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kaifamei

(完整版)文言文宾语前置现象总结

更新时间:2024-09-01 09:14:03 人在看 0条评论

(完整版)文言文宾语前置现象总结


2024年9月1日发(作者:考勤制度表)

(完整版)文言文宾语前置现象总结

一、疑问代词作宾语要前置

在文言文中,疑问代词“谁”“何”“奚”“安”“焉"等做宾语时必须放在动词或介词的

前边.例如:

(1)彼且奚适(着重号为笔者所加,下同)也? (《逍遥游(节选)》)

(2)一旦山陵崩,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 (《触龙说赵太后》)

(3)沛公安在? (《鸿门宴》)

(4)且焉置土石? (《愚公移山》)

“奚适”即“适奚" ——到哪里;“何以”就是“以何" ——凭什么,靠什么;“安在"

就是“在安” ——在哪里;“焉置"也就是“置焉” --放(运)到哪里。值得注意的是,例

句(4)中的“土石"也是“置”的宾语,但不是疑问代词,所以放在“置”的后边,翻译成现代

汉语要做适当的调整—-把土石放(运)到哪里.

疑问代词做宾语要前置的规则,在文言文中是非常严格的,几乎没有例外的情况。

二、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要前置

在文言文中,如果一个句子是否定句,而且又是代词作宾语,这时宾语往往要放在动词之前、

否定词之后,构成宾语前置。例如:

(5)忌不自信。 (《邹忌讽齐王纳谏》)

(6)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 (《齐桓晋文之事》)

(7)良人未之知也。 (《齐人有一妻一妾》)

例句(5)“忌不自信”不能理解为“邹忌没有自信心”,而应该看成“忌不信自",即“邹忌不

相信自己(比城北徐公漂亮)”,代词宾语“自”前置了。同样,例句(6)(7)分别应看成“莫

能御之也”和“良人未知之也”,两个宾语“之”都前置了.

由上面几个例子可以看出,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必须满足两个条件:第一,宾语必须是代词;

第二,全句必须是否定句,即必须有否定副词“不、未、无”等或表示否定的无定代词“莫(没

有谁)”。两个条件中少了任何一个,宾语都不前置。

(完整版)文言文宾语前置现象总结

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的规则远没有疑问代词作宾语要前置的规则严格。在我们学过的课文

中就能到否定句中代词宾语没有前置的例子,如:

(8)虽与之俱学,弗若之也。 (《弈秋》)

(9)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诗经·黍离》)

另外,这种宾语前置的现象,还残存在现代汉语的某些成语中,如“时不我待"。

三、借助“是”或“之”构成宾语前置

这种类型的宾语前置句具有加强语气,强调突出宾语的作用.例如:

(10)惟兄嫂是依. (《祭十二郎文》)

(11)惟弈秋之为听。 (《弈秋》)

(12)夫晋,何厌之有? (《烛之武退秦师》)

“惟……是……”“惟……之……”是文言文中宾语前置的一种典型格式,“是”“之”

是宾语前置的标志,不翻译;“惟”是“只”“只是”的意思,起强调突出作用.例句(10)的

意思是“只有依靠兄嫂”;例句(11)也可以看成“惟弈秋是听”,即只听弈秋的。例句(12)

的“何厌之有”即“有何厌",意思是“有什么满足的",这里的“之”字也是宾语前置的标志。

在这类宾语前置的情况中,如果宾语本身是代词,通常用“之”来辅助构成“此之谓"“我之

谓”等格式,并且形成了一种固定句式,翻译成“说的就是……”。例如:

(13)“闻道百,以为莫已若”者,我之谓也。 (《秋水(节选)》)

(14)“他人有心,予忖度之。" -—夫子之谓也。 (《齐桓晋文之事》)

这类宾语前置的情况,也留存于现代汉语的某些成语中,如“惟利是图”“惟才是举”“惟

命是从"等。



文章投稿或转载声明

本文链接:https://www.en369.cn/fanwen/xinxi-6-1427339-0.html

来源:范文频道-369作文网版权所有,转载请保留出处。本站文章发布于 2024-09-01 09:14:03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用户名: 密码: 匿名发表
评论列表 (有 条评论
2人围观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