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开中国年,探寻中国传统文化之美
2023年8月30日发(作者:关于元旦的诗词大全)
厨房纸英语-
关注花开中国年,探寻中国传统文化之美文/刘映辰“这么多的白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势。看看这一朵,很美;看看那一朵,也很美。”每每看到过年花市上百花竞相开放,总会想起朱自清先生的散文名句。中国人爱花,是发自内心的,不仅爱花的姿态,更爱花的品格。“花”在中华传统文化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花品与人文相互渗透,人格寄托于花格,花品依附于人格。可以说,以花为主题开展活动,是学生探寻中国传统文化之美的有效路径。那么,基于闽南学生的生活实际,可以选择哪种花作为探究的切入点呢?我不禁回忆起童年,每到过年,家人总不忘买上一把水仙,清水养之。踩着春节节点开放的“凌波仙子”,散发出清雅的芬芳,芬芳合着围炉的饭菜气,夹着家人团聚的谈笑声,成为童年里难忘的回忆。教育即生活。我校的“花开中国年”冬令营,就从学生生活中熟悉的水仙花开始,以水仙花为主题,带领学生赏读水仙诗词,探寻水仙故事,开展水仙研究,动手雕刻水仙,在赏美的过程中提升学生的审美素养和人文素养。的诗词不胜枚举,一场“凌波仙子———水仙诗词大会”就此展开。“玉面婵娟小,檀心馥郁多。盈盈仙骨在,端欲去凌波”赞扬水仙朴素高洁的品格;“清香自信高品,故与江梅相并时”赞美水仙高出品的清香;宋代杨万里笔下“韵绝香仍绝,花清月未清”赞美水仙的清丽高洁;近代女革命家秋瑾更以水仙自喻“瓣疑是玉盏,根是谪瑶台;嫩白应欺雪,清香不让梅”。学生交流诵读水仙诗词,品读诗词中水仙的意象,体会水仙所代表的高洁坚贞。水仙的诗词之美,是意象之美。水仙的传说之美,更蕴含着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忠贞、善良的美好表达。课上,教师为大家讲述水仙花的传说故事:相传古时,天上的凌波仙子见漳州民不聊生,便心生怜悯,解救苍生,与石匠陈龙喜结良缘。不料被王母娘娘发现,抓仙子回天庭受罚,仙子眼望家园被毁,拔下银簪,银簪落在清泉边,化作朵朵水仙。于是,每逢春节,家家户户摆放水仙,以感谢仙子。学生在感受传说故事的神奇之时,体会故事中所蕴含的仁爱、感恩思想。一尧赏析诗词袁积淀美的底我国的水仙种植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关于水仙子建议道:“我们可以拓印一些古古韵、寓意吉祥的云头纹、莲花纹、动物纹、文字纹等图案。还可以用毛笔写上‘吉祥如意’‘三阳开泰’等祝福”语。看看儿子的拓印收获:“云头纹、几何形纹、文字纹、动物纹……看似简单的瓦当拓印,不仅需要细心耐心,更要带着一种对历史的敬畏,力求每一个步骤都精益求精,才能完成好一幅艺术作品。在专业教师的指导下体验瓦当拓印的制作,我们一直小心翼翼,因为稍微用劲,纸就会破,力道轻了,图案又印不清晰。瓦当拓印真神奇,它让我对博大精深的中国”是啊,细想传统文化又一次生起深深的感恩敬意!每一个中华传统年俗,不论形式如何变化,它们的本二尧合作学习袁感受美的内涵“老师,为什么诗词中的水仙各不相同呢?水质都是相通的———感恩自然、感恩祖辈。如果我们想让孩子充分感受春节中的趣和美,我们自身要摒弃成人世界的各种矛盾和无奈,像儿童一样以“快乐游戏”的心态积极参与到传统年俗活动中去。往大了说,这是有没有民族文化自觉的意识;往中了说,这是懂不懂审美欣赏的情趣;往小了说,这是还有没有快乐游戏的能力。投入其中,我们就能和孩子们一起,在合家团圆四海同庆中感受美,在拜年祝福玩味文字中发现美,在传承创新心怀感恩中创造美,并且总会在那些民俗活动中投入亲情的怀抱,体验美好,看见春天的希望。渊作者单位系江苏省南京市长江路小学冤12仙究竟有哪些种类呢?”“水仙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种植的呢?”诗词大会后,学生对水仙的种类和历史产生了强烈兴趣。