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史复习题
2023年9月1日发(作者:关于改变自己的作文(13篇))
国士无双陈子锟是穿越的吗-
1、甲骨文和金文是殷商时期书法的代表。它们是考古资料可证实的数量较多又相当成熟的最早文字。
2、楚系文字中越国越王勾践的铭文以鸟虫加以组合变形,结体精严,疏密变化有致,富于装饰性,习惯上称其为鸟虫篆。
3、东汉书论:赵壹的《非草书》反映了汉代草书发展热潮的真实情况。崔瑗的《草书势》蔡邕的《篆势 》等,可视为古代书论的发轫之作。
4、东汉篆书碑刻:《袁安碑》和《袁敞碑》二碑风格相似,笔画清晰,其中垂露竖作悬针状,为秦代刻石所无,作品中吸收了古籀笔法。
5、波挑与掠笔都是隶书与篆书完全不同的用笔,它是篆书草化过程中产生出来的用笔,也是中国书法史上最初打破篆书原始用笔形态后定型的两种笔法。
6、三国、西晋时期的书法,有刻石书法和墨迹两大类。
7、南朝陈至隋间的书家,以高僧智永最为著名,传其居永欣寺阁上临书三十年,写真草千字文八百余本。
8、唐代书论在古代书论史上堪称高峰期。作为六朝书论的总结,孙过庭《书谱》有着特殊意义,反映了书论的高度成熟,并成为书论史上的经典之作。张怀瓘的《书断》《书估》《书议》堪称古代书论史上体系最详备的书学文献,是当时最完整的源流史论、书家批评论、书法审美论的专著。晚唐,张彦远的《书法要录》汇辑了自汉以来许多书论名篇,为后世保存了许多可贵的书法史论遗产。
9、宋代书论有北宋朱长文的《续书断》、米芾的《书史》等,南宋姜夔的《续书谱》等。
10、唐寅书法以行书见长,《落花诗卷》和《自作诗卷》是其代表作。
11、欧阳修提倡以复古来达到创新的目的,指出:“学书当自成一家之体,其模仿他人,谓之____!”
12、清代书法一方面沿着明代____一脉继续向前发展,一方面由于金石考据学的兴起、访碑热潮的出现以及书法观念的改变,____一脉迅猛发展,渐成____衰微、____兴盛的局面。于是,清代成为中国书法史的一个重要转折时期。
13、王文治的书法秀逸天成,与刘墉形成鲜明对照,清人梁绍壬评“刘石庵相国专讲魄力,王梦楼太守专取风神”时有“____”、“____”之誉。
14、____书法以行书见长,静穆雄浑,康有为认为“近世行草书作浑厚一路,未有能出石庵之范围者”,徐珂在《清稗类钞》中也说:“论者譬之以黄钟大吕之音、清庙明堂之器,推为一代书家之冠。”其作品给我们留下了一个地道帖派风范的印象。
15、吴昌硕篆刻以石鼓文笔意融入汉印,又于汉砖瓦文字及封泥中得到启发,印风苍浑豪放,形成具有大写意特征的一代印风,世称“____”,他被公推为____第一任社长。
1、____ 是研究商代文字、历史、文化最重要的资料,也是早期书法的代表。
2、春秋中期至战国早期的秦系文字代表有《____ 》和《____ 》。
3、李斯作《仓颉篇》、赵高作《爰历篇 》、胡毋敬作《博学篇》,均采用新改定的小篆颁行天下。
4、西汉晚期的连云港汉简中的《神乌傅》为____ ,笔画中多有圆劲弧形,粗笔在简中时有出现。
5、从江淮汉简和西北汉简等丰富的出土资料中,我们可以发现,自西汉初期,____ 已成为朝野的通行书体,同时也证明文字在此时已完成了由篆至隶的变化,到西汉中期隶书已十分成熟。从西北汉简中可见,西汉中期的____ 已形成了较为固定的草法,说明章草已较为规范,并成为汉代通行书体之一。从汉简中还可了解中,东汉初期已出现____ 和____ 的端倪。
6、西汉的篆书刻石和隶书刻石所见不多。东汉中期到末期刻石铭辞风气渐开,主要成就
