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图腾》的狼性解读
2024年5月9日发(作者:恶意网站)
《狼图腾》的狼性解读
作者:王晓静
来源:《文学教育下半月》2015年第07期
内容摘要:《狼图腾》是一部描述、研究蒙古草原狼的生存发展史的巨作”,以它自己特
有的魅力在斑斓多彩的各式写作中独树一帜,强悍的狼性带着原始的野性从文中呼之欲出,让
人们充分领略了狼的智慧、强悍。狼是草原民族的兽祖、宗师、战神与楷模,它们凭着智慧、
尊严、顽强不屈、杰出的军事才能及强烈的团队精神和家族责任感让草原人千百年来对它们有
着爱恨交加敬畏万分图腾式的崇拜。本文从这些方面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狼图腾》 狼性 团队精神
《狼图腾》是姜戎的一部大作,也是“迄今为止唯一一部描述、研究蒙古草原狼的生存发
展史的„旷世奇书‟。”说它是大作,因为作品具有史诗般的恢弘大气,更是一部蒙古草原狼繁荣
生存发展史。但说它畅销又并非一般意义上的畅销书,它在讲述草原惊险传奇故事的同时,诉
说着作者对草原文化、草原精神、游牧性格的凝思与感悟,通过对草原狼狼性的深掘及其精神
内涵的广延深拓,试图建构起当代中华民族的精神脊梁——狼图腾。作品带给读者的不仅是惊
险后的快感,草原人民憧憬中的缺憾,且是对农耕与牧游民族性格的理性思考,是从哲学上历
史的看取中华民族的兴衰裂合与“狼”的微妙关系的。这部书所写出的狼性是是我写这篇论文的
出发点。这篇论文从狼性之智慧和强悍写了狼。
一、狼的智慧
(一)众狼一心、同进同退
“狼如果不得不面对比自己强大的东西,必而攻之。”狼虽然通常是独自活动,狼却是最
团结的动物,你不会发现有哪只狼在同伴伤的时候,独自逃走。最值得称道的是战斗中的团队
精神,协同作战,甚至不惜为了胜利粉身碎骨,以身殉职。首先是团队作战,这是其它动物所
下具备的。狼在出动时,按照各自特点,各司其责,分工明确。有负责警戒的,有担负探路
的,有承担主攻的。狼是一个非常严密的组织,能力最强的为狼王,按能力不同划分出不同
等级。单个草原狼尚可防御,狼的威力几乎不可抵挡。草原狼为了使体生存下去,每次猎
食之后,都会留下一小部分,给老弱病残的狼草原狼能够在恶劣生存环境中生存下来,靠的就
是团队的力量。
“狼的集体主义极强,向往自由的狼从不忘记自己所从属的集体。”除了关爱自己的孩子
外,它们更多的是在失子之余来关爱其它的狼子。从它们对人类所发动的一次次突袭,我们可
以看出那阵容的完整,攻守之有序,头狼不亚于任何一个战争指挥者,在暴雪之夜,它能借助
于“天时、地利、狼和”来打一场歼灭战。战斗的胜利与头狼的智慧是分不开的,但更重要的是
“三军用命”,一条条狼在军马面前,一次次的冒死冲锋,有的被踏破了肚皮,有的被踢断了
身体,但却没有一条狼退缩。忘我的精神,强烈的集体主义观念成就了它们草原千年霸主的地
位。
“牺牲精神应该是草原狼有别其它物种的重要特征”狼集体作战时,如果同伴败下阵来,
将被大家分食。作战中,遇到伤者,其它狼会一口使其毙命。狼因伤逃跑中,也会采取自残方
式,摆脱束缚。狼为了提高自己的奔跑速度,可以把吃进肚里的食物呕吐出来。狼非常清楚自
