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kaifamei

纳达尔澳网比赛时间

更新时间:2023-02-04 09:11:36 人在看 0条评论

纳达尔澳网比赛时间

最后一个情人DJ-


2023年2月4日发(作者:担保合同(精选10篇))

ii 钐 2o11年11月总第29期曩 钐0 11

doi:lO.3969/j.issn.1674-151x.2011.11.0O6

201 1年澳网男单比赛中德约科维奇与纳达尔的技术分析

张智,李 茂

(山西大同大学体育学院,山西大同037009)

摘要: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数理统计和录像观察等方法,对2011年澳网男单比赛中德约科维奇和纳达尔各自的

比赛视频进行反复观察、记录、统计。分析世界优秀男子职业网球选手的技术和打法特点,希望为我国男子网球的

发展提供建议。 一

关键词:德约科维奇;纳达尔;澳网公开赛;技术分析

中图分类号:G8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51X(2011)1卜011—03

1 引 言

网球是一项优美而激烈的运动,时

尚、充满动感的运动,吸引了越来越多的

人以及体育爱好者参与其中。高水平的网

球比赛不仅会带给人们赏心悦目的精神套

餐,也使从事网球运动的专业人员和广大

的网球爱好者学到了更多的知识。

2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011年澳网男单比赛选手德约科维

奇与纳达尔

2.2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查阅有关网球技

术、特别是世界优秀男子技术方面的书

籍12本,查阅有关网球方面的论文60

余篇。

2.2.2数理统计法对比赛中德约科维

奇和纳达尔的发球、底线正反手、上网、

双误、一发成功率、一发得分率、二发

得分率、ACE球、双误、发球最快时速、

一发平均时速、二发平均时速、上网次数、

得分次数、网前得分率、非受迫性失误、

制胜分、破发成功率、接发球得分率等进

行技术统计。

2.2.3观察法通过对比赛录像观察研

究,及时统计各种数据,获得相应的技术

数据信息。

3德约科维奇和纳达尔的对

抗基本数据分析

3.1 德约科维奇与纳达尔基本数

据对照

由表1可以看出,德约科维奇和纳达

尔转入职业联赛的时间相差两年,年龄相

仿,纳达尔是左手持拍,德约科维奇是右

手持拍。两位选手的击球风格都是力量型,

纳达尔是以上旋为主,旋转及落点诡异。

德约科维奇是较偏重于底线攻击打法的全

面型球员,他最大的优势是他的抽球、发

球和防守能力。所以两位选手在比赛过程

中需要采用不同的技术来制约对方。

3.2德约科维奇与纳达尔发球比较

发球是网球比赛中每一分的开始,高

质量的发球也是得分的主要手段,随着科

技的发展,球拍中运用各种先进技术减

少空气阻力,使击球速度更快,威力和可

控性也更好。此外运动员身体素质的不断

提高,直接发球得分也成为一项重要的

网球技术,特别是力量型的球员更有优

势。从表2中,我们可以看出,德约科维

奇69.7%的一发成功率远远高于纳达尔的

48%,德约科维奇注重技巧型的打法,在

一发的过程中也会采用比较保守的发球,

这样也可以减少自己的失误,纳达尔则很

注重自己的一发,从表2中可以看出,纳

达尔一发的时速达到188km/h,这会导致

很多对手来不及回球,或者回球失误。德

约科维奇的二发得分率高于纳达尔6‰

每位选手在二发时都会采用稳定的发球,

以减少直接送分的可能性。德约科维奇的

ACES球数明显高于纳达尔,但是一发得

分率比纳达尔低7%,这也说明如果对手

的发球不能给纳达尔施加足够的压力,他

则以强力的正反手击球及完美的反手给对

手强大的压力或者是迫使对手出现失误,

让自己得分。此外德约科维奇的一发成功

率很高,但是威胁性比较差,即发球的攻

击性和威力不够,和纳达尔有较大的差

距,虽然纳达尔在比赛中不断地去提高自

己一发的成功率,但是ACES球平均只有

3个,值得我们注意的是各自比赛的均值

中纳达尔的双误比德约科维奇要低,各自

都有优缺点,这也是二者区别所在。

3.3德约科维奇与纳达尔截击球

比较分析

截击技术是指在球还没有落地之前

将球击回对方半场内。如果截击技术掌握

表1 德约科维奇与纳达尔的基本数据分析

投稿日期:2011—06—16

作者简介:张智(1978一),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体育人文社会学、学校体育学。

