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整理论程俱的“状”类公文.docx
2023年9月7日发(作者:写人作文范文(精选20篇))
中小学生普通话-
最新整理论程俱的“状”类公文
论程俱的“状”类公文
一、程俱“状”类公文的分类
关于状,《唐六典》卷八谓:“凡下之通于上,其制有六:一曰奏抄,二曰奏弹,三曰露布,四曰议,五曰表,六曰状。”①正如张九龄等盛唐文士所言,状是“下之通上”的文,属于上行公文。程俱《北山小集》中以状题名的27篇文,全部属于奏议文体,为上行公文。程俱这些“状”类公文根据不同的内容及用途分为申乞(请)状、辞免状、荐状、论事状、进状5类。
(一)申乞(请)状。《北山小集》中申乞(请)状共有7篇,其功能主要是申请某一事项的。根据申乞(请)对象的不同,可以分为两类。(1)是向皇帝申请的,根据标题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标题结构为“地名+申乞(请)事件+状(文体名)”,此类状文共有2篇,为《吴江县申乞准放秋苗议状》,《吴江回申请求遗利状》。其正文结构模式为:“公文开头(右某窃谓或右某伏见等语)+陈述事理+申乞(请)事件+公文结语(伏候裁旨等语)”。一类是标题为“乞+事件+状(文体名)”,此类有2篇,为《乞免秀州和买绢奏状》、《乞住讲月分不支职食钱奏状》。其正文的结构模式为:“公文开头(右臣等语)+申乞(请)事件(陈述事由或者具体做法)+公文结语(伏望圣慈等语)”。(2)是向有关部门申请的,也有两类,一是直接可以看出申请的部门,有2篇,为《申御营使司乞先次勒停使臣宋卸状》(“御营使司”为南宋建炎年间所设立的一个机构)、《申堂改正王择仁转官不合命词状》(“堂”为旧时官吏审案办事的地方)。其标题的结构模式为:“申+机构名+事件+状(文体名)”。从内容上看,前者是因使臣宋卸不恪于职守,且傲慢不逊,故向御营使司申请勒停宋卸的职。后者是因王择仁转官不合体制,故此申请,使其合乎体制。其正文的结构模式为:“陈述事件现状(包括可能的结果或会造成的影响)+请示内容+公文结语(欲乞等语)”。另一类则不容易看出向何部门申请,有1篇,为《申省状》,看其内容,则为封赠资政殿学士妻氏不合体制,故申中书门下省,使封赠依条格体制。其全文的结构模式为:“公文样式(某年月日)+事件(此为封赠事件)+陈述理由(不合体制)+请示内容(依条格封赠)+公文结语(谨具状,伏候钧旨)”。
(二)辞免状。《北山小集》中的辞免类状文有15篇,可以分为两类,(1)类是自己辞官,按照标题又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标题模式为:“辞免+官职名+状(文体名)”,如《辞免召试中书舍人状》、《辞免权侍讲状》等。一类标题模式为:“乞罢+官职名+状”,有1篇,为《乞罢著作佐郎恩命申尚书省状》。从内容上讲,都是自己想辞官的。从文章结构上看,两类也是一样,均为“公文样式(某年月日)+被授予官职+辞官理由(愚拙不才等语)+公文结语(伏望钧慈,许赐寝罢等语)”。(2)类是请求辞免别人的官职,根据标题中是否出现人名官职分为两类,一类是标题中无人名或官职出现的,其模式为:“缴+词头(或录黄)+(奏)状”,如《缴词头状》、《缴录黄奏状》等。一类是标题中可以看出人名或者官职的,如《缴李处劢再任词头奏状》、《缴宣州起复司户参军状》等。从内容上讲,这两类都是作者认为皇帝的任命不合乎体制、情理,或者任用人员不当职,故请求辞免的状。如《缴词头奏状》中圣旨命胡舜陟起复知饶州,而胡舜陟在守丧,皇帝的这一任命“在于人子之心,诚为至痛”,“在于名教,必不自安”,②所以程俱不敢命词行下,而是希望皇帝采择他的意见。又如《缴宋唤词头奏状》中宋唤“天资憸壬,唯利是嗜”,“罪戾昭著”,③故程俱乞皇帝赐其寝罢。此两类正文的结构模式也大致相同,为:“公文样式(某年月日)+词头或录黄一道(某人起复某职)+陈述理由(不当职的理由)+公文结语(伏乞等语)”。 (三)荐状。《北山小集》中有此2篇,分别为《举自代状》、《应诏荐士状》。从内容上看都是向皇帝推荐人才的,但又有不同,前者是推荐别人代替自己的状,后者是推荐别人的状。前者的结构模式为:“右臣伏请(公文开头)+被举荐人的官职姓名+赞语+举以代臣(表希望)”。后者的结构模式为:“奉**诏+被举荐人官职姓名+赞语+应授官职+担保语+公文结语(谨状)”。
