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kaifamei

《背影》习题+答案

更新时间:2023-09-06 18:12:05 人在看 0条评论

《背影》习题+答案

2023年9月6日发(作者:冬至的谚语)

我的奋斗罗永浩pdf免费-

《背影》·评估测试

知识掌握

1.《背影》一文是现代作家________写的一篇反映________的散文。

2.作者着力刻画父亲背影的原因是________。

3.选择题。

“我那时真是聪明过分,总觉得他说话不大漂亮”中“聪明”的同义词和“漂亮”的反义词分别是[ ]

A.聪慧 丑陋 B.愚蠢 粗俗

C.糊涂 动听 D.聪颖 精彩

4.《背影》一文将“勾留南京”一事一笔带过,原因是[ ]

A.南京并不好玩,所以不必多写。

B.南京是路过,不是目的地。

C.与文章主旨关系不大,应该略写。

D.当时他们心情不好,没有去玩。

5.《背影》一文开篇交代家庭境况,其作用为______________

基础过关

1.给下列加粗的字注音。

差使( ) 奔丧( ) 狼藉( )

妥贴( ) 踌躇( ) 栅栏( )

2.书写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悲哀衰弱 妥帖 诸多 B.惨淡踪迹 栅栏 钩留

C.晶萤交御 奔丧 狼藉 D.亏空赋闲 谋事 踌躇

3.选出加粗字解释完全正确的一组( )

A.变卖典质(抵押)妥贴(恰当,合适)

B.颓唐(失败的样子) 不能自已(控制,抑制住)

C.琐屑(细小而繁多)家中光景(时光)D.举箸提笔(筷子)触目伤怀(心)

4.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

①本文写父子相爱相怜的感情,真挚动人。但这种感情中渗透着淡淡的哀愁。( )

②本文共有四次写“背影”,首尾两次详写,中间略写。( )

③本文以“背影”为题的原因在于将父亲老境的颓唐、心情的忧郁、父爱的真挚都浓缩在“背影”这一特殊的外貌上,留给读者自由想像的天地( )

④本文表面上是以作者的行踪为线索,实则是以“背影”为主线贯穿全文。语段点将

我说道:“爸爸,你走吧。”他往车外看了看说:“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我看那边月台的栅栏外有几个卖东西的等着顾客。走到那边月台,须_______(a.走 b.跑

c.跳 d.穿)过铁道,须跳下去又爬上去。父亲是一个胖子,走过去自然要费事些。我本来要去的,他不肯,只好让他去。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_________(a.抓 b.揪 c.攀 d.握)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甲]我赶紧拭干了泪。[乙]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我再向外看时,他已抱了朱红的橘子往回走了。过铁道时,他先将橘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橘子走。到这边时,我赶紧去搀他。他和我走到车上,将橘子一股脑儿放在我的皮大衣上。于是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过一会说:“我走了,到那边来信!”我望着他走出去。他走了几步,回头看见我,说:“进去吧,里边没人。”[丙]

1 1.在文中两个空缺处选词填空(只填序号)。

2.“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这句话是从原文中抽取出来的。根据上下文意,这句话应插在[甲]、[乙]、[丙]中的_________处(只填序号)。

3.写送子上车时,父亲对儿子说:“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这话表达了父亲对儿子的心情是( )

A.怕儿子力气小不堪重负,便由自己外出张罗,表达了父亲对儿子的理解。

B.怕给儿子添麻烦,便由自己去买橘子,表达了父亲对儿子的关怀。

C.怕儿子年轻气盛惹是非,便由自己包下活计,表达了父亲对儿子的担心。

D.怕儿子无知受骗,便由自己包下活计,表达了父亲对儿子的爱护。

4.“我赶紧拭干了泪”的原因是( )

A.怕父亲因“我”流泪而伤心。B.为自己这么大还流泪而羞愧。

C.怕父亲说“我”不坚强。D.怕别人笑“我”幼稚。

5.“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这句话从哪两方面描绘父亲的形象?答案正确的一项是( )

A.外貌心理 B.动作 语言 C.外貌动作 D.语言 心理

6.联系全文看,多次写到父亲的背影,其主要目的是( )

A.表达对父亲的深挚的怀念。

B.表达了对父亲非凡经历的赞叹。

C.表达了对父亲自暴自弃的惋惜。

D.表达了对父亲碌碌无为的感慨。

7.《背影》一文中“车站买橘”一节中,前后两次写父亲过铁道,为什么前一次详写而后一次略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对父亲买橘回来后“扑扑身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一句分析正确的是[ ]

