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kaifamei

赏莫奈作品随感

更新时间:2023-09-07 15:50:01 人在看 0条评论

赏莫奈作品随感

2023年9月7日发(作者:小学生读后感优秀范文五篇)

李星宏-

赏莫奈作品随感

作者:范舒扬

来源:《语文教学与研究·上旬刊》 2012年第7期

初中的时候我曾经读过一套丛书,叫做“艺术与生活”,是通过其中的一本——《与莫奈赏花》,我才第一次接触到了这位印象派大师。那时的我还未懂事,无知地认为莫奈的风格欠缺一种激情,总觉得相较之下后印象派似乎有着更为丰富的哲学。也许是源于对古希腊精神由来已久的向往,也许是个人偏好上对文艺复兴三杰的推崇,我在无意识间局限了自己的审美趣味,以为光影和彩只能是视觉的和本能的,把这些东西作为主题,无非是在给予观者视觉享受的同时创造出一种新的绘画概念。

然而,当我再次来莫奈的作品时,却被莫名地吸引住了。他画里的花朵,云彩,天空,家人,水里的鱼儿和蓝,就好像被温暖地包裹着,眼球遇到舒适的地方,寂寞被窝心的感觉填补,让我忍不住一看再看。如果说好的艺术家一定对生命有着深刻的理解才能创作出流芳百世的作品,那么作为欣赏者也同样是在有了相当的人生阅历之后,才会具备超越个人好恶的鉴赏能力。几年后能够以更包容的视角去欣赏莫奈,能够看到画家隐藏在彩迷醉背后的深度,能够体味出画中蕴含的生命与感情,似乎是这几年的成长为我带来的礼物。

事实上现如今,无论是在东方还是西方,莫奈都是极受推崇的一位画家,甚至可以说他是世界上最受欢迎的画家之一。每一次举办专场画展,都是一派盛况空前的景象,往日沉静的展览馆似乎变成了热闹的电影院,人们好像被集体催眠了一样,狂热地期盼着,似乎在等待着一部即将上映的好莱坞大片。有艺术评论家认为,莫奈作品之所以广受欢迎,是由于他的艺术浅显易懂,不是在训诫观者,也不会在画布上展示任何让人不悦的事物。每个画家都有自己的创作动机,而莫奈的动机似乎是一种传达自然之美的强烈渴望。所以人们在理解的同时,能够从作品中寻求到现代生活所难以给予我们的宁静与恬淡。

可是于我而言,真正感动我的并不是喧嚣之下的质朴,也不是对自然的依恋和回归。莫奈的作品总是让我感到似曾相识。我说似曾相识,当然不是源于平日随处可见的印刷品或者日历,我是觉得当看着这些作品的时候,总能想起在某个盛夏我经历过的,如梦一般的旅行。所以我也说不上究竟是莫奈的哪一幅画让我感到熟悉,也许是《睡莲的池塘》,也许是《圣·安德里斯海滨》。

我是热爱旅行的,我认为旅行是一种状态。旅行是一个人坐在路边望着街上来来往往的车水马龙出神的自得,是套着耳机靠着旅行大巴的窗户发呆又睡去的感觉。在不同的城市认识形形的人,有老有少。这些萍水相逢加在一起,就让自己觉得欣喜而完整。

2010年夏天我独自一人来到美国明尼苏达州,在一个叫做Shakopee的小镇待了两个多月,在当地一个游乐园的甜品店里打工。

记得第一天从明州首府坐巴士来到这里,还没到站就看到银光闪烁的湖边上形态各异的树木和一排排五颜六的小屋。黄的火车轰隆隆地驶过交错在道路中间的铁轨,慢吞吞地不着急。镇上只有为数不多的商店,整个城市安静得只听见风抚过树林和鸟儿欢快的鸣叫。天气晴朗而干爽。一次我沿着镇里的小路七拐八弯,忽然就走到了小教堂。弥撒声从厚厚的木门后传来,整点的钟声好像从非常遥远的地方响起,回荡在空无一人的花园。站在古旧的略带潮气的石阶上,能看到蔷薇花在阳光下摇曳。快到正午的日光从教堂的红石柱间倾泻而下,洒满了整个绿草如茵和寂静的回廊,明媚一片。我脑海里的这些画面究竟像莫奈的哪一幅画作呢,我的确无从对应。但是看着莫奈的画,我仿佛再一次回到了记忆里的国度,因为莫奈的画有着同样令人沉醉的气质和氛围。

温州市停课-


文章投稿或转载声明

本文链接:https://www.en369.cn/fanwen/xinxi-2-883394-0.html

来源:范文频道-369作文网版权所有,转载请保留出处。本站文章发布于 2023-09-07 15:50:01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用户名: 密码: 匿名发表
评论列表 (有 条评论
2人围观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