表现在这一时期的____ 上的篆隶作品。
7、《____ 》与《____ 》相类,故有“二宙”之称,康有为称其是“汉分中妙品”。
8、小篆,在西汉依然是通行文字之一,但纯小篆作品已非常少见,隶变、讹变的篆法替代了严肃的六书原则,后世将汉代这种渗入许多隶变形构的篆书称为“____ ”。
9、魏晋书论有了很大发展,流传至今的有西晋卫恒的《____》、索靖的《___》等,奠定了中国古代书论的基础。
10、盛中唐时,书法的崇尚已由大王转向小王,并提倡“风神骨气者居上,妍美功用者居下”和“深识书者,唯观神采,不见字形”的____风尚,____、____、____把这种风气推向了极致,成为浪漫写意书风的杰出代表。
11、唐太宗传世作品有《____》、《____》、《屏风帖》。
12、褚遂良行书作品有《____》,还有《____》传世,米芾对之大加推赏:“虽临王帖,全是褚法。”
13、吴琚的《____》是现存书法作品中所见最早的一件条幅。
14、沈度书法以楷书著称,尤工____,沈粲书法以____名世。
15、康有为的碑学思想集中反映在《广艺舟双楫》中,他第一次使用了“___”和“____”这两个概念。
1 1、秦末至西汉末年,隶书发展很快,并替代了小篆的官体文字地位。西汉时期,首先由
隶书演化出了较成熟的____ ,约于东汉中期,已有早期____ 出现,东汉后期又出现了____ 。
2、史载秦始皇东巡刻石还有《____ 》、《东观刻石》、《____ 》等。
3、、西北汉简指出土于我国新疆、甘肃、内蒙、宁夏、青海等西北干燥地区的汉代简牍。1899年瑞典人斯文赫定在新疆塔里木河下游的____ ,发现了晋木简120余枚,揭开了古代简书出土的序幕。
4、 ____时期是书体演变的终结期,行、草、楷已趋向成熟。
5、19世纪末20世纪初,瑞典人斯文赫定在楼兰地区发现了汉晋木简和文书,其中的残纸文书称为___。
6、抄经、写经在佛教盛行的魏晋时期十分风靡,逐渐形成一种特有的审美定式和规范,后世称为____或____。吐鲁番遗书中西晋元康六年的《____》残卷为典型的抄经体,有不少已脱离隶书审美趣味而以楷书面貌出现。
7、王羲之的草书是书法史上草书发展的一个重要转折点,作品有《____》、《____》、《____》、《____》等,对王献之的一笔书,张旭、怀素的狂草都有重要影响。
8、梁王帝称“王羲之书,字势雄逸,如龙跳天门,虎卧凤阙,故历代宝之,永以为训。”王羲之被后世尊为“____”。
9、唐太宗曾亲笔为《晋书》撰写《____》,曰:“详察古今,研精篆素,尽善尽美,其惟王逸少乎!”为唐代树立了一个最高的书法审美典型,具有极其深远的意义。
10、唐代高僧书家:初唐____、中唐草书大家____、晚唐草书家____、____、____等。唐玄宗时高僧____东渡日本,除带去佛经,还首次带去了王羲之父子的作品,影响了日本书法的发展。日本入唐八家中____、____尤为著名。
11、元代书法由于其社会的特殊性,特别是____的出现,使书法在元代发展成一种全面回归的潮流,呈现出一种典雅秀逸的风格态势,形成书法史上的一次转折。
12、具有程式倾向的____书风的盛行对书法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阻碍作用。明代前期书坛显得平庸而乏生气,中期以后渐有起,直至晚明方有大的变革。
13、徐渭书法以____的书风使得晚明书坛如魇得醒。