A.儿子有橘子吃了,路途上不怕渴了。

B.即将送走儿子,可去忙自己的事了。

C.越是尽到了做父亲的责任,心里越感到踏实满足。

D.过铁道买橘太累了,买回来可以歇一歇了。

9.“其实我那年已二十岁”,“而且我这样大年纪的人”文中两次提到自己的年龄,其用意是________。

10.散文中抒情,一般有两种方式,即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寓感情于字里行间)请从文中各一例略加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背影》练习题

一、给加点字注音

差( )使 赋( )闲 踌躇( ) 迂( ) 惦( )记 簌簌( ) 蹒跚( ) 拭( )

二、根据拼音写汉字

交xiâ( ) 狼jí( ) gōu( )留 tuí( )唐 suǒ( )屑 举zhù( )

三、阅读下面文字,回答1—7题

到南京时,有朋友约去游逛,勾留了一日;第二日上午便须渡江到浦口,下午上车北去。父亲因为事忙,本已说定不送我,叫旅馆里一个熟识的茶房陪我同去。他再三嘱咐茶房,甚是仔细。但他终于..不放心,怕茶房不妥帖;颇踌躇了一会。其实我那年已二十岁,北京已

2 来往过两三次,是没有什么要紧的了。他踌躇了一会,终于..决定还是自己送我去。我再三劝他不必去;他只说:“不要紧,他们去不好!”

我们过了江,进了车站。我买票,他忙着照看行李。行李太多了,得向脚夫行些小费才可过去。他便又忙着和他们讲价钱。我那时真是聪明过分,总觉他说话不大漂亮,非自己插嘴不可,但他终于讲定了价钱;就送我上车。他给我拣定了靠车门的一张椅子;我将他给我的紫毛大衣铺好坐位。他嘱我路上小心,夜里要警醒些,不要受凉。又嘱托茶房好好照应我。我心里暗笑他的迂;他们又认得钱,托他们只是白托!而且我这样大年纪的人,难道还不能料理自己么?唉,我现在想想,那时真是太聪明了!

1.概括这两段文字的主要内容。

2.父亲为什么要坚持亲自送我上车?

3.南京的景点很多,像夫子庙、玄武湖等,作者为什么不写在南京的见闻?

4.第一段两次用“终于”,有什么作用?

5.第二段中两个“聪明”各有什么含义?表明作者怎样的心情?

6.如果类似的事发生在你身上,你是否也会像作者一样呢?

7.文中多次写父亲的“嘱咐”和“踌躇”,其用意是什么?

四、阅读下面文字,回答1—12题

我说道:“爸爸,你走吧。”他往车外看了看说:“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我看那边月台的栅栏外有几个卖东西的等着顾客。走到那边月台,须穿过铁道,须跳下去又爬上去。父亲是一个胖子,走过去自然要费事些。我本来要去的,他不肯,只好让他去。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 a 着上面,两脚再向上 b ;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 c ,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我赶紧拭干了泪。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过铁道时,他先将橘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橘子走。到这边时,我赶紧去搀他。他和我走到车上,将橘子一股脑儿放在我的皮大衣上。于是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过一会说:“我走了,到那边来信!”我望着他走出去。他走了几步,回头看见我,说:“进去吧,里边没人。”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

1.选文从哪几个方面来写父亲的背影?这位父亲给你的印象和感受怎样?

2.品味语言。

选文中说父亲“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写出了父亲怎样心理?

(2)第二段中,“我”的两次流泪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3.选文中写“父亲”外貌后,先后写“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作者有何用意?

4. 指出”我”为什么“我赶紧拭干了泪。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

3 5.鉴赏“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

6.这段文字两次写到父亲的“背影”,前一次写得详细,后一次写得简略的原因是什么?

7.选文中写父亲走路“蹒跚”,这是因为父亲 ;文中有三个动词写出了父亲爬上月台不容易,它们是 、 、 。

8.课文结尾写作者读父亲的信,又见父亲的背影,却是在“晶莹的泪光中”见的,这是什么原因?

9.课文写父亲离去时的背影,是怎样写的?有什么作用?