12 201 1年1 1月总第29期

表2德约科维奇(七轮)与纳达尔(五轮)发球技术各自均值统计分析

表3德约科维奇(七轮)与纳达尔(五轮)截击球均值相关技术分析

表4德约科维奇(七轮)和纳达尔(五轮)制胜分与非受迫性失误均值比较分析

表5德约科维奇(七轮)与纳达尔(五轮)把握破发点的能力和接发球均值技术统计

的比较好的话,就能掌握比赛的主动权,

给对手一个措手不及,让对手来不及回防

造成失误,使自己得分。从表3中我们可

以看出,德约科维奇的上网次数比纳达尔

多出5个,但是得分次数几乎是相同的,

两人都以稳健的底线打法为主。德约科维

奇的上网主要是以强力的底线对抽,当对

方击球质量下降的时侯,出现落点较浅的

中场机会球时随球上网,利用上步抽击直

接得分,或者是在网前通过高压球或者截

击球得分,德约科维奇是底线型打法选

手,主要的得分手段是通过底线对抽,或

是通过发球找到进攻的机会。德约科维奇

在这次比赛中的上网次数明显增加,比赛

的积极性更高,通过录像观察可知,在底

线击球时,击球的节奏相对来说比较单

,主要以击上旋球为主。在用单反削球

变化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多次失误,所

以说节奏变化不够明显,需要在这方面加

强一些。与德约科维奇相比,纳达尔网前

意识相对薄弱一些,技术打法更偏重于底

线。与前两轮比赛相比,后三轮的比赛纳

达尔不仅增加了上网次数,而且保持了相

当高的得分率。现在的纳达尔正以更加良

好的网前技术,积极、灵活、多变的上网

战术逐步取代一味滞留在底线的战术,技

术正朝着更全面的方向发展。两位球员都

在保留自己的优点的同时,努力提高自己

的不足。

3.4德约科维奇和纳达尔制胜分

与非受迫性失误比较分析

德约科维奇和纳达尔都是底线力量

型的选手,底线对攻和相持能力都很强,

从表4中我们可以看到,德约科维奇和纳

达尔在各自比赛中进攻凶狠,非受迫性失

误是决定着比赛胜负的一个主要因素,两

位选手在各自比赛中的非受迫性失误次数

基本上是相同的,在各自的均值中可以看

出,纳达尔的非受迫性失误比德约科维奇

要少,而且制胜分也比德约科维奇平均多

出4个,非受迫性失误是决定比赛胜负的

一个重要因素,纳达尔在比赛中做得很

好,所以击球的稳定性较好,取得主动得

分的机会会增加,赢得比赛也是理所当然

的。德约科维奇的反手在很大程度上也给

了对手很大的压力,德约科维奇的反手很

精准几乎很少出现失误,双方的压力都很

大,在很大压力的情况下再打出更多的制

胜球,是对每一个球员的考验,但是德约

科维奇这一点做得还不是很好,他的制胜

分每场少于纳达尔4个,所以在这方面他

还需加强训练。

3.5德约科维奇与纳达尔把握破

发点的能力和接发球技术统计

网球获胜规律之一就是在保住自己

的发球局的同时尽全力破掉对方的发球

局。成功破发不仅能使自己得分,而且还

能给对手造成很大的心理压力,心理压力

在很大程度上也会影响比赛的发挥。相

反,如果握住很多破发点,却不能成功破

发,也会给自己带来很大的心理压力。由

表5可见,德约科维奇在比赛中平均破发

成功率为52.4%低于纳达尔的72 8%,二

者相比纳达尔的破发能力比较强,而且

纳达尔的接发球得分率远远高于德约科维

奇,纳达尔强大的底线防守能力以及快速

移动的脚步以及击出高速旋转的网球,使

得对手不能准确判断落球点,如果对手的

发球不能给纳达尔足够大的压力,纳达尔

就会主动去压迫对手,迫使对手失误,使

自己得分。

3.6德约科维奇和纳达尔正手和

反手击球技术分析

底线正反手击球技术是网球比赛中

运用次数最多也是选手必须熟练的一项技

术,尤其是在网球单打比赛的相持阶段,

选手往往都会在技术方面寻求突破。正反

手击球也是网球的一项基本技术,从理论

上来讲,正手击球的力量大,球速快,正

手击球后也可以使本人在场上趋于更有利

