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kaifamei

除夕的风俗诗句

更新时间:2023-08-30 10:46:32 人在看 0条评论

除夕的风俗诗句

2023年8月30日发(作者:教师节手抄报图片大全一年级简单又漂亮)

俄军空降兵被全歼-

除夕的风俗诗句

过一个有文化的除夕夜,只会念“爆竹声中一岁除”,你就太OUT了!从《诗经》开始,古人留下了无数吟咏过年的脍炙人口的诗句。现在就带您来领略一下古人留下赞美春节的诗句。

除夕习俗全攻略加,再用一组除夕古诗,与旧的一年告别

大年三十,是一年的最后一天,为“月穷岁尽之日”,故又叫“除夕”。这一天有许多古老的民俗活动,如包饺子,吃年夜饭,放爆竹、守岁等。

大年三十习俗

1

年夜饭

大年夜,丰盛的年菜摆满一桌,阖家团聚,围坐桌旁,共吃团圆。年夜饭的名堂很多,南方人年夜饭常备有糍粑或年糕,北方人则吃饺子。“饺子”是取新旧交替更岁交子的意思。又因为白面饺子形状像银元宝,一盆盆端上桌象征着新年大发财,元宝滚进来之意。

2

贴春联

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等,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是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每逢春节,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副大红春联贴于门上,为节日增加喜庆气氛。

3

祭祖

汉人祭祖,多半做鱼肉碗菜,盛以高碗,有钟鸣鼎食之意。部分地区还有

第 二十一 页 除夕上坟的风俗,称为送年食。除夕的下午,人们把做好的年夜饭,送到亡故亲人的坟上,让亡故的亲人与生者一起享用除夕夜的美食,从而寄托人们对亡故亲人的哀思。

4

压岁钱

春节拜年时,长辈要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放进红包分给晚辈,相传压岁钱可以压住邪祟,因为“岁”与“祟”谐音,晚辈得到压岁钱就可以平平安安度过一岁。

5

放爆竹

“岁之元、月之元、时之元”的“三元”时刻,屋内是通明的灯火,庭前是灿烂的火花,屋外是震天的响声,把除夕的热闹气氛推向了最高潮。这声声爆竹寄托了中国劳动人民一种祛邪、避灾、祈福的美好愿望。

过一个有文化的除夕夜,只会念“爆竹声中一岁除”,你就太OUT了!从《诗经》开始,古人留下了无数吟咏过年的脍炙人口的诗句。

光阴过去为除,在《诗经唐风蟋蟀》有诗句:“蟋蟀在堂,岁聿其莫。今我不乐,岁月其除。”这大概是有关除岁之“除”最早的使用。这首诗的意思是说当蟋蟀在堂的时候,一年之岁忽已晚矣。终岁劳苦,不敢少休,而当此除岁迎新之际,应该纵情欢乐,“当此之时而不为乐,则日月将舍我而去矣”。这或许就是中国春节何以如此之长的历史文化方面的原因吧。

除夕与新年之际,意味着生命流逝的界碑,最容易引发诗人的生命意识,引发诗人对于生命意义的思考,所谓“旧国当千里,新年隔数更”,又值春风渐进之际,所谓“寒犹尽北峭,风渐向东生”,也就最为容易引发寂寞情怀“衰残

第 二十二 页 归未遂,寂寞此宵情”。检索唐宋诗人的春节诗作,不但可以通晓唐宋时代之春节民俗,而且可以审视诗人的心灵世界。

又是一年一度辞旧迎新时,在此与朋友们一起重温经典的春节古诗,祝大家新春快乐,羊年吉祥,得意洋洋!

