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kaifamei

于都中学2021届高三强化训练(三)(1)

更新时间:2023-09-08 21:58:31 人在看 0条评论

于都中学2021届高三强化训练(三)(1)

2023年9月8日发(作者:has是什么意思译)

谈谈理想的文章-

2021届高三年级强化训练(三)

语文试卷

命题人:高三语文命题组 审题人:李师进 黄丽丰

2021年4月11日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已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答题时请使用0.5毫米黑中性签字笔或碳素笔书写,字迹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在答题卡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

4.保持答题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

一、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命题人:施忠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小题。

在 桥 边

[德]伯尔

他们替我缝补了腿,给我一个可以坐着的差使:要我数在一座新桥上走过的人。他们以用数字来表明他们的精明能干为乐事,一些毫无意义的空洞的数目字使他们陶醉。整天,整天,我的不出声音的嘴像一台计时器那样动着,一个数字接着一个数字积起来,为了在晚上好送给他们一个数字的捷报。当我把我上班的结果报告他们时,他们的脸上放出光彩,数字愈大,他们愈加容光焕发。他们有理由心满意足地上床睡觉去了,因为每天有成千上万的人走过他们的新桥……

但是他们的统计是不准确的。我很抱歉,但它是不准确的。我是一个不可靠的人,虽然我懂得,怎样唤起人们对我有诚实的印象。

我以此暗自高兴,有时故意少数一个人;当我发起怜悯来时,就送给他们几个。他们的幸福掌握在我的手中。当我恼火时,当我没有烟抽时,我只给一个平均数,或更低的数字;当我精神愉快时,我就用五位数字来表示我的慷慨。他们多么高兴啊!每次他们郑重其事地在我手中把结果拿过去,眼睛闪闪发光,还拍拍我的肩膀。他们什么也没有料想到!然后,他们就开始乘呀,除呀,算百分比呀,以及其他我所不知道的事情。他们算出,今天每分钟有多少人过桥,10年后将有多少人过桥。他们喜欢这个未来完成式,未来完成式是他们的专长——可是,抱歉得很,这一切都是不准确的……

当我的心爱的姑娘过桥时——她一天走过两次——我的心简直就停止了跳动。我那不知疲倦的心跳简直就停止了突突的声音,直到她转入林荫道消失为止。所有在这个时间内走过的人,我一个也没有数。这两分钟是属于我的,完全属于我一个人的,我不让他们侵占去。当她晚上又从冷饮店里走回来时——这期间我打听到,她在一家冷饮店里工作,当她在人行道的那一边,在我的不出声音、但又必须数的嘴前走过时,我的心又停止了跳动;当不再看见她时,我才开始数起来。所有一切有幸在这几分钟内在我朦胧的眼睛前面一列列走过的人,都不会进入统计中去而永垂不朽了:他们全是些男男女女的幽灵,不存在的东西,都不会在统计的未来完成式中一起过桥了……

这很清楚,我爱她。但是她什么也不知道,我也不愿意让她知道。她不该知道,她用何等可怕的方式把一切计算都推翻了,她应该无忧无虑、天真无邪地带着她的长长的棕头发和温柔的脚步走进冷饮店,她应该得到许多小费。我在爱她。这是很清楚的,我在爱她。

最近他们对我进行了检查。坐在人行道那一边数汽车的矿工及时地警告了我,我也就分外小心。我像发疯似地数着,一台自动记录公里行程的机器也不可能比我数得更好。那位主任统计员亲自站在人行道的那一边数,然后拿一小时的结果同我的统计数字相比较。我比他只少算了一个人。我心爱的姑娘走过来了,我一辈子也不会把这样漂亮的女孩子转换到未来完成式中去;我这个心爱的小姑娘不应该被乘、被除、变成空洞的百分比。我的心都碎了, 1 因为我必须数,不能再目送她过去,我非常感激在对面数汽车的矿工。这直接关系到我的饭碗问题。

主任统计员拍着我的肩膀,说我是个好人,很忠实、很可靠。“一小时内只数错了一个人,”他说,“这没有多大关系。我们反正要追加一定的百分比的零头。我将提议,调您去数马车。”

数马车当然是美差。数马车是我从来没有碰到过的运气。马车一天最多只有25辆,每半小时在脑中记一次数字。这简直是交了鸿运!