的位置,掌握比赛的主动权,因此好多选

手在比赛中更多的选择正手击球,比如纳

达尔在比赛中尽量不去用反手击球。从比

赛录像中和赛后的技术数据统计中,我们

可以看到,德约科维奇和纳达尔的正手得

分率相近,但是纳达尔反手失分率却要高

很多,而德约科维奇的反手得分率很低。

纳达尔在底线相持的时候技术运用的不太

合理或者是没有了解到对手的突破点,在

比赛中的相持阶段还是德约科维奇趋于上

风。比赛中纳达尔在保证自己的击球力量

的同时也提高自己击球的准确性,下压动

作明显,上旋球力量很大,这样既能减少

自己的失误,又能迫使对手失误。德约科

维奇的反手接球技术现在得到了很大的提

高,取而代之的是反手的得分在稳步上

升。所以,每位选手应当在保持自身稳定

发挥并且减少失误的基础上,迫使对方失

误送分,比赛中两位选手都在寻求一球制

2011年11月总第29期_ 钐ll 13

胜的策略,特别是在比赛的相持阶段更为

明显,球每一次落地都在对方区域的边线

位置或者地角,并且球平移迅速,选手都

在左右奔跑,相持阶段比较多。

4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4.1.1德约科维奇与纳达尔相比,一发

成功率、二发得分率较高、ACES球数也

在纳达尔之上,发球的球速、落点、旋转

结合较好,达到了世界顶级选手一流的水

准。但是上网成功率以及一发得分率比较

低,网前进攻性和压迫性不强,这方面和

纳达尔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

4.1.2纳达尔在底线对峙的主动进攻能

力和回球的控制能力比较弱,击球的稳定

性不够,但是纳达尔的正反手能力在不断

的加强,站位也更加适合自己,发球的威

力更大,进攻的战术理念也更为坚决。此

外纳达尔还不断地运用侧身的变线战术,

经常使身体前倾以加大进攻的力度,反手

方面对关键球的处理也更为稳定。充沛的

体力则是各项技术动作正常发挥的有利保

障,德约科维奇的体力在和纳达尔的比赛

中就处于下风。

4.1.3德约科维奇的接发球得分率和破

发成功率远远低于纳达尔,接发球的技术

和质量不及纳达尔。此外,纳达尔的上网

次数比较少,网前进攻意识较弱。

4.2建议

4.2.1我国男子网球选手应该有针对性

地进行网前技术训练,在提高上网次数

的同时提高自己的上网成功率。尤其是网

前进攻技术的训练和击球质量的提高,在

发球方面也要加强训练,尤其是一发技术

的提高,还有在身体素质方面也要加强训

练,提升自己的击球速度。

4.2.2我国男子网球选手的在底线对峙

时应该加强正反手的抽球时速,尤其是回

球时注意控制球的落点。

4.2.3我国男子网球选手在接发球方面

应该提高自己回球的稳定性,还有积极接

发球上网。培养积极的上网意识,比如多

进行随球上网的击球转换练习,使自己的

网球技术更全面。

4-2.4底线综合型打法已经成为当今男

子网球的发展趋势,应努力加强发球,接

发球及底线技术精益求精,突出自己比较

擅长的技术,强调击球的力量和角度,在

速度的基础上加上旋转和落点的变化;对

不同类型的运动员进行个性化的教学和训

练方式,提高击球的稳定性和准确性,增

加技术的多样性,形成个性化的技术风

格,为我国网球事业做出应有的贡献。现

代的网球是一种能力网球、攻势网球,这

就要求运动员能够主动的去进攻得分,而

不是等待对手失分,这一理念的形成也符

合了当今网坛的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1 J刘青,唐小林,王良佐,张琪.对2004

年法国网球公开赛我国女子双打技战术水平

的分析【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13

(1):28—29.

