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千阳剪纸艺术技法及特
2023年8月31日发(作者:风筝的课件(精选5篇))
出口货物报关单模板-
浅析千阳剪纸艺术技法及特
一、千阳剪纸的起源
从千阳剪纸艺术传承的情形看,千阳剪纸的历史是相当久远古老的。千阳民间有周成王剪玉圭的传说。千阳和岐山仅有百里之遥,属周秦文化的发祥地之一。从西周成王“剪叶”的故事看,剪纸之前的树叶、布帛等剪铰艺术可能很普遍了。有关资料记载,文物工作者已在两千年前的西汉陵墓里,发现了异常小巧的用金箔剪成的虎、象、怪兽、鸟和云纹图案。南朝《荆楚岁时记》言“正月七日为人日,以七种菜为羹,剪纸为人,或镂金箔为人,以贴屏风,亦置头之鬓,又造华胜相遣。”“立春日,悉剪彩为燕以戴之,贴宜春二字。”时至今日,千阳民间仍广泛使用剪纸来装饰面花礼馍、蜡烛、亭子、花账等。《对猴》《对马》等题材的团花仍让是沿用至今的主要形式。从千阳剪纸艺术传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我们可以得出,千阳剪纸是我国一项历史悠久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二、千阳剪纸的种类
千陽剪纸的种类很多:按照民宿用途来分,有节日习俗、婚嫁习俗、丧葬习俗、乔迁以及宗教习俗用剪纸;按照张贴空间区分,有窗花、炕围子花、顶棚花、边花、团花(也叫芯子花)以及各种器物用贴花;按照纸的彩区分,有单花、无(白)花、多印染花、多拼贴花(也叫套);按照剪纸工具区分,有剪刀铰和刀子刻两种;按照技法区分,有阳剪法和阴剪法之别。阴剪法不同于阳剪法之处,在于把展现图案的部位镂空去掉。
下面我们按照民俗用途具体介绍:
(一)节日用剪纸
千阳节日用剪纸主要是春节时的窗花及门楣上贴的镂空剪纸——门须吊子。
1.窗花 春节为一元之始,窗花为一院之“脸面”,主人们为讨得新年吉利和千祥云集的好兆头,精心打扮、着重烘托“红火”景象(图1)。剪纸全部采用彩或染,力求与红对联、花炕围、五彩斑斓的花门须吊子相映生辉,起到装饰、美化生活环境的作用。
窗花的题材也十分广泛,这与主人的擅长、性格、爱好和地方民情风俗紧密相关。千阳春节窗花的特点是:老年妇女喜欢间古代孝悌故事图案;中年妇女爱铰福禄寿、勤俭持家等图案;青年妇女多喜爱剪表现美好爱情、多子多福愿望的图案。
2.门须吊子
门须吊子是美化装饰院门(门头)、各房屋门的。不仅人住处的门贴,农村牲口圈门及灶膛上方也贴。门须吊子和门一样,也是长方形,中间用阴刻的方法镂空显示出“福禄寿喜”(图2)、“招财进宝”“恭喜发财”等吉祥纹样,字的周围用铜钱形孔作为衬托,字的下方是须子。门须吊子下沿不沾,让须子随风摆动,造成一种五福纷呈(乘风来)的意境,颇有情致。
(二)结婚用剪纸
结婚用剪纸数量最多,内容最丰富,彩最鲜艳,工艺最讲究。人们竭力要用纸花打扮出一个花窗子、花房子,才好娶进一个花娘子。即使是茅屋瓦舍、土院土墙人们也会尽心营造出一份喜庆的空间。因此,洞房布置非一般人所能胜任,必须得请村中最有名气的“铰花把式”来担当此任。常见的结婚用剪纸有顶棚团花、顶棚角花、炕围花及顶棚花边。
1.顶棚团花
顶棚团花也叫顶棚芯子。它是新房中“天心”。洞房布置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就看这朵团花的点睛之笔。窗花、炕围花、顶棚边花和角花都是衬托顶棚团花的星云。
顶棚团花一班二尺左右,依顶棚面积的大小和谐变化。整体形状以圆形、八棱形最为常见。一般采用大红纸,图案以桃、石榴、佛手、莲花、梅花、菊花、蝴蝶、葡萄、金瓜(图3)等形象有机组合而成。
2.顶棚角花
顶棚角花和窗花中的角花大同小异,多为三角形,它和顶棚团花格调一致、内容相连、形式对称、合乎比例、统为一体。顶棚角花尺寸更大,线条也可以不考虑透光性能而更为粗壮有力,图案也可以组合更多的形象而显得更为丰满一些。
3.炕围花及顶棚花边
炕围花及顶棚花边在千阳通用,取意相同而尺寸有别。他们既可以是几何花边图案,也可以是花鸟、人物故事等吉祥喜庆的传统题材,洋溢着夫妇相敬如宾的当代生活气息。