数马车该多美!4点到8点时根本不准马车过桥,我可以去散散步或者到冷饮店去走走,可以长久地看她一番,说不定她回家的时候还可以送她一段路呢,我那心爱的、没有计算进去的小姑娘……

注:《在桥边》是伯尔创作于1949年的短篇小说,此时二战后的德国正在重建。

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小说中的“新桥”,不仅仅是一座桥,更代表了战后重建的德国。故事中的人们通过计算新桥上经过的人和车马这一方式来证明自己重建家园的成果。

B.小说开头部分笔调欢快,“陶醉”“捷报”“心满意足”“郑重其事”等词更是写出了“他们”对于善于伪装的“我”的工作成果的完全信任。

C.小说中的“我”是一个在战争中受伤的士兵 ,战后做着无聊的工作——数在一座新桥上走过的人。 “我”对这份差使表现得极为不满。

D.小说的主题,表面看是表现爱情对一个小人物所具有的强大精神力量,而深层则是对德国战后重建中重物质而缺精神关怀这一问题的思考。

2.“文似看山不喜平”,一成不变是小说的大忌,本文的情节安排独具匠心,一波三折,采用“摇摆式”结构模式,请从文中出两处“摇摆式”的情节并分析其效果。(6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7小题,27分)(命题人:刘年丰)

(一)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3-4题。(6分)

和张规臣水墨梅五绝①

陈与义

其一

巧画无盐②丑不除,此花风韵更清姝。

从教③变白能为黑,桃李依然是仆奴。

其四

④含章檐下春风面,造化功成秋免毫。

意足不求颜似,前身相马九方皋⑤。

注释:①五首绝句题咏同一幅墨梅图。②无盐:战国时齐国丑女钟离春。③从教:任凭。④含章:即含章殿,传说南朝时宋武帝寿阳公主卧于含章殿檐下,梅花落在额头形成美妆。⑤九方皋:春秋时相马名手。

3.下列对两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第一首前两句认为,不论怎样描画无盐也无法变丑为美,墨梅图却能尽显梅花之美。

B.第二首前两句认为,墨梅图中的梅花犹如佳人容颜般美妙,展现出堪比造化的画技。

C.两首诗所题咏的墨梅图,没有描绘含章殿和九方皋,诗人提及二者是在用典。

D.两首诗所题咏的墨梅图,不但描绘了梅花,还描绘了桃花、李花,对比鲜明

2 4.题画诗往往包含“画外音”。下列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第一首反映了诗人爱好清姝、不喜浓艳的审美追求。

B.第一首讽刺了现实生活中颠倒黑白、奴颜婢膝之人。

C.第二首联想到古代公主的梅花妆,表现梅花的富贵气质。

D.第二首比较画梅和相马的相似点,说明艺术来源于生活。

(二)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第5题。(共3分)

故人寄茶

李德裕

剑外九华英,缄题下玉京。

开时微月上,碾处乱泉声。

半夜邀僧至,孤吟对竹烹。

碧流霞脚碎,香泛乳花轻。

六腑睡神去,数朝诗思清。

其余不敢费,留伴读书行。

[注]作者一说曹邺。

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开篇扣题,“缄题”扣“寄”,“剑外”“玉京”暗寓千里寄茶情意深厚。

B.绿茶汤悦人眼目,香气四溢,轻落于盏旁的花朵增添了饮茶的意趣。

C.作者将茶碾碎烹煎,已至半夜还邀请僧人前来品饮,足见其爱茶之深。

D.作者不愿耗用余茶,要留下在读书时饮用,表现了对茶和友情的珍视。

(三)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6-7题。(9分)

听话丛台①

李 远

有客新从赵地回,自言曾上古丛台。

云遮襄国②天边去,树绕漳河地里来。

弦管变成山鸟哢,绮罗留作野花开。

金舆玉辇无行迹,风雨惟知长绿苔。

【注】 ①丛台:在今河北邯郸市内。相传战国时赵武灵王为阅兵和歌舞而筑,赵武灵王常携宠爱的惠妃登台玩乐。②襄国:古县名,位于河北邢台西南。

6.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诗中用白云、树木、山鸟、野花、绿苔等意象,巧妙地与丛台昔日的人、事、物相关联,景中有情,情景交融,令人回味无穷。