14、傅山针对同时代的媚俗书风,曾提出“____”,他说:“宁拙毋巧,宁丑毋媚,宁支离毋轻滑,宁直率毋安排,足以回临池既倒之狂澜矣。”《霜红龛集》他的书法观无疑为清代碑学的诞生提供了美学启示。
15、____的书法创作以北碑为主要格调,在书法史上可谓敢为人先,成为清代碑学从理论到实践都统一在北碑上的第一个典型代表。1、甲骨文多用刀刻成,有____ 和____ 两种形式。
2、发生在战国时期的____ 过程,正是中国文字由古文字系统向今文字系统的演变过程。
3、东汉时期,许慎的《____ 》是我国最早的文字学著作。4、汉隶,现今古文字学界比较统一的认识又称其为“____ ”,亦称其为“____ ”。成熟的隶书——八分,最为重要的笔法即是____ 。
5、东吴简牍和楼兰残纸的发现,说明____和____已成为当时普遍通行的书体。
6、《____》是钟繇最著名的楷书之作,后世习楷者多法此。《____》楷书已近于成熟,《宣和书谱》评曰:“备尽法度,为正书之祖。”
7、王羲之书法中,对后世文人流派书法影响最大的是其行书。《____》是其新体书风未形成前的行书代表作。其成熟时期的行书代表作有《____》、《____》、《____》、《____》等。
8、____,镇江焦山摩崖《瘗鹤铭》传为其所书,并有书论《与梁武帝论书启》传世。
9、《____》康有为在《广艺舟双楫》中大力推重,称其“飞逸奇浑,分行疏宕”。
10、北朝摩崖刻经主要包括三类:一类为隶书,一类为楷书,另一类最为多见,介于楷隶之间,如北响堂寺《____》、《无量义经》等。这种特征绝不是楷书不发达时期的隶楷特征的自然交叉,而是楷书时代具有复古意识的刻石作品。《四山摩崖刻经》和泰山经石峪刻经大抵是这种风格,其中铁山《____》、泰山《这》等以篆书用笔、隶书体势和楷书结构来表现,有较高的艺术品味。
11、唐太宗《晋祠铭》碑第一次打破了历史上仅以篆、隶、楷书正体写碑文的惯例,开创了以____之典范。
12、沈度书法以楷书著称,尤工____,沈粲书法以____名世。
13、郑燮十分注重个人风格的形成,将隶、楷、行、草杂糅一体,自谓“____”,这是典型的以碑破帖。他那乱石铺街的章法受____影响,并将它发展到极至。
14、吴昌硕的书法,以____和____成就最高,他的篆书从《____》中得益最多,一生研习不辍,并参以邓石如、吴让之法,结字右高左低。
15、康有为不仅在理论上卓有建树,在书法实践上也以其独特的书风成为碑派书法的一代巨匠。商承祚认为康氏是从世人罕见的唐《____》石刻中化出的,总之他于南北朝碑版中获益良多。
2 1、两汉时期的书法极为丰富,从大的类别上可分为____ 类(包括汉金文、碑刻、砖瓦铭文等)和____ 类(包括简牍、帛书等)两大类。
2、秦____ 与唐____ 均工篆法,史称“二李之法”。
3、汉代简牍有两大类型:____ 和____ ,有明显的地域特。
4、《____ 》四面环刻,风格统一。清王澍在《虚舟题跋》中评其“瘦劲如铁,变化如龙,一字一奇,不可端倪。”此碑堪称东汉碑刻中雅丽风格的典型。
5、《____ 》全碑无雕琢装饰,奇趣横生,在东汉石刻中独树一帜。文中“命”、“升”、“诵”等字垂笔特长,亦是汉隶石刻中所罕见的。
6、我们把秦隶称为古隶,把西汉初期几十年间看成是秦隶至汉隶的过渡阶段,可以说西汉初期的隶书尚在____ 阶段。西汉武帝时代起至东汉末年可称为____ 阶段,“____ ”即是汉代成熟的隶书。7、____行草书法情驰神纵,超逸优游,被称为“笔法体势中,最为风流者”。8、虞世南书论有《____》、《____》、《____》三则。其在《劝学篇》中所言“夫道者,学以致之,饱食终日,无所用心,则去之逾远矣。不得其门而入,虽勤苦而难成矣”,充分地道出了学书中勤奋与方法之间的辩证关系。而在《____》中,则将实践上升到理论,指出了学书的干系所在。