己要的是生命,而不是食物。如何对待伤兵,可能是狼性与人性的重要区别。
(二)知己知彼
狼尊重每一个对手。狼在每次攻击的时候都会先了解对手,而不会轻对手,所以狼一生
的攻击很少失误。最佳时机出击,保存实力,麻痹对方,并在其最不易跑动时,突然出击,置
对方与死地。不打无准备之丈,踩点、埋伏、攻击、打围、堵截,组织严密,很有章法。狼的
每一次侦察、布阵、伏击、奇袭都有高超战术;狼对气象、地形可以巧妙地利用;遵循谨慎原
则。狼作战,从来不打无准备之战,无必胜信心之战。狼的警惕性、谨慎性、多疑性、狡
猾性使其它动物只能望其项背。面对嘴边的肥肉,如无必胜把握,狼宁可放弃。在哺育幼狼
期间,母狼往往要筑好几个洞,或是把旱獭的洞强占过来,加以修改利用占为己有。当母狼发
现有人觊觎狼仔时,往往会使出疑兵之计,出入假洞,令捕狼人陷入迷阵。狼为了稳操胜
券,特别擅于利用天气、地理等自然条件,经过长时间等待,抓住战机,一战而胜。在草原狼
与人类的博弈中,往往在月黑风高之夜,人们警惕性放松时,正是草原狼大显身手的时候。
二、狼的强悍
(一)自由可贵
在狼的世界里,一直以来都坚持着“自由可贵”这四个不同寻常的字,狼不会为嗟来之食而
不顾尊严的向主人摇头晃尾,因为狼知道决不可有傲气,但不可无傲骨。读者的视线通过陈
阵,近在咫尺触观小狼一举一动,小狼的聪明、贪婪、凶狠,描写得淋漓尽致。如在喂奶时,
肚皮撑得薄如层纸也不松口;大一点时,他的桀骜不驯,强烈的占有欲,常常将几个小狗伙伴
咬翻在地,引起狗妈妈伊勒及其它草原动物的关注。再大一点时,它的狼性欲也增强,居然咬
伤陈阵的小腿。当然,小狼有时也很温顺,同二狼的“私交甚密”,在白烟中与小狗们嬉戏,被
蚊子咬时的可爱,以及与陈阵、杨克等的斗闹,都描写得力透纸背。狼的精神“宁为玉碎,不
为瓦全”、“不自由,毋宁死”、宁可高尚的死去也不屈辱的活着。草原狼是自由的,这个自由
更多的体现在了精神上。小狼在被人类收养后一直保持着狼的禀性,不屑与狗为伍,进食时永
远保持着那种凶猛的姿势,它用自身的智慧赢得了生命,然而它却因对自由的深深向往而“魂
归腾格里”。在深夜阵阵狼嗥声中,小狼从沸腾的血液里到了什么?是久违的亲情,是自由
的曙光。它拼尽了全力想挣脱绳索冲向母亲、冲向自由,但最终归于失败。但它是坚毅的,为
了自由,它可以等,一但机会来临,甘愿以死来抗争。故事的结局,一张狼旗飘在了知青的蒙
古包外,小狼自由了,用肉体的消失换来了精神的永存。
“草原狼,无论食与杀,都不是目的,而是为了他自己神圣不可侵犯的自由、独立和尊严”
草原狼,万年来倔强草原民族的精神图腾,他具有太多让人感到羞愧和景仰的精神力量。没有
多少人能够象草原狼那样不屈不挠地按照自己的意志生活,甚至不惜以生命为代价,来抗击几
乎不可抗拒的外来力量……“神圣得使一切真正崇拜它的牧人,都心甘情愿地被送入神秘的天
葬场,期盼自己的灵魂也能象草原狼的灵魂那样自由飞翔……”这就是“不自由,毋宁死”的骨
气与抗争!这就是支撑一个民族振兴与强大的脊梁!一个民族没了狼性,没了脊梁,也就没了
发展的余地,只能是被动挨打、走下坡路了。
(二)宁死不屈
狼不会为了所谓的尊严在自己弱小的时候攻击比自己强大的东西。但狼的尊严和霸气是
神圣不可侵犯的,士可杀不可辱是每条狼生存的原则。当包顺贵坐军车带着徐参谋去追杀一头