B.本诗借朋友游台之事,抒发自己的感慨。首联写朋友刚从赵地回来,向我介绍说他曾登上古代的丛台,交待了作诗的缘由。

C.作者站在丛台上,看到白云缭绕的襄国远在天边、绿树夹岸的漳河蜿蜒地上,既写出赵地的恢弘气象,也衬托了丛台的高峻。

D.尾联将往日赵武灵王时的豪侈、繁华与当下丛台上长满绿苔,任凭风吹雨打的荒芜景象作对比,极言繁华不再的落寞凄凉之感。

7.清人查慎行在《初白庵诗评》中评论此诗说“‘变成’‘留作’四字,有稚气,有俗韵”,对诗中的稚俗气韵多有褒扬之意。请结合诗句对此进行赏析。(6分)

3 (四)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8-9题(9分)。

竹 石

郑 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韧,任尔东西南北风。

官 舍 竹

王禹偁

谁种萧萧数百竿?伴吟偏称作闲官。

不随夭艳①争春,独守孤贞待岁寒。

声拂琴床生雅趣,影侵棋局助清欢。

明年纵便量移②去,犹得今冬雪里看!

【注】①夭艳:艳丽,此处指艳丽的桃李。②量移:唐宋时期公文用语,指官员被贬谪远方后,遇恩赦迁距京城较近的地区。这里是反语,意思是被贬到远处。

8.下列对王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首联以风吹竹叶萧萧之声和竹的位置起,紧承标题,并写出作者的闲逸情致。

B.颔联由实转虚,展开联想,并运用拟人、对比的手法写出官舍之中竹子的品格。

C.颈联把竹与人的生活联系起来,表现出物我同趣的画面,和谐一致,无限清欢。

D.尾联设想今后即使仕途坎坷,但今冬犹能在雪里看竹,可堪慰藉。

9.这两首诗在手法上是相同的,而“竹”的形象及其寓意又有不同之处。请对这“异”与“同”进行简要分析。(6分)

三、文言文阅读(28分)(命题人:余明秀)

(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0-13题(19分)

吕蒙字子明汝南富陂人也。少南渡,依姊夫邓当。数岁,邓当死,张昭荐蒙代当,拜别部司马。从征黄祖,祖令都督陈就逆以水军出战。蒙勒前锋,亲枭就首,将士乘胜,进攻其城。祖闻就死,委城走,兵追禽之。孙权曰:“事之克,由陈就先获也。”以蒙为横野中郎将。及蒙代肃,初至陆口,外倍修恩厚,与关羽结好。后羽讨樊,留兵将备公安、南郡。蒙上疏曰;“羽讨樊而多留备兵,必恐蒙图其后故也。蒙常有病,乞分士众还建业,以治疾..为名。羽闻之,必撤备兵,尽赴襄阳。大军浮江,昼夜驰上,袭其空虚,则南郡可下,而羽可擒也。”遂称病笃,权乃露檄召蒙还,阴与图计。羽果信之,稍撤兵以赴樊。权闻之,遣蒙在前。蒙至寻阳,尽伏其精兵舳舻中,使白衣摇槽,作商贾人服,昼夜兼行,至羽所置江边屯候,尽收缚之,是故羽不闻知。遂到南郡,士仁、糜芳皆降,蒙入据城,尽得羽及将士家属,皆抚慰,约令军中不得干历人家,有所求取。蒙麾下士,是汝南人,取民家一笠,以覆官铠,官铠虽公,蒙犹以为犯军令,不可以乡里故而废法,遂垂涕斩之。于是军中震栗,道不拾遗。蒙旦暮使亲近存恤耆老,问所不足,疾病者给医药,饥寒者赐衣粮。会权寻至,..羽自知孤穷,乃走麦城,西至漳乡,众皆委羽而降,荆州遂定。以蒙为南郡太守,封孱陵侯,.赐钱一亿,黄金五百斤,蒙固辞金钱,权不许。封爵未下,会蒙疾发,权时在公安,迎置内殿。时有针加权为之惨戚欲数见其颜又恐劳动常穿壁瞻之见小能下食则喜顾左右言笑不然则咄唶夜不能寐,病中瘳,为下赦令,臣毕贺。后更增笃,权自临视,命道士于星辰下为..之请命。年四十二,遂卒于内殿。蒙未死时,所得金宝诸赐尽付府藏,敕主者命绝之日皆上还,丧事务约。