9、欧阳修编《____》,开我国金石学先河,是学术史上的一座里程碑。
10、书法与____紧密结合在元代成为一种风尚。中国画题跋的盛行始于____。
11、赵孟頫是元代书坛领袖,他举起了____的旗帜,使元代书法在南宋书法一百多年的萧条之后重新复苏,并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景象。他反对学书从颜真卿入手,提出直溯____,并在实践中全面复古。
12、在元代书法全面回归的潮流中,____的复兴成为元代书法的重要现象,使元代成为自秦汉之后篆隶书法式微以来重新复苏的第一个高潮,并开启了明清文人篆隶书法的源头。
13、阮元以《____》、《____》两篇文章,不仅为师法汉碑提供了理论依据,而且第一次给北碑以重要地位,从此揭开了清代碑学的序幕,为此,我们称阮元的“二论”是清代碑学正式形成的标志。
14、邓石如的书法以篆、隶见长,尤以____著称于世,以长锋羊毫写出富有弹性和变化的笔画,运笔流畅中见刚毅,改变了以往只重结构的单调的篆书审美定式,开一代风气。他的“邓派”篆刻也融入了书法的用笔美,后人称其“____、____”,对后世影响极大。
1、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为统一度量衡,向全国颁发一篇诏书,这篇诏书或将铭文铸凿于权量之侧,或以印模制作于陶量之侧,我们先其为___。又有制成刻有铭文的一薄片“诏版”,镶嵌于权量上,我们称其为___。
2、江淮汉简的内容多为____ ,如马王堆帛书《____ 》、银雀山《____ 》等。
3、章草约在汉隶(八分)成熟的____ 期形成,并渐趋成熟,至____ 蔚然成风。其用笔,是沿着隶书笔法发展的,在解散结构严整的隶体的同时,主要的特征却仍旧在每字结束时采用了____ 法,并且字与字之间多不连属。
4、《正始石经》以古文、小篆、分书三体刻成,又名《____》,上刻有《尚书》、《春秋》和部分《左传》,小篆为悬针脚,用笔划一,体态端正。
5、北朝著名的碑刻有:《____》为北魏早期刻石的代表,可见魏楷风格的端倪。《____》为北魏后期碑刻的代表,碑文方圆兼施,结体内紧外疏,欹侧险峻,是北魏成熟楷书的典型。东魏武定八年刻石的《____》可视为北朝时南北楷书兼容的代表,并显示了当时北朝楷书的新走向,开隋唐碑刻之先河。
6、杜牧有行书墨迹《____》传世,高闲有草书墨迹《____》存世。
7、苏轼的书法始终透露出他那独特的审美思想,即“____”和“____”。
8、吴说成就最高者当属____,存世作品有《____》等;其次为草书,有两种:一是自创的“____”,二是小草;再次为楷书。
9、____书法成为自秦汉之后篆隶书法式微以来重新复苏的第一个高潮。
10、明代____之风是继宋代之后的又一高潮,为帖学的发展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11、张瑞图的书法,曾与____、____、____有“晚明四家”之称。
12、郑簠以隶书名世,朱彝尊称其“___,____”。其隶书在书法史上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一是他是清代第一位纯以____成名的书家,即他是一位靠师碑成功的书家,这一模式对当时许多书家具有新鲜感。二是他一改前人以师蔡邕、钟繇、梁鹄等名家碑为目标,而转向其他汉碑。三是他的用笔在质感上更接近篆法。
