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古筝曲:如何将简谱改编成古筝谱?
2024年4月30日发(作者:中药前列腺炎)
Word文档
1,分解和弦
分解和弦是特别优美的和弦,也是较常用的分解法。这里我不说如何分解(因为好多
啊,一会儿要对比一会要协同,劳资也搞不清晰),我来说一下分解的步骤和一些以前迷惑
我的地方。其余的伴奏形式也是类似的,我就不讲了。
这是雪山春晓的摇指部分,右手主旋律,左手则是分解和弦伴奏。这里可以看到和弦
的连接为:六级--二级--六级--一级--六级挺单调的哈,由于古筝没有4和7,所以许多和
弦都不能完整呈现,所以才大段采纳主和弦填充,要是是钢琴的乐曲,这个和弦会很丰富,
当然现在这个问题我们先按下不表。
由于简谱是首调记谱,所以我们可以把全部调的谱子都看成C调来配和弦,所以下面
我将忽视原曲调性,直接把该曲看成C调来配和弦。
所以和弦走向是
所以才会有上面的伴奏版本。
把Am(613)分解为6361 36就是第一小节的伴奏,这个分解式基本上是特别经典
的Am和弦分解,当然你要分解成这样三种也是完全没有问题的。后面都是和弦的分解,
值得一提的是第二小节是Am的第一转位的分解,这样可以使和弦产生变化。第三小节的
1
Word文档
Dm由于没有和弦内音4,所以只选用了2和6.
应留意并不是全部分解和弦都是用的弦内音,也有许多用经过音的地方,比如下面这
个还有特别便利的古筝指法套装的分解和弦:
还有观看可以发觉,这些和弦的根音是全部消失了的,所以要留意配和弦写和弦时根
音的重要性。
2,柱式和弦
柱式和弦是特别雄壮的和弦(好吧,还是要看音量)。多用在重拍位置和快速进行伴奏
上。
3,半分解
这种和弦听起来比较轻愉快泼
4,琶音
5,特别指法
许多传统曲目没有左手部分,仍旧听上去很丰满,就是因为一些指法自带伴奏效果,
举几个例子,(1)大撮
(2)套指
2
Word文档
(3)点指
(4)利用延留音
(5)还有一个较简洁的,刮奏,我都不想举例了。
其他还有许多写伴奏的方法,比如卡农重复啊,前一乐句重现等等等等,自己去积累
吧。
下面我将供应许多投机取巧的方法。
,1,曲子的和弦走向。扒谱扒带需要点功力,但是简洁一点的可以采纳吉他谱或者尤
克里里谱这种谱子,都需要知道基本的和弦走向(只需要较基本的就可以,颜和弦通通
删掉,在这个意义上,尤克里里谱更有参考性)。
2,我们改编多半都是流行曲或者纯音乐,这些曲目的和弦走向都比较简洁,保留较简
洁的和弦走向,在之上再做进展,变成自己的曲目就可以了。
3,乐曲进行的较较基本的和弦走向之一,就是经典的主和弦-下属和弦-属和弦-主和
弦。
下属和弦是音乐和声进行中较基本的四个功能和弦的第二个(依次为主和弦,下属和
弦,属和弦,主和弦。,也是在音乐进展中第一次的颜变化,从功能上说是从一个稳定进
入到不稳定,从它推动到更加不稳定的属和弦序列,并因为它的进展变化,较终让音乐进
入到下一个稳定,不管中间加入了多少其他的颜和弦变化,骨干的功能和弦就是它们几
个,更简洁的说,实际上音乐的较为简洁的呈示就是主和弦、下属和弦、属和弦的轮番消
3
Word文档
失,周而复始,音乐就这样悦耳起来。
其中主和弦是1级和弦,下属和弦是4级,属和弦是5级,在C大调里,可以用C,F,G
这三个三和弦表示。由于C是135,F是61,G是572,里面只有F的根音在古筝弦序里
不存在,所以会定出一个4来,从而使下属和弦演奏变为可能。
所以可以把一个低音3改成4用来处理F和弦的颜。所以许多流行曲目改编的古筝
曲里看到定弦是介个样子的这里面也是有许多技巧的,有许多东西可以说,有些人改编的
就很一般,有些人就改编的特别好,需要你自己去渐渐积累,我就举个例子:
这个版本的琵琶语就是特别简洁的用了极其简洁的分解和弦。效果其实也挺好,因为
琵琶语原来就属于比较宁静演奏听乐器音的曲目,但是特别不够丰满。
詹倩老师改编的就特别合理,而且有许多很巧的地方(这个谱子是要收费的,所以我
就拿一点来说说,盼望不要告我):
首先她更改了定弦,可以演奏Am,Dm,G,F,Em这一系列的和弦。
而且她并不把伴奏音局限在左手上:
第二小节的根音倍低音6,就是用大撮做出来的,而且由于把低音6改成低音7的缘
由,所以这个低音6是用低音5滑出来的。真真是很奇妙。
既然有人赞,我就多说点,O(_)O哈!