(节选自《三国志•吴书•吕蒙传》)

4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时有针加/权为之惨戚/欲数见其颜/又恐劳动/常穿壁瞻之/见小能下食则喜顾/左右言笑/不然则咄唶/夜不能寐

B.时有针加/权为之惨戚/欲数见其颜/又恐劳动常/穿壁瞻之/见小能下食则喜/顾左右言笑/不然则咄唶夜不能寐

C.时有针加/权为之惨戚/欲数见其颜/又恐劳动/常穿壁瞻之/见小能下食则喜/顾左右言笑/不然则咄唶/夜不能寐

D.时有针加/权为之惨戚/欲数见其颜/又恐劳动常/穿壁瞻之/见小能下食则喜顾/左右言笑/不然则咄啫/夜不能寐

11.下列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建业,是南京在东吴时期的名称,是三国时期东吴的都城,是当时中国南方的经济、文化、政治、军事中心。

B.耆老,六十曰耆,七十曰老,原指六七十岁的老人。后来把德行高尚、受人尊敬的老人称为“耆老”。

C.孤,与李密的《陈情表》中“祖母刘悯臣孤弱”中的“孤”语意相似,都有“势单力薄”的意思。

D.赦令,古代帝王在登基、立太子、打胜仗或者自然灾害等情况下以施恩为名发布的减免罪刑或赋役的命令。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吕蒙从征黄祖,勇斩陈就。随征黄祖,吕蒙统率前锋部队,亲手斩下陈就头颅,将士乘胜攻克其城。

B.吕蒙尽心筹谋,诱敌信之。吕蒙初至陆口,表面广施恩义,交好关羽;羽讨樊城留备兵,吕蒙即与孙权密谋以治病为名分兵回建业,诱使关羽撤兵。

C.吕蒙白衣渡江,智取南郡。吕蒙伏精兵于大船,着白衣于船工,昼夜兼程,尽俘关羽所设江边哨所;入据南郡,抚慰将士,约法军中,存恤老者。

D.吕蒙居功不傲,克己俭约。南郡之战,吕蒙立功至巨,孙权赏赐丰厚,吕蒙坚决不接受黄金和钱;生前把所得金宝诸赐,全部还给朝廷。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祖闻就死,委城走,兵追禽之。孙权曰:“事之克,由陈就先获也。”

(2)遂称病笃,权乃露檄召蒙还,阴与图计。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16题。(9分)

宋濂,字景濂。幼英敏强记,就学于闻人梦吉,通《五经》,复往从吴莱学。已,游柳贯、黄溍之门,两人皆亟逊濂,自谓弗如。元至正中,荐授翰林编修,以亲老辞不行,入龙门山著书。逾十余年,太祖召见濂,以为《五经》师。明年三月,除江南儒学提举,命授太子经,寻改起居注。尝召讲《春秋》,濂进曰:“《春秋》乃孔子褒善贬恶之书,苟能遵行,...赏罚适中,天下可定也。”乙巳三月,乞归省,太祖与太子并加劳赐。濂上笺谢并奉书太子勉以进德修业太祖览书大悦召太子为语书意赐札褒答并令太子致书报焉寻丁父忧,服除,召还。四年,迁国子司业,坐考祀孔子礼不以时奏,谪安远知县,旋召为礼部主事。明年迁赞善大夫。是时,帝征召四方儒士,择其年少俊异者,皆擢编修,命濂为之师。濂傅太子十余年,凡一言动,皆讽以礼法,使归于道。帝剖符封功臣,召濂议五等封爵,濂历据汉唐故事,..量其中而奏之。尝问以帝王之学,何书为要,濂举《大学衍义》。帝指《大学衍义》中司马迁论黄老事,命濂讲析。讲毕,因曰:“人主诚以礼义治心,则邪说不入,刑罚非所先也。”..主事茹太素上书万余言,帝怒,问廷臣,或指其书曰:“此诽谤非法。”问濂,对曰:“彼尽忠于陛下耳,陛下方开言路,恶可深罪?”既而帝览其书,有足采者。悉召廷臣诘责,因 5 呼濂字曰:“微景濂,几误罪言者。”帝廷誉之。十三年,长孙慎坐胡惟庸党,帝欲置濂死,皇后太子力救,乃安置茂州。濂为文醇深,在朝,郊社宗庙山川百神之典,朝会宴享律历衣..冠之制,四裔贡赋赏劳之仪,旁及元勋巨卿碑记刻石之辞,咸以委濂。屡推为开国文臣之首,四方学者悉称为“太史公”。明年,卒于夔,年七十二。正德中,追谥文宪。超然客整理