13、____书法以行书见长,静穆雄浑,康有为认为“近世行草书作浑厚一路,未有能出石庵之范围者”,徐珂在《清稗类钞》中也说:“论者譬之以黄钟大吕之音、清庙明堂之器,推为一代书家之冠。”其作品给我们留下了一个地道帖派风范的印象。
14、黄士陵在篆刻上以光洁劲挺、平中见奇的印风独树一帜,为“____”开山鼻祖,对后世有很大影响。
3 15、康有为从美学角度审视北碑,提出“____”:“一曰魄力雄强,二曰气象浑穆,三曰笔法跳越,四曰点画峻厚,五曰意态奇逸,六曰精神飞动,七曰兴趣酣足,八曰骨法洞达,九曰结构天成,十曰血肉丰美。”给北碑以美学上的支撑。
1、秦皇的纪功刻石均以标准而规范的小篆写成,形存的《____ 》和《____ 》相传为李斯所书。因其笔画如玉箸,故又称“____ ”。清杨守敬在跋《____ 》中云:“嬴秦之迹,唯此巍然,味磨泐最甚,而古原之气自在,信为天上神品。”
2、在建国后发掘的大量两汉竹木简中,以____ 和____ 最为宏富。
3、在东汉篆书刻石中,最为称道的当推____ 上的篆书。如《____ 》碑额结字紧密,造型扁方,上下顾盼照应,寓动于静,寓圆于方,开合挪让富于变化,为汉碑篆额中具有装饰美的代表。
4、汉篆额在后世碑刻中影响深远,如魏《____ 》、吴《____ 》及后世碑额、墓盖上的篆书悬针用笔和装饰化的方型篆书均源于此。
5、魏晋书法走向了完全的____阶段。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以____为代表,
第二阶段以____为代表,第三阶段以____为代表。
6、、西晋陆机的《____》,被董其昌称为“盖右军以前,元常以后,唯存此数行为希代宝。”一般称其为章草至今草的过渡期作品。
7、北朝造像题记作为魏体楷书的典型,是由____两方面综合作用的产物。
8、北朝著名摩崖刻石有:《____》、《____》等。
9、丁道护的作品有《____》等,明杨慎评曰:“此碑最精,欧、虞之所自出。”
10、张旭,世称“张长史”,时人又称“____”,是“____”的开山祖师,使草书的浪漫风气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为盛中唐书坛上的一位杰出的革故鼎新者,受其影响的有____、____等,存世作品有《____》、《____》等。
11、欧阳修提倡以复古来达到创新的目的,指出:“学书当自成一家之体,其模仿他人,谓之____!”
12、宋徽宗自创“____”,尝敕文臣将御府所藏历代书画编辑为《____》、《宣和画谱》、《宣和博古图》等。
13、白玉蟾草书有《____》,可谓黄庭坚草书后一人。
14、莫如忠书法直追王羲之,其书风应规入矩、似正反奇,董其昌称其“____”。
15、宋珏的书法以隶书著称于世,时有“____”之称。
1、甲骨文是研究商代文字、历史、文化最重要的资料,也是早期书法的代表。
2、西周前期金文代表作:《利簋》、《何尊》、《康侯簋》、《大盂鼎》等。
3、秦末至西汉初年,隶书发展很快,并替代了小篆的官体文字地位。西汉时期,首先由隶书演化出了较成熟的章草,约于东汉中期,已有早期楷书出现,东汉后期又出现了行书 。
4、秦李斯 与唐李阳冰 均工篆法,史称“二李之法”。
5、清朱彝尊云:“汉隶凡三种,一种方整„„一种流丽„„一种奇古„„惟延熹《____ 》正变乖合,靡所不有,兼三者之长,当为汉隶第一品。”