10.对选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回忆往事,追述车站离别情景,表现父亲爱子之情。

B.父亲身躯肥胖,步履艰难,蹒跚地爬过铁道为儿子买橘子。这个镜头表现了父亲爱儿子的深厚感情,使儿子感动得热泪盈眶。

C.因为儿子在家经常看见父亲的背影,所以等父亲的背影出现在买橘子时,产生离情别绪,儿子舍不得父亲离开。

D.上文把父子之间的真挚感情表现得淋漓尽致,但不同于一般作品去描写人物肖像,着力于神情、音容笑貌的描绘,而是抓住人物形象的一个特征“背影”,不惜笔墨做具体细致的刻画。

选文“显出努力的样子”中的“努力”一词是什么意思?在文中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12. 选文“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 中的“混”有什么表达效果?

参考答案

(一)知识掌握

1.朱自清 父子深情

2.“背影”刻下了父亲饱经忧患、半生潦倒的印记,体现了浓浓的父爱深情,也是父子依依惜别中父亲最后留给儿子的印象。

3.C

4.C

5.渲染悲凉的气氛与父亲对儿子的爱形成对比,更能衬出父爱的崇高伟大。

(二)能力提高

1.第一次去时详写的是背影,扣题,更能突现中心。第二次是人物正面描写,因而略写。

4 2.C

3.说明父亲完全可以不必如此操劳,反衬出父亲对“我”关怀细致周

4.例如:课文中描写父亲背影的文字及文尾的一段文字分别体现间接抒情和直接抒情。分析从略。

《背影》参考答案

一、根据汉字写拼音

chāi fù chóu chú yū pán shān shì diàn sù 二、根据拼音写汉字

卸 藉 勾 颓 琐 箸

三、1.父亲坚持送“我”到车站,送 “我”上火车。

2.[因为他爱子情深,别人去他不放心。] 3.[与中心关系不大,故略写。]

4.[表明父亲放心不下,爱子情切。]

5.[这两个“聪明”的意思都是糊涂,是反语。表明作者悔恨自己当时未能体会父亲的深情。]

6.[例一:会。因为年轻气盛,与父亲之间存在代沟。 例二:不会。既然读了这篇文章,就不会让这种事情重演。]

7.[表明父亲放心不下,爱子深切。]

四、1.外貌(衣着)、行动、语言;艰难时世的充满慈爱的父亲。

2.(1)父亲为儿子买橘子,尽管十分辛苦,心里也是高兴的,越是尽到父亲的责任,心里越踏实。

(2)第一次流泪是因为感动。父亲买橘子的经过表现了爱儿子的深厚感情,使儿子感动得热泪盈眶;第二次流泪是因为离别。儿子眼望着父亲的背影在人中消失,离别情绪,又催人泪下。

3.因为才替祖母办完丧事,黑有哀悼的意思。家境惨淡,父亲老境颓唐,“黑布”刚好反映了家境的困顿。黑调暗淡阴沉,与全文气氛一致。4.写出了“我”怕父亲因为“我”流泪而伤心, 所以动作迅速的样子。

5.“扑扑”写出了父亲因为尽到了关怀照顾儿子的心意,所以感到轻松的样子,表现出父亲含蓄深沉的爱子之心。

6.前一次是父亲艰难地爬过铁道,给我买橘子,最感人,最能体现父亲对我的深沉关爱,所以详细地写。后一次是写我留恋父亲,可简单地写写。 7.年老体衰,身体肥胖,腿脚不灵便 攀、缩、倾 8.父亲在信上说到了“大去之期”,身体和心境都到了日薄西山的地步,作者不禁泪如泉涌,含着眼泪想到父亲对自己的许多好处,想到父亲的背影,所以这一处背影是在“晶莹的泪光中”见的。

9.父亲离去的背影,放在人流中写,由近而远,由显而隐,并用自己的感情加以烘托。写这个背影,能表现这样的感情:为父爱感动得情不能已,一旦分手,格外依恋、惆怅,想到父亲前程艰难,又格外悲悯、辛酸。 10.C

11.[“努力”的意思是把力量尽量使出来,写出父亲买橘子时的不易,体现了父亲对儿子深挚的爱]

12.[一方面说明来来往往的人多,另一方面说明父亲的平凡普通,没有特别之处]

5

10个神话故事简短-


文章投稿或转载声明

本文链接:https://www.en369.cn/fanwen/xinxi-2-864778-0.html

来源:范文频道-369作文网版权所有,转载请保留出处。本站文章发布于 2023-09-06 18:12:05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用户名: 密码: 匿名发表
评论列表 (有 条评论
2人围观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