我来分析一例改编的比较好的曲目吧,既然是学习,那当然就用大师的手笔,我主要
4
Word文档
分析人家怎么写伴奏的,音乐形态理解我就没方法了,自己意会把。我不是小气的不把自
己的作品拿出来,额呵呵呵(≧▽≦)/下面我来谈一下王中山改编的《春到湘江》,《湘江》
是竹笛名曲,基本上是必学曲目,它浓郁的花鼓戏颜和流畅奔放的旋律让人百听不厌。
我们都知道移植改编一般都是相近乐器较多,比犹如为弹拨的琵琶和古筝相互移植(《彝族
舞曲》),阮和琵琶相互移植(我就不想说阮的考级曲目有一半和琵琶相同好吗),拉弦乐器
的二胡和小提琴曲目相互移植(《阳光照射着塔什库尔干》),或者长线条相互移植,比如竹
笛移植小提琴的《流浪者之歌》,小提琴移植口笛的《苗岭的早晨》。很少有颗粒型和长线
条乐器相互移植的,因为演奏方法差异很大。这给移植造成了很大的困难。
《春到湘江》由于原来是竹笛的乐曲,所以大多是长线条的乐句,而古筝是弹拨乐器,
强调的是颗粒性。不过所幸我们有摇指这种技法可以演奏连绵的长音,而原竹笛曲后面也
有颗粒性特别强的双吐部分,改编为古筝的快速指序之后浑然天成,毫无斧凿痕迹。而较
重要的一点则是《湘江》是以五声音阶为基础的音乐,而古筝则正好是五声音阶定弦。这
两者的共同点为改编供应了条件。
值得提出的是民族调式和西洋古典乐不同,大多数伴奏都是采纳八度和上下五度来支
持主旋律,所以并不能单纯套用和弦规章(别任凭用七和弦),否则可能会丢失民族音乐特
。
但是两种乐器究竟不同,盲目照抄不能发挥古筝的特性,移植肯定会失败,如何既发
挥古筝特,又保留原曲特是需要匠心的,我们来看看王中山大师是怎么做的:
这是竹笛的演奏谱的引子
这是古筝的引子。
5
Word文档
以第一句为例,我们可以看到,变化也许有以下几个:
1,第一句结束在第二个虚小节线的地方,原来较后这个3应当是属于Em和弦,但是
古筝并没有7,所以改成了Am和弦伴奏然后用刮奏推到2和下面的3连接到了一起,完
成了连接,改的很奇妙。
2,还是这个3,竹笛处理是很自由的,一般都是(56532)-3或者(5653532)-3.