7、东吴简牍和楼兰残纸的发现,说明楷书和行书已成为当时普遍通行的书体。
10、王著当时为翰林所尚,以致世称“____”,亦曰“____”。
11、苏轼的书法形成一种抒发自我精神的独特书风。他曾言:“____,____。”其“无法”和“信手”包含两方面意义:一是法度应为我所用,而不可以法禁锁天性;二是在“有法”的基础上的一种自由。他十分强调以“笔成冢,墨成池,不及羲之即献之;笔秃千管,墨磨万铤,不作张芝作索靖”的执著精神来追求“____”的自由。
13、____书法成为自秦汉之后篆隶书法式微以来重新复苏的第一个高潮。
14、宋克的书法成就主要集中在草书上,尤以____最为世人推重。尽管赵孟頫是元代复兴章草的第一人,但宋克将章草写得更为出,唐、宋、元、明无出其右者。
15、____可视为最早全面师碑并体现碑学主张的典型书家,并具有开派意义,他的作品成为碑派书法创作形成的代表。
2、两汉时期的书法极为丰富,从大的类别上可分为____ 类(包括汉金文、碑刻、砖瓦铭文等)和____ 类(包括简牍、帛书等)两大类。
3、李斯作《____ 》、赵高作《____ 》、胡毋敬作《____ 》,均采用新改定的小篆颁行天下。
4、《____ 》,清人杨守敬在《平碑记》中赞其“汉隶气魄之大,无逾于此。”
5、三国、西晋时期的书法,有____和____两大类。
6、19世纪末20世纪初,瑞典人斯文赫定在楼兰地区发现了汉晋木简和文书,其中的残
4 纸文书称为____。
7、钟繇,字元常,世称钟太傅,与____并称“钟王”,与____并称“钟张”。
8、钟王之后,楷书不断发展,但____成为一种符合历史发展规律的审美定式。后世常以“____”和“____”形容钟繇书法。如梁代庾肩吾《书品》中言其“____,____”,王羲之则言“天然不及钟,工夫过之”;梁武帝萧衍评“繇书如云鹄游天,鸿戏海,行间茂密,实亦难过”。这些评论揭示了钟繇书法之美,为后世楷书发展起到了源头的作用。
9、梁王帝称“王羲之书,字势雄逸,如龙跳天门,虎卧凤阙,故历代宝之,永以为训。”王羲之被后世尊为“____”。
10、在邙山北魏墓志中,太和二十年的《____》时间最早,与北朝早期刻石相比,体势完全摆脱隶书结构的影响,易平为欹,改蚕头为一拓直下的楷书笔法。
11、褚遂良行书作品有《枯树赋》,还有《临兰亭序》传世,米芾对之大加推赏:“虽临王帖,全是褚法。”
12、宋太宗诏刻《____》,除历代帝王外,____属二王法帖,而唐人作品一件不收,其用意是重新确立二王的经典价值,而摆脱唐人的笼罩。13、蔡襄书法各体皆优,行书第一,小楷第二,草书第三。其最具贡献的行书,有两类:一类较工整者,如《____》;一类较洒脱者,如《____》、《脚气帖》。
14、明代何良俊在《四友斋丛说》中对赵推崇备至:“自唐以前集书法之大成者,____也。自唐以后集书法之大成者,____也。”
15、明初书家可分两大类型:一是沿袭元人书风的基础上继续发展的书家,代表人物是____,一是宫廷书家,代表人物是____。
1、商代金文代表作有《____ 》(中期)、《戌嗣子鼎》(晚期)、《____ 》(晚期)等。
2、东汉时期,许慎的《____ 》是我国最早的文字学著作。
3、东汉书论:赵壹的《____ 》反映了汉代草书发展热潮的真实情况。崔瑗的《____ 》、蔡邕的《____ 》等,可视为古代书论的发轫之作。
4、《____ 》出于多人之手,它的整饬和规范以及华饰的笔画,是汉碑隶书走向程式化的产物,显示了汉碑隶书规范至顶峰的特征,已开魏晋时的隶书碑刻之风。