(节选自《明史·宋濂传》,有删改)

1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濂上笺谢/并奉书/太子勉以进德修业/太祖览书大悦/召太子/为语书意/赐札褒答/

并令太子致书报焉/

B.濂上笺谢/并奉书太子/勉以进德修业/太祖览书大悦/召太子/为语书/意赐札褒答/

并令太子致书报焉/

C.濂上笺谢/并奉书/太子勉以进德修业/太祖览书大悦/召太子/为语书/意赐札褒答/

并令太子致书报焉/

D.濂上笺谢/并奉书太子/勉以进德修业/太祖览书大悦/召太子/为语书意/赐札褒答/

并令太子致书报焉/

15.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起居注,指古代帝王的言行录,也是负责记录起居注的职官名,文中指前者。超然客整理

B.剖符,指帝王进行封赏时,将符节剖分为二,君臣各执一半作为信守的约证。

C.黄老,即黄老学说,奉黄帝和老子为始祖,因此得名,是道教重要流派之一。

D.安置,与现代汉语意思不同,文中指对获罪官员的处罚,是“谪宦”的一种。

1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宋濂聪慧好学,元代未曾入仕。他年少聪慧,有很强的记忆力,曾经跟从多人学习;他拒绝做官,入山著书立说。

B.宋濂为帝讲经,阐明治国之理。他讲授《春秋》,谏太祖要赏罚适中;讲授《大学衍义》,劝太祖用礼义教化百姓。

C.宋濂敢于直言,受到皇帝赞许。他认为茹太素上奏章是出于一片忠心,皇帝不应该治他的罪,以免堵塞进言之路。

D.宋濂文风醇厚,被推为开国文臣之首。他负责朝廷典制礼仪的制定及多种文辞的撰写,受到极高推崇和广泛赞誉。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5分)(命题人:罗鸿盛)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庄子·逍遥游》中用宋荣子被“誉”而不“劝”、被“非”而不“沮”来证明作者对自我、荣辱有着明确理解的两句话是:“ , 。”

(2)李白的《蜀道难》中,从视觉和听觉的角度描写急流和瀑布喧嚣、石头滚滚而下的句子是:“ , 。”

(3)柳宗元在《小石潭记》中描写游鱼动态的句子是:“ , 。”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小题。(命题人:谢小勇)

过了两道小门,真是 ,另有天地。一眼先是亭亭直上,又刚健又婀娜的白皮松。白皮松不算奇,多得好,你挤着我我挤着你也不算奇,疏得好,要像住宅的院子里,( )。

这儿就是院子大得好,就是八方都来得好。中间便是松堂,原来一座石亭子改造的,这座亭子高大轩敞, 那四周的松树,大理石柱,大理石栏干,都还好好的,白、滑,冷。白皮松没有多少影子,在堂中明窗净几,在这样高的屋顶下,清清楚楚觉得自己坐下来真太小。

