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苦学西方礼仪
2023年9月3日发(作者:学生情侣协议书范本)
元旦快乐祝福语老师-
维普资讯
选自美国 时代》杂志2005年11月6日 汉纳・比奇(Hannah Beech) 关林/译 中国人昔学西方礼仪 世界各国的人纷纷涌向中国,而中国人在速成西方礼仪。 创业人士在上海外贸学院选 修的最热门课程,不是会计法则或 国际法的奥秘,而是更为严肃的课 程:礼仪风俗。学生有1600名。 老师教导学生,排队应该是 有序的队列,不应该乱哄哄挤作一 团。路上吐痰是不良习惯。 吃西餐的时候,应该用刀叉 把肉切成小块,但不要对面包这样 做。 记住,如果在饭馆宴请美国 人,千万不要点濒临灭绝的物种和 动物内脏。 “我们以为美国人的口 味很挑剔,但他们对这些东西很反 感。”老师一边说,学生一边记笔 记。 中国有5ooo ̄-的文明史,中国 人经常提醒国外来客记住这一点。 改革所取得的进步。官员们希望, 外国游客离去后,更新后的礼仪风 貌将保留下来,使城市更美好。 “在基本礼仪方面我们的确 非常落后,”上海精神文明办公室 副主任承认道。在中国最大的城市 上海,当地领导人开展了一项叫 间他们在五星级饭店进餐,学习吃 鱼的刀叉和吃奶酪的刀叉的区别。 但在过去半个世纪里,大多数中国 人忘记了中国的传统礼仪。 像上海这样的城市也已摩天楼 林立,到处是大卖场,但有些中国 在上海的一次为人力资源管理 人员举办的礼仪学习班上,教师叫 起一个学生,严厉批评他戴一根 调驳杂的粉红领带。 “众所周知, 克林顿总统对领带的鉴赏力使他赢 得了许多选票,”老师说。 中国的许多礼仪教师和礼仪畅 销手册的作者,都是那些高层次审 美家的后人。上海外贸学院的李教 授是一位棉花大王的后代,是早餐 吃黑麦面包和奶酪等西方食品长大 的。 人的行为举止依然叫人想起物质匮 乏的年代。 做“做一个可爱的上海人”的运 甚至有些新兴中产阶级人士也 改不了粗鄙的习惯,如走在路上, 突然从嘴里飞出一口痰,在商务会 动,教导市民在公共汽车上给老年 人让座,小便去厕所,不要在公园 里摘花草。 议上若无其事地挖鼻孔。 “中国人 富得太快,没时间学习与财富相 适应的礼仪,”北京中美礼仪教育 家海迪,李(Hedy Lee)说道。 她说起她的公寓电梯里最近贴出的 告示,要求居民不要在电梯里大小 便。“如果我们要成为地球村的一 运动招募了80万名志愿者来协 助指挥上海混乱的交通,要求公务 员不要把头发染成红,绿、蓝等异 国情调。 对中国企业界来说,新礼仪运 动也是一个商机。民营礼仪学校纷 纷冒出,以满足职业青年在国际环 李教授举办西方礼仪班的事 实,可以说明中国在计划经济时代 之后发生了什么变化,但这个事实 同样说明中国和发达国家之间仍然 存在差距。 “只有像我们这些人才能教出 员,就必须改掉这些坏习惯。” 中国在准备举办2008年的奥运 会,官员们承认有必要提高公众的 礼貌水平,向世界显示中国3o年经济 境中进餐,穿衣和工作礼仪方面的 需求。 在上海的一家学院,学生花 好的礼仪,”李教授说。 “其他人 什么也不懂。 900美元来上几个星期的课程,期 蕾'卜牡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