5、我们把秦隶称为古隶,把西汉初期几十年间看成是秦隶至汉隶的过渡阶段,可以说西汉初期的隶书尚在____ 阶段。西汉武帝时代起至东汉末年可称为____ 阶段,“____ ”即是汉代成熟的隶书。
6、魏晋书论有了很大发展,流传至今的有西晋卫恒的《____》、索靖的《___》等,奠定了中国古代书论的基础。
7、抄经、写经在佛教盛行的魏晋时期十分风靡,逐渐形成一种特有的审美定式和规范,后世称为____或____。吐鲁番遗书中西晋元康六年的《____》残卷为典型的抄经体,有不少已脱离隶书审美趣味而以楷书面貌出现。
8、唐代书论在古代书论史上堪称高峰期。作为六朝书论的总结,孙过庭《____》有着特殊意义,反映了书论的高度成熟,并成为书论史上的经典之作。张怀瓘的《____》、《书估》、《书议》堪称古代书论史上体系最详备的书学文献,是当时最完整的源流史论、书家批评论、书法审美论的专著。晚唐,张彦远的《____》汇辑了自汉以来许多书论名篇,为后世保存了许多可贵的书法史论遗产。
9、唐太宗《晋祠铭》碑第一次打破了历史上仅以篆隶楷书正体写碑文的惯例,开创了以行草入碑之典范。
10、在初唐学习王右军书法的潮流中多见楷行书家,而草书家偏少,____的草书堪称承继右军草法的优秀代表,对草书的传承有重要的作用。
11、赵孟頫是元代书坛领袖,他举起了____的旗帜,使元代书法在南宋书法一百多年的萧条之后重新复苏,并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景象。他反对学书从颜真卿入手,提出直溯____,并在实践中全面复古。
12、吾衍在《学古篇》的《____》中提倡写篆和汉印,与赵一起首次在印学史上倡导____的思想,为文人篆刻艺术的发展揭开了崭新的一页。
13、沈度书法以楷书著称,尤工____,沈粲书法以____名世。
14、代书法一方面沿着明代____一脉继续向前发展,一方面由于金石考据学的兴起、访碑热潮的出现以及书法观念的改变,____一脉迅猛发展,渐成____衰微、____兴盛的局面。于是,清代成为中国书法史的一个重要转折时期。
15、王文治的书法秀逸天成,与刘墉形成鲜明对照,清人梁绍壬评“刘石庵相国专讲魄力,王梦楼太守专取风神”时有“____”、“____”之誉。
1、殷商时期除了大量青铜器铭文外,还有少量石刻铭文。《____ 》有“妊冉入石”字样,为我国石刻文字系统中最早的代表作。
2、西周中期金文代表作:《大克鼎》、《____ 》、《墙盘》等。
5 3、春秋中期至战国早期的秦系文字代表有《____ 》和《____ 》。
4、史载秦始皇东巡刻石还有《____ 》、《东观刻石》、《____ 》等。
5、汉代简牍有两大类型:____ 和____ ,有明显的地域特。
6、汉隶,现今古文字学界比较统一的认识又称其为“____ ”,亦称其为“____ ”。成熟的隶书——八分,最为重要的笔法即是____ 。
7、从江淮汉简和西北汉简等丰富的出土资料中,我们可以发现,自西汉初期,____ 已成为朝野的通行书体,同时也证明文字在此时已完成了由篆至隶的变化,到西汉中期隶书已十分成熟。从西北汉简中可见,西汉中期的____ 已形成了较为固定的草法,说明章草已较为规范,并成为汉代通行书体之一。从汉简中还可了解中,东汉初期已出现____ 和____ 的端倪。
8、章帝时代的书法家____ ,以悬针法入篆,对东汉后期的篆书风格产生一定的影响。
9、____ ,以善章草著名,唐代推其为汉代章草书第一人。
