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下册第7课《不甘屈辱 奋勇抗争》优质教案...
2023年8月30日发(作者:小学二年级数学期中试卷)
近几届世界杯-
7 不甘屈辱 奋勇抗争(第一课时)(教案)
一、 教学目标
1. 了解近代资本主义列强对中国发动的侵略战争和强迫中国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以及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狂潮,认识殖民主义的侵略本质和清政府的腐败无能。
2. 理解虎门销烟的历史意义,清楚《南京条约》是丧权辱国条约,感受香港的割让与回归的影响。
3. 学习在战争中民族英雄不甘屈辱、英勇抗争的爱国精神。
二、 教学重点及难点
1. 掌握列强对中国的侵略战争及签订的不平等条约,理解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2. 分析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使用。中国如何一步一步的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三、 教学用具
多媒体设备、等
四、 相关资源
图片资源、场景照片等
五、 教学过程
活动一:打开中国大门的
反馈指导:1.课堂导入:播放虎门销烟的视频,请同学们谈一谈林则徐为什么要在虎门销烟。2.请同学们阅读教材“活动园”的材料,让同学们了解当时中国泛滥到什么程度,引导学生思考如果长期泛滥下去,将会对中国造成哪些危害?
教师总结:中国的近代历史是中华民族的一部血泪史,清政府的落后无能,世界列强的蚕食掠夺,使中华民族成为了一个灾难深重的民族。给中国带来了巨大的灾难,已经到了不禁烟不行的地步了,在一些主张禁烟的清朝官员中态度最坚决的就是林则徐。
设计意图:播放视频简单了解虎门销烟的过程。从资料中的数据加深理解的危害,为什么禁烟。
活动二:无畏的禁烟行动
反馈指导: 1. 请同学们自主阅读教材“阅读角”,让同学们说一说林则徐是一个怎样的人。 2.课件出示人民英雄纪念碑浮雕《烧》,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虎门销烟。 3. 阅读教材“相关链接”,进一步了解林则徐。 教师总结:虎门销烟向全世界表明了中国人民禁烟的决心和反抗外国侵略者的坚强意志。林则徐领导禁烟运动的胜利,维护了中华民族的尊严和利益。“虎门销烟”是中国近代史上反对帝国主义的重要史例,也是人类历史上旷古未有的壮举,它展示出了中华民族反对外来侵略的决心,对中国人民抗击外来侵略有着标志性的意义。
设计意图:进一步了解林则徐,感受林则徐身上爱国爱民的优秀品质。
活动三: 我们的顽强抵抗
反馈指导: 1. 课件出示战争博物馆图片,请同学们分享课前搜集的关于战争的资料。 2.请同学们自主阅读教材“阅读角”《誓与炮台共存亡》,感受人民的英勇抗争。
教师总结: 走私受到中国的抵制,英国怎么能甘心,他们决定发动侵略战争,1840年6月,战争正式爆发。面对西方侵略者的坚船利炮,中国人民英勇无畏,进行了顽强的抵抗。
设计意图: 感悟英烈们的爱国情怀,了解当时官兵的顽强战斗精神。有助于促进学生学习在战争中民族英雄不甘屈辱、英勇抗争的爱国精神,突破教学重点。
活动四: 历史的昨天与今天
反馈指导: 1.出示教材所呈现的《南京条约》的部分条款,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说中英《南京条约》是丧权辱国条约。 2. 播放视频《香港回归》珍贵资料,分组讨论观看后自己有什么样的感受,谈一谈历史的昨天和今天给你留下了哪些思考。
教师总结:历史的昨天与今天:从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到振奋人心的香港回归,再到今天我们可以鉴定而强硬地向世界宣告“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不容侵犯和分割”。只有民族振兴、国家强盛,我们才能够安居乐业。
设计意图: 通过自主阅读知道《南京条约》的重要影响,从历史中吸取教训,树立远大志向,为国争光。
课堂小结:虎门销烟壮举是振奋人心的!但战争失败后的灾难还远远没有截止,中英《南京条约》虽然仅是个开始,但中华儿女不会甘愿一直承受屈辱,作为祖国未来的我们,要努力学习、积极锻炼,争取在未来成为祖国的栋梁,为祖国的建设贡献属于自己的力量。
板书设计: 不甘屈辱 奋勇抗争
烟毒泛滥
虎门销烟
战争 奋勇抗争
中英《南京条约》
香港回归 殖民统治结束
7 不甘屈辱 奋勇抗争(第二课时)(教案)
一、 教学目标
1. 了解圆明园辉煌的过去和被毁灭的经过,激发热爱祖国文化的情感。
