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kaifamei

司马温公二三事文言文

更新时间:2023-09-06 17:37:33 人在看 0条评论

司马温公二三事文言文

2023年9月6日发(作者:升起心中的太阳作文600字(精选5篇))

披星戴月对应-

司马温公二三事文言文

1. 司马温苦读文言文阅读

司马光好学《三朝名臣言行录》

[原文]

司马温公幼时,患记问不若人,居讲习,众兄弟既成诵,游息矣;独下帷绝编,迨能倍诵乃止。用力多者收功远,其所精诵,乃终身不忘也。温公尝言:“书不可不成诵,或在马上,或中夜不寝时,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

[译文]

司马光幼年时,担心自己记诵诗书以备应答的能力不如别人。大家在一起学习讨论,别的兄弟已经会背诵了,去玩耍休息了;(司马光却)独自放下帏帐像孔子读书翻断编竹简书的牛皮纸那样专心和刻苦,一直到能够熟练地背诵为止,(由于)读书时下的力气多,收获就长远,他所精读和背诵过的书,就能终身不忘。司马光曾经说:“读书不能不背诵,在骑马走路的时候,在半夜睡不着觉的时候,吟咏读过的文章,想想它的意思,收获就多了!”

[阅读训练]

1.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患.记问不若人 患:担心、害怕。 ②迨能倍.诵乃止 倍:通假字,通“背”,背诵。

3咏.其文 咏:朗诵。

2. 本文中概括主旨的句子是:( “用力多者收功远” )

3. 解释下列句子。

A.用力多者收功远。

解释:肯多花力气下苦功的人他所收到的功效就能影响长远。

B.其所精诵乃终身不忘。

解释:他学的那些弄懂了含义再反复朗诵的文章就能终生不忘了。

C.书不可不成诵。

解释:读书不能不反复地朗诵。 D.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

解释:嘴上读着那个文章,脑里想着它的含义,你所学到的就比别人多。

4. 文中“独下帷绝编”意思是只有司马光徇自苦读。我们学过一个类似的成语也是形容读书勤奋,这个成语是(凿壁偷光)

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9—22题(一)司马温公幼时,患记问不

小题1:C

小题1:A、D

小题1:①读书不能不背诵,在骑马走路的时候,在半夜睡不着觉的时候

②难道是我没有选择好邻居,教育孩子有所缺漏,为什么你会这样蠢笨呢?

小题1:勤奋学习,司马温公和大家在一起学习讨论,别的兄弟已经会背诵了,去玩耍休息了,独自苦读,像董仲舒和孔子读书时那样专心和

刻苦,一直到能够熟练地背诵为止。皇甫谧他家很贫穷,他在亲身参加农业劳动的时候带着经典学习,终于博通典籍百家之言。

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1. D (躬:亲自。)

2. B和C.

(B、其:代词,他;“其”在“如……何”前面加强反问语气,可译为“又”。 C、定语后置的标志;往,到。.去。 A、才。 D、连词,表承接。)

3. ①或:有时;马上:骑马走路。

②笃学:勤学;于我何有:宾语前置句,于我有何。

4. 两人共有的品质是勤奋。

司马温公:居讲习,众兄弟既成诵,游息矣;独下帷绝编,迨能倍诵乃止。

皇甫谧:就乡人席坦受书,勤力不怠。躬身稼穑,带经而农,遂博综典籍百家之言。

4. 司马温公二三事中儿得不死的得是什么意思

儿得不死的得是能够

司马温公故事二则

司马温公童稚时,与儿戏于庭。庭有大瓮,一儿偶堕瓮水中,儿哗然弃去,公即以石击瓮,水因穴而进出,儿得不死。盖其活人手段已见于龆龀①中,至今京、洛间多为《小儿击瓮图》。

司马温公与其兄伯康友爱尤笃。伯康年将八十,公奉之如严父,保之如婴儿。每食,少顷,则问曰:“得无饥乎?”天少冷,则问曰:“衣得无薄乎?”

[注释] ①龆龀:指童年。

【翻译】

司马光小的时候,和一小孩在院子中玩耍。院子中有大瓮,一个小孩偶然间掉进瓮中的水里,小孩们惊叫着丢下他跑了。司马光立即用石头砸瓮,水顺着窟窿涌出来,落水的小孩得以活命。可见他使人活命的能耐在七、八岁时就已经表现出来,直到现在京城开封、洛阳一带仍多处有《小儿击瓮图》。

司马光和他哥哥伯康的友爱之情尤为笃厚。伯康将近八十岁时,司马光事奉他就象对待父亲,呵护他就象对待婴儿。每到吃饭时,一会儿就问问:“还饿吗?”天气稍微冷一点,就问:“衣服太薄吗?”

初三物理题库及答案免费-


文章投稿或转载声明

本文链接:https://www.en369.cn/fanwen/xinxi-2-864303-0.html

来源:范文频道-369作文网版权所有,转载请保留出处。本站文章发布于 2023-09-06 17:37:33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用户名: 密码: 匿名发表
评论列表 (有 条评论
2人围观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