(四)论事状。《北山小集》中有此2篇,为《转对状》、《辟官奏状》。从内容上看,论事状的功能在于向皇帝陈述事情,然后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或者建议。如《转对状》向皇帝陈述了xxxxxxxx湖广之民,起而为盗的事情,紧接着分析造成这一事件的缘由——科率繁重,最后给出解决问题的办法——遣一忠信才能之使考验官吏,对于奸而脏吏则罢之。又如《辟官奏状》是向皇帝陈述“本州事务繁重,欲乞许候到任”④的事实,然后给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即分别任用颇有心力的毛磻孺、石茂良为巡检和县尉。其正文的结构模式为:“谦语(臣)+陈述事件+解决方法+公文结语(陛下裁断,奉圣旨依等)”。
(五)进状。《北山小集》中进状只有1篇,为《进麟台故事申省状》,从其内容上看是向皇帝陈明情况的。其标题格式为:“进+事件+状(文体名)”,其正文结构模式为:“右某窃见+所陈事件+公文结语(伏候钧旨)”。
二、程俱“状”文的思想内容
程俱的27篇“状”文中,内容广泛,上涉社稷安危、国家巩固,下至百姓生活。下面分别介绍其思想内容。
(一)以民为本,为民乞利
程瑀撰《程公行状》有“谓公以儒术世其家”,“其曾祖光禄君,乐恺平易,重然诺,喜施与,乡里称为老者”,“其祖父都官君,始以儒奋擢进士第”,“其父未冠举进士,试南宫为第一廷试。”⑤程俱生活在这样一个儒学世家里,其思想必定深受儒家“济世”、“仁政”等思想的影响。这表现在他任职处事、推荐官员等事项上,均以百姓的利益为重。他向皇帝陈述应“思布恩泽于天下”,要多考虑百姓,减轻穷苦百姓的负担。如《吴江县申乞准放秋苗议状》:“苗米未纳之人,多是残零或贫氓下户,力未能及者,此尤仁政所当先及者”⑥。作者同情贫困百姓的处境,故多次要求统治者实行“仁政”。又如《转对状》中,作者对起而为盗的百姓表示同情,向皇帝指出邦本之固,在于减轻科率,而不是日杀一人(百姓)。
(二)任用贤臣,以图中兴
程俱的“状”文中多次体现出“亲贤臣,远小人”这一思想,主要表现在他对贤臣、能臣的赞扬,对不称职官员的斥责。如《应诏荐士状》中述冯檝“劲直敢言,通理性之学,临天事而不惧”,述许德“端靖有守,恬退可知,性行学问可备”⑦等。而对于不称职的官员,程俱也是敢于直谏,甚至直接要求皇帝免去其官职。如《缴李处劢再任词头奏状》中陈述“李处劢久在衢州,科率无度,军期之收支不明”,“若令再任,必有寄名买产,屈法故纵,收恩鬻狱之事”⑧,故程俱对于此次李处劢的任命,“未敢书行”。官员的素质会直接影响所任地区百姓的生活,间接影响到社会的发展,因此程俱的奏状并不是简单的就官员而论官员,而是把任用官员这一事件放大到社稷安危,国家兴盛的层面上。
(三)屡次辞官,不慕荣利,及时身退
孔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矣,血气既衰,戒之在得”⑨。程俱深谙其道理,故多次辞官,而且是连续性的上奏辞官。如其《辞免太常少卿申尚书省状》,理由是其愚拙不才,且任闲简之职,国步艰难之时,是不合时宜去端居苟禄的。当然,程俱说其愚钝,是为谦辞,事实上,程俱为博学之人。《程公行状》载:“宣和二年,转承议郎,赐五品服,明年除,将作监丞时,论谓公以儒术世其家,今艺学绩文之士,鲜出其右,近臣亦推公长于撰著,于是以闻徽宗。”⑩叶梦得也称之:“今观其文,精确深远,议论皆本仁义,而经纬错综之际,则左丘明、班孟坚之用意也。”{11}故程俱的多次辞官,如《乞罢著作佐郎恩命申尚书省状》、《辞免除中书舍人状》、《辞免权侍讲状》等,不是真的因其愚笨,而是其懂得“戒之在得”而及时身退。即便程俱为官在任期间,也不贪慕荣华富贵,如《乞住讲月分不支职食钱奏状》中,不愿支取其为住讲的的俸禄,说明其不慕名利之心。