[2]吴云.从世界优秀网球运动员的特点看

我国竞技网球运动的发展对策[1】.广州体

育学院学报,2005,11(5):2-5.

[3】陶志翔,祁兵.费德勒与纳达尔对阵时

发球阶段技战术特点的对比分析【I1.北京

体育大学学报,2008,8(11):8-9.

【4】彭国雄.中国女子网球突破因素与持续

发展探索[I].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9,24

(4):6-9.

【5]刘青,田园.中国网球融入国际职业网

球的障碍与途径[I】.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06,15(11):1O-15

(上接第123页)

时产生一种的强烈合作愿望,需要合作学

习。而合作学习不仅是一种学习形式,也

是一种突出学生主体的学习方式。它包括

学生个体、群体之间,教师、学生之间的

直接与间接交往合作。

例如,在健美操学习当中,首先将

学生自由组成合作学习小组进行学习,这

里特别强调要自由组合,因为自由组合的

合作学习小组组内成员彼此感情融洽,可

以为自我表现的创造环境和条件,激发学

生表现欲,消除学生“难堪”和“怯场”

的心理障碍;其次,在学习过程中,根据

学生的学习情况以及掌握程度,教师适时

逐步更新和增加具有相同锻炼价值的不同

练习内容和练习形式,使学生有学之不

尽、用之不完的感受,从而产生浓厚的学

习欲望与兴趣。当掌握了一定量的练习内

容后,要求掌握较好的学生,轮流带领本

合作学习组的同学练习,以好带差,充分

发挥榜样作用发挥学生特长,挖掘学生的

潜在能力。接下来,要求在合作学习的过

程中,要求每个学生都分别担任练习者、

观察者、组织者和纠错者等,每个同学在

练习时,本组同学就针对其动作与老师讲

解的动作要领进行对比,并对练习者提出

反馈信息,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加速动

作的形成,有利于学生探究主体性的发挥。

在建立合作学习的过程中要求学生

通过合作学习,把提出问题、深入思考、

探索研究问题充分表述出来。通过表述对

问题的理解与认识开展学习,学会将探究

的结果表述出来,与他人共享,同时在表

述过程中进一步开展探究。

3.4构建探究性学习新的评价体系

研究性学习需要新的评价理念与评

价标准,它反对通过考试等量化手段对学

生进行分等划类的评价方式,主张教师根

据学生的自身潜力、对动作的理解力、分

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合作学习能力,

来组织构建评价体系。注重学生的参与表

现,强调学生的实践中创新能力和分析能

力,引导学生对自己在活动中的各种表现

进行自我总结和反思性评价,建立一种以

自我总结和反思性评价为核心,同学评价

与教师评价为辅的一种新的评价体系。

4小结

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

作、学会生存的现代学习方式,它具有开

放性、实践性、自主性等多方面的特点,

它的实施将推动整个体育课程改革顺利进

行,从而保证学生的全面发展,推动整个

素质教育全面进展。

参考文献:

[1】霍益平.研究性学习,实践与探索[M】

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2002.

f2】贡建伟,曹曦东.研究性学习策略引入

普通高校篮球选项课的实验研究【J】.体育

与科学,2007(7):78-80.

【3】李晓玉.研究性学习评价策略的研究与

实践【II.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4(11).

【4 J王正然.研究性学习在体育教学中的应

用研究f I】.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27

(8)11—12.

[5l何秋华,唐新发.试论高校体育教学中

“研究性学习”教学模式的构建【J】.成都体

育学院学报,2002(4).


文章投稿或转载声明

本文链接:https://www.en369.cn/fanwen/xinxi-3-112844-0.html

来源:范文频道-369作文网版权所有,转载请保留出处。本站文章发布于 2023-02-04 09:11:36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用户名: 密码: 匿名发表
评论列表 (有 条评论
2人围观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