古筝没有方法像竹笛那样演奏那么多倚音,所以就简略成了(565)-3,这样的简略在后
面特别常见,我们到行板的时候会再说一次。,3,竹笛的第一小节的较后一拍的6316在
古筝时改成了两小节里面的音,推想是为了表现速度变化,听了许多人的弹奏,其实和竹
笛演奏的效果差不多。但是由于意念上断句不一样,可能会造成不同的演奏效果。第二句
也有一个一样的改编,这个的演奏方式差异就很大。
从总体看,竹笛的引子伴奏是特别清淡的(看总谱就知道了,图片太大了就不放了),
目的是为了突出竹笛的音。但是古筝大大加大了左手伴奏的丰富程度,但都是以比较清
淡的琶音为主,加的上行音阶则很好的表现了湘江波涛滚滚的感觉,保持并且加强了引子
的风味。
另外特殊有意思的地方有两点:
第一,省略并不是毫无依据的省略,而是选择了加花性的省略,而富有花鼓戏特点的
音#5则被保留了下来,竹笛是采纳倚音突出这种颜。而古筝则采纳了勾摇的技巧(吐个
槽:,好难弹啊有木有!!)保留这个颜音。
第二是,古筝在引子的后面加入了特别有特的仿照波涛的刮奏,简直就是无缝结合,
6
Word文档
完全没有雕凿感,充分突出了古筝的音。
第二段如歌的行板,一共有三个大的部分,分别都有标注从一开头到稍流淌,从稍流
淌到第二次的摇指段落,从摇指段落到快板之前这三部分,下面是第一段的一部分:
在刮奏结束之后就是行板部分,一开头的伴奏是依据竹笛的总谱伴奏来的:
可以看出是古筝借鉴了扬琴和中阮的伴奏旋律,改成了适合古筝演奏的形式,并保留
了强弱形态。
竹笛的主旋律音是非常美丽流畅的,古筝则利用了特别有特的摇指演奏主旋律,
并且大大简化了竹笛的技巧性倚音,保留了颜性的倚音,左手则一方面延留前面的音乐
形态一小节做链接之后采纳了分解和弦上行完成了第一段。
值得借鉴的是,改编者并没有一味的使用右手摇指加左手伴奏的方式,而在有大量附
点做停顿的地方采纳了古筝的特指法,比如按滑,轮指,突出了古筝的特。这里的伴
奏是用的传统伴奏的大撮做低音伴奏,在摇指的时候则用了跨八度的钩摇的倚音作伴伴奏
(在下面两幅图里,认真看),真是有想法的伴奏方法:
下来是第二小段,竹笛在第二小段之前有一个较长的过渡句,但改编时则删去了这个
过渡句,直接用左手的5612在小节内过度(见上图),简化了结构,伴奏不再使用分解和
弦,而使了刮奏,琶音和柱式和弦。其实第二段的摇指也相当少,大部分都是古筝的技法
改编乐句,做的相当自然。
比如这一句:
7
Word文档
竹笛是这样的(第三小节和第四小节):
看起来差别并不大,但却特别有启发性,古筝中大量省略了竹笛的特技法,加入了
自己的特技法,比如省略了叠音只保留倚音的滑音效果,省去了两个6的繁复的倚音直
接用刮奏推上去,忽视竹笛因为打音而割开的两个6合并成一个附点6这些看起来很自然
的东西,我们在改编的时候则不肯定能想得到,特殊是有些针对流行音乐的改编,更是要
留意这些,歌曲一般都是为人声写得,并不肯定适合古筝,怎么将其变成古筝的音乐语言,
需要技术,需要阅历,所以需要看,需要思索,看别人是如何给旋律增加了古筝的颜。
接下来是第三段,第三段之前有一个过渡句,这次古筝没有省略,直接提上来用了,
我觉得这真的算得上是详略得当,增减都觉得多了一分,这就是实力啊(请叫我王中山脑
残粉)。
第三段是第一段的重现段,这次的变化主要发生在:第一,速度快了相当多;第二,
左手上,右手主旋律没有几乎变化,但左手的伴奏则变了,音程拉大,回旋变多。这次的
分解和弦都是古筝特别常用的分解和弦,比如C的分解1513 5315,Am的分解:6361
3163,G的分解:5252 5252。虽然古筝的和弦很少,但是其他地方通通用八度或者四度