三、程俱“状”文的特点
叶梦得言程俱为人“刚介自信,择于理者明所行,宁失之隘,不肯少贬以从物。”{12}《贺方回诗集序》云:“余奇穷,抗脏可憎,方回多交游,乃独以集副授余曰:'子好直美恶,无溢言,为我评而叙之';”{13}这都说明程俱为人的直白,表现在文章上,则为其用笔的直白与表达的大胆。综观程俱“状”文,可以概括为以下特点。
(一)用笔直白,表达大胆
因程俱为人比较刚介,故当其遇见有损于百姓,不利于国家发展的人或者事情时,则毫无顾忌地讲出来,如《缴词头奏状》、《缴宣州起复司户参军状》、《缴录黄奏状》,都是因皇帝的任命不合乎情理、制度,或者皇帝任用的人不能当职,故程俱不厌其烦地向皇帝进谏,甚至“不遵旨意”,对皇帝的圣旨“难以书行”。而当遇到有利于国家发展的人或者事时,他也是毫无保留地陈说,其有《进麟台故事申省状》、《辟官奏状》、《吴江回申请求遗利状》等。
(二)条理清楚,层次分明
状,作为一种实用文体,要求其论事必须条理清楚,层次分明。如吴讷《文章辨体序说》所说,“大抵表文以简洁精致为先,用事忌深僻,造语忌纤巧,铺陈忌繁冗。”{14}程俱陈述事件,都能简洁明了,条理清晰。如《举自代状》全文仅59字就把王禹得的学问、品性交代明白,并把希望能让他代替自己的官职这一事件陈述清楚。而篇幅较长的《辞免太常少卿申尚书省状》中在陈述其辞官的理由时,先陈述其要辞官这一事件,然后又分别陈述了五个不能任太常少卿的理由,又在最后总结了其几次辞官的情况。全文总分总的结构模式,使人一看便一目了然。
(三)情感彩浓厚,欲以情打动圣上
作为臣子,向皇帝或者上级进谏,不得不考虑对方的身份,这就要求不能言辞冲撞,而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程俱深懂这方面的道理。首先,他论事以社稷安危、国家巩固为切入点。这不仅拉近了他与统治者的距离,也迎合了统治者安社稷的心理。所以,这样说服力较强。如《吴江县申乞准赦放秋苗议状》中,程俱为贫困百姓申请好处,却从皇帝的角度出发,不愿“圣旨即位之初,失大信于天下”{15}。其次,程俱论事懂得给对方台阶。如《缴李处劢再任词头奏状》中,文章的前部分都是在讲李处劢如何不顾政令、如何不称职,然后讲如其再任可能会带来更大的危害,这其中隐含皇帝任用不当的失职,但最后却讲是因李处劢进奏,才致使“录黄误作知衢州”,这样就把责任推脱到李处劢身上,而一个“误”字,就把皇帝的失职说成是一不小心,这样皇帝更容易接受其建议。
(四)多用排比句,增强了文章的气势
程俱“状”文中多次出现排比句,如《辞免太常少卿申尚书省状》中,讲祖宗以来,三馆台阁承学之士,需要具备“才德器业如韩琦,经术士行如王安石,文章才气如苏轼”,用此排比句,不仅增强了文章气势,显示了其文学才华。同时,这一排比的运用把馆阁学士所需的条件之高也陈述出来,为其辞职到“借口”。又如《吴江回申讲求遗利状》中“今诸路赋入则众川是也,万顷之陂则总计是也,决漏如江则无艺之费是也,崎岖回还、引线脉之流以益之,则讲求遗利是也。”这一排比形象生动地说明了讲求遗利对国家的重要作用。
综上,我们可以看到程俱“状”文的特点,作者使用“状”这一实用公文向皇帝传达了其见解及治国的一些主张,从中可以窥见其忧国忧民、不慕荣利等思想。这对于全面了解程俱的为人及其交游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