演唱分析
《过雪山草地》是《长征组歌》的第六乐章,此曲描绘了中国工农红军在长征途中过雪山
草地时所表现出的不畏艰难、为追求光明而奋斗的革命精神。这首歌曲自上世纪六十年代诞生
以来,常被作为独唱曲目而出现在各种音乐会舞台上,也成为众多男高音歌唱家非常青睐的曲
目。作为一首经典的军旅歌曲,其在音乐方面有着高度的艺术性,在演唱上也有着非常高的要
求。因此在本文中着重对此曲的音乐特点进行了分析,并结合艺术实践分析了此曲在演唱中应
当注意的问题。
一、《过雪山草地》音乐分析
(一)结构分析
此曲为单二部曲式结构,分为A、B两个部分,其中A部分有五个方整型的乐句构成,这
五个乐句基本上分为四个层次,第一、二乐句的关系为层递关系,第一乐句描写了雪山草地的
恶劣环境,衬托出了故事发生的背景,第二乐句描写了在这种恶劣的环境下红军艰难的现状,
对第一句所营造的环境起到进一步说明的作用。第三乐句主要表现了红军的英勇气质和铮铮的
铁骨精神。第四、五乐句则表现出了红军在艰难险阻的环境下表现出了革命乐观主义精神。B
部分进一步的把情感烘托起来,虽然“风雨侵衣”“野菜充饥”,但是红军的仍然“官兵一致,同
甘共苦”。为了共同的革命理想而不怕牺牲,表现出了崇高的革命精神。
(二)旋律分析
歌曲在旋律上主要呈现出三个明显的特点:一是在旋律建构在纯四度的骨架上。如歌曲A
部分中的第一乐句,为B徵调式,并从调式的属音re上开始,因此前后构成了由re-sol的纯四
度音程的核心音结构。在A部分中,旋律的进行主要是以三度以内的级进为主,在跳进的进
行上则是以四度跳进为主,由此可以看出纯四度音程在此曲中运用的重要性;二是从节奏的角
度看,此曲较多的采用了附点音型的节奏,如B部分第一乐句中附点四分音型和附点八分音型
的运用更加能够衬托出情感的抒发,同时也使旋律的进行与发展更加充满了动力性和流畅性。
(三)调式调性分析
此曲运用具有中国五声音阶特色的调式写成,其中又包含着调式交替的现象。从整体上
看,此曲在调式的交替上主要呈现出同宫系统内交替的特点。在A部分中,第一乐句建立在B
徵调式上,在第二乐句则转到了E宫调式。在B部分中,第一乐句建立在C羽调式上,从第
三乐句开始则是建立在E宫调式上并结束。在音阶的运用,此曲主要是以民族七声音阶为主,
体现出了高度的民族性特征。
二、《过雪山草地》演唱分析
(一)气息的处理
从气息技术的运用看,在演唱之前要以比较平稳的吸气做好准备,歌曲开始处的乐句在旋
律的进行上比较平稳,主要是在中音区上进行,因此采用缓吸缓呼的气息方法,在换气上以两
个小节作为单位进行平稳的换气,第二乐句在演唱上则需要注意开始出的e2音,需要气息要
有一定的支撑力,从旋律进行上看呈现出下行的趋势,因此气息需要缓慢的释放出来。第三乐
句和第四乐句在演唱的力度上要增强,注意乐谱上的“f”的力度标记,通过一定的气息力度表
现出来,第五乐句则需要根据旋律的进行来把握气息的控制力。B部分由于情绪上的变化,开
始处的演唱要有爆发力,采用深呼吸的方法以便于气息能够给予强有力的支撑,在换气上也需
要采用急吸急呼的方法,这样能够保证好音准的表现。在歌曲最后一个乐句的处理上,则要注
意音区的转换和速度上的渐变性,注重气息的支撑力。
(二)咬字、吐字的处理
此曲在咬字和吐字的处理上就是要注重行腔的特点,从此曲的字音关系上看,较多的采用
一字多音的表现手法,在行腔过程中要注重旋律的线条感和流畅性,如“草毯泥毡”这四个字在
咬字上容易出现发音不清的现象,而且这几个字都是一字多音的情况,在咬字上要特别注重字
头、字腹和字尾的表现。在最后一个乐句中,“高”字持续了一个小节的行腔,从音型上看,采
用附点十六分音型和八分音型的结合,“高”字的在字腹和字尾是由“ao”这两个元音音阶构成,
在拖腔上需要注意保持好就行,这样才能体现出“字正腔圆”的准确表现。
(三)情感表现
声乐作为一种抒情的艺术,最为重要的就是要了解歌曲的情感基调和情感的布局特色。此
曲在情感上更多的呈现出赞美和歌颂的情感,突出对红军战士的崇敬之情。因此作为演唱者在
分析歌曲时要把握好歌曲的这一情感基调。其次就是从情感的布局上看,歌曲的第一部分在情
绪的表现上较为的平稳,主要是以诉说和宣叙为主;第二部分则是要以一种激动的情绪进行表
现,因此从演唱者要体会歌曲的内容以及所要表达的内涵,把歌曲的情感化为自己内心的情感
体验,实现演唱者情感与歌曲情感的有机结合。
结语
综上所述,《过雪山草地》作为一首经久不衰的军旅歌曲,其所承载的是对革命战争时期
红军的精神,这种精神在当代社会中的传承则需要演唱者对歌曲的诠释。因此对于此曲的演唱
不能單纯的从技术层面的角度进行把握,而是需要通过理论上的分析和演唱实践的结合,这样
才能够把演唱技术与歌曲的情感内涵紧密的结合起来,准确的诠释歌曲,由此可以看出在对经
典军旅歌曲的演唱中,着重要进行音乐分析,并以此为基础进行演唱才能够体现出歌曲的内
涵。
参考文献
[1]胡中.论红军长征过雪山草地精神[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01).
[2]江宏.浅谈《长征组歌》中民族音乐语言与形式的运用[J].解放军艺术学院学报,2011,
(01).
[3]王敬强.对《红军不怕远征难》民族性与时代性的音乐认识[J].新疆教育学院学报,
200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