蟋蟀

《诗经唐风》

蟋蟀在堂,岁聿其莫。

今我不乐,日月其除。

无已大康,职思其居。

好乐无荒,良士瞿瞿。

蟋蟀在堂,岁聿其逝。

今我不乐,日月其迈。

无已大康,职思其外。

好乐无荒,良士蹶蹶。

蟋蟀在堂,役车其休。

今我不乐,日月其慆。

无已大康,职思其忧。

好乐无荒,良士休休。

共内人夜坐守岁

南朝梁徐君倩

欢多情未及,赏至莫停杯。

酒中喜桃子,粽里觅杨梅。

帘开风入帐,烛尽炭成灰,

第 二十三 页 勿疑鬓钗重,为待晓光催。

守岁

唐李世民

暮景斜芳殿,年华丽绮宫。

寒辞去冬雪,暖带入春风。

阶馥舒梅素,盘花卷烛红。

其欢新故岁,迎送一宵中。

除夜

唐孟浩然

迢递三巴路,羁危万里身。

乱山残雪夜,孤烛异乡人。

渐与骨肉远,转于奴仆亲。

那堪正漂泊,来日岁华新。

除夜有怀

唐孟浩然

五更钟漏欲相催,

四气推迁往复回。

帐里残灯才去焰,

炉中香气尽成灰。

渐看春逼芙蓉枕,

顿觉寒销竹叶杯。

守岁家家应未卧,

相思那得梦魂来。

第 二十四 页 应诏赋得除夜

唐史青

今岁今宵尽,明年明日催。

寒随一夜去,春逐五更来。

气空中改,容颜暗里回。

风光人不觉,已著后园梅。

除夜作

唐高适

旅馆寒灯独不眠,

客心何事转凄然。

故乡今夜思千里,

愁鬓明朝又一年。

次北固山下

唐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除夜

唐卢仝

衰残归未遂,寂寞此宵情。

旧国馀千里,新年隔数更。

寒犹近北峭,风渐向东生。

第 二十五 页 惟见长安陌,晨钟度火城。

殷勤惜此夜,此夜在逡巡。

烛尽年还别,鸡鸣老更新。

傩声方去病,酒已迎春。

明日持杯处,谁为最后人。

除夜

唐元稹

忆昔岁除夜,见君花烛前。

今宵祝文上,重叠叙新年。

闲处低声哭,空堂背月眠。

伤心小儿女,撩乱火堆边。

除夜

唐白居易

病眼少眠非守岁,

老心多感又临春。

火销灯尽天明后,

便是平头六十人。

除夜

唐来鹄

事关休戚已成空,

万里相思一夜中。

愁到晓鸡声绝后,

又将憔悴见春风。

第 二十六 页 隋宫守岁

唐李商隐

消息东郊木帝回,

宫中行乐有新梅。

沉香甲煎为庭燎,

玉液琼苏作寿杯。

遥望露盘疑是月,

远闻鼍鼓欲惊雷。

昭阳第一倾城客,

不踏金莲不肯来。

守岁

宋苏轼

明年岂无年,心事恐蹉跎。

努力尽今夕,少年犹可夸。

元日

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

除夜雪

宋陆游

北风吹雪四更初,

第 二十七 页 嘉瑞天教及岁除。

半盏屠苏犹未举,

灯前小草写桃符。

除夜自石湖归苕溪

宋姜夔

细草穿纱雪半消,

吴宫烟冷水迢迢。

梅花竹里无人见,

一夜吹香过石桥。

除夕

明文徵明

人家除夕正忙时,

我自挑灯拣旧诗。

莫笑书生太迂腐,

一年功事是文词。

除夕

清赵翼

烛影摇红焰尚明,

寒深知己积琼英。

老夫冒冷披衣起,

要听雄鸡第一声。

癸已除夕偶成

清黄景仁

第 二十八 页 千家笑语漏迟迟,

忧患潜从物外知。

悄立市桥人不识,

一星如月看多时。

《守岁》

/冯骥才

守岁的前半夜,我总是斗志昂扬,后半夜瞌睡虫就开始在脑袋里喷洒烟雾了。

守岁是老一代人记忆最深刻的年俗之一,如今发生了变化特别是城市人,最多是等到子午交时之际给亲朋好友打个电话发个短信拜个年,然后上床入睡,完全没有守岁那种意愿、那种情怀、那种执着。

我已不记得自己哪年开始不再守岁了,却深刻记得守岁那时独有的感觉。每到腊月底就兴奋地叫着今年非要熬个通宵,一夜不睡。好像要做一件什么大事。父母笑呵呵说好呵,只要你自己不睡着就行,决没人强叫你睡。

记得守岁的前半夜我总是斗志昂扬,充满信心。一是大脑亢奋,一是除夕的节目多;又要祭祖拜天地,又要全家吃长长的年夜饭,最关键的还是午夜时那一场有如万炮轰天的普天同庆的烟花炮竹。尽管二踢脚、雷子鞭、盒子炮大人们是决不叫我放的,但最后一个烟花金寿星顶上的药捻儿,却一定由我勇敢地上去点燃。火光闪烁中父母年轻的笑脸现在还清晰记得。

待到燃放鞭炮的高潮过后,才算真正进入了守岁的攻坚阶段。大人们通常是聊天,打牌,吃零食,过一阵子给供桌换一束香。这时时间就像牛皮筋一样拉得愈来愈长了;瞌睡虫开始在脑袋喷撒烟雾。