头狼时,狂奔速度不如吉普车迅疾的狼却仍是拼尽最后一丝力气逃命,拼尽最后一丝力气维持
尊严。“巨狼跑得四肢痉挛,灵魂出窍。可怜的巨狼终于跑不快了,速度明显下降,跑得连白
沫也吐不出来了……这种狼最畏惧的声音,把巨狼骨髓里的最后一点力气吓了出来。巨狼狂冲
了半里路,跑得几乎喘破了肺泡。它突然停下,用最后的一丝力气,扭转身蹲坐下来,摆出最
后一个姿态……巨狼全身痉挛,目光散乱,瞳孔放大。包顺贵走近,狼竟然不动。他用口捅
了捅狼嘴,狼还是不动……他伸出手掌,象摸狗一样摸了摸巨狼的脑袋……巨狼仍是没有任何
反应,当包顺贵再去摸狼耳朵的时候,巨狼象一尊千年石兽轰然倒地……”视死如归,不屈不
挠。
小说中描写的生活、战斗场景是残酷的,但身在其中的草原牧民精神带给了读者强大的
精神支持,印证着草原人民是不可战胜的。首先源于自身的英勇而后(按毕力格老人思考的角
度考虑)得益于狼的崇拜他违背老人的意愿一探究竟——掏狼窝,养小狼。养小狼的结局是,
陈阵亲手将从小养大挚爱的小狼亲手打死了。小狼死的那一刻,他也又一次感到了第一次一个
人遇到狼时的那种感受:“那个瞬间,陈阵觉得自己的灵魂被击出体外,他似乎又听到了灵魂
冲出天灵盖的铮铮声响,这次飞出的灵魂好象再也回不来了。”对陈阵而言,如果说第一次是
怕狼畏惧狼想置狼于死地而有次感觉的话,那么这次则是疼狼、爱狼想救狼于水火而不能产生
的。在他 打小狼死的那一瞬,小狼的狼性飞到了腾格里那里,而陈阵的人性也逃脱了肉体,
留在世间的是两具同样的肉体躯壳,在腾格里那里却是两种精神的统一。小狼以它的高傲捍卫
了它的狼性,在小狼的面前人类残忍的一面也暴露无遗。陈阵在为这匹小狼所付出的超越了他
对所有人的爱,小狼的死也成了他日后心中永远的痛,陈阵人性中最纯的那部分被小狼占据
了。文本中写到杨克劝陈阵听阿爸的话给小狼最后一次做狼的尊严时,“陈阵的泪在面颊上冻
成了长串冰珠。他长叹一口气说:„……从感情上我下得了这个手吗?将来如果我有儿子的
话,我都不会想养小狼这样玩命儿疼他了……‟”,他把他一生的挚爱都给了这匹狼,这匹小狼
死在他的手里就更显得悲壮,把自己挚爱的东西毁灭无疑是可悲的悲剧。这样的结局使小狼的
狼性得到真正意义上地升华并融入到陈阵的人性中,永远地印在他的灵魂深处。如果说毕力格
老人的视野是展现给读者看的话,那么陈阵的视野就是与读者同步的,是他带读者走进了毕力
格老人所在的草原生活、狼的生活。
狼亦钟情护崽与博爱:公狼会在母狼怀孕后,一直保护母狼,直到小狼有独立能力,这
是对家族的责任感。他们以自己最大的能力捍卫整个家族,即使粉身碎骨也再所不牺。在狼的
体,狼对母狼是尊崇的。当母狼被打死,追求母狼的公狼会起攻之,战斗到最后一只狼。
每年四月份母狼产仔的时候,公狼每天都要出去猎食,它尽可能的吞下食物,回来后把食物吐
出来分给自己的妻子和孩子吃,这种为爱而牺牲的精神是非常令人震惊的。原上,母狼爱崽护
崽的故事流传极广:为了教狼崽捕猎,母狼经常冒险活抓羊羔;为了守护洞中的狼崽,不惜与
猎人拼命;为了狼崽的安全,常常一夜一夜地叼着狼崽转移洞穴;为了喂饱小狼,常常把自己吃
得几乎撑破肚子,再把肚中的食物全部吐给小狼;为了狼家族共同的利益,那些失去整窝小
崽的母狼,会用自己的奶去喂养它妹或表妹的孩子。毕利格老人曾说,很久以前,额仑草