结婚用的窗花和节日用的窗花不论在内容上还是形式上都有一定的区别。例如洞房用的窗花一般不贴在白的窗户纸上,而是用红、黄、绿、粉等颜的纸剪成若干小三角拼成八卦,再把窗花团子贴在八卦上,这样显得彩更为绚丽。
(三)乔迁用剪纸
乔迁新居可谓人们的一件大喜事,从古至今,乔迁庆贺仪式从未间断,并有日渐兴隆之势。门框贴对联,门面贴倒头“福”字(寓意福到),门楣上飘彩门须吊子,新窗花光彩夺目。乔迁所用的剪纸在内容上偏重镇宅用途。
《喜蛛八卦》(图4)和《八角九虫》都因与八卦相联系,所以经常用在乔迁主题的剪纸中。《燕子叼虫》和《喜鹊衔柴》因符合中国传统的“开门纳燕”,都被视为喜迁新居的吉祥之鸟。此外,蝴蝶、莲花、大牛、肥猪、骏马、鸡、鸭、鹅等图案都寄托着农民朴素的生活愿望。
1.宗教巫术用剪纸
剪纸艺术也会被用到神灵崇拜的宗教巫术活动之中。例如千阳敬神用的百花帐、万民伞、神桌桌裙上都会贴有太极图、八卦图、五福字等剪纸。土地、灶君、龙君、麦神和仓神等家神祠堂前,也会贴上镂刻有铜钱孔纹样的剪纸。 在驱病主题的剪纸中主要使用的是纸人纸马。纸不带彩,甚至旧报纸也可作为材料使用,大小无定数。其来由多源于《西游记》中孙悟空驯服白龙马的故事。千阳的巫术剪纸多数都要当时火化,均无保留期,所以大多都很粗糙。
2.丧葬用剪纸
灵魂不灭论在汉民族中产生了“人死三天才出阳”的俗信,为了让死者在望乡台上和家人告别,千阳便产生了在大门之外挂望母纸的习俗。清明节上坟扫墓也会挂贯钱孔等剪纸,意为死者送钱。
三、千阳剪纸的技法
千阳剪纸技法主要有单铰、双铰和套铰,并都离不开纸张的对折和复叠。
(一)单铰
单铰是用于图案比较复杂、不规整不对称的剪纸,剪刀从头至尾按顺序一次剪出。刀刻剪纸主要应用这种方法。单铰可以一次同时剪出同样大小的剪纸若干张,刀刻甚至几十张。方法是用针线或纸捻子固定住若干张纸,这样便可以形成复印那样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双铰
双铰就是把纸对折成对称的双层,然后从中心线开刀,有里向外走刀。双铰剪纸必须是对称的图形,如人、动物等正面的形象,许多对称的窗花、团花等就是应用此方法剪成的。
(三)套铰
套铰指在一张简直中,既有单铰,又有双铰的综合铰法,花式多变,互有联系,但不重复。
对于技艺娴熟的手工艺人来说,铰一个花样儿不费吹灰之力、信手拈来,眨眼间就剪成了,但对于初学者来说,这绝非易事。一般要先用描红的方法确定样子,然后照葫芦画瓢。再用剪刀和刻刀结合单铰、双铰等技法铰出花样儿。
四、千阳剪纸的艺术特
剪纸不仅是一件艺术品,而且还为其他民间工艺做纸样,成为其他造型艺术的基础。剪纸创作的最初构思,造型的揣摩,大都先是减值的变形、交换位置、放大、缩小等尝试中多方修正才逐渐完善明确的。剪纸艺术的实用、简便、省时、省工的优越性,才使这门艺术走向社会化,才有了强大的生命力。千阳这块土地,由于闭塞的地理位置和区域文化,很少受到外界的影响,因而保留着自己原始、古朴、粗犷和民俗实用的特质,既显得落后,又显得弥足珍贵,成为一定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的民间工艺。
千陽剪纸的艺术特点从作者所处的方位和风格来看,靠近陇县、麟游县、宝鸡新街、甘肃省的灵台县一带,剪纸古拙、粗犷、凝重、浑厚、概括,有着鲜明的原始崇拜和古老风俗;而靠近凤翔及其县城周围,因受现代文化及关中文化的影响,风格逐渐细腻、华丽、精巧、写实,表现出了明显的装饰美化倾向。
五、总结语
剪纸是民间生活中最常见、最活跃的艺术形式,是民间艺术中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民间文化生存和传承的具体表现。陕西千阳剪纸艺术在展示中国传统文化的古老魅力的同时,极大地丰富了民族文化的积累,是对中国民间艺术的巨大贡献。千阳剪纸是千阳人民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生活所产生的独特的表达和价值的传承,蕴含古老的历史文化内涵。希望这一传统民间工艺能够得到更多的发展与延续,让更多人感受到千阳剪纸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