无事可做加重了困倦感,大人们便对我说笑道:可千万不能睡呀。

第 二十九 页 我一边嘴硬,一边悄悄跑到卫生间用凉水洗脸,甚至独出心裁地把肥皂水弄到眼睛里去。大人们说,用火柴棍儿把眼皮支起来吧。

年年的守岁我都不知道怎么结束的。但睁眼醒来一定是在床上,睡在暖暖的被窝里。枕边放着一个小小的装着压岁钱的红纸包,还有一个通红、锃亮、香喷喷的大苹果。这寓示平安的红苹果是大人年年夜里一准要摆在我枕边上的。一睁眼就看到平安。

大人们为何能熬过那漫长一夜?因为他们知道为什么守夜。

我承认,在我的童年里,年年都是守岁的失败者,从来没有一次从长夜守到天明。

故而初一见到大人时,总不免有些尴尬,尤其是想到头一天信誓旦旦要“今夜决不睡”之类的话。当然,我也会留意大人们的样子,令我惊奇的是:他们怎么就能熬过那漫长一夜?

其实很简单,因为他们知道为什么守夜。可是守夜的道理并不简单。

后来我对守岁的理解,缘自一个词是“辞旧迎新”。而首先是“辞”字。

辞,是分手时打声招呼。

和谁打招呼,难道是对即将离去的一年吗?

古人对这一年缘何象对待一位友人? 这一年仅仅是一段不再有用的时间吗?

那么新的一年大把大把可供使用的时间呢?又是谁赐予我们的?是天地,是命运,还是生命本身?任何有生命的事物不都是它首先拥有时间吗?

可是,时间是种奇妙的东西。你什么也不做,它也在走;而且它过往不复,无法停住,所以古人说“黄金易得,韶光难留”。也许我们平时不曾感受时间的意义。但在这旧的一年将尽的、愈来愈少的时间里也就是坐在这儿守岁的时刻里,却十分具体又真切地感受到时光的有限与匆匆?它在一寸一寸地减少。在过

第 三十 页 去一岁中,不管幸运与不幸,不管“喜从天降”还是留下无奈、委屈与错失它们都已成为我们生命的一部分。在它即将离我们而去时,我们便有些依依不舍。所以古人要“守”着它。

守岁其实是看守住属于自己的时间与生命,表达着我们的生命情感。

然而,守岁这一夜非比寻常。它是“一夜连两岁,五更分二年”。因而,我们的古人便是一边辞旧,一边迎新。以“辞”告别旧岁,以“迎”笑容满面迎接生命新的一段时光的到来。新的一年是未知的,不免小心翼翼。古人过年要通宵点灯,为了不叫邪气暗中袭入;还在年画上所有形象都画上笑眼笑口,以寓吉祥。由于对未来的这种盛情,所以正月初一破晓“迎财神”的鞭炮更加欢腾。

于是,我们的年俗就这样完成的岁月的转换,以“辞”和“迎”表达对生命的敬畏,以长长的守夜与天地一年一度的“天人合一”。

我们和洋人的文化真有些不同。洋人对新年只有狂欢,我们的心理似乎复杂得多,其情其意也深切得多。可是我们正在一点点离开这些。

这到底是因为农耕文明离我们愈来愈远,还是人类愈来愈强势无须在乎大自然了?

守岁渐行渐远。当然,我们不必为守岁而勉强守岁。民俗是一种集体的心愿,没有强迫。只盼我们守着这点对大自然和生命的敬畏吧。

回家

家是什么?是一道记忆中的菜?是一盏为你亮着的灯?是永远在等着你的家人还是几十年不曾磨灭的乡愁?明天就是年三十了,你到家了吗?对你来说,家,意味着什么呢?

央视春节公益片《家是什么》

用这10首除夕古诗,与旧的一年告别

第 三十一 页 除夜作

唐高适

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

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

除夜有怀

唐崔涂

迢递三巴路,羁危万里身。

乱山残雪夜,孤烛异乡人。

渐与骨肉远,转于僮仆亲。

那堪正漂泊,明日岁华新。

诗词君:此诗写除夕之夜旅居之感怀。首联即对,起句点地,次句点人,气象阔大;颔联写除夕客居异地的孤独;颈联写亲眷远离,僮仆成了至亲,再烘托“独”字;尾联点出时逢除夕,更不堪漂泊。全诗流露出浓烈的离愁乡思和对羁旅的厌倦情绪。