原上有个老猎人,曾见过三条母狼共同奶养一窝狼崽的事情。那年春天,他到深山里寻狼崽
洞,在一面暖坡发现三条母狼,躺成半个圈给七八只狼崽喂奶,每条母狼肚子旁边都有两三只
狼崽,于是他和猎手们不忍心再去掏那个窝。老人曾说,蒙古草原的猎手马倌,掏杀狼崽从不
掏光,那些活下来的狼崽,干妈和奶妈也就多,狼崽们奶水吃不完,身架底子打得好,所以,
蒙古狼是世界上个头最大最壮最聪明的狼……陈阵当时想说,这还不是全部,狼的母爱甚至可
以超越自己族类的范围,去奶养自己最可怕的敌人——人类的孤儿。在母狼的凶残后面,还有
着世上最不可思议,最感人的博爱。
三、生存能力
狼有非凡的生存能力和智慧。
我们从小狼打洞这一现象可以看出“当他抬起头再看小狼的时候,他楞住——小狼居然在
沙圈里撅着屁股和尾巴,拼命地刨土掏洞,沙土四溅,像礼花似的从地洞里喷出。陈阵急忙擦
了擦手跑出包去,走进狼圈蹲下身子好奇地观察起来。
小狼越往里挖,里面的光线就越弱。它显然尝到了黑暗的快乐,也开始接近它预期的目
标。黑暗黑暗,黑暗是狼的至爱,黑暗意味着凉快、安全和幸福。它以后再也不会受那些可恶
的大牛大马大人的威胁和攻击了。小狼越挖越疯狂,它简直乐得快合不上嘴了。又过了20多
分钟,洞外只剩下一条快乐抖动的毛茸茸的狼尾巴,而小狼的整个身体,全都钻进了阴凉的土
洞里。这条小狼眼睛还没有睁开就离开了狼妈,小狼打洞的本领是谁教给它的?而且打洞的方
位和朝向也绝对正确,打洞的距离更是恰到好处。这又是谁教的?这个选址的本领可能连草原
上的大狼都不具备,它自己又是怎样计算出来的呢?
我们不仅感叹一个半岁的狼的生存能力居然超越了一个18岁的成年人。它的打洞能力不
用传授、训练和强化。它具备方位、距离的判断测算能力令人赞叹。我们号称万物灵长的人,
不得不自叹弗如。
狼的生存能力极强,正像作者所说:“蒙古草原上没有虎、豹、豺、熊、狮和
象,它们都难以在蒙古草原严酷的自然条件下生存,……草原狼和草原人,是蒙古草原生物
的激烈竞争中,唯一一对进入决赛的种子选手。”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彻底改变了人们久已
习惯的生活方式,从“给”到“取”的就业观念的转变,使人们一时难以适应与调整,生存与就业
的激烈竞争,成了人们涉及自身安危的第一要义,他们渴望拥有生存的本领与能力第一次显得
如此强烈,“狼性”在一定程度上给了人们精神上的满足。人们也开始学习这种精神,学习这种
精神为我所用,以适应现代的社会。
“草原民族崇拜狼图腾,不仅是因为他们深刻地认识到狼是草原的保护神,而且还由于认
识到狼的性格、智慧等方面的价值。”草原狼具有强悍进取、团队协作、顽强战斗和勇敢牺牲
的习性,深深地影响了草原民族的精神性格;蒙古人卓绝的生存技能和军事才华,更是在同草
原狼军团长期不间断的生存战争中锻炼出来的;而且,狼又是草原战马的培训师,恰恰是狼对
马的攻击,才把蒙古马逼成了世界上最具耐力和最善战的战马。因此,勇猛的性格、卓绝的
军事智慧、世界第一的蒙古战马,就成为东方草原民族的三大军事优势。而这一切都与狼有
关。深刻认识狼的价值,就可以破解许多世界历史之谜。认识狼、以及狼图腾的价值。
(作者单位:河南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