2. 了解甲午战争的经过,了解《马关条约》主要内容,明白《马关条约》是亡国条约。
3. 学习邓世昌等民族英雄不畏强暴、不怕牺牲的精神,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 教学重点及难点
1. 了解甲午战争的起因、经过、结果,感受近代中国的耻辱。
2. 懂得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坚定努力学习、建设祖国的决心。
三、 教学用具
多媒体设备、等
四、 相关资源
图片资源、场景照片等
五、 教学过程
活动一: 圆明园的毁灭
反馈指导: 1.课堂导入:课件出示雨果对圆明园的评价以及圆明园复原图,提问学生是否去过北京见过圆明园,现在的圆明园是什么样子的。 2.请同学们谈一谈圆明园毁灭于哪一次战争,圆明园的毁灭带来了怎样的伤害。 3.出示教材“活动园”材料,引导学生思考两个强盗分别指的是谁?圆明园的遭遇使你想到了什么。
教师总结:圆明园是位于北京西北郊的皇家园林,前后修建了150年,园内收藏着不计其数的奇珍异宝、文物典籍和各种艺术品,被誉为“万园之园”。但是,就是这样美的皇家园林,却被西方的殖民侵略者给破坏了,实在是令人感到惋惜。
设计意图:通过课堂导入,让学生意识到法国大作家也表示对英法联军的可耻行为憎恨,达到共情目的,让学生感受到圆明园毁灭的遗憾。
活动二: 圆明园的诉说
反馈指导: 1.请同学们自主阅读教材“阅读角”,请同学们说一说自己对于圆明园的毁灭有什么样的感受。 2. 辨析活动:“有人提议重建圆明园,希望重现昔日皇家园林风采,供人们游览;也有人主张保留旧址原貌,以警示后人”,引导学生思考自己赞同哪种观点,说一说理由。 3.分组讨论大家还知道哪些关于文物被抢的故事,从文物的流失和回归中,自己想到了什么。
教师总结:历史文物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象征,具有很高的艺术、精神、历史价值。文物是祖先留给我们的无价之宝,文物一旦损坏,就永远不能复原,没有众多的文物史迹,文明古国也就名存实亡,失去其传统的风采和内涵。文物的流失,见证了一个时代的衰落和耻辱,而文物的回归见证的是一个国家的兴盛。而国家的未来的兴盛,还需要国家的未来一代的努力!
设计意图:各抒己见,鼓励学生有不同的见解,但无论如何,提示学生铭记历史的教训。懂得文物回归的意义,感受祖国强大的重要性。
活动三: 甲午风云
反馈指导: 1.简单介绍甲午中日战争,让学生明白1894年发生了什么,谁战败了,结果是什么。 2.课件出示北洋水师奋勇抵抗的图片,请同学们分享一下对于这些为民族、为国家英勇顽强斗争的英雄,你想说些什么。 3.请同学们自主阅读《民族英雄邓世昌》,分组讨论为什么邓世昌的故事一直被世人传颂,分享在课前搜集的其他为国捐躯的将士的资料。
教师总结:体制的腐朽、政治的腐败、军备国防的松懈……导致了晚清政府一败再败,受尽外国侵略者的欺辱。提高国家实力、建设更加强大的中国刻不容缓。我们要向那些英勇的民族英雄学习,建设祖国、保卫祖国、为国争光。
设计意图:通过阅读教材“阅读角”,了解邓世昌的不怕牺牲的大无畏精神。有助于学生学习邓世昌等民族英雄不畏强暴、不怕牺牲的精神,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突破教材难点。
活动四: 屈辱的《马关条约》
反馈指导: 1.课件介绍中日甲午战争的结果,出示《马关条约》主要内容。 2.分组讨论:从中英《南京条约》的民族屈辱,到中日《马关条约》的民族危机,中国人民饱受磨难而不断 抗争。历史留给我们怎样的思考呢
教师总结: 1888年,北洋水师建成之时,堪称世界第八,亚洲第一的海军舰队,曾经让日本退避三舍,却在1894至1895年的中日甲午战争中被打得全军覆没,我们也被迫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在接下来的十几年间,我们更是签订了给中国人民带来空前灾难的不平等条约。这是中华民族历史上极为惨痛的一页,它警示我们:落后就会挨打,自强不息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设计意图:通过甲午战争战败的原因,反思在国家建设中的问题,立志为国家建设贡献力量。懂得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坚定努力学习、建设祖国的决心。
课堂小结:战争后,中华民族经历了空前的磨难。面对外国侵略者的轮番欺凌,无数仁人志士为民族解放英勇顽强地斗争着。这是中华民族历史上极为惨痛的一页,它警示我们:落后就会挨打,自强不息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板书设计: 不甘屈辱 奋勇抗争
誉为“万园之园”
圆明园的诉说
圆明园的毁灭 英法联军
史称“甲午中日战争” 邓世昌
甲午风云
《马关条约》 亡国条约