除夜寄弟妹

唐白居易

感时思弟妹,不寐百忧生。

万里经年别,孤灯此夜情。

病容非旧日,归思逼新正。

早晚重欢会,羁离各长成。

除夜宿石头驿

唐戴叔伦

旅馆谁相问?寒灯独可亲。

第 三十二 页 一年将尽夜,万里未归人。

寥落悲前事,支离笑此身。

愁颜与衰鬓,明日又逢春。

诗词君:《除夜宿石头驿》是唐代诗人戴叔伦除夕夜晚远离家乡亲人独宿逆旅时创作的感慨自身遭际的诗作,此诗开篇把自己滞迹他乡的寂寞苦涩写得十分深刻,结尾处又给人一种以沉重的压抑感。全诗写出了沉思追忆和忆后重又回到现实时的自我嘲笑,蕴含着无穷的悲怆感慨和不尽的凄苦况味,写情切挚,寄慨深远。

冬除夜书情

唐卢延让

兀兀坐无味,思量谁与邻。

数星深夜火,一个远乡人。

雁翥天微雪,风号树欲春。

愁章自难过,不觉苦吟频。

除夜自石湖归苕溪

宋姜夔

笠泽茫茫雁影微,玉峰重叠护云衣。

长桥寂寞春寒夜,只有诗人一舸归。

诗词君:绍熙二年(1191)冬,姜夔告别石湖别墅,除夕之夜乘舟归苕溪。落拓游子漂无定所,寄人篱下的生活使姜夔心中始终怀着深深的落寞和孤寂,表面的热闹消隐后这种心境更无处遁形。 归途中,夜苍茫,四野幽?,寒气袭人,诗人不禁心绪如潮,写下了这首七绝。

除夜雪

第 三十三 页 宋陆游

北风吹雪四更初,嘉瑞天教及岁除。

半盏屠苏犹未举,灯前小草写桃符。

祝英台近除夜立春

宋吴文英

剪红情,裁绿意,花信上钗股。残日东风,不放岁华去。有人添烛西窗,不眠侵晓,笑声转、新年莺语。

旧尊俎。玉纤曾擘黄柑,柔香系幽素。归梦湖边,还迷镜中路。可怜千点吴霜,寒销不尽,又相对、落梅如雨。

诗词君:《祝英台近除夜立春》是南宋吴文英所作的一首节日感怀、畅抒旅情之作。上片写除夕之夜“守岁”的欢乐,开头写立春日,姑娘们戴上花,显示出百花将开的消息,接着对于除夕夜又是立春日也发出喜悦的一笑。下片写对情人的思念,追忆旧日和情人共聚,抒写旧事如梦的怅恨。全词以眼前欢乐之景,回忆中往日之幸福突出现境的孤凄感伤鲜明,笔致婉曲,深情感人。

除夜野宿常州城外

宋苏轼

行歌野哭两堪悲,远火低星渐向微。

病眼不眠非守岁,乡音无伴苦思归。

重衾脚冷知霜重,新沐头轻感发稀。

多谢残灯不嫌客,孤舟一夜许相依。

癸巳除夕偶成

清黄景仁

千家笑语漏迟迟,忧患潜从物外知。

第 三十四 页 悄立市桥人不识,一星如月看多时。

诗词君:诗人没有正面着墨去写忧思,而只是描写诗人在除夕之夜家家团聚、笑语声声的时刻悄立市桥上的特殊行为,从气氛的渲染和诗人默然无声凝视长空的形象给人一种感染。这样写,看似平淡,但含蓄深厚,把诗人的忧愁郁闷的心情表达得更为深沉,更加强烈,也更有艺术表现力。

除夕:重温古诗中的诗情画意

过一个有文化的除夕夜,只会念“爆竹声中一岁除”,你就太OUT了!从《诗经》开始,古人留下了无数吟咏过年的脍炙人口的诗句。

光阴过去为除,在《诗经唐风蟋蟀》有诗句:“蟋蟀在堂,岁聿其莫。今我不乐,岁月其除。”这大概是有关除岁之“除”最早的使用。这首诗的意思是说当蟋蟀在堂的时候,一年之岁忽已晚矣。终岁劳苦,不敢少休,而当此除岁迎新之际,应该纵情欢乐,“当此之时而不为乐,则日月将舍我而去矣”。这或许就是中国春节何以如此之长的历史文化方面的原因吧。

除夕与新年之际,意味着生命流逝的界碑,最容易引发诗人的生命意识,引发诗人对于生命意义的思考,所谓“旧国当千里,新年隔数更”,又值春风渐进之际,所谓“寒犹尽北峭,风渐向东生”,也就最为容易引发寂寞情怀“衰残归未遂,寂寞此宵情”。检索唐宋诗人的春节诗作,不但可以通晓唐宋时代之春节民俗,而且可以审视诗人的心灵世界。

又是一年一度辞旧迎新时,在此与朋友们一起重温经典的春节古诗,祝大家新春快乐,羊年吉祥,得意洋洋!