五度或者直接用主音和弦就行了。
这种变左手的写作方法在各种地方都会用,乐曲要有变化,不关你是主旋律变化还是
伴奏变化,都要有微小的变化,音乐的变化能产生美感,虽然第一次听可能听不出来,但
是反复观赏时,一些很简洁的改编会听厌,有变化的乐曲则总能带给人新奇感。
在接快板之前,王中山老师又给我们了一个写伴奏的方法,当你左手要按弦,右手要
摇指时应当怎么伴奏呢?前面讲的钩摇是一个方法,彝族舞曲里面的轮弹也是一个方法,
8
Word文档
当然还有另一个方法,那就这里的是多指摇,他浓郁而饱满的音效不是单指摇可以望其项
背的:
保藏图片
快板就不分析了,反正我比较懒
心淡如茶,心素如简,心静如水
只是还不知道该怎么度过,
时间就溜走了。
一首歌的时间,悄悄品茗,
回味人生百态
当我们老了,再也走不动了,
就泡一壶茶,听一首歌,
让时间渐渐的从壶中流走。
当我们老了,
不能去很远的地方,
9
Word文档
我们就在院子喝茶,
听蝉鸣鸟叫,看云卷云舒。
时间老了,心也老了,
搬一张椅子,坐在院子里,
泡一壶闲茶,晒晒太阳。
厌倦了城市的繁华,
就去一个宁静的地方,
一起喝茶,携手到老。
不去计较名利,不去担忧祸福,
只想悄悄的享受一壶一茶。
给我一段老时间,
独坐在绿苔滋长的木窗下,
泡一壶闲茶。
10
Word文档
不去管,那南飞燕子,
何日才可以返家。
不去问,那一叶小舟,
又会放逐到哪里的天际。
不去想,那些走过的岁月,
究竟多少是真,多少是假。
泡一壶茶,抱一本书,
任茶香和书香充满交融,
读茶香这本无字的书,
品书香这杯有韵的茶。
茶伴书,书伴茶,
伴我一生。
在老去的渡口,和某个归人,
11
Word文档
一起静看日落烟霞。
今日,你喝茶了吗?
《佳人曲》是西汉李延年所作,一天,他利用给汉武帝唱歌的机会,唱出了他自己创
作的一代名曲《佳人曲》。
佳人曲
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
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
宁不知倾城与倾国?佳人难再得!
苍莽的北国有一位冰肌雪肤的美人,她姿容出落之美,简直是举世无双;幽处娴雅之
性,更见超俗而出众;其不屑与众女为伍,无人知已而独立栏杆。她只要对保卫城垣的士
卒瞧上一眼,便可令士卒弃械、墙垣失守;如果再对驾临天下的人君秋波那么一转,亡国
灭宗的灾祸,便就要降落其身!但纵然是倾城、倾国,也别要失去获得佳人的良机美妙的
佳人,究竟是世所难逢、不行再得的呵!
这是一个又简单又简洁的问题,我来供应一点点自己的阅历,由于我也很水,所以大
神们请忽视我。
假如将简谱改成适合古筝演奏的曲谱,我的意思是不用伴奏听上去也很丰满的独奏小
品(假如用伴奏的话又是另外一个问题,会简洁许多),是需要一点点乐理学问作支撑的。
12
Word文档
而且由于古筝定弦的缘由,所以许多状况下需要一些巧思。
首先你得知道十二平均律,和弦,和弦组成,不同的和弦功用,替代和弦,和弦颜,
和弦基本连接规章这些乱七八糟的概念。
其次,知道了之后你就能看出和弦是怎么连接的了,接下来就是怎么配的问题,你可
以去看看古筝经典曲目的和弦是怎么呈现的,古筝流行曲目的和弦伴奏是如何呈现的,这
是一个积累阅历的过程。
(那啥,其实我说的挺简单,实际上要是连和弦基本走向都不知道的人还是先学习下
这部分学问在做准备)我略微举几个例子。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