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上册语文判断题及答案(完整版)
2023年9月6日发(作者:微笑服务的心得体会(通用4篇))
疫情中的声音为主题的作文-
三年级上册语文判断题及答案(完整版)
一、 判断题,下列说法对的打“√”,错的打“×”。
1.《蜜蜂》的作者是美国著名昆虫学家法布尔。(_____)
2.昙花的花瓣又大又娇嫩,它适应了晚上九点左右的温度和湿度,到了那时,它便开花了。(_____)
3.“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这句话采用比喻、拟人的手法写出了叶的数量多、形状大、颜美。(_____)
4.所有的昆虫都有复眼。(_____)
5.《小虾》这篇课文抒发了作者对小虾的喜爱之情。(_____)
二、 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总也倒不了的老屋》中的老屋因为小猫、老母鸡和熊的求助,到现在也没有倒下。 (______)
2.《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中胡萝卜先生的胡子是因为沾了果酱才越长越长的。 (______)
3.《小狗学叫》中不会叫的狗跟公鸡学叫,引来了狐狸;跟燕子学叫,差点儿被猎打中。 (______)
4.本单元的三个故事都是童话,每个故事的结尾都能引发我们的想象,都能续写出精彩的故事。(_____)
三、 判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元日》一诗描绘出一幅热闹、欢乐、万象更新的动人景象。 (______)
2.我国传统节日清明节有扫墓、踏青的习俗。(_______)
3.清明时节,诗人触景伤怀,所以借酒浇愁。(_______)
4.《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的“山东”指山东省。(_______)
5.本课所选入的三首古诗 《元日》《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清明》 中都是关于传统节日的。(________)
1 / 5 四、 小法官,巧断案。(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对的打“√”,错的打“×”)
1.《为人民服务》是为悼念张思德同志写的一篇记叙文。(_______)
2.《十六年前的回忆》和《灯光》这两篇课文都采用了倒叙的记叙方法,采用了前后照应、首尾连贯的写法。(_______)
3.“精兵简政”这一条意见是司马迁先生提出来的。(_______)
4.《一夜的工作》一文从工作辛苦、生活简朴两方面表现了周总理伟大的人格。(_______)
五、 根据课文内容判断对错,对的打“√”,错的打“×”。
1.我的表弟小沙天生胆小,还怕剃头,而且谁给他剃头他就骂谁“害人精”。(________)
2.小沙央求我替他剪头发,是因为我是剃头大师,剃的发式很时髦。(________)
3.虽然我认为自己有剃头的天分,实际上剃头技术很差,害得小沙剃了光头。(________)
4.我给小沙剃头得到了五块钱,不过最倒霉的是小沙父子。(________)
六、 根据课文内容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小燕子的翅膀像剪刀一样轻快有力。(________)
2.小燕子在波光汹涌的湖面上飞翔,非常惊险。(________)
3.二三月的春日是微风吹拂,杨柳依依,草青花红,非常美丽。(________)
4.小燕子休憩于纤细的电线上,悠闲自在展现了一幅有趣的图画。(________)
七、 判断下列句子是不是拟人句,是的画“√”,不是的画“×”。
1.一一的花从无人知道的地方突然跑出来。(________)
2 / 5 2.大家在大青树下做游戏,连松鼠、山狸也赶来看热闹。(________)
3.温柔的风像母亲的手轻轻地抚摸着我。(________)
4.鸟儿不叫了,蝴蝶停在花朵上。(________)
八、 根据课文内容,判断下列说法的对错。
1.牛一共有四个胃,前三个胃是贮藏食物的,第四个胃是管消化的。
(________)
2.《那一定会很好》中种子先长成了树,再被农夫做成了椅子,接着被做成了手推车,最后变成了木地板。 (________)
3.蚂蚁队长最后决定让年龄最小的蚂蚁吃掉那点儿奶酪渣。 (________)
4.《卖火柴的小女孩》中,小女孩带着微笑死去,是因为她临死前处于幸福的幻象中。(_______)
九、 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
1.“周俊当上大队长后,就处心积虑地想把工作搞好。”这句话没有语病。(______)
2.“人人都知道随地吐痰是不文明的行为。”这个句子改为双重否定句是“并非人人都不知道随地吐痰是不文明的行为。”(______)
3.他的鼻子长得像他爸爸,挺挺地,看着很精神。这句话不是比喻句。(______)
4.文学史上有名的“三曹”指的是曹操、曹丕和曹植。(______)
5.王昌龄被称为“七绝圣手”;王维则被称为“诗魔”。(______)
十、 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赠刘景文》和《饮湖上初晴后雨》的作者都是宋代的诗人苏轼。(____)
2.《卖火柴的小女孩》《在牛肚子里旅行》《一块奶酪》《搭船的鸟》都是童话故事。(____)
3.“儿戏于庭”中“戏”的意思是演戏。(____)
4.童话故事《丑小鸭》的作者是丹麦的安徒生。(____)
3 / 5
十一、 根据课文内容判断正误。
1.爹说:“枣核呀,白叫我欢喜了一场,养活你这样的孩子能做什么!”这句话说明爹讨厌枣核。(_________)
2.“别看我人小,一样能做事情”,说明枣核是个自信自强的人。(_________)
3.枣核很勤快,能做别人不会做的事儿,爹娘非常高兴。(_________)
十二、 下列说法对的打“√”,错的打“×”。
1.楚江就是长江,因为长江中下游地带在古代属于楚地,所以叫楚江。
(______)
2.西子即西施,是春秋时代越国的美女。 (______)
3.《司马光》一文选自《宋史·司马光传》。(______)
4.“一年好景君须记”中的“君”指君子。 (______)
5.“一儿登瓮”中的“瓮”是一种盛物的陶器,口小肚大。(______)
十三、 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对的画“√”,错的画“×”。
1.“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这句诗的朗读停顿是正确的。(_______)
2.“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写了来不及看清两岸的美景,只有猿的长鸣声,也写出船行驶得快。(_______)
3.《富饶的西沙岛》写了位于南海上的西沙岛优美的风景和丰富的物产。(_______)
4.《饮湖上初晴后雨》的作者是唐代诗人李白。(_______)
十四、 判断对错,对的打“√”,错的打“×”。
1.“蓬”共 13画,是半包围结构。(_______)
2.“微”是左中右结构,可组词为“微笑”。(_______)
3.“降”是多音字,在“降落”这个词中读“jiànɡ”。(_______)
4 / 5 4.“早哇”的“哇”读“wa”,音序是W。(_______)
十五、 是比喻句的画“√”,不是比喻句的画“×”。
1.我忽然觉得自己仿佛就是一朵荷花,穿着雪白的衣裳,站在阳光里。( )
2.青的草,绿的叶,各鲜艳的花,都像赶集似的聚拢来。( )
3.挑着满满一担水,走在林中的石板路上,我泼洒了多少珍珠啊!( )
4.桂林的山真险哪,好像一不小心就会栽倒下来。( )
答案
一、 × √ √ × √
二、 × √ × √
三、 √ √ √ × √
四、 × √ × √
五、 √ × √ ×
六、 × × √ √
七、 √ √ × ×
八、 √ × √ √
九、 × × √ √ ×
十、 √ × × √
十一、 × √ √
十二、 √ √ √ × √
十三、 × √ √ ×
十四、 × √ √ √
十五、 × × √ ×
5 /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