蟋蟀

《诗经唐风》

蟋蟀在堂,岁聿其莫。

第 三十五 页 今我不乐,日月其除。

无已大康,职思其居。

好乐无荒,良士瞿瞿。

蟋蟀在堂,岁聿其逝。

今我不乐,日月其迈。

无已大康,职思其外。

好乐无荒,良士蹶蹶。

蟋蟀在堂,役车其休。

今我不乐,日月其慆。

无已大康,职思其忧。

好乐无荒,良士休休。

共内人夜坐守岁

南朝梁徐君倩

欢多情未及,赏至莫停杯。

酒中喜桃子,粽里觅杨梅。

帘开风入帐,烛尽炭成灰,

勿疑鬓钗重,为待晓光催。

守岁

唐李世民

暮景斜芳殿,年华丽绮宫。

寒辞去冬雪,暖带入春风。

阶馥舒梅素,盘花卷烛红。

其欢新故岁,迎送一宵中。

第 三十六 页 除夜

唐孟浩然

迢递三巴路,羁危万里身。

乱山残雪夜,孤烛异乡人。

渐与骨肉远,转于奴仆亲。

那堪正漂泊,来日岁华新。

除夜有怀

唐孟浩然

五更钟漏欲相催,

四气推迁往复回。

帐里残灯才去焰,

炉中香气尽成灰。

渐看春逼芙蓉枕,

顿觉寒销竹叶杯。

守岁家家应未卧,

相思那得梦魂来。

应诏赋得除夜

唐史青

今岁今宵尽,明年明日催。

寒随一夜去,春逐五更来。

气空中改,容颜暗里回。

风光人不觉,已著后园梅。

除夜作

第 三十七 页 唐高适

旅馆寒灯独不眠,

客心何事转凄然。

故乡今夜思千里,

愁鬓明朝又一年。

次北固山下

唐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除夜

唐卢仝

衰残归未遂,寂寞此宵情。

旧国馀千里,新年隔数更。

寒犹近北峭,风渐向东生。

惟见长安陌,晨钟度火城。

殷勤惜此夜,此夜在逡巡。

烛尽年还别,鸡鸣老更新。

傩声方去病,酒已迎春。

明日持杯处,谁为最后人。

除夜

唐元稹

第 三十八 页 忆昔岁除夜,见君花烛前。

今宵祝文上,重叠叙新年。

闲处低声哭,空堂背月眠。

伤心小儿女,撩乱火堆边。

除夜

唐白居易

病眼少眠非守岁,

老心多感又临春。

火销灯尽天明后,

便是平头六十人。

除夜

唐来鹄

事关休戚已成空,

万里相思一夜中。

愁到晓鸡声绝后,

又将憔悴见春风。

隋宫守岁

唐李商隐

消息东郊木帝回,

宫中行乐有新梅。

沉香甲煎为庭燎,

玉液琼苏作寿杯。

遥望露盘疑是月,

第 三十九 页 远闻鼍鼓欲惊雷。

昭阳第一倾城客,

不踏金莲不肯来。

守岁

宋苏轼

明年岂无年,心事恐蹉跎。

努力尽今夕,少年犹可夸。

元日

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

除夜雪

宋陆游

北风吹雪四更初,

嘉瑞天教及岁除。

半盏屠苏犹未举,

灯前小草写桃符。

除夜自石湖归苕溪

宋姜夔

细草穿纱雪半消,

吴宫烟冷水迢迢。

第 四十 页 梅花竹里无人见,

一夜吹香过石桥。

除夕

明文徵明

人家除夕正忙时,

我自挑灯拣旧诗。

莫笑书生太迂腐,

一年功事是文词。

除夕

清赵翼

烛影摇红焰尚明,

寒深知己积琼英。

老夫冒冷披衣起,

要听雄鸡第一声。

癸已除夕偶成

清黄景仁

千家笑语漏迟迟,

忧患潜从物外知。

悄立市桥人不识,

一星如月看多时。

第 四十一 页

记者走入方舱-


文章投稿或转载声明

本文链接:https://www.en369.cn/fanwen/xinxi-2-715163-0.html

来源:范文频道-369作文网版权所有,转载请保留出处。本站文章发布于 2023-08-30 10:46:32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用户名: 密码: 匿名发表
评论列表 (有 条评论
2人围观
参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