10、蔡邕,字伯喈,世称蔡中郎,是汉末杰出的学者、文学家、音乐家、也是汉末极有影响的书法家。其擅隶书,史载他创____ 。其《____ 》等书论中涉及到“____ ”与“____ ”等书法美学范畴,由此阐发“____ ”问题,其对魏、晋时代文人书法笔法传授有开创之功。
11、受智永直接影响的书家有____、____等。智果从智永学书,与智永并称为“____”。
12、在初唐学习王右军书法的潮流中多见楷行书家,而草书家偏少,____的草书堪称承继右军草法的优秀代表,对草书的传承有重要的作用。⑬王著当时为翰林所尚,以致世称“____”,亦曰“____”。
14、欧阳修在习书上如何取法、如何继承和创新的精辟论断,实乃“____”书风的理论先导,为苏轼、黄庭坚、米芾等“____”的出现提供了重要的契机。
15、白玉蟾草书有《____》,可谓黄庭坚草书后一人。
1、学术界普遍认为《虢季子白盘》、《秦公钟》、《秦公簋》、《石鼓文》所用的文字为____ ,比较纯正地保留着西周文字的传统。
2、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为统一度量衡,向全国颁发一篇诏书,这篇诏书或将铭文铸凿于权量之侧,或以印模制作于陶量之侧,我们先其为____ 。又有制成刻有铭文的一薄片“诏版”,镶嵌于权量上,我们称其为____ 。
3、西汉晚期的连云港汉简中的《神乌傅》为____ ,笔画中多有圆劲弧形,粗笔在简中时有出现。
4、《____ 》,清人孙承泽《庚子消夏记》中评其“字法遒秀逸致,翩翩与《礼器》前后辉映,汉石中至宝也。”以此碑和《礼器》等为代表的秀逸一脉,代表了汉碑中阴柔的一极。
5、章草约在汉隶(八分)成熟的____ 期形成,并渐趋成熟,至____ 蔚然成风。其用笔,是沿着隶书笔法发展的,在解散结构严整的隶体的同时,主要的特征却仍旧在每字结束时采用了____ 法,并且字与字之间多不连属。
6、西晋碑刻,洛阳及洛东偃师出土的如《____》等隶书体虽庄重但已无复汉隶醇茂之意,施安昌先生统称为____。洛阳以外的著名碑刻有河南汲县的《____》等。
7、索靖书学____,此为史载最初的家族相传的见证之一。作品有《急就章》、《____》、《出师颂》、《____》等。曾著有《____》,以自然物象比喻草书,使人们对草书的审美特征有形象认识,是早期的重要书论。
8、王献之在其父基础上对____进行创造,完成了自钟王以来的又一阶段的变革,使文人流派书法发展到了一个新高度。其书法是王羲之书风的延伸和发展,所谓“____”(虞和《论书表》),在王羲之的“灵和”之外又显“____”,他们共同构成的____为文人流派书法树立了楷模。
9、《____》康有为在《广艺舟双楫》中大力推重,称其“飞逸奇浑,分行疏宕”。
10、盛中唐时,书法的崇尚已由大王转向小王,并提倡“风神骨气者居上,妍美功用者居下”和“深识书者,唯观神采,不见字形”的____风尚,____、____、____把这种风气推向了极致,成为浪漫写意书风的杰出代表。
11、丁道护的作品有《____》等,明杨慎评曰:“此碑最精,欧、虞之所自出。”
12、欧阳修编《____》,开我国金石学先河,是学术史上的一座里程碑。
13、吴琚的《____》是现存书法作品中所见最早的一件条幅。
14、在元代书法全面回归的潮流中,____的复兴成为元代书法的重要现象,使元代成为自秦汉之后篆隶书法式微以来重新复苏的第一个高潮,并开启了明清文人篆隶书法的源头。
15、明代交叉点书坛上____与____时有“篆圣”之誉。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