杜威曾说:“兴趣就是自我和某一对象的主动认同。”学生根据兴趣点展开合作探究,探寻水仙花的秘密。“水仙种类”小组通过探究发现,水仙是舶来品,原产自意大利,为唐代寄居江陵的波斯人引入,在传播过程中,中国水仙的种类逐渐发展,单瓣、复瓣各有千秋。单瓣水仙花根据副冠的颜来区分,金副冠称为“金盏玉台”,银副冠称为“银盏玉台”。复瓣花被12瓣,名为“百叶水仙”。教师把不同品种的中国水仙请”到教室里,一场“品美大赛”开幕!大家走到花前,近距离观赏“凌波仙子”。单瓣“金盏玉台”最受大家欢迎,它的香气最浓,金副冠在白花瓣的承托下更显高贵。复瓣“百叶水仙”也得到不少人青睐,团簇之间,带有春节的团结之意。银盏玉台”十分特别,香气浓郁。除了中国水仙,水仙花的品种还有很多呢!通过网络搜索,大家发现在法国、英国、西班牙等地,水仙绽放着别样风姿:喇叭水仙、仙客来水仙、红口水仙、丁香水仙……这么多的水仙品种是如何翻越千山万水,种植至今的呢?美丽的背后,离不开辛勤的耕作与智慧的栽培。“水仙历史”小组通过探究,了解到水仙在中国已有一千多年的栽培历史,从荆州到江南,从江南到以漳州为主要产地,每一次种植产地的更迭都伴随着种植技术的提升,在历史的长河中,水仙带着故事落脚在漳州。一代代漳州人,靠着辛勤的种植,通过水仙雕刻,让芬芳成为艺术。在吟诵诗词、探究历史中,水仙的美逐渐立体起来,如何雕刻水仙呢?大家跃跃欲试。三尧动手实践袁提升美的能力水仙雕刻是中国传统花艺,通过雕刻水仙花球使水仙矮化、弯曲、定向、成型,使花、叶达到艺术造型的目的。我们特别邀请厦门市农业综合执法支队种植业科室陈亚双老师来给学生示范教学。就是‘剥洋葱’吗?”一个爱做家务的学生说道。看着容易,动手却困难重重。学生颤颤巍巍地刻下第一刀,小心翼翼地剥下第一片鳞片,手上立马沾满了黏液。随着一层层剥下,芽体逐渐显露。哇!我看到芽片啦!”“哎呀,不小心割坏了!”挖掘”逐渐深入,花球的内在肌理逐渐呈现,学生们你看看我的、我看看你的,每一个花球形态虽关注不尽相同,但都层层叠叠的,层层之间,彼此依赖,却不纠缠,渗透出疏离规整的美感。“开盖”之后,就是“疏隙”。只见陈老师轻轻将小刀伸进芽体间的缝隙,自下而上轻轻疏离出多余的鳞,还轻轻地刮开一些芽片的表皮。“老师,你这不是让水仙‘受伤’啦?”“哈哈,想要创造美,就要擅于打破惯性!”陈老师说。原来“受伤”一侧的叶片会放慢生长,另一侧则正常生长,叶片就会形成卷曲形态,从而造就水仙花不同的造型。“老师,这小小的花球,你怎么知道以后会有什么造型,刀往哪里下呢?”“美在心中!”陈老师神秘地回答。“借水开花自一奇,水沉为骨玉为肌。”学生在雕刻中了体会民间艺术蕴藏的独特匠心。这一刀一刻的细心雕琢,仿佛让人看见世世代代漳州人执着勤奋的身影,恪守传统的坚持,工匠精神的传承。四尧跨界创造袁生长美的创意美的表达,不止一种形式。花开中国年中的花不止水仙花,花的表现形式也不止一种。“除了雕刻水仙,我们还可以用什么形式来展现水仙之美呢?”学生不禁追问。美可以传承,更可以创造。学习传统文化停留在传承是不够的,还要懂得滋养生活、守正创新。“能不能把水仙的美放在其他传统中呢?”学生议论起来,根据学校的校本课程,剪纸、珠绣、缠花都可以表达美、创造美。剪纸小组,将水仙的美迁移到红纸上,画上水仙的六角花瓣,将红纸对角对折、再对折、三对折,别看这小小的动作,关系到艺术成品的效果。简单几刀,却有许多门道,何处剪断,何处勾连,都在你的臆想之间。珠绣小组,将水仙的美迁移到麻布上,勾勒出生活中的水仙,以针线串珠勾绘出图画,一笔一画写上水仙诗词,镶上画框,这样的水仙,永远不会凋谢。缠花小组,将水仙的美迁移到胸针上。打上水仙的草稿,一针一线地缠,细细密密,花朵变得立体而灵动。剪出形状,粘上别针,水仙胸针成为冬季服饰上别具一格的风景。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学生审美素养的培养,从学会技法到掌握技能再到培育素养,在合作参与中体验、感悟、迁移、创造。小小的水仙花,在学生的心中悄然发芽,萌发出美的种子,未来必将带给我们更多美的惊喜。渊作者单位系厦门市故宫小学冤13“““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