6 可惜我们来的还不是时候,晚饭后在廊下黑暗里等月亮,月亮老不上,我们什么都谈,又赌背诗词,有时也沉默一会儿。黑暗也有黑暗的好处,松树的长影子阴森森的有点像鬼物拿土。但是这么看的话,松堂的院子还差得远,白皮松也太 ,我想起郭沫若君《夜步十里松原》那首诗,那才够阴森森的味儿——而且得独自一个人。好了,月亮上来了,却又让云遮去了一半,老远的躲在树缝里,像个乡下姑娘,羞答答的。从前人说:“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真有点儿!云越来越厚,由他罢,懒得去管了。可是想,若是一个秋夜,刮点西风也好。虽不是真松树,但那 的“涛”声也该得听吧。

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豁然贯通 比得上 秀气 波澜壮阔

B.豁然贯通 对得起 秀雅 奔腾澎湃

C.豁然开朗 对得起 秀气 奔腾澎湃

D.豁然开朗 比得上 秀雅 波澜壮阔

19.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内容和语体风格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四角上多栽植白皮松,遒劲妩媚,八面威风。

B.四角上各来上一棵,疏是疏了,可是不好看。

C.在四角上各种一棵,疏阔有致,耐人寻味。

D.四角上各来上一棵,疏不是?谁爱看?

20.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在堂中明窗净几,清清楚楚觉得自己坐下来真太小,在这样高的屋顶下

B.在这样高的屋顶下,坐下来清清楚楚觉得自己真太小,在堂中明窗净几

C.堂中明窗净几,坐下来清清楚楚觉得自己真太小,在这样高的屋顶下

D.在这样高的屋顶下,清清楚楚觉得自己坐下来真太小,堂中明窗净几

21.根据给出的首尾语句,发挥想象,有创意地补写出中间的一段文字。要求:①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②不少于100字。(5分)(命题人:朱众来)

窗外,有一棵法国梧桐,样子并不大,春天的日子里,它长满了叶子。

我常常坐在窗边看它,感到温柔和美好。我其至十分嫉妒那住在枝间的鸟夫妻,它们停在叶下欢唱,是它们给法国梧桐带来了绿的欢乐,还是绿的欢乐使它们产生了清妙的歌声?

22.下面是关于某校突发事故应急流程的文字介绍,把这段文字转化为流程图后,内容有缺失,请将缺失部分补充完整,要求表述完整准确,每框不超过6个字。(6分)

某校突发事故应急流程:要求在事故发生后,立即启动应急预案,进行临时应急救治、医疗救援并报告领导,领导知情后,一方面向上级报告,另一方面到现场应急指挥,领导到达现场后,落实医疗救援情况,同时协调各方力量,全面处理事故。

7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命题人:肖文化)

秦朝末年,天下大乱;陈涉起义,楚汉争霸。时势造英雄,英雄安天下。最终,微末小吏刘邦在一众英杰的辅佐下,夺取天下。刘邦在一次宴庆“灭项羽,建大汉”时说:“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张良也;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也;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也。三位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

有关此“三杰"的评价,他们墓前的对联一目了然。张良墓前的对联:“五世相韩一椎击秦于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岂料娟娟如好女子;三番期圯尽心辅汉君臣鱼水以遇创业全节以终堪称烈烈真大丈夫!”萧何墓前对联:“出身刀笔吏慧眼识英雄孰谓刘季多大言少成事送游咸阳独赠俸钱赢二;创业树功人元勋为豪杰能知韩信追逃亡荐贤者拜将巴蜀惟称国士无双!”韩信墓前对联:“鸟尽弓藏讵可谈将兵多多益善犹想见淮上波光恩施漂母仁施漂母;兔死狗烹岂用赞为国士士无双只落得未央剑影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班级计划举行读书会,围绕上述材料展开讨论。张良、萧何和韩信三人,你对哪个感触最深?请结合你的感受和思考写一篇发言稿。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900字。

8

全国中考真题及答案-


文章投稿或转载声明

本文链接:https://www.en369.cn/fanwen/xinxi-2-908042-0.html

来源:范文频道-369作文网版权所有,转载请保留出处。本站文章发布于 2023-09-08 21:58:31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用户名: 密码: 匿名发表
评论列表